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4565U -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4565U
CN210354565U CN201920710173.0U CN201920710173U CN210354565U CN 210354565 U CN210354565 U CN 210354565U CN 201920710173 U CN201920710173 U CN 201920710173U CN 210354565 U CN210354565 U CN 210354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cup
cyclone
sp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0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赵海洋
孙明辉
严涛
赵胜利
夏晓峰
林润
马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0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4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4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4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双空间集尘杯结构复杂、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可拆卸地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集尘单元包括卡扣连接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集尘单元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第一集尘空间与第二集尘空间通过旋风分离单元隔开,且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将旋风分离单元固定在集尘单元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风分离单元将安装在一起的集尘单元分隔为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以满足二级分离的需求,一旦旋风分离单元随第一杯体拆下,两个集尘空间连通,方便一同清理灰,来实现灰尘的清理,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作为越来越常见的清洁电器,其发展趋势为:在不明显降低抽吸力的前提下,尽量小的设置工作部分,以保证吸尘器具备充足的集尘空间。出于便携性和小型化的设计思路,合理地设计吸尘器的内部结构是吸尘器设计研发的核心难点。而集尘杯和旋风分离作为吸尘器的核心部件,成为吸尘器的改进核心。
现有的旋风分离结构通常采用二级分离,如果将二级分离的灰尘全部储存在单空间集尘杯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集尘杯;如果将二级分离的分会储存在双空间集尘杯中,往往清理集尘杯会变得十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旋风集尘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双空间集尘杯结构复杂、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风集尘结构,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可拆卸地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
集尘单元包括卡扣连接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集尘单元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第一集尘空间与第二集尘空间通过旋风分离单元隔开,且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将旋风分离单元固定在集尘单元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二杯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壁、过渡侧壁、下侧壁和底壁;上侧壁和下侧壁的轴线与第二杯体的轴线重合,底壁与第二杯体的轴线垂直;
上侧壁在底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下侧壁在底壁上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底壁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设有穿入第二杯体内部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与旋风分离单元的进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进气管道和进气口设有对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旋风分离单元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能够与过渡侧壁或下侧壁密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集尘空间为下侧壁和进气管道之间的空间;
第二集尘空间为上侧壁、下侧壁和环形挡板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卡扣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弹性卡扣和卡扣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旋风集尘结构还设有用于限定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周向对正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技术方案中,第一杯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将集尘单元设置为可拆卸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通过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分离实现集尘单元内部集尘空间的打开,清理灰尘简单快捷。
2、本实用新型将旋风分离单元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整体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吸尘器的抽吸力。
3、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风分离单元将安装在一起的集尘单元分隔为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以满足二级分离的需求,一旦旋风分离单元随第一杯体拆下,两个集尘空间连通,方便一同清理灰。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完全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横截面透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杯体;2-第二杯体;21-上侧壁;22-过渡侧壁;23-下侧壁;24- 底壁;3-旋风分离单元;4-定位组件;41-定位凸起;42-定位槽;5-卡扣组件;51-弹性卡扣;52-卡扣槽;6-第一集尘空间;7-第二集尘空间;8- 进气管道;9-环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对于二级旋风除尘的吸尘器而言,通常集尘设备采用单集尘空间的大集尘杯或双集尘空间的小集尘杯。但是二者都有所不足:大集尘杯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吸尘器内部的整体设计和吸尘器的便携设计;小集尘杯需要为两个集尘空间都设置清灰口,不仅增加了气密设计的难度,还增加了清理灰尘的繁琐程度。
针对上述缺点,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风集尘结构,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3;集尘单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第二杯体2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第一集尘空间6 与第二集尘空间7通过旋风分离单元3隔开,且旋风分离单元3能够随第一杯体1一同拆卸,此时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一集尘空间6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心在于:将集尘单元设置为可拆卸的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通过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的分离实现集尘单元内部集尘空间的打开,清理灰尘简单方便;将旋风分离单元3完全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在不明显降低吸尘器抽吸力的前提下,大大缩小了旋风集尘结构的整体大小,有利于吸尘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设计;通过旋风分离单元3与第二杯体2的接触密封,来实现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的分隔,简化的集尘单元的内部结构,在经历灰尘时,只需将旋风分离单元3与第一杯体1一同拆下即可连通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使得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可以一同清理,整个过程简单方便。
考虑到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均设置在第二杯体2内,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杯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壁21、过渡侧壁22、下侧壁23和底壁24;底壁24与第二杯体2的轴线垂直,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第二杯体2的轴线是指第二杯体2与第一杯体1 安装时参考的轴线,并不代表第二杯体2和第一杯体1都是回转体或旋转对称体。由于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通过旋风分离单元3 分隔,且在旋风分离单元3拆下时,第一集尘空间6与第二集尘空间7 相互连通,需要使得第二杯体2上旋风分离单元3拆下的一侧与另一侧相比尺寸较大,为了让旋风分离单元3设置在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 内部,第一杯体1应当与第二杯体2的顶部连接,第一杯体1将旋风集尘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第二杯体2内部。为了不让集尘单元内部空间过于弯曲而使吸尘器的抽吸力明显减少,集尘单元内部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弯曲通道,基本上保持直线结构,因此上侧壁21和下侧壁23 的轴线与第二杯体2的轴线重合,上侧壁21在底壁24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下侧壁23在底壁24上的投影。需要说明的是,过渡侧壁22可以为上侧壁21和下侧壁23之间的过渡部分,尺寸可以逐渐变化,类似锥状,也可以为阶跃变化,类似阶梯状。
为了保证旋风集尘结构的基本功能,旋风集尘结构的内部需要设有完成的空气通路。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壁24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设有穿入第二杯体2内部的进气管道8,进气管道8与旋风分离单元3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杯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组件。上述结构形成了完成的空气通路,即含有灰尘的空气经进气孔和进气管道8进去旋风分离单元3,在旋风分离单元3内进行二级旋风除尘,大颗粒灰尘储存在第一集尘空间6内,小颗粒灰尘储存在第二集尘空间7内,经过旋风除尘的空气再流动至出风口,并通过过滤组件进一步将更为细小的灰尘过滤,得到较为纯净的空气,并排出。
出于方便成产和安装的角度考虑,旋风集尘结构的旋风分离单元3 也需要能够从第一杯体1中拆下,由于旋风分离单元3在周向上的结构并不是任意角度旋转对称,因此旋风分离单元3需要进行周向上的定位以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路与其外部的气体通过完好地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管道8和进气口设有对正结构,对正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限位块与滑槽,圆缺与限位面等等形式,具体不做限制。
由于旋风分离单元3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旋风除尘,而旋风分离单元3 还要分隔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因此为了不会扰乱旋风气流的流动,不宜设置过多其他结构。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分离单元3设有环形挡板9,环形挡板9环形形状,并不会影响到旋风气流的流动。为了使旋风分离单元3在从第二杯体2中拆下时,第一集尘空间6与第二集尘空间7能够顺利的连通,环形挡板9 能够与过渡侧壁22或下侧壁23密封接触,当旋风分离单元3沿第二杯体2的轴线拆下,环形挡板9移动至过度侧壁时,由于过度侧壁的尺寸变大,环形挡板9的外缘与第二杯体2的内壁分离,使得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连通。
结合上述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的具体范围进行了如下限定:第一集尘空间6为下侧壁23和进气管道8之间的空间;第二集尘空间7为上侧壁21、下侧壁23和环形挡板9之间的空间。
考虑到吸尘器的不能够在空气通路意外的气阀部分漏风,需要保证旋风集尘空间除空气通路外其他部分的密封,尤其是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之间设有密封结构,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密封圈或密封垫。
而密封圈和密封垫通常为弹性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需要使得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卡扣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当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通过卡扣组件5连接时,卡扣组件5包括一一配合的弹性卡扣51和卡扣槽52。为了使得密封结构上的作用力能够被均匀地施加,卡扣组件5在集尘单元的周向上均匀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卡扣51和卡扣槽52并不一定分别全部设置在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上,例如当设置4个卡扣组件5时,可以4 个弹性卡扣51均设置在第一杯体1上,也可以2个弹性卡扣51设置在第一杯体1上,另外2个弹性卡扣51设置在第二杯体2上。
另外,如果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通过卡扣组件5连接,那么需要保证每组对应的弹性卡扣51和卡扣槽52能够完全对齐。如图1、图2 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集尘结构还设有用于限定第一杯体1 和第二杯体2周向对正的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包括一一配合的定位凸起41和定位槽42。定位组件4的位置设置于卡扣组件5的位置设置相似,定位凸起41和定位槽42不一定分别全部设置在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 上。
如图1、图2所示,考虑到进一步简化集尘单元的结构,卡扣组件5 可以设置为与定位组件4的结构类似,也可以设置为,弹性卡扣51设置在定位凸起41上,卡扣槽52设置在定位槽4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集尘结构的清灰方法由于使用了上述旋风集尘结构,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集尘杯清理方式,具体为:
S1、分离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如果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 的连接采用螺纹的形式,就直接将第一杯体1旋下;如果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的连接采用卡扣的形式,就通过按动弹性卡扣51直接将第一杯体1取下。
S2、将旋风分离单元3随第一杯体1一通拆下。取下旋风分离单元3 之前,由于环形挡板9,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相互分隔。
S3、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连通,第二集尘空间7内的灰尘进入第一集尘空间6。随着旋风分离单元3被取下,环形挡板9的外缘与第二杯体2的内壁脱离,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连通,第二集尘空间7内的灰尘受到重力作用,落入到第一集尘空间6内。
S4、倒置第二杯体2,从第二杯体2的顶部开口清理第一集尘空间6 的灰尘。由于第二杯体2上端开口,所以直接倒置第二杯体2,所有灰尘就都能够从集尘单元内被清理出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风集尘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集尘单元设置为可拆卸的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通过二者的拆卸,来实现灰尘的清理,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将旋风分离单元3设置在集尘单元内部,整体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吸尘器的抽吸力;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风分离单元3将安装在一起的集尘单元分隔为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以满足二级分离的需求,一旦旋风分离单元3随第一杯体1拆下,两个集尘空间连通,方便一同清理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集尘结构包括集尘单元和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集尘单元内部的旋风分离单元(3);
所述集尘单元包括卡扣连接的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所述集尘单元内部设有第一集尘空间(6)和第二集尘空间(7);所述第一集尘空间(6)与第二集尘空间(7)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单元(3)隔开,且所述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将所述旋风分离单元(3)固定在集尘单元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杯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侧壁(21)、过渡侧壁(22)、下侧壁(23)和底壁(24);所述上侧壁(21)和下侧壁(2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杯体(2)的轴线重合,所述底壁(24)与所述第二杯体(2)的轴线垂直;
所述上侧壁(21)在底壁(24)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下侧壁(23)在底壁(24)上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4)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有穿入所述第二杯体(2)内部的进气管道(8),所述进气管道(8)与所述旋风分离单元(3)的进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8)和进气口设有对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单元(3)设有环形挡板(9),所述环形挡板(9)能够与所述过渡侧壁(22)或下侧壁(23)密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空间(6)为所述下侧壁(23)和进气管道(8)之间的空间;
所述第二集尘空间(7)为所述上侧壁(21)、下侧壁(23)和环形挡板(9)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通过卡扣组件(5)连接;所述卡扣组件(5)包括相互配合的弹性卡扣(51)和卡扣槽(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集尘结构还设有用于限定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周向对正的定位组件(4),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41)和定位槽(4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1)和第二杯体(2)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集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组件。
CN201920710173.0U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Active CN210354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0173.0U CN210354565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0173.0U CN210354565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4565U true CN21035456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0173.0U Active CN210354565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4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3688B (zh)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及其清灰方法
CN112568834B (zh) 清洁装置的污水箱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CN108991989B (zh) 一种气固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9847081U (zh)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CN210114399U (zh)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EP4091517A1 (en) Partition skirt devic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CN210354565U (zh)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CN113616120A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210121105U (zh)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CN201431419Y (zh) 吸尘器尘杯
CN215687487U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114396477A (zh) 一种扫地机的风道密封结构
CN211749275U (zh) 集尘箱和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CN209951158U (zh) 集尘杯
CN112021995A (zh)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CN209100160U (zh) 一种预滤器及空气滤清器总成
US20210332992A1 (en) Dehumidifier
CN208784598U (zh)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
CN21653518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29394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715223U (zh) 一种扫地机的风道密封结构
CN215539260U (zh) 管道空气过滤器
CN220757296U (zh) 一种吸尘器尘仓扩容结构
CN108722087A (zh) 一种套袋粉尘回收装置
CN212574784U (zh)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