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3539U -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3539U
CN210363539U CN201921344512.4U CN201921344512U CN210363539U CN 210363539 U CN210363539 U CN 210363539U CN 201921344512 U CN201921344512 U CN 201921344512U CN 210363539 U CN210363539 U CN 21036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rame
driving wheel
steering
whe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45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一
陈科技
李满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445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包括车架及设置在车架内部的电控箱、蓄电池,车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驱动导向装置,驱动导向装置具有对称设置在车架底部的导向轮,导向轮之间居中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与导向轮均由转向传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驱动轮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车具有行走灵活、方便的优点,可以在厂房内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转弯、掉头等动作,场地适应能力强,满足多种运输需求;由于本搬运车移动灵活,在运输前,可以更接近需要搬运的重型设备,缩短搬运距离,提升搬运效率;车架高度较低,可减少对重物的搬运高度,便于向车架上装卸货物,提升搬运效率,并且可降低搬运所需的能耗。

Description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背景技术
在高铁、高速公路制梁制梁企业等各类生产企业的厂区内部,需要对钢筋笼、各类重型设备或者原材料进行移动,目前工人通常利用搬运车进行搬运,现有的搬运车通常是由车架和车架下部的四个滚轮构成,这种搬运车的转向和驱动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搬运车驱动是依靠外在动力牵引或推拉,所有行走轮都是万向轮或至少前面俩轮是万向轮,这种搬运车的运行轨迹是靠导轨确定,搬运车转向依靠导向轮使搬运车调整方位,而万向轮自适应转弯后使搬运车实现转弯,这种方式转向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这种方式要求搬运车必须依靠外来驱动链或驱动站提供充裕的驱动动力;另一种装配搬运车是靠自身动力驱动,一般这种搬运车的后轮用电机驱动,前轮则是万向轮,这种搬运车的转向靠主动轮的伺服电机控制,在搬运车需要转弯时程序控制内外驱动电机的转速差实现转弯。
目前的搬运车转弯半径较大,而厂区内部运行空间有限,造成搬运车移动不便,灵活性差,不能满足厂区内的搬运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走灵活,场地适应能力强,方便装卸货物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包括车架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内部的电控箱、蓄电池,所述车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驱动导向装置,所述驱动导向装置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之间居中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导向轮均由转向传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所述驱动轮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动。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导向轮上的导向轮轴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上的驱动轮轴,所述导向轮轴、所述驱动轮轴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转向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轮轴转动,所述驱动轮轴上套装有主动齿轮,所述导向轮轴上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具有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转向减速机,所述转向减速机上配合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轴传动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两侧的链条外侧对称设置有作用于所述链条的第一涨紧轮,所述第一涨紧轮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链条外侧设置有作用于所述链条的第二涨紧轮,所述第二涨紧轮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
所述涨紧调节机构具有用于安装涨紧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的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沿所述固定板滑动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轮的轮叉上设置有驱动减速机,所述驱动减速机上配合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减速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驱动轮。
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线缆防扭机构,所述的线缆防扭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顶部的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垂直设置有固线管,所述支杆可绕其轴向相对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所述固线管可绕其轴向相对于所述支杆转动。
所述支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固线管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
所述固线管为弹性材质的管体结构,所述固线管的两端端部绕其圆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轴向开口。
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车具有行走灵活、方便的优点,可以在厂房内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转弯、掉头等动作,场地适应能力强,满足多种运输需求;
(2)由于本搬运车移动灵活,在运输前,可以更接近需要搬运的重型设备,缩短搬运距离,提升搬运效率;
(3)车架高度较低,可减少对重物的搬运高度,便于向车架上装卸货物,进一步提升搬运效率,并且可降低搬运所需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涨紧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包括车架1、电控柜及蓄电池(电控箱及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控柜及蓄电池固定在车架1的内部,蓄电池用于给电控柜供电,车架1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驱动导向装置,前后两个驱动导向装置可分别单独运行驱动车架1进行移动并控制转向,也可以同时运行驱动车架1进行移动并控制转向;驱动导向装置具有对称设置在车架底部的导向轮3,导向轮3之间居中设置有驱动轮4,驱动轮4与导向轮3均由转向传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通过控制驱动轮4及导向轮3的转动角度,可调整车架1的移动方向,驱动轮4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动,为车架1的移动提供动力,由于车架1的底部前后具有两个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的驱动导向装置,使本搬运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适用于厂区内部重型设备和材料的入库、出库、转运和移位等;车架1前后两个驱动导向装置中,以驱动轮4与导向轮3朝向车架1的前方时,转向传动机构处于初始状态,行走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正、反转时,车架1向其前、后方向移动;转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与导向轮3调整角度,可实现车架1 按照任意角度改变行驶路线,但不改变车架1及其朝向,或者按任意角度改变行驶路线,车架1朝向及其行进方向均发生改变;转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及导向轮3转动90°,行走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正、反转时,车架1向其左、右方向移动,或者单独左、右移动车架1前端或车架1后端中的任意一端;当车架1前后两个驱动导向装置中的转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及导向轮3均转动90°,两个驱动导向装置中的行走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向互为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车架1以其中心为圆心,转动任意角度;当车架1前后两个驱动导向装置中的一个转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4及导向轮3均转动90°,另一个保持初始状态,通过发生转动的驱动轮4驱动车架1可以以保持初始状态的转向传动机构所靠近的车架1一端为圆心旋转任意角度;电控柜用于向车架1前后两侧的两个转向传动机构及两个行走驱动机构分别提供电力及控制信号,使得车架1前后两个转向传动机构能够同时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对位于车架1前部的驱动轮4、导向轮3及位于车架1后部的驱动轮4、导向轮3分别进行角度调节,车架1前后两个行走驱动机构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通过上述多种运行方式,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搬运车具有行走灵活、方便的优点,可以在厂房内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转弯、掉头等动作,满足多种运输需求,并且,在运输前,由于本搬运车移动灵活,可以更接近需要搬运的重型设备,缩短搬运距离,提升搬运效率,另外,车架1高度较低,可减少搬运高度,进一步提升搬运效率。
如图1和2所示,转向传动机构具有设置在导向轮3上的导向轮轴17及设置在驱动轮4上的驱动轮轴18,导向轮轴17与导向轮3的轮叉固定连接,驱动轮轴18与驱动轮4的轮叉固定连接,导向轮轴17、驱动轮轴18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作为一种转动连接方式,导向轮轴17、驱动轮轴18的外部均套装轴承,通过轴承与车架1转动连接,车架1上设置有转向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轮轴18转动,驱动轮轴18上套装有主动齿轮13,导向轮轴17上套装有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之间通过链条10传动;其中转向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轮轴18使驱动轮4转动,同时驱动轮轴18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3转动,主动齿轮13通过链条10传动,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从动齿轮14通过导向轮轴17带动导向轮3与驱动轮4同步转动;作为转向驱动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向驱动机构具有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向减速机9,转向减速机9上配合设置有转向电机8,转向减速机9为直角减速机,转向减速机9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转向减速机9的输出轴与驱动轮轴18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如图1所示,主动齿轮13两侧的链条10外侧对称设置有作用于链条10的第一涨紧轮11,第一涨紧轮11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从动齿轮14之间的链条10外侧设置有作用于链条10的第二涨紧轮12,第二涨紧轮12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通过第一涨紧轮11及第二涨紧轮12对链条10的作用力,使得链条10与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配合紧密,避免在运行过程中链条10发生跳齿,影响转向驱动机构控制精度;转向驱动机构在长时间的运行之后,由于链条10、主动齿轮13及从动齿轮14磨损松弛后,链条10会发生跳齿,通过调节涨紧调节机构使第一涨紧轮11及第二涨紧轮12向链条10移动压紧,使链条重新保持原有的紧度,避免链条10发生跳齿,方便维护。
作为涨紧调节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涨紧调节机构具有用于安装涨紧轮的固定板1602,第一涨紧轮11或第二涨紧轮12可转动固定在固定板1602的顶部,固定板1602下方的车架1上焊接固定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1601,底板1601为“门”字形结构,底板1601的顶面开设有腰形孔1605,腰形孔1605内设置贯穿固定板的螺栓,该螺栓的端部通过螺母将固定板1602限制在该螺栓上,通过该螺栓在腰形孔1605的内部滑动,可实现固定板1602与底板1601之间的滑动连接,底板1601的一端部沿固定板1602滑动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栓1604,调节螺栓1604的端部与固定板1602转动连接,调节螺栓1604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座1603,调节座1603焊接固定在底板1601的顶部,正、反转动调节螺栓1604,调节螺栓1604可带动固定板1602接近或远离链条10,通过移动固定板1602,可调节第一涨紧轮11或第二涨紧轮12将链条10压紧,避免跳齿,调节完毕后将腰形孔1605内螺栓端部的螺母拧紧,将固定板1602固定在底板1601的顶部,避免第一涨紧轮11或第二涨紧轮12松动,影响链条10的紧度。
如图2所示,驱动轮4的轮叉401上设置有驱动减速机6,驱动减速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轮叉401的侧面,驱动减速机6为直角减速机,驱动减速机6上配合设置有驱动电机5,驱动减速机5的输出轴驱动驱动轮4旋转。
为了避免在驱动轮4转动的过程中折损驱动电机的线缆,如图2和4所示,在驱动电机5上设置有线缆防扭机构7,的线缆防扭7机构具有设置在驱动电机顶部的支杆702,支杆702的顶部垂直设置有固线管704,支杆702可绕其轴向相对与驱动电机5转动,固线管704可绕其轴向相对于支杆702转动,驱动电机5的线缆705从其接线盒引出贯穿固线管704后接入电控柜;具体的,支杆702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701与驱动电机5转动连接,支杆702的底端与第一轴承701的内圈焊接固定,第一轴承701的外圈焊机固定在驱动电机5外部,固线管704通过第二轴承703与支杆702转动连接,第二轴承703的外圈一侧焊接固定在支杆702的端部,固线管704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轴承703的内圈;固线管704对线缆进行固定支撑,在驱动轮4转动的过程中,固线管704顺着线缆705延伸的方向摆动,避免线缆705发生折损,另外,固线管704可在线缆705的作用下沿其轴向转动,释放线缆705绞力,避免在驱动轮4转动过程中线缆705绞力过大,损坏线缆705;为了增加线缆705的耐磨性,可在其外部套装绝缘套管,绝缘套管可选用黄腊管,黄腊管是以无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并涂以聚乙烯树脂经塑化而成的电气绝缘漆管,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绝缘性和耐化学性。
如图5所示,固线管704为弹性材质的管体结构,可选用橡胶管,固线管704的两端端部绕其圆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轴向开口,本实施例中,线管704的两端端部绕其圆周均均匀开设有四个轴向开口,四个轴向开口将线管704的端部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四个管瓣7041,在线缆705弯曲时,相应的管瓣7041随线缆705弯曲,并对线缆705进行制成,是线缆705圆滑过渡,避免线缆705折损。
如图2所示,车架1的底部设置均匀设置有辅助轮15,通过辅助轮15增加对架板2的支点,能够提升架板2的负载能力,进一步的,辅助轮15选用万向轮,不影响车架1移动的灵活性;并且辅助轮15、导向轮3及驱动轮4均可选用橡胶轮,提高过坎能力。
如图2所示,车架1的顶部设置有架板2,架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的顶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转向电机8均为直流电机,电控柜内与驱动电机5、转向电机8相对应的电机驱动器,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驱动电机5、转向电机8转动,电控柜通过蓄电池供电,电控柜上也可连接操作手柄对本搬运车进行操控,本发明创造不涉及电路连接上的创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完成本搬运车中的电路连接,故其具体接线方式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设置在所述车架内部的电控箱、蓄电池,所述车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驱动导向装置,所述驱动导向装置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之间居中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导向轮均由转向传动机构驱动同步转动,所述驱动轮通过行走驱动机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导向轮上的导向轮轴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上的驱动轮轴,所述导向轮轴、所述驱动轮轴均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转向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轮轴转动,所述驱动轮轴上套装有主动齿轮,所述导向轮轴上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具有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转向减速机,所述转向减速机上配合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两侧的链条外侧对称设置有作用于所述链条的第一涨紧轮,所述第一涨紧轮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链条外侧设置有作用于所述链条的第二涨紧轮,所述第二涨紧轮的底部设置有涨紧调节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调节机构具有用于安装涨紧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的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沿所述固定板滑动方向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轮叉上设置有驱动减速机,所述驱动减速机上配合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减速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驱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线缆防扭机构,所述的线缆防扭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顶部的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垂直设置有固线管,所述支杆可绕其轴向相对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所述固线管可绕其轴向相对于所述支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固线管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管为弹性材质的管体结构,所述固线管的两端端部绕其圆周均均匀开设有若干轴向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部设置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为万向轮。
CN201921344512.4U 2019-08-19 2019-08-19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Active CN21036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512.4U CN210363539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4512.4U CN210363539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3539U true CN21036353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4512.4U Active CN210363539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3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131A (zh) * 2019-08-19 2019-10-15 陈一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131A (zh) * 2019-08-19 2019-10-15 陈一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6498B (zh) 一种轮履串联式管道机器人
CN103481895B (zh) 一种rgv小车
CN201686340U (zh) 双立柱龙门式收放线机
CN104960082A (zh) 一种牵引小车驱动的运输料斗
CN103463812A (zh) 一种具有换向功能的无碳自行小车
CN210363539U (zh)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CN207403836U (zh) 一种托盘高度可调的背负式agv小车
CN111271543B (zh) 一种可变径管道机器人
CN110329131A (zh) 电动中驱式万向搬运车
CN206053460U (zh) 一种汽车搬运小车
CN205060614U (zh) 一种四轮可换向式穿梭车
CN105539252A (zh) 一种电动移车器
CN111232555B (zh) 拖拽机构及拖拽转运装置
CN107792609B (zh) 一种用于直轨或圆弧轨道的电动小车
CN214492399U (zh) 一种全向前移式agv驱动桥
CN112606211B (zh) 一种搅拌运输机器人
CN101704475B (zh) 一种起重机
CN1256263C (zh) 无滑环自绕式脐带电缆收放装置
CN109941686B (zh) 一种涂装生产线及平移车
CN107434125A (zh) 载货台
CN108674510B (zh) 一种y型机器人
CN2665092Y (zh) 无滑环自绕式脐带电缆收放装置
CN112249617A (zh) 一种煤矿机电输送拉紧装置
CN113562650B (zh) 一种电动葫芦轨道
CN105645119B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直接排料的布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