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3414U -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3414U
CN210363414U CN201920777022.7U CN201920777022U CN210363414U CN 210363414 U CN210363414 U CN 210363414U CN 201920777022 U CN201920777022 U CN 201920777022U CN 210363414 U CN210363414 U CN 210363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ehicle
parking
parking stall
park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7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志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777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3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3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34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停车位上设置电极板并用隔离保护气囊包围,电极板连接市电系统进行供电,充电汽车的车辆底部设置有充电电刷和充电驱动装置,充电驱动装置控制充电电刷升降,充电时充电驱动装置将充电电刷放下接触到电极板进行充电,同时隔离保护气囊充气将电极板保护起来防止外来物体进入触电。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提供了硬件基础,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系统可靠性高,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满足多种充电场景,能够大面积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的对应新能源汽车的自动充电一般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充电接口自动定位,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都是使用传统的人工插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因此在自动充电这一领域仍存在技术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以较低成本实现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停车位,包括电极板、隔离保护气囊、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板的位置对应外部充电车辆的充电电刷的位置设置,所述隔离保护气囊在水平方向上包围所述电极板,所述隔离保护气囊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板到车辆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连接外部充电车辆的通信模块,所述电极板和市电系统之间通过所述停车位侧强电开关连通。
上述停车位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电极板对接车辆上的充电电刷,可以使车辆停靠停车位后自动进行充电,改变了传统那种停车后需要人工对接充电插头的充电方式,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体验,同时相应设施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包括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所述电极板依次连接,所述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这里实际上采用了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通信,选取其中一种方式作为优先使用的方式,另一种作为辅助,可以保证从充电对接到充电结束的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通信失败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所述电极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隔离保护气囊设置在所述电极板的四条边旁从而围成一个长方形,所述隔离保护气囊包括可拆卸式气囊包、气压传感器和用于充放气的气体阀门,所述气体阀门连接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中,所述气体阀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可拆卸式的设计便于维护人员定期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和进行维修,同时气压传感器除了作为充放气反馈部件,也可以作为气压检测手段,提醒充电用户或者维护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地线组件,所述地线组件包括地线电刷和用于驱动所述地线电刷升降的地线驱动机构,所述地线电刷连接所述地线驱动机构,所述地线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由于充电使用了交流市电,因此加入地线组件可以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泊车语音设备和泊车标尺,所述泊车标尺设置在停车区域的边缘,刻度的一部分穿出停车区域以便车内驾驶员观察,所述泊车语音设备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由于车辆的充电电刷需要对准电极板,因此停车区域中相应设置辅助泊车的泊车标尺和泊车语音设备,便于驾驶员对准所述电极板停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用于防止浸水的隔水凸条和防雨棚,所述隔水凸条设置在停车区域的外围并封闭包围停车区域,所述防雨棚设置在停车区域上方。采用隔水凸条和防雨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进入到停车区域中导致电极板漏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停车位,还包括用于记录电能消耗的电能表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能表串接到所述电极板和停车位侧强电开关之间,所述电能表和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连接到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为了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因此采用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监控充电过程,电压电流超过阈值则通过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所述电能表为充电计费模式提供了硬件基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汽车,包括设置于车辆底部的充电电刷、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刷升降的充电驱动装置、车辆侧充电开关、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充电电刷连接所述充电驱动装置,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和车辆侧通信模块,所述充电电刷和车辆电池之间通过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连通,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和充电电刷分别与外部充电设施连接。
上述充电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车辆底部外置充电电刷,使其在停车后可以对应外部的充电设施进行充电,改变了传统那种停车后需要人工对接充电插头的充电方式,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体验,同时相应设施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充电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底部的安装框架、用绝缘层包裹的强电充电线缆和弹性电刷臂,所述安装框架固定所述强电充电线缆和弹性电刷臂,所述强电充电线缆、弹性电刷臂和充电电刷依次连接,所述强电充电线缆经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连接车辆电池。使用所述安装框架外挂于车辆底部,对车辆的改装程度不大,适用于常规的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广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工程塑料支撑结构,所述工程塑料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部以便固定所述强电充电线缆。采用工程塑料固定强电充电线缆,除了环境耐久性的优点外,还能够减轻安装框架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强电充电线缆的一端由所述安装框架固定于车辆的后部,另一端绕过保险杠进入车辆内部连接车辆电池。所述强电充电线缆通过绕行进入车辆内部,避免对车辆底盘进行开孔等破坏性加工,保持了车辆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接地的地线触板,所述地线触板设置在车辆底部并对应外部充电设施的接地机构。所述地线触板基于外部充电设施的接地部件设置,在强电充电过程中避免漏电发生的安全事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泊车时辅助对准外部充电设施的车底摄像头,所述车底摄像头设置在车辆底部,所述车底摄像头连接到车内影像系统。车底摄像头方便驾驶员泊车时让充电电刷对准外部充电设施,以便直接进行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充电启停按钮,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设置在车辆内供驾驶员操作,所述充电启停按钮连接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驾驶员通过充电启停按钮可以直接在车上操作充电,无需下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电池温感模块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池温感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连接到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电池温感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均为保证充电安全性的配套部件,可以在电池温度过高或者电压电流不稳定的时候,让车辆侧控制模块作出安全措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包括车辆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红外通信器,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车辆侧通信继电器和所述电极板依次连接,所述车辆侧红外通信器连接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这里实际上采用了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通信,选取其中一种方式作为优先使用的方式,另一种作为辅助,可以保证从充电对接到充电结束的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通信失败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停车位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充电汽车,所述电极板的数量设置为两块,所述充电电刷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两块所述电极板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两块所述电极板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充电电刷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上述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电极板和两个充电电刷对应交流和直流两种充电方式,交流的情况下是增大充电电刷的接触面积,减小充电发热,直流的情况下两个电极板实际上是充当正极和负极,对应两个充电电刷的极性,同时两个充电电刷又对应车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因此适应两种不同的充电方式,另外,停车位和充电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需要进行通信,利用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通信模块来控制充电过程,从而实现了自动充电,并且设备改造较少,建设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所述停车位为长方形,两块所述电极板设置于与所述停车位长边平行的对称轴的两侧,并且两块所述电极板位于所述充电汽车左右两侧车轮之间。将电极板限制到左右两侧的车轮之间,方便充电电刷的安装,以及在充电时让充电电刷更容易地接触到电极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停车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充电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充电系统的车底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保护气囊的连接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4、6,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停车位和充电汽车,其中停车位为长方形,包括两块电极板100、隔离保护气囊200、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地线组件300、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用于记录电能消耗的电能表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而充电汽车包括设置于车辆底部的两个充电电刷700、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刷700升降的充电驱动装置800、充电启停按钮、车辆侧充电开关、车辆侧通信模块、车辆侧控制模块、地线触板900、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电池温感模块和用于检测充电状态的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停车位的占地区域实际上为停车区域,本实施例中以长方形的停车位的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短边方向为左右方向,相应地,所述充电汽车的车头到车位的方向为前后方向,车两边侧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由此,上述各组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参照图1,充电结构部分:两块电极板100设置在与所述停车位的长边平行的对称轴两侧,并且两块电极板100也为长方形,两块电极板100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小于充电汽车左右车轮之间的最小距离,实际上即两块所述电极板100均位于所述充电汽车左右两侧车轮之间,所述地线组件300设置在所述电极板100的旁边,与两块电极板100构成品字形,地线组件300包括地线电刷310和用于驱动所述地线电刷310升降的地线驱动机构320,所述地线电刷310连接所述地线驱动机构320,相应地,所述充电电刷700在充电汽车的底部并排设置,并且两个充电电刷700与地线触板900也构成品字形,位置上与所述停车位上的电极板100和地线组件300分别对应;在形状上,充电电刷700的刷头宽度小于电极板100的宽度,这样对泊车位置的要求比较宽松,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允许车辆歪斜入库。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电刷700的形状并没有严格的限制,理论上充电电刷700能够与电极板100良好接触导电即可。
参照图2、5,隔离保护气囊200设置在所述电极板100的四条边旁从而围成一个长方形,所述隔离保护气囊200包括可拆卸式气囊包、气压传感器和用于充放气的气体阀门,所述气体阀门连接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中,所述气体阀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应该理解的是,隔离保护气囊200还包括连接着气体阀门的充气机构、排气机构以及显示气压传感器的读数的显示机构,由于这几部分是常规的技术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气囊包由帆布包裹,内部采用柔软的橡胶轮胎材质构成囊状,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充气气压设定为2bar,接近车辆轮胎的气压。隔离保护气囊200的目的在于充电过程中阻隔外来物接触到带有强电的电极板100,例如防止小动物、液体、小孩子等进入充电中的车底并接触到电极板100,因此隔离保护气囊200起到保护充电安全的作用。在可拆卸式气囊包的安装方式上,对应四条边,可拆卸式气囊包可以是分离式的,即由四个部分围成一圈,也可以是一体式的,即由单个气囊包直接绕成一圈,另外,可拆卸式气囊包由固定部件固定在停车位表面,其他充气的机构埋在停车位下面。值得注意的是,地线组件300的位置并不限定在隔离保护气囊200的保护圈内,由于地线组件300不带电,因此也可以设置在隔离保护气囊200的保护圈外,本实施例中,地线组件300由隔离保护气囊200包围。
参照图3,所述充电驱动装置800包括固定于车辆底部的安装框架810、用绝缘层包裹的强电充电线缆820和弹性电刷臂830,所述安装框架810包括工程塑料支撑结构811,所述工程塑料支撑结构811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810内部以便固定所述强电充电线缆820,所述强电充电线缆820、弹性电刷臂830和充电电刷700依次连接,所述强电充电线缆820经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连接车辆电池,其中所述安装框架810通过焊接或者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在充电汽车的底部,所述弹性电刷臂830实际上还应包括一个独立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让连接着的充电电刷700能够升降,该驱动机构靠近安装框架810或者直接安装在安装框架810内部,能够实现整体更换,方便维护,本实施例中忽略该驱动机构的具体实现形式,另外,充电电刷700的下降接触到电极板100时,与电极板100的表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包裹强电充电线缆820的绝缘成采用电木绝缘层,强电充电线缆820的一端由所述安装框架810固定于车辆的后部,另一端绕过保险杠进入车辆内部连接车辆电池。
参照图6,电路部分分为充电路径和通信路径,其中充电路径的结构具体如下:在停车位一侧的强电方面,电极板100、电能表、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市电系统依次连接,其中电能表和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分别与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连接,由市电系统提供交流电,由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控制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实现充电电路的通断,电能表的读数反馈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实现耗电计算;在停车位一侧的弱电方面,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并联到两块电极板100之间,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同时连接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由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大小并将其数值反馈到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则通过电极板100与车辆侧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换。由此可知,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具有切换强电和弱电的功能,实际上是分别控制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导通,即对两条电路进行独立通断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自行实施该功能,因此其内部电路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车辆一侧的强电方面,充电电刷700、车辆侧充电开关和车辆电池依次连接,车辆侧充电开关连接到车辆侧控制模块从而实现充电的通断,在车辆一侧的弱电方面,车辆电池连接电池温感模块,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并联到两个充电电刷700之间,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同时连接到车辆侧控制模块,电池温感模块和充电启停按钮也同时连接到车辆侧控制模块,由充电启停按钮触发充电的开始和结束,车辆侧通信模块通过充电电刷700与停车位侧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换,电池温感模块和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充电过程中电池温度和充电的电压电流值,反馈给车辆侧控制模块。同样,由上述可知,车辆侧控制模块同样具有对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进行独立通断控制的功能,车辆侧控制模块与停车位侧控制模块之间通过弱电电路进行信息同步,协同工作。
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包括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所述电极板100依次连接,所述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相应地,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包括车辆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红外通信器,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车辆侧通信继电器和所述电极板100依次连接,所述车辆侧红外通信器连接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种通信方式保证通信成功,即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借助电极板100和充电电刷700的接触完成,而无线通信借助红外通信完成,本实施例优先通信方式为红外通信,当红外通信失败时才切换到有线通信,其中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设置在隔离保护气囊200的保护圈内,车辆侧红外通信器设置在充电电刷700旁边并朝向或大致朝向停车位侧红外通信器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充电过程中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均存储有标记信息,例如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内存储有停车位的编号信息,车辆侧控制模块内存储有车辆的ID信息,这样方便自动充电系统进行充电管理。
参见图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停车位还包括泊车语音设备和泊车标尺400,所述泊车标尺400设置在停车区域的边缘,刻度的一部分穿出停车区域以便车内驾驶员观察,所述泊车语音设备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本实施例中,泊车标尺400位于停车位的前方,由于泊车标尺400穿出停车区域,因此当驾驶员倒车入库的时候,能够在前挡风玻璃观察到地上的泊车标尺400,帮助驾驶员泊车时将充电电刷700对准电极板100,另外,泊车语音设备也具有类似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泊车语音设备基于距离传感器进行测量。
参见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停车位还包括用于防止浸水的隔水凸条500和防雨棚600,所述隔水凸条500设置在停车区域的外围并封闭包围停车区域,所述防雨棚600设置在停车区域上方。隔水凸条500高于地面或停车位表面,防止外部液体进入到充电区域的电极板100上,本实施例中隔水凸条500采用混凝土建造,防雨棚600则对应户外上空下雨或者室内天花漏水的情况。
充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泊车时辅助对准外部充电设施的车底摄像头(图中未标示),所述车底摄像头设置在车辆底部,所述车底摄像头连接到车内影像系统。驾驶员在泊车时通过彻底摄像头能够使车停靠在适合的位置上,使充电电刷700对准电极板100。
上述自动充电系统的工作场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充电汽车在停车位上正常完成充电服务,二是充电汽车未充满需要中途离开,三是充电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系统检测到工作异常。
第一种情况下,充电流程如下:
S1:充电汽车正确停靠停车位,驾驶员按下充电启停按钮启动充电;
S2:充电电刷700由充电驱动装置800控制自动放下,接触停车位的电极板100,此时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车辆侧充电开关为断开状态,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为接通状态;
S3: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电刷700上没有强电通过,则接通车辆侧通信模块,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车辆侧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握手建立通信链路S优先使用红外通信,如果红外通信失败,则经电极板100和充电电刷700进行通信,这种情况下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通信继电器均需要接通:;
S4:地线电刷310伸出接触充电汽车底部的地线触板900;
S5:停车位上的隔离保护气囊200充气鼓起保护即将进行充电的电极板100区域;
S6:车辆侧通信模块将车辆ID号和充电需求量发送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受理车辆的充电申请,计算出供电的时间长度,确认充电汽车所在的停车位的编号,并且回传确认信息给车辆侧,车辆侧控制模块收到确认信息后发送回复信息以保证充电信息正确;
S7:如果之前采用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通信继电器接通的方式进行通信,则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收到回复信息后先断开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同时车辆侧控制模块开始计时,等待一段时间后断开车辆侧通信模块;否则可以维持红外通信信道,当然也可以断开红外通信信道;
S8:车辆侧控制模块接通车辆侧充电开关,进入等待充电状态;
S9: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接通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开始进行充电;
S10:过程中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车辆侧电压电源检测模块和电池温感模块持续检测充电情况;
S11:预估的供电的时间长度到达之后,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电极板100不再供给强电;
S12:车辆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断开,则车辆侧控制模块断开车辆侧充电开关;
S13: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车辆侧通信模块通过红外进行通信,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读取电能表读数进行结算并发送到车辆侧控制模块;如果红外通信失败,则从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车辆侧充电开关开始计时,等待一段时间保证强电线路断开,再接通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通信继电器;
S14: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将地线组件300收回,隔离保护气囊200放气;
S15:车辆侧控制模块将充电电刷700收回,至此充电完成。
第二种情况下,充电流程在第一种情况的第S11步之前打断,流程如下:
S11:驾驶员在充电过程中按下充电启停按钮停止充电;
S12:车辆侧控制模块断开车辆侧充电开关,
S13: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断开,则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
S14: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车辆侧通信模块通过红外进行通信,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读取电能表读数进行结算并发送到车辆侧控制模块;如果红外通信失败,则从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车辆侧充电开关开始计时,等待一段时间保证强电线路断开,再接通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通信继电器;
S15: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将地线组件300收回,隔离保护气囊200放气;
S16:车辆侧控制模块将充电电刷700收回,至此充电停止,驾驶员可以驶离停车位。
第三种情况下,充电流程在第一种情况的第S11步之前打断,流程如下:
S11:停车位侧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和/或车辆侧电压电源检测模块检测到电压电流值超过阈值,又或者电池温感模块检测到电池温度异常,车辆侧控制模块断开车辆侧充电开关,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
S12:停车位侧通信模块与车辆侧通信模块通过红外进行通信,停车位侧控制模块读取电能表读数进行结算并发送到车辆侧控制模块;如果红外通信失败,则从断开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车辆侧充电开关开始计时,等待一段时间保证强电线路断开,再接通停车位侧通信继电器和车辆侧通信继电器;
S13: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将地线组件300收回,隔离保护气囊200放气;
S14:车辆侧控制模块将充电电刷700收回,至此充电中断。
上述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的示例性描述,并不代表本实施例仅能按照上述方式工作,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充电系统,在结构上提供了硬件基础,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系统可靠性高,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满足多种充电场景,能够大面积推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板、隔离保护气囊、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停车位侧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板的位置对应外部充电车辆的充电电刷的位置设置,所述隔离保护气囊在水平方向上包围所述电极板,所述隔离保护气囊的最大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板到车辆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强电开关和停车位侧通信模块,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连接外部充电车辆的通信模块,所述电极板和市电系统之间通过所述停车位侧强电开关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隔离保护气囊设置在所述电极板的四条边旁从而围成一个长方形,所述隔离保护气囊包括可拆卸式气囊包、气压传感器和用于充放气的气体阀门,所述气体阀门连接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可拆卸式气囊包中,所述气体阀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线组件,所述地线组件包括地线电刷和用于驱动所述地线电刷升降的地线驱动机构,所述地线电刷连接所述地线驱动机构,所述地线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停车位侧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浸水的隔水凸条和防雨棚,所述隔水凸条设置在停车区域的外围并封闭包围停车区域,所述防雨棚设置在停车区域上方。
5.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辆底部的充电电刷、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电刷升降的充电驱动装置、车辆侧充电开关、车辆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控制模块,所述充电电刷连接所述充电驱动装置,所述车辆侧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和车辆侧通信模块,所述充电电刷和车辆电池之间通过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连通,所述车辆侧通信模块和充电电刷分别与外部充电设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车辆底部的安装框架、用绝缘层包裹的强电充电线缆和弹性电刷臂,所述安装框架固定所述强电充电线缆和弹性电刷臂,所述强电充电线缆、弹性电刷臂和充电电刷依次连接,所述强电充电线缆经所述车辆侧充电开关连接车辆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工程塑料支撑结构,所述工程塑料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内部以便固定所述强电充电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地的地线触板,所述地线触板设置在车辆底部并对应外部充电设施的接地机构。
9.一种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停车位和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充电汽车,所述电极板的数量设置为两块,所述充电电刷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两块所述电极板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两块所述电极板的位置与两个所述充电电刷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停车位侧通信模块和车辆侧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为长方形,两块所述电极板设置于与所述停车位长边平行的对称轴的两侧,并且两块所述电极板位于所述充电汽车左右两侧车轮之间。
CN201920777022.7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63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7022.7U CN210363414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7022.7U CN210363414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3414U true CN21036341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702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63414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34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070A (zh) * 2022-07-26 2022-10-11 奕充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16080547A (zh) * 2022-12-14 2023-05-09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车辆底部防范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070A (zh) * 2022-07-26 2022-10-11 奕充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16080547A (zh) * 2022-12-14 2023-05-09 禾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车辆底部防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1589B2 (en) Compact multifunctional battery booster
CN106314181B (zh) 一种电动车辆在线快速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EP2949022B1 (en) Charging indicator
CN210363414U (zh)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停车位的自动充电系统
US10220715B2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1272060B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装置
BR112015025019A2 (pt) sistema de fonte de alimentação sem contato e dispositivo de fonte de alimentação
KR101299109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충전기의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11880131U (zh) 车辆应急启动装置、车辆用的供电装置及车辆
CN206031109U (zh) 一种电动车辆在线快速充电系统
CN10789176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对位系统
CN115122962A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充电车
CN11401332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充电保护装置
CN208359944U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108288869B (zh) 在线式应急电源控制电路及在线式应急电源
CN210733863U (zh) 一种停车位、充电汽车及基于低电压充电的充电系统
CN2068651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复合充电装置
CN115923566A (zh)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CN109263478A (zh) 一种车行道充电装置
CN208559054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汽车充电器
CN209257911U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的自动充电系统
CN218367416U (zh) 一种红外线自动定位插接充电桩
CN108134437B (zh) 一种智能型一体化充电电源
CN11105571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弓智能互联互控系统
CN206041561U (zh) 塔式停车场智能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