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4496U -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4496U
CN210364496U CN201920546053.1U CN201920546053U CN210364496U CN 210364496 U CN210364496 U CN 210364496U CN 201920546053 U CN201920546053 U CN 201920546053U CN 210364496 U CN210364496 U CN 210364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corner
shovel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60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60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4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44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属于包装设备领域,包括依次流水线设置的下铲抚平组件、抿角组件和端面压平组件,下铲抚平组件的正上方设有热封组件,热封组件与下铲抚平组件共用一个动力源且相对抿角组件上下移动,包装盒覆膜后经过下铲抚平组件和热封组件后,完成覆膜后的连接,然后在包装盒被不断推送的过程中,包装和进入到抿角组件内,完成端面的抿角和抿角后的端面密封动作,最后进入到端面压平组件内,完成上下断面的压平热覆,最后出料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本实用新型将覆膜与热封一体化,节省了包装盒中间转运的环节,而且避免二次上料和重复定位,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力。

Description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领域,涉及薄膜端面抿角折叠设备,尤其涉及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盒装的产品在实际运输前,为了密封性或者防水性,会在外面再包装一层薄膜,更加美观,防潮性也更好,像香烟盒或者药盒,以及化妆品等产品,外表均设置有包装膜,在实际包装的过程中,产品在不断递送的过程中,完成六个面的包装和压覆,需要先完成包装,包装完成后再进行压覆,集合两个功能为一体化生产线后,可大大的提升效率,而且连续作业,更容易提升整个过程的覆膜质量,目前是市场上覆膜与热封是分两步进行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中间物料的转运环节,以及二次上料和重复定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将覆膜与热封一体化,节省了包装盒中间转运的环节,而且避免二次上料和重复定位,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包括依次流水线设置的下铲抚平组件、抿角组件和端面压平组件,所述下铲抚平组件的正上方设有热封组件;
所述下铲抚平组件包括下铲凸轮、驱动轴承和提升架,所述下铲凸轮转动连接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所述下铲凸轮为平板结构的槽轮,所述驱动轴承与所述下铲凸轮配合设置且由所述下铲凸轮驱动其上下运动,所述提升架的下端与所述驱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架的侧面设有对其上下运动导向的线轨,所述提升架的上端设有下铲板,所述下铲板向上穿出成型板设置;
所述热封组件与所述下铲抚平组件共用一个动力源且相对所述抿角组件上下移动;
所述抿角组件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第三抿角槽和抿角避位槽,所述第一抿角槽从下到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抿角槽水平设置且宽度大于等于包装盒的宽度,所述第三抿角槽从上到下倾斜设置,所述抿角避位槽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的上端且水平设置,作为包装盒上端薄膜的通道,所述抿角组件包括底板,底板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和第三抿角槽的下端,用来承载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所述抿角组件包括压板,压板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和第三抿角槽的上端,对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上端进行限位;
所述端面压平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平行设置的下封板、上封板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四角与所述上封板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上封板上垂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在所述压簧内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导向杆向上穿过所述升降板设置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通过固设在顶板上的升降气缸驱动实现相对所述下封板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抿角组件对称设置在压板两侧,所述底板的山上端设有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所述第二槽板为三角形且设在所述第一槽板和第三槽板之间,所述第一槽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留有的水平间隙形成抿角避位槽,所述第一槽板与第二槽板形成所述第一抿角槽,所述第二槽板与第三槽板形成第三抿角槽,所述第二槽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中间的位置形成第二抿角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板固设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固设在第四支架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纵向调节,所述第四支架设在所述底板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横向调节,所述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与所述底板的固定方式同所述第一槽板与底板的固定方式,所述第一槽板远离所述第二槽板的一侧设有导入板,对称设置的导入板形成开口向外的喇叭形。
进一步的,对称设置的压板上端设有连接二者的支轴,所述支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压板长度的两端,所述压板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二者上下可移动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设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抿角槽的下端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平齐设置且二者相接,所述传送带为皮带传送结构,所述压板延伸到所述传送的上方设置,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由气缸驱动对包装盒的侧端面完成密封,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理顺槽,所述理顺槽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的传送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与所述下铲凸轮同轴设置的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设在所述下铲凸轮远离所述驱动轴承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结构与所述第二链轮配合且二者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电机驱动旋转,链条的内部设有与其配合且可调节其松紧的调节链轮,所述调节链轮设在支板上,所述支板固定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所述支板上设有实现所述调节链轮进行水平调节的调节长孔。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板上设有避位长孔,所述下铲板通过所述避位长孔向上突出所述成型板设置,所述下铲板的上端设有弧形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朝向进料口设置,所述线轨固设在立板上,所述立板与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的上端设有L型的下铲座,所述下铲座上端固设有下铲架,所述下铲板铰接在下铲架上,所述下铲板下端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下铲架贴合,所述下铲架与所述下铲板之间设有保证所述下铲板与所述成型板贴合的扭簧,所述扭簧设在所述下铲架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下铲座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长条孔,所述下铲座和提升架通过设在所述第一长条孔内的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成型板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梳理槽,所述梳理槽的设置方向与待包装盒的传输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的出力轴与所述升降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垂直设有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对称设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两个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升降气缸的出力轴呈直线设置,所述顶板与所述导向杆对应的区域设有避位孔,所述顶板、升降板、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的结构相同且二者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封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U槽,所述定位U槽内设置加热棒,所述定位U槽的上端盖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靠近出料口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垂直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下端距离所述下封板上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包装盒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架设在两侧的支撑板上,所述下封板纵向的两端通过隔热垫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通过支座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支座上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长条孔采用沉头孔结构,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导出板,所述导出板通过调节孔可相对所述支撑板上下调节,所述导出板沿包装盒的出料方向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导出板的上端面低于等于所述下封板上端面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包装盒覆膜后经过下铲抚平组件和热封组件后,完成覆膜后的连接,然后在包装盒被不断推送的过程中,包装和进入到抿角组件内,完成端面的抿角和抿角后的端面密封动作,最后进入到端面压平组件内,完成上下断面的压平热覆,最后出料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提升覆膜的质量和合格率,整个结构呈生产线设置,从覆膜到热封一体化设置,一次上料即可,节省了包装盒中间转运以及二次重复定位,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
2、设置下铲凸轮与驱动轴承,二者配合设置,下铲凸轮的转动带动驱动轴承运动,实现了上下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提升架上下往复运动,同时设置的线轨,保证了提升架上下运动的精度,因此实现了下铲板的高精度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保证对传输经过下铲板上方的包装盒外部的薄膜进行抚平导顺,提升了薄膜的包装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后续的热封质量和效率;
3、设置调节链轮后,通过调整调节链轮相对纸板的位置,即可实现链条松紧度的保证,保证链条传递功率的有效性,设置下铲座和下铲架,将下铲板与提升架的固定安装更改为可调节的装配结构,零件各自独立加工,降低加工成本,设置的扭簧可保证下铲板的竖直度,同时限位板又避免下铲板过位,保证定位的精确性;
4、设置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第三抿角槽和抿角避位槽,覆膜后的包装盒在底板上不断被推送的过程中,前端的薄膜在推送过程中,自动完成向后的抿角折叠,上端的薄膜进入到抿角避位槽,下端薄膜进入到第一抿角槽,随着被不断推送,完成向上的折叠抿角,继续推送,上端的薄膜通过第二抿角槽进入到第三抿角槽后完成向下的折叠的抿角,不断推送的过程中,压板可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提升包装覆膜的精度质量;
5、设置第四支架后,第三支架相对底板即可横向调节,又可纵向调节,横向调节可适用于不用宽度的包装盒,纵向调节可调整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和第三抿角槽的宽度和相对位置,提升装配的效率,弥补加工误差;
6、侧封板由气缸驱动对包装盒的侧端面完成密封,侧封板内设有保证其热度的加热棒,侧封板在气缸的作用下相对运动,同时在高温作用下,完成对包装盒侧端面的热封处理,密封效果好,而且美观;
7、升降气缸运动,带动升降板上下运动,进行实现通过压簧连接的上封板上下移动,完成对包装盒的压覆,升降气缸施压过大的时候,包装盒会顶压上封板,然后通过压缩压簧实现压力的调节,使得包装盒尽量在恒压的状态下完成热封,不受升降气缸施力的影响,起到缓冲的作用,稳定性更好,提升压平的效率和稳定性;
8、设置避位孔后,保证上封板受包装盒顶压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杆与顶板不干涉,在保证顶板和升降板与上封板上下距离足够小,结构紧凑的前提下,扩大缓冲的行程,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9、设置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后,可避免操作者碰触到上封板或下封板,起到保护的作用,提升结构的安全性,设置散热孔,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散热效果,避免热量存留在内部导致零件产生热变形,影响配合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铲抚平组件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铲抚平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E部详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铲抚平组件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F部详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抿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G部详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H部详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抿角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进入底板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进入底板后为进入第一抿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经过第一抿角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完成包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端面压平组件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图15的M部详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图15的N部详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端面压平组件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30、下铲抚平组件;31、下铲凸轮;311、第一链轮;312、第二链轮;313、调节链轮;314、支板;3141、调节长孔;32、驱动轴承;33、提升架;331、立板;34、下铲座;341、第一长条孔;35、下铲架;36、下铲板;361、扭簧;362、限位板;363、弯曲部;10、成型板;101、梳理槽;50、热封组件;51、热封板;60、抿角组件;61、第一抿角槽;611、第一槽板;612、导入板;613、第三支架;614、第四支架;62、第二抿角槽;621、第二槽板;63、第三抿角槽;631、第三槽板;64、抿角避位槽;65、底板;651、理顺槽;66、压板;67、传送带;68、侧封板;681、气缸;69、支轴;691、第一支架;692、第二支架;601、包装盒;80、端面压平组件;81、下封板;82、上封板;821、导向杆;822、定位U槽;823、定位板;83、升降板;84、顶板;841、避位孔;842、第一防护板;85、升降气缸;851、导向柱;86、压簧;87、支座;871、长条孔;88、支撑板;881、减重孔;882、第二防护板;89、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包括依次流水线设置的下铲抚平组件30、抿角组件60和端面压平组件80,下铲抚平组件30的正上方设有热封组件50,热封组件50包括热封板51,热封板51相对下铲抚平组件30上下移动,热封板51上下移动的工作原理与提升架33上下移动的工作原理相同,热封板51的驱动源与下铲抚平组件30的驱动源采用同一个动力源,均由电机驱动第二链轮312转动,通过链条结构传递动力。
如图2~图6所示,下铲抚平组件30包括下铲凸轮31、驱动轴承32和提升架33,下铲凸轮31转动连接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下铲凸轮31为平板结构的槽轮,驱动轴承32与下铲凸轮31配合设置且由下铲凸轮31驱动其上下运动,提升架33的下端与驱动轴承32转动连接,提升架33的侧面设有对其上下运动导向的线轨,提升架33的上端设有下铲板36,下铲板36向上穿出成型板10设置,设置下铲凸轮31与驱动轴承32,二者配合设置,下铲凸轮31的转动带动驱动轴承32运动,实现了上下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提升架33上下往复运动,同时设置的线轨,保证了提升架33上下运动的精度,因此实现了下铲板36的高精度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保证对传输经过下铲板36上方的包装盒外部的薄膜进行抚平导顺,提升了薄膜的包装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后续的热封质量和效率。
优选地,与下铲凸轮31同轴设置的有第一链轮311,第一链轮311设在下铲凸轮31远离驱动轴承32的一侧,第一链轮311通过链条结构与第二链轮312配合且二者同步转动,第二链轮312通过电机驱动旋转,通过链轮机构进行传动,方便结构的设置和布局,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相对直接采用电机驱动,占用的空间更小。
优选地,链条的内部设有与其配合且可调节其松紧的调节链轮313,调节链轮313设在支板314上,支板314固定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支板314上设有实现调节链轮313进行水平调节的调节长孔3141,设置调节链轮313后,通过调整调节链轮313相对纸板的位置,即可实现链条松紧度的保证,保证链条传递功率的有效性。
优选地,成型板10上设有避位长孔,下铲板36通过避位长孔向上突出成型板10设置,下铲板36的上端设有弧形的弯曲部363,弯曲部363朝向进料口设置,下铲板36的宽度大于等于薄膜的宽度,设置的弯曲部363上端起到压覆抚平的作用,而且采用弧形,美观且不会对薄膜起到刮蹭,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合格率。
优选地,线轨固设在立板331上,立板331与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固定连接,提升架33的上端设有L型的下铲座34,下铲座34上端固设有下铲架35,下铲板36铰接在下铲架35上,下铲板36下端远离弯曲部363的一侧设有限位板362,限位板362与下铲架35贴合,下铲架35与下铲板36之间设有保证下铲板36与成型板10贴合的扭簧361,扭簧361设在下铲架35远离限位板362的一侧,设置下铲座34和下铲架35,将下铲板36与提升架33的固定安装更改为可调节的装配结构,零件各自独立加工,降低加工成本,设置的扭簧361可保证下铲板36的竖直度,同时限位板362又避免下铲板36过位,保证定位的精确性。
优选地,下铲座34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长条孔341,下铲座34和提升架33通过设在第一长条孔341内的螺丝固定连接,设置第一长条孔341后,方便调节下铲座34相对提升架33的上下高度问题,保证下铲板36的设定高度,与包装盒配合设置,顶起过多,包装盒容易传输不稳定,顶起过少起不到抚平理顺的作用,设置第一长条孔341方便调节,弥补加工误差,提升装配调试的效率。
优选地,成型板10远离弯曲部363的一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梳理槽101,梳理槽101的设置方向与待包装盒的传输方向一致,设置梳理槽101后,包装和向前传输的过程中,梳理槽101对薄膜起到进一步的梳理、导顺和抚平的作用,就像梳子梳头理顺的功能原理一样,提升覆膜的质量。
如图7~图10所示,抿角组件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抿角槽61、第二抿角槽62、第三抿角槽63和抿角避位槽64,第一抿角槽61从下到上倾斜设置,第二抿角槽62水平设置且宽度大于等于包装盒601的宽度,第三抿角槽63从上到下倾斜设置,抿角避位槽64设在第一抿角槽61的上端且水平设置,作为包装盒601上端薄膜的通道;
抿角组件包括底板65,底板65设在第一抿角槽61、第二抿角槽62和第三抿角槽63的下端,用来承载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601;
抿角组件包括压板66,压板66设在第一抿角槽61、第二抿角槽62和第三抿角槽63的上端,对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601上端进行限位。
优选地,底板65的山上端设有第一槽板611、第二槽板621和第三槽板631,第二槽板621为三角形且设在第一槽板611和第三槽板631之间,第一槽板611的上端面与压板66之间留有的水平间隙形成抿角避位槽64,第一槽板611与第二槽板621形成第一抿角槽61,第二槽板621与第三槽板631形成第三抿角槽63,第二槽板621的上端面与压板66之间,且位于第一槽板611和第二槽板621中间的位置形成第二抿角槽62,此结构通过板材组装即可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
优选地,第一槽板611固设在第三支架613上,第三支架613固设在第四支架614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纵向调节,第四支架614设在底板65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横向调节,第二槽板621和第三槽板631与底板65的固定方式同第一槽板611与底板65的固定方式,设置第四支架614后,第三支架613相对底板65即可横向调节,又可纵向调节,横向调节可适用于不用宽度的包装盒601,纵向调节可调整第一抿角槽61、第二抿角槽62和第三抿角槽63的宽度和相对位置,提升装配的效率,弥补加工误差。
优选地,第一槽板611远离第二槽板621的一侧设有导入板612,对称设置的导入板612形成开口向外的喇叭形,设置导入板612后,方便包装盒601的进入,同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更优选地,对称设置的压板66上端设有连接二者的支轴69,支轴69的数量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压板66长度的两端,提升对压板66连接的稳固性,压板66架设在第一支架691上,第一支架691设在第二支架692上且二者上下可移动式固定连接,第二支架692固设在底板65上,第一支架691和第二支架692上下可调节,方便调节压板66的上下位置,保证对包装盒601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
优选地,第三抿角槽63的下端设有传送带67,传送带67与底板65的上端面平齐设置且二者相接,传送带67为皮带传送结构,结构简单,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成本低,压板66延伸到传送的上方设置,提升传递的稳定性;更优选地,传送带67远离底板65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封板68,侧封板68由气缸681驱动对包装盒601的侧端面完成密封,侧封板68内设有保证其热度的加热棒,侧封板68在气缸681的作用下相对运动,同时在高温作用下,完成对包装盒601侧端面的热封处理,密封效果好,而且美观。
优选地,底板65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理顺槽651,理顺槽651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601的传送方向一致,在包装盒601不断被推送的过程中,理顺槽651对包装盒601起到压平的作用,提升覆膜的质量和效果。
如图15~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覆膜用上下端面压平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平行设置的下封板81、上封板82和升降板83,升降板83的四角与上封板82之间设有压簧86,压簧86的两端分别与二者固定连接,上封板82上垂直设有导向杆821,导向杆821设在压簧86内且二者同轴设置,导向杆821向上穿过升降板83设置且二者滑动连接,升降板83通过固设在顶板84上的升降气缸85驱动实现相对下封板81的上下移动,升降气缸85运动,带动升降板83上下运动,进行实现通过压簧86连接的上封板82上下移动,完成对包装盒的压覆,升降气缸85施压过大的时候,包装盒会顶压上封板82,然后通过压缩压簧86实现压力的调节,使得包装盒尽量在恒压的状态下完成热封,不受升降气缸85施力的影响,起到缓冲的作用,稳定性更好,提升压平的效率和稳定性。
优选地,升降气缸85的出力轴与升降板83的中部固定连接,受力均衡,施压的时候保证上封板82与包装盒接触的稳定性,升降板83的上端垂直设有两个导向柱851,两个导向柱851对称设在升降气缸85的两侧,两个导向柱与升降气缸85的出力轴呈直线设置,设置导向柱851后可提升升降板83上下移动的精度,进而保证上封板82的上下移动精度。
优选地,顶板84与导向杆821对应的区域设有避位孔841,顶板84、升降板83、上封板82和下封板81的宽度一致,方便采用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加工,降低加工成本,设置避位孔841后,保证上封板82受包装盒顶压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杆821与顶板84不干涉,在保证顶板84和升降板83与上封板82上下距离足够小,结构紧凑的前提下,扩大缓冲的行程,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上封板82与下封板81的结构相同且二者上下对称设置,结构相同,减少零件的规格,方便统一进行加工制作和库存,通过量大进而可降低加工成本,上封板82的上端面设有定位U槽822,定位U槽822内设置加热棒,定位U槽822的上端盖设有定位板823,定位板823与上封板82固定连接,定位U槽822的深度大于加热棒的高度,定位U槽8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上封板82的宽度方向,定位U槽822纵向的中心线与上封板82纵向的中心线平行设置,设置的定位板823可对加热棒进行定位,此结构安装拆卸方便,挡边维护,定位板823与加热棒的上端面接触,定位板823可起到压覆定位的作用。
优选地,顶板84架设在两侧的支撑板88上,下封板81纵向的两端通过隔热垫与支撑板88固定连接,支撑板88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881,减轻支撑板88的重量,方便散热,提升散热效果,同时组装的时候方便拿取,提升组装效率,降低对固定装置的负载;更优选地,支撑板88的外侧通过支座87与固定装置连接,支座87上设有长条孔871,长条孔871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的传送方向一致,设置长条孔871,方便进行调节,与上一个工序进行对接,长条孔871采用沉头孔结构,方便连接固定用的螺丝沉入,避免与其他零件干涉,而且外形更加美观。
优选地,两侧的支撑板88之间设有导出板,导出板通过调节孔可相对支撑板88上下调节,导出板沿包装盒的出料方向向后延伸设置,导出板的上端面低于等于下封板81上端面的高度,设置导出板后可对上下压平后的包装盒进行导向,方便与下一个工序进行对接,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打包或者其他工序。
优选地,顶板84靠近出料口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护板842,与第一防护板842垂直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护板882,第一防护板842和第二防护板882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孔89,第一防护板842的下端距离下封板81上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包装盒的高度,设置第一防护板842和第二防护板882后,可避免操作者碰触到上封板82或下封板81,起到保护的作用,提升结构的安全性,设置散热孔89,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散热效果,避免热量存留在内部导致零件产生热变形,影响配合精度。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包装盒覆膜后经过下铲抚平组件30和热封组件50后,完成覆膜后的连接,然后在包装盒被不断推送的过程中,包装和进入到抿角组件60内,完成端面的抿角和抿角后的端面密封动作,最后进入到端面压平组件80内,完成上下断面的压平热覆,最后出料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提升覆膜的质量和合格率,整个结构呈生产线设置,从覆膜到热封一体化设置,一次上料即可,节省了包装盒中间转运以及二次重复定位,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
下铲抚平组件30的工作过程如下:电机驱动第二链轮312转动,在链条的作用下,第一链轮311和第二链轮312同步转动,第一链轮31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下铲凸轮31转动,下铲凸轮31与驱动轴承32配合设置,在下铲凸轮31的低点,驱动轴承32位于最下方,在下铲凸轮31的高点,驱动轴承32位于最上方,驱动轴承32上下运动,带动与其铰接的提升架33上下运动,提升架33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下铲板36上下运动,完成对盒体外侧薄膜的抚平和压覆,由于下铲板36上设有弯曲部363且朝向进料口,在进料不断输送的过程中,弯曲部363对盒体的下端进行抚平,抚平后进行热封,提升了薄膜包装的效率,同时提升了热封的效率和质量,使得覆膜效果更好,产品更美观。
抿角组件60是针对纵向四面被薄膜包装完成且后端抿角完成的情况进行设置的,即图11的状态,接下来是完成端面的折叠抿角,覆膜后的包装盒601被不断的推送到底板65上,在不断推送下,包装盒601不断前进,对称设置的第一槽板611之间的距离等于包装盒601的长度,在不断递送的过程中,包装盒601端面的前端被压下,即图12所示,包装和进入到底板65后,薄膜的上端进入到抿角避位槽64,薄膜的下端在不断推送的过程中,进入到第一抿角槽61,随着包装和不断被推送,下端的薄膜在第一抿角槽61的作用下向上折叠,即图13所示,进入到第二抿角槽62后,薄膜的上端处于水平状态,第三槽板631与压板66之间没有间隙,包装盒601被继续推送后,薄膜的上端进入到第三抿角槽63,随着不断被推送,薄膜的上端向下折叠完成,即图14所示,进入到传送带67,在传送带67作用下,包装盒601被继续向前推送,侧封板68是加热板,侧封板68在气缸681的作用下向包装盒601移动,完成包装和侧抿角后的热封动作,进入到一个工序,整个结构简单,抿角动作靠推送,不设置动力源,抿角精度稳定,成本低,抿角后直接热封成型,密封性好。
端面压平组件80的工作过程如下:包装盒被不断推送到下封板81的上端,包装盒到位后,升降气缸85的出力轴伸出,带动升降板83向下运动,升降板83带动上封板82向下运动,与包装盒的上端面接触,上封板82和下封板81在加热棒的作用下,实现对包装盒的高温压平,如果升降气缸85的驱动力过大,上封板82会向上挤压压簧86,避免对包装盒造成破坏,通过设置压簧86的规格,可限定上封板82对包装盒的压力限制,保证恒压热封压覆,热封效果好,而且不易破坏包装盒,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包装质量,在运行的过程中,导向杆821和导向柱851的设置可提升上封板82上下移动精度,保证整个结构动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流水线设置的下铲抚平组件、抿角组件和端面压平组件,所述下铲抚平组件的正上方设有热封组件;
所述下铲抚平组件包括下铲凸轮、驱动轴承和提升架,所述下铲凸轮转动连接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所述下铲凸轮为平板结构的槽轮,所述驱动轴承与所述下铲凸轮配合设置且由所述下铲凸轮驱动其上下运动,所述提升架的下端与所述驱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架的侧面设有对其上下运动导向的线轨,所述提升架的上端设有下铲板,所述下铲板向上穿出成型板设置;
所述热封组件与所述下铲抚平组件共用一个动力源且相对所述抿角组件上下移动;
所述抿角组件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第三抿角槽和抿角避位槽,所述第一抿角槽从下到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抿角槽水平设置且宽度大于等于包装盒的宽度,所述第三抿角槽从上到下倾斜设置,所述抿角避位槽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的上端且水平设置,作为包装盒上端薄膜的通道,所述抿角组件包括底板,底板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和第三抿角槽的下端,用来承载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所述抿角组件包括压板,压板设在所述第一抿角槽、第二抿角槽和第三抿角槽的上端,对不断被推送的包装盒上端进行限位;
所述端面压平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平行设置的下封板、上封板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四角与所述上封板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上封板上垂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在所述压簧内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导向杆向上穿过所述升降板设置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通过固设在顶板上的升降气缸驱动实现相对所述下封板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抿角组件对称设置在压板两侧,所述底板的山上端设有第一槽板、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所述第二槽板为三角形且设在所述第一槽板和第三槽板之间,所述第一槽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留有的水平间隙形成抿角避位槽,所述第一槽板与第二槽板形成所述第一抿角槽,所述第二槽板与第三槽板形成第三抿角槽,所述第二槽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压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中间的位置形成第二抿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板固设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固设在第四支架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纵向调节,所述第四支架设在所述底板上且二者通过长条孔结构可横向调节,所述第二槽板和第三槽板与所述底板的固定方式同所述第一槽板与底板的固定方式,所述第一槽板远离所述第二槽板的一侧设有导入板,对称设置的导入板形成开口向外的喇叭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压板上端设有连接二者的支轴,所述支轴的数量为两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压板长度的两端,所述压板架设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在第二支架上且二者上下可移动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设在所述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抿角槽的下端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平齐设置且二者相接,所述传送带为皮带传送结构,所述压板延伸到所述传送的上方设置,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由气缸驱动对包装盒的侧端面完成密封,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理顺槽,所述理顺槽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的传送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下铲凸轮同轴设置的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设在所述下铲凸轮远离所述驱动轴承的一侧,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结构与第二链轮配合且二者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电机驱动旋转,链条的内部设有与其配合且可调节其松紧的调节链轮,所述调节链轮设在支板上,所述支板固定在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上,所述支板上设有实现所述调节链轮进行水平调节的调节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上设有避位长孔,所述下铲板通过所述避位长孔向上突出所述成型板设置,所述下铲板的上端设有弧形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朝向进料口设置,所述线轨固设在立板上,所述立板与薄膜包装机的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的上端设有L型的下铲座,所述下铲座上端固设有下铲架,所述下铲板铰接在下铲架上,所述下铲板下端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下铲架贴合,所述下铲架与所述下铲板之间设有保证所述下铲板与所述成型板贴合的扭簧,所述扭簧设在所述下铲架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下铲座上设有竖直的第一长条孔,所述下铲座和提升架通过设在所述第一长条孔内的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成型板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梳理槽,所述梳理槽的设置方向与待包装盒的传输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的出力轴与所述升降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垂直设有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对称设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两个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升降气缸的出力轴呈直线设置,所述顶板与所述导向杆对应的区域设有避位孔,所述顶板、升降板、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宽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与所述下封板的结构相同且二者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封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U槽,所述定位U槽内设置加热棒,所述定位U槽的上端盖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封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靠近出料口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垂直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上均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下端距离所述下封板上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包装盒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架设在两侧的支撑板上,所述下封板纵向的两端通过隔热垫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通过支座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支座上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纵向的中心线与包装盒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长条孔采用沉头孔结构,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导出板,所述导出板通过调节孔可相对所述支撑板上下调节,所述导出板沿包装盒的出料方向向后延伸设置,所述导出板的上端面低于等于所述下封板上端面的高度。
CN201920546053.1U 2019-04-19 2019-04-19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6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053.1U CN210364496U (zh) 2019-04-19 2019-04-19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053.1U CN210364496U (zh) 2019-04-19 2019-04-19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4496U true CN21036449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605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64496U (zh) 2019-04-19 2019-04-19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4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3845A (zh) * 2020-11-04 2021-01-15 周俊杰 一种环保包装袋成型加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3845A (zh) * 2020-11-04 2021-01-15 周俊杰 一种环保包装袋成型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0421U (zh) 一种变压器磁芯自动包胶装置
CN204606351U (zh) 一种纸箱自动封箱机
CN109941485B (zh)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CN207292634U (zh) 一种自封袋包装机
CN210364496U (zh) 覆膜及热封一体化生产线
CN111994390A (zh) 一种上开盖咖啡胶囊立式装盒机
CN209453717U (zh) 竹片刨削装置
CN107934069B (zh) 一种高兼容性封切机构
CN213057624U (zh) 半自动灌装封口机
CN207292663U (zh) 一种自封袋包装机的夹链压平装置
CN210592577U (zh) 薄膜包装用传输转接设备
CN206606392U (zh) 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
CN109649741A (zh) 一种凸轮间歇式快速成型包装装置
CN210364685U (zh) 薄膜下铲抚平装置
CN110342302B (zh) 一种太阳能板的隔膜包装设备
CN210003632U (zh) 包装用条形泡棉粘贴机
CN212268005U (zh) 一种膏药加工生产用压合装置
CN210651924U (zh) 一种双向中空板封边模具及中空板双向封边机
CN210592761U (zh) 一种泡菜生产用热封机的可调整规格的热封机构
CN209776949U (zh) 覆膜用上下端面压平装置
CN209939116U (zh) 一种自动封口装置
CN109941484B (zh) 薄膜包装用传输转接设备
CN111891497A (zh) 一种羽绒服原材料吊牌快速封边装置
CN219405637U (zh) 一种包装袋裁切热封边装置
CN216581362U (zh) 一种封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