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7316U -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7316U
CN210367316U CN201920966149.3U CN201920966149U CN210367316U CN 210367316 U CN210367316 U CN 210367316U CN 201920966149 U CN201920966149 U CN 201920966149U CN 210367316 U CN210367316 U CN 210367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water
water
area
mud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61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光凤
王方方
邵东旭
路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aiy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aiy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aiy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aiy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61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7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7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7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沉淀箱和絮凝箱,所述絮凝箱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上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箱连接,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收集箱,所述出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管式膜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MVR蒸发结晶系统,所述中和箱通过废水进水管与脱硫废水箱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各种烟气脱硫工艺中,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因其适用煤种范围广、适用煤种含硫量范围大、脱硫效率高(≥90%)、系统可用率高(≥95%)、吸收剂利用率高(≥90%)、石灰石来源丰富且廉价、工艺成熟、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而成为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工艺。我国90%以上燃煤电厂采用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为了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和保证石膏产品质,需要控制浆液中Cl-浓度不能过高,因此需排出一部分浆液,从而产生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呈弱酸性,pH一般为4~6,明显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pH 6~9的排放标准,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实验证明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石膏颗粒、二氧化硅以及铁、铝的氢氧化物,脱硫废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镁等硬度离子,含量极高,铁、铝含量也较高,其他重金属离子含量不高,但大多都远远超过了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中规定的排放指标,脱硫废水中的阴离子主要有Cl-、SO4 2-、SO3 2-、F-等,这些离子主要来源于煤,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低最终会反映在脱硫废水中,一般脱硫废水水量为5~20m3/h。为了减少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它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目前国内外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但是经过化成沉淀法处理达标后,废水中仍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氯化物等,很难回用,一般采取直接排放的方法处置。然而将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同时由于废水含盐量较高,也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二次污染,如破坏土壤生态、影响水生生物以及地表和地下水源,因此,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沉淀箱和絮凝箱,所述絮凝箱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上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箱连接,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收集箱,所述出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管式膜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MVR蒸发结晶系统,所述中和箱通过废水进水管与脱硫废水箱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下至上依次形成进水区、造粒区、分离区和集水区,所述进水区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絮凝箱连接,所述集水区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箱连接,所述分离区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使所述分离区内的水产生垂向的涡流,所述造粒区的下部还设置有集泥区,所述集泥区通过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收集箱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区由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筒体围成,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竖向的条形导向槽,所述条形导向槽沿所述筒体内壁周向均匀排列,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导向槽内的连接件和铰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动板,所述动板有多个,沿所述连接件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向上伸出所述条形导向槽的一端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朝向所述筒体外,所述集泥区由所述筒体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围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设置有环形口,所述环形口通向所述集泥区,所述第一锥形部的底部与所述进水区连通,所述第一锥形部、所述筒体均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板,所述导向件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顶住所述动板,所述导向件为弧形导向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部,所述污泥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部上,所述集泥区设置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两侧且随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刮板、所述第二刮板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部的内壁平行,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锥形部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集泥区外的电机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MVR蒸发结晶系统连接有储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脱硫废水进入中和箱后,向废水投加石灰将废水中和后进入沉淀箱,在沉淀箱中,向中和后的废水投入有机硫,促使钙镁离子(还包括钡和锶等其他二价离子),同时,二氧化硅与镁一起形成共沉淀,沉淀后进入絮凝箱中,向絮凝箱中投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使得不溶物、沉淀等絮凝,絮凝后的废水从絮凝箱中出水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将沉淀物分理出经污泥出口送至污泥收集箱中,而分离出的水从出水口进入出水箱中,通过第一水泵将出水箱中的水送入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进行软化处理,处理后的水流至管式膜系统,在管式膜系统中采用微滤膜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将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等被有效除去,分离后的水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处理使得废水进一步净化后进入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中,在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中,经蒸发、结晶后进一步除去废水中的可溶性盐,去除废水中的阴离子Cl-、SO-、SO-、F-等,处理后的水质满足零排放要求。
脱硫废水经中和、沉淀、絮凝、固液分离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经软化处理、纳滤、反渗透、蒸发结晶等步骤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阴离子Cl-、SO-、SO-、F-等,使得处理后的水质中溶解性固体浓度低、含盐量低,满足零排放的要求,废水处理效果好。
在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中,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aCO3/Mg(OH)2晶体,附着到晶种表面,进而将水中硬度降低,不产生副作用,同时产生的CaCO3可以回收利用,对废水中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效果稳定。
2、本实用新型中,在絮凝箱中加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无机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助凝剂使得废水中形成高浓度颗粒悬浮层,经第二水泵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水区,在进水区中高浓度颗粒悬浮层随水流向上进入造粒区,小颗粒在造粒区中结团絮凝,形成大颗粒,当大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下部的集泥区,小颗粒继续上升絮凝依次循环,当小颗粒上升到分离区内后,分离区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四周设置有多跟竖向固定在一起的波纹管,波纹管的两端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设置在搅拌轴的两端,在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的作用下,水流在波纹管的波纹处形成涡,在形成的涡流作用下,小颗粒逐渐长大形成大颗粒,大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集泥区,集泥区内聚集的大颗粒通过污泥出口进入污泥收集箱进行污泥处理,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处理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中,在造粒区内,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转动时带动周围上升的水流高速转动,在水流高速转动的过程中,水流中的小颗粒不断聚集长大形成大颗粒,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集泥区。同时,由于水流转动的力比较大,致使水流中一些较大的颗粒也随着水流旋转上升而不会落下,造成分离效果不高。在筒体内壁设置多个动板,一方面,动板由上至下倾斜设置,对动板下方的大颗粒起到阻挡作用,使大颗粒无法随着水流继续上升而下降落入下方的集泥区,提高了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大颗粒掉入动板上时,动板对大颗粒起到向下的导向作用,引导大颗粒向下落入集泥区,使得大颗粒更好的从水流中分离开而落入集泥区,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连接件的设置,对动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连接件滑动设置在条形导向槽内,通过凸沿由螺钉固定在筒体上,使得导向装置与筒体可拆卸的连接,因此,方便将导向装置从筒体上拆卸和安装,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对落下的大颗粒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大颗粒通过环形口进入集泥区,支撑板将筒体、第一锥形部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5、本实用新型中,大颗粒经过动板向下落入集泥区,部分大颗粒会在动板上堆积而影响污泥的收集。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顶住连接件,一端顶住动板,弹簧的劲度系数小,堆积的大颗粒体逐渐增多时对弹簧产生作用力,使得弹簧收缩,带动动板转动,动板转动的过程中动板上堆积的大颗粒与动板分开随重力作用落入集泥区,弹簧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大颗粒在动板上堆积影响污泥的收集,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凹槽,弹簧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使得弹簧在大颗粒作用力而收缩时,凹槽能够将弹簧顶住,因此,结构更加稳定,设计合理。
7、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转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集泥区内的大颗粒转动后由污泥出口进入污泥收集箱中,刮泥装置的设置,有效避免了集泥区的大颗粒在进入污泥收集箱的过程中在污泥出口处堆积而造成污泥出口堵塞,因此,很好的将大颗粒从集泥区送至污泥收集箱。
8、本实用新型中,在MVR蒸发结晶系统中蒸发结晶后产生的净化水送至储水箱中储存以便进一步使用,有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中和箱,2-沉淀箱,3-絮凝箱,4-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1-进水区,42-造粒区,421-筒体,422-搅拌装置,4221-搅拌轴,4222-搅拌叶片,423-导向装置,4231-连接件,4232-动板,4233-凸沿,4234-导向件,4235-弹簧,4236-凹槽,424-条形导向槽,425-第一锥形部,43-分离区,44-集水区,45-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6-集泥区,47-第二锥形部,48-刮泥装置,481-转轴,482-第一刮板,483-第二刮板,484-电机,49-支撑板,5-出水口,6-污泥出口,7-出水箱,8-污泥收集箱,9-第一水泵,10-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1-管式膜系统,12-纳滤/反渗透系统,13-MVR蒸发结晶系统,14-废水进水管,15-脱硫废水箱,16-第二水泵,17-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1、沉淀箱2和絮凝箱3,絮凝箱3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上设置有出水口5和污泥出口6,出水口5与出水箱7连接,污泥出口6连接有污泥收集箱8,出水箱7通过第一水泵9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管式膜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12、MVR蒸发结晶系统13,中和箱1通过废水进水管14与脱硫废水箱15连接。
本实施例中,脱硫废水进入中和箱1后,向废水投加石灰将废水中和后进入沉淀箱2,在沉淀箱2中,向中和后的废水投入有机硫,促使钙镁离子(还包括钡和锶等其他二价离子),同时,二氧化硅与镁一起形成共沉淀,沉淀后进入絮凝箱3中,向絮凝箱3中投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使得不溶物、沉淀等絮凝,絮凝后的废水从絮凝箱3中出水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将沉淀物分理出经污泥出口6送至污泥收集箱8中,而分离出的水从出水口5进入出水箱7中,通过第一水泵9将出水箱7中的水送入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进行软化处理,处理后的水流至管式膜系统11,在管式膜系统中采用微滤膜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将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等被有效除去,分离后的水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处理使得废水进一步净化后进入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13中,在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13中,经蒸发、结晶后进一步除去废水中的可溶性盐,去除废水中的阴离子Cl-、SO4 2-、SO3 2-、F-等,处理后的水质满足零排放要求。
脱硫废水经中和、沉淀、絮凝、固液分离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经软化处理、纳滤、反渗透、蒸发结晶等步骤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阴离子Cl-、SO4 2-、SO3 2-、F-等,使得处理后的水质中溶解性固体浓度低、含盐量低,满足零排放的要求,废水处理效果好。
在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中,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aCO3/Mg(OH)2晶体,附着到晶种表面,进而将水中硬度降低,不产生副作用,同时产生的CaCO3可以回收利用,对废水中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效果稳定。
进一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包括罐体,罐体内下至上依次形成进水区41、造粒区42、分离区43和集水区44,进水区41通过第二水泵16与絮凝箱3连接,集水区44通过出水口5与出水箱7连接,分离区43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使分离区43内的水产生垂向的涡流,造粒区42的下部还设置有集泥区46,集泥区46通过污泥出口6与污泥收集箱8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絮凝箱3中加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无机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助凝剂使得废水中形成高浓度颗粒悬浮层,经第二水泵16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的进水区41,在进水区41中高浓度颗粒悬浮层随水流向上进入造粒区42,小颗粒在造粒区中结团絮凝,形成大颗粒,当大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下部的集泥区46,小颗粒继续上升絮凝依次循环,当小颗粒上升到分离区43内后,分离区43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包括搅拌轴,搅拌轴四周设置有多跟竖向固定在一起的波纹管,波纹管的两端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设置在搅拌轴的两端,在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的作用下,水流在波纹管的波纹处形成涡,在形成的涡流作用下,小颗粒逐渐长大形成大颗粒,大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集泥区46,集泥区46内聚集的大颗粒通过污泥出口6进入污泥收集箱8进行污泥处理,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固液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颗粒物,处理效率高。
进一步,造粒区42由设置在罐体内的筒体421围成,筒体42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422和导向装置423,搅拌装置422包括搅拌轴4221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搅拌轴4221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4222,筒体42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竖向的条形导向槽424,条形导向槽424沿筒体421内壁周向均匀排列,导向装置423包括滑动设置在条形导向槽424内的连接件4231和铰接在连接件4231上的动板4232,动板4232有多个,沿连接件4231由上至下倾斜设置,连接件4231向上伸出条形导向槽424的一端设置有凸沿4233,凸沿4233朝向筒体421外,凸沿4233由螺钉固定在筒体421上,集泥区46由筒体421的外壁与罐体的内壁围成。
本实施例中,在造粒区42内,电机带动搅拌轴4221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4222转动,搅拌叶片4222转动时带动周围上升的水流高速转动,在水流高速转动的过程中,水流中的小颗粒不断聚集长大形成大颗粒,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集泥区46。同时,由于水流转动的力比较大,致使水流中一些较大的颗粒也随着水流旋转上升而不会落下,造成分离效果不高。在筒体421内壁设置多个动板4232,一方面,动板4232由上至下倾斜设置,对动板4232下方的大颗粒起到阻挡作用,使大颗粒无法随着水流继续上升而下降落入下方的集泥区46,提高了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大颗粒掉入动板4232上时,动板4232对大颗粒起到向下的导向作用,引导大颗粒向下落入集泥区46,使得大颗粒更好的从水流中分离开而落入集泥区46,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连接件4231的设置,对动板4232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连接件4231滑动设置在条形导向槽424内,通过凸沿4233由螺钉固定在筒体上,使得导向装置423与筒体421可拆卸的连接,因此,方便将导向装置423从筒体421上拆卸和安装,使用方便。
进一步,筒体42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425,第一锥形部425设置有环形口,环形口通向集泥区46,第一锥形部425的底部与进水区41连通,第一锥形部425、筒体均通过支撑板49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筒体42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425,对落下的大颗粒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大颗粒通过环形口进入集泥区46,支撑板49将筒体421、第一锥形部425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进一步,连接件4231上设置有导向件4234,导向件4234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件4231上,另一端穿过动板4232,导向件4234上套设有弹簧4235,弹簧4235的一端顶住连接件4231,另一端顶住动板4232,导向件4234为弧形导向件。
本实施例中,大颗粒经过动板4232向下落入集泥区46,部分大颗粒会在动板4232上堆积而影响污泥的收集。采用弹簧4235,弹簧4235的一端顶住连接件4231,一端顶住动板4232,弹簧4235的劲度系数小,堆积的大颗粒体逐渐增多时对弹簧4235产生作用力,使得弹簧4235收缩,带动动板4232转动,动板4232转动的过程中动板4232上堆积的大颗粒与动板4232分开随重力作用落入集泥区,弹簧4235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大颗粒在动板4232上堆积影响污泥的收集,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连接件4231上设置有凹槽4236,弹簧4235靠近连接件423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4236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件4231上设置凹槽4236,弹簧4235连接件423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4236内,使得弹簧4231在大颗粒作用力而收缩时,凹槽4236能够将弹簧4231顶住,因此,结构更加稳定,设计合理。
进一步,罐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部47,污泥出口6设置在第二锥形部47上,集泥区46设置有刮泥装置48,刮泥装置48包括转轴481和设置在转轴481两侧且随转轴481转动的第一刮板482和第二刮板483,第一刮板482和第二刮板483倾斜设置,第一刮板482、第二刮板483均与第二锥形部47的内壁平行,转轴481穿过第二锥形部47的底部与设置在集泥区46外的电机484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机484带动转轴48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刮板482和第二刮板483转动,第一刮板482和第二刮板48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集泥区46内的大颗粒转动后由污泥出口6进入污泥收集箱8中,刮泥装置48的设置,有效避免了集泥区46的大颗粒在进入污泥收集箱8的过程中在污泥出口6处堆积而造成污泥出口6堵塞,因此,很好的将大颗粒从集泥区46送至污泥收集箱8。
进一步,MVR蒸发结晶系统13连接有储水箱17。
本实施例中,在MVR蒸发结晶系统中蒸发结晶后产生的净化水送至储水箱17中储存以便进一步使用,有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1)、沉淀箱(2)和絮凝箱(3),所述絮凝箱(3)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上设置有出水口(5)和污泥出口(6),所述出水口(5)与出水箱(7)连接,所述污泥出口(6)连接有污泥收集箱(8),所述出水箱(7)通过第一水泵(9)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管式膜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12)、MVR蒸发结晶系统(13),所述中和箱(1)通过废水进水管(14)与脱硫废水箱(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下至上依次形成进水区(41)、造粒区(42)、分离区(43)和集水区(44),所述进水区(41)通过第二水泵(16)与所述絮凝箱(3)连接,所述集水区(44)通过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出水箱(7)连接,所述分离区(43)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使所述分离区(43)内的水产生垂向的涡流,所述造粒区(42)的下部还设置有集泥区(46),所述集泥区(46)通过所述污泥出口(6)与所述污泥收集箱(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区(42)由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筒体(421)围成,所述筒体(42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422)和导向装置(423),所述搅拌装置(422)包括搅拌轴(4221)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搅拌轴(4221)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4222),所述筒体(42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竖向的条形导向槽(424),所述条形导向槽(424)沿所述筒体(421)内壁周向均匀排列,所述导向装置(423)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导向槽(424)内的连接件(4231)和铰接在所述连接件(4231)上的动板(4232),所述动板(4232)有多个,沿所述连接件(4231)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4231)向上伸出所述条形导向槽(424)的一端设置有凸沿(4233),所述凸沿(4233)朝向所述筒体(421)外,所述集泥区(46)由所述筒体(421)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2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425),所述第一锥形部(425)设置有环形口,所述环形口通向所述集泥区(46),所述第一锥形部(425)的底部与所述进水区(41)连通,所述第一锥形部(425)、所述筒体(421)均通过支撑板(49)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231)上设置有导向件(4234),所述导向件(423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423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板(4232),所述导向件(4234)上套设有弹簧(4235),所述弹簧(4235)的一端顶住所述连接件(4231),另一端顶住所述动板(4232),所述导向件(4234)为弧形导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231)上设置有凹槽(4236),所述弹簧(4235)靠近所述连接件(42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4236)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部(47),所述污泥出口(6)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部(47)上,所述集泥区(46)设置有刮泥装置(48),所述刮泥装置(48)包括转轴(481)和设置在所述转轴(481)两侧且随所述转轴(481)转动的第一刮板(482)和第二刮板(483),所述第一刮板(482)和所述第二刮板(483)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刮板(482)、所述第二刮板(483)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部(47)的内壁平行,所述转轴(481)穿过所述第二锥形部(47)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集泥区(46)外的电机(48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VR蒸发结晶系统(13)连接有储水箱(17)。
CN201920966149.3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Active CN210367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149.3U CN21036731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149.3U CN21036731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7316U true CN21036731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6149.3U Active CN210367316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73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3330A (zh) * 2020-06-05 2020-08-1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循环水耦合软化结晶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2062330A (zh) * 2020-08-30 2020-12-11 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负荷晶核固液分离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3330A (zh) * 2020-06-05 2020-08-1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循环水耦合软化结晶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2062330A (zh) * 2020-08-30 2020-12-11 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负荷晶核固液分离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1986U (zh)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CN105948364B (zh) 一种基于旁路烟道蒸发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2060408B (zh) 一种废水蒸干工艺及装置系统
CN105152435B (zh) 一种零排放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CN102657960B (zh) 一种沉淀反应与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CN105540977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7129094A (zh) 基于多热源蒸发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系统
CN101941752A (zh) 一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0367316U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CN107758962A (zh) 一种从脱硫废水中制取硫酸镁的系统
CN204122439U (zh) 用于水泥生产原料的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预处理系统
CN108947079A (zh) 一种热压缩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558110A (zh) 一种超超临界cfb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721037A (zh) 一种高氨氮脱硫废水达标处理与回用系统及方法
CN205856232U (zh) 一种基于旁路烟道蒸发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5036408A (zh) 含高浓度活性硅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2765830A (zh) 一种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反应池及方法
CN102633378A (zh) 一种从煤化工废液中回收催化剂的方法及系统
CN104457315A (zh) 一种冷却塔净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89538A (zh) 脱硫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6204082U (zh) 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回收系统
CN209259867U (zh) 高盐水处理系统
CN208327688U (zh) 一种热压缩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04404834U (zh) 一种冷却塔净化装置及组合式冷却塔净化装置
CN208562029U (zh) 一种超超临界cfb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