CN210368842U - 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8842U
CN210368842U CN201921087743.1U CN201921087743U CN210368842U CN 210368842 U CN210368842 U CN 210368842U CN 201921087743 U CN201921087743 U CN 201921087743U CN 210368842 U CN210368842 U CN 210368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ning
base
sleeving
supporting par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77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玉叶
周俊
孙永林
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to CN2019210877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8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8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8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的岸边,包括:基座;通透消浪结构设置于基座的顶部;基座与通透消浪结构,构成挡墙结构;通透消浪结构将河道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和生态区域;防套固警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方的支撑部,支撑部的顶部设有警示部件,支撑部为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本护岸结构的通透消浪结构,使得水能够透过,实现消浪的效果;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支撑部是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使得行船人员在将防套固警示组件误认为系船墩,而将绳套套向防套固警示组件上时,绳套无法套固在防套固警示组件上。

Description

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道护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通航河道一般只注重通航要求,通常情况下,河道的岸边设置有护岸结构,护岸结构一般为护岸挡墙,护岸挡墙的靠近河道内部的一侧一般依次设有平台和土坡,护岸挡墙阻止船行波对堤防结构的破坏,堤防结构和土坡构成防护结构,以满足行洪及防洪要求。
现有的护岸结构,第一、土坡和平台的功能区划分不清,平台和土坡淹没在水下,且无法直接目视发现,船只在近岸航行时极易触底,碰到平台,对船体本身及护岸、防洪结构形成损坏造成极大的危险,危及防洪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二、由于护岸挡墙一般高于常水位水面较多,使河道的陆上与水面间完全割断生态联系,缺少天然河道自然衔接的过渡段,缺乏天然河道生态属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极大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护岸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的岸边,包括:基座,与河道的底部连接;通透消浪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所述基座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构成挡墙结构;所述通透消浪结构将河道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和生态区域;防套固警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设有警示部件,所述支撑部为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所述警示部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的水平高度;所述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柔性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石堆,所述石堆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石块。
优选地,所述警示部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荧光部件、警示标示部件或者警示报警器件。
优选地,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沿着所述河道的流向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警示部件的水平高度比所述河道的最高通航水位高至少10厘米。
优选地,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设置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通透消浪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的通透消浪结构,使得水能够透过通透消浪结构,实现消浪的效果;另外,通透消浪结构的设置使得生物能够在通透消浪结构的两侧游动,则护岸结构将河道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和生态区域;
2)防套固警示组件的设置,其中的警示部件起到警示作用,使得行船人员能够看到河道的岸边位置;另外,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支撑部是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使得行船人员在将防套固警示组件误认为系船墩,而将绳套套向防套固警示组件上时,绳套无法套固在防套固警示组件上;从而使得行船人员逐步了解到防套固警示组件的设置情况,有利于避免对防套固警示组件的大量破坏;
3)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该结构使得河道中的船体靠近本护岸结构时,船体会先与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碰擦,而不会对防套固警示组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实施例1的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实施例1的护岸结构的通透消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实施例2的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实施例3的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河道
11 生态区域
12 通航区域
100 基座
200 通透消浪结构
300 防套固警示组件
310 支撑部
320 警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10的岸边,包括:
基座100,与河道10的底部连接;
通透消浪结构200,设置于基座100的顶部;基座100与通透消浪结构200,构成挡墙结构;通透消浪结构200将河道10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和生态区域;
防套固警示组件300,包括设置于基座100的上方的支撑部310,支撑部310的顶部设有警示部件320,支撑部310为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警示部件320的水平高度高于通透消浪结构200的水平高度;
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的通透消浪结构200,使得水能够透过通透消浪结构200,实现消浪的效果;另外,通透消浪结构200的设置使得生物能够在通透消浪结构200的两侧游动,则通透消浪结构200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和生态区域,生态区域上可栽种植物;
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设置,其中的警示部件320起到警示作用,使得行船人员能够看到河道10的岸边位置;另外,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支撑部310是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使得行船人员在将防套固警示组件300误认为系船墩,而将绳套套向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上时,绳套无法套固在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上;从而使得行船人员逐步了解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设置情况,有利于避免对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大量破坏;
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该结构使得河道10中的船体靠近本护岸结构时,船体会先与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碰擦,而不会对防套固警示组件300造成损坏。
支撑部310为柔性杆。由于行船人员有时会将岸边的防套固警示组件300误认为系船墩,而将绳套套在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上,本申请的防套固警示组件300是柔性杆,所以在绳套套在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上时,柔性杆会弯曲,而使得绳套会向外滑出,这就能够避免行船人员将绳套固套在柔性杆上,有效防止防套固警示组件300被损坏;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杆为橡胶材料制成。
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为多个,多个防套固警示组件300沿着河道10的流向依次间隔设置。该结构能够便于行船人员看清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位置。
警示部件320为警示标示部件或者警示报警器件,以便于给行船人员提供警示。
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顶端的水平高度比河道10的最高通航水位高,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顶端的水平高度与河道10的最高通航水位的差值大于等于10厘米。该结构能够保证行船人员看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
本实施例中,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柔性杆设置于基座100上。基座100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该结构使得河道10中的船体靠近本护岸结构时,船体会先与基座100的最内侧边缘碰擦,而不会对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柔性杆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为基础桩,通透消浪结构200供河道10中的水流通过,通透消浪结构200为孔隙石块。
通透消浪结构200也可为堆石、钢筋石笼、土工格栅、具有多个透水孔支撑体、交错桩或者交错布帘、预制孔洞砌块或者现场现浇孔洞结构等。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支撑部310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警示部件320为设置在支撑部310上的荧光部件。绳套套在弧形结构上,会向外滑出,所以绳套无法套固于弧形结构上。
通透消浪结构200的最内侧边缘处于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该结构使得河道10中的船体靠近本护岸结构时,船体会先与通透消浪结构200的最内侧边缘碰擦,而不会对防套固警示组件300造成损坏。基座100为混凝土块石。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支撑部310为石堆,石堆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石块,处于上部的石块的表面上涂覆荧光部件。绳套套在石堆上部的石块上,使得石块受力,石块会掉落,所以绳套无法套固于石堆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10)的岸边,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与河道(10)的底部连接;
通透消浪结构(2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的顶部;所述基座(100)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200),构成挡墙结构;所述通透消浪结构(200)将河道(10)由内向外分隔为通航区域(11)和生态区域(12);
防套固警示组件(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100)的上方的支撑部(310),所述支撑部(310)的顶部设有警示部件(320),所述支撑部(310)为防止绳套套固的结构;
所述警示部件(320)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200)的水平高度;
所述挡墙结构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为柔性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为石堆,所述石堆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石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部件(320)为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10)上的荧光部件、警示标示部件或者警示报警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为多个,多个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沿着所述河道(10)的流向依次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部件(320)的水平高度比所述河道(10)的最高通航水位高至少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设置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2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透消浪结构(200)的最内侧边缘处于所述防套固警示组件(300)的最内侧边缘的内侧。
CN201921087743.1U 2019-07-10 2019-07-10 护岸结构 Active CN210368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7743.1U CN210368842U (zh) 2019-07-10 2019-07-10 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7743.1U CN210368842U (zh) 2019-07-10 2019-07-10 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8842U true CN210368842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0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7743.1U Active CN210368842U (zh) 2019-07-10 2019-07-10 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8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4233A (en) Fluid dynamic repeller for protecting coast from erosion
KR101104030B1 (ko) 부유식 방파제
KR101006982B1 (ko) 진자형 가두리 양식 시설물
US4225268A (en) Breakwater pier apparatus
US3695042A (en) Surface oil containment device
CN210368842U (zh) 护岸结构
CN107849861B (zh) 用于冲浪运动的人造动态波浪设备
KR100740533B1 (ko) 부유식 방파제
CN112211156A (zh) 护岸结构
KR102253127B1 (ko) 다기능 부유체
JPH0410923B2 (zh)
KR101131879B1 (ko) 인공 수초를 이용한 부유식 방파제
JP5522571B2 (ja) 汚濁拡散防止装置
CN211773298U (zh) 定位桩浮动游艇码头
KR101811705B1 (ko) 수위에 따라 경사도가 조절되는 부잔교
CN217160810U (zh) 四角立柱式浮鱼礁
US8419315B2 (en) Harbor structure and a method of building such a structure
KR101557006B1 (ko) 해안 침식방지용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9398617A (zh) 一种防风浪浮标
RU206923U1 (ru) Волногаситель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модульный
KR101074923B1 (ko) 피어가 없는 선박 계류장
JP6853515B2 (ja) 水上遊戯施設
GB778450A (en) Improvements in dolphins or bumper buoys
KR100586636B1 (ko) 선박접안이 용이한 해수교환방파제
JP2005193735A (ja) 係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