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7081U -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 Google Patents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47081U CN209847081U CN201920349238.3U CN201920349238U CN209847081U CN 209847081 U CN209847081 U CN 209847081U CN 201920349238 U CN201920349238 U CN 201920349238U CN 209847081 U CN209847081 U CN 2098470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ust cup
- bottom cover
- collecting space
- c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尘杯底盖及集尘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尘杯集尘空间相互连通不利于吸尘除尘和集成化设计,以及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设置在尘杯底盖的限位环结构将进气管的定位柱压入到定位套中,从而实现第二集尘空间与第一集尘空间的直接分离,气流能够在设置的通道流动,而在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漏风,避免因此产生抽吸力下降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清灰方法无需将过滤组件取下,简化了集尘杯的清理步骤,缓解反复的安装和拆卸对集尘杯内各个部件的磨损,也能够减小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吸尘器吸尘效果不良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背景技术
集尘杯作为吸尘器等设备的核心部件,通常具备除尘和集尘的功能。越来越多的集尘器采用多级除尘的形式来进行除尘,集尘的结构和功能也随之改变。但是现有多级除尘的尘杯其集尘空间通常相互连通,但不易于内部气流的路径的规划和密封,影响吸尘除尘效果。如果不连通则为了方便清理需要预留便于清理的空间,不利于集尘杯的小型化设计和吸尘器的集成化设计,此外为了清理集尘空间需要将集尘杯内的旋风处分部件取出,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尘杯底盖及集尘杯,用以解决现有尘杯集尘空间相互连通不利于吸尘除尘和集成化设计,以及清理步骤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种尘杯底盖,尘杯底盖设有贯穿尘杯底盖的底盖空气通道;
尘杯底盖侧缘设有铰链部和至少1个卡接部;
底盖空气通道位于尘杯底盖内侧的一端设有限位环。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尘杯底盖设有搭接定位部,搭接定位部的搭接面与尘杯底盖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且大于0°。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搭接定位部与铰链部关于尘杯底盖的轴线对称。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搭接定位部的搭接面上设有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陷。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卡接部设有1个,且卡接部与铰链部关于尘杯底盖的轴线对称。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卡接部设有至少2个,且所有卡接部和铰链部在尘杯底盖的侧缘上均布设置;
所有卡接部均能够单独和/或共同解锁或锁紧。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尘杯底盖的内侧边缘和底盖空气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密封结构。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种集尘杯,集尘杯包括:尘杯体、进气管、过滤组件和尘杯底盖;
尘杯底盖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尘杯底盖,尘杯底盖的铰链部与尘杯体铰接,卡接部与尘杯体上的按压卡扣配合形成按键锁;进气管、尘杯底盖和过滤组件外部形成第一集尘空间;
进气管上缘设有底板;底板和过滤组件内部形成第二集尘空间。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支架安装在尘杯体内;过滤组件设有定位套;
底板设有与定位套配合的定位柱,并形成活动套筒;过滤支架通过环形板与底板紧密接触。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相互独立;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直接连通。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位柱上设有限位结构,定位套中设有限位上档和限位下档;限位结构在限位上档和限位下档之间运动,并使得定位柱在定位套中沿轴向运动,且使得定位柱与定位套保持活动连接。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位套与定位柱之间设有复位组件,能够使定位柱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定位套的位置。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尘杯底盖与尘杯体下缘密封连接,限位环与进气管下缘密封接触,定位柱插入定位套中,底板与过滤支架密封接触,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均形成独立的集尘空间。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杯底盖与尘杯体下缘脱离,限位环与进气管下缘脱离,定位柱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定位套的位置,底板与过滤支架脱离,第一集尘空间与集尘杯外部直接连通,第二集尘空间与第一集尘空间直接连通。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尘杯体的侧面设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
尘杯底盖与尘杯体下端在朝向安装面一侧的位置铰接。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集尘杯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空气出口设有过滤垫,过滤垫朝向安装面方向倾斜。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滤组件中设有导向空气通道,导向空气通道的轴线与过滤组件的外侧面相切;过滤组件的外侧面设有过滤网罩;空气至少依次经由底盖空气通道、进气管和导向空气通道进入第一集尘空间。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滤组件设有至少2个位于第二集尘空间内的旋风锥,旋风锥绕过滤组件的轴线环绕设置;
定位套设有至少2个,定位柱绕过滤组件的轴线环绕设置,且定位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旋风锥之间。
在一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集尘空间内的空气经由过滤网进入过滤组件内部的第二集尘空间;第二集尘空间的空气经由旋风锥通向集尘杯的空气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尘杯底盖的限位环结构将进气管的定位柱压入到定位套中,从而实现第二集尘空间与第一集尘空间的直接分离,使第二集尘空间内的空气不会轻易地直接进入第一集尘空间,保证了在清洁设备在使用时,气流能够在设置的通道流动,而在第一集尘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漏风,避免因此产生抽吸力下降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尘杯底盖能够通过铰接与尘杯体下缘脱离,实现集尘杯的打开,在结合进气管的可活动设计,进气管的底板与过滤组件分离,使得第二集尘空间与第一集尘空间直接连通,第二集尘空间内的灰尘进入第一集尘空间内,并随第一集尘空间内原有的灰尘一起从尘杯底部排出,实现集尘杯的清理,无需设置单独的第二集尘空间的清理通道,方便集尘杯的集成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中尘杯底盖的搭接部和过滤垫都设有倾斜的角度,方便集尘杯在吸尘器上的组装和固定,同时倾斜的面也有助于集尘杯的周向定位,有效缓解因周向搓动引起整个空气通路发生漏气现象,保证吸尘器良好的抽吸力。
4、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设置为可活动部件,在清理第二集尘空间时,无需将全部过滤组件或旋风锥等过滤组件的部分结构取下,简化了集尘杯的清理步骤,缓解反复的安装和拆卸对集尘杯内各个部件的磨损,也能够减小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吸尘器吸尘效果不良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集尘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集尘杯的内部结构纵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尘杯底盖和实施例二中进气管紧密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过滤组件结构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集尘杯的内部结构横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三中,集尘杯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集尘杯打开时第二集尘空间的放大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集尘杯关闭时第二集尘空间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尘杯底盖;2-底盖空气通道;3-铰链部;4-卡接部;5-搭接定位部;6-尘杯体;7-进气管;8-导向空气通道;9-按键锁;10-第一集尘空间;11-定位套;12-底板;13-定位柱;14-第二集尘空间;15-限位结构;16-限位上档;17-限位下档;18-复位组件;19-过滤支架;20-旋风锥;21-过滤垫;22-过滤网罩;23-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尘杯底盖,通常用于集尘杯的底部,当需要清理集尘杯内的部灰尘时,打开尘杯底盖1,集尘杯内部的灰尘即可从开口处被清理出来。尘杯底盖1设有贯穿尘杯底盖1的底盖空气通道2,考虑到现有的手持吸尘器或便携吸尘器的主体均采用近似于回转体的设计,而进气口通常与轴线重合,并在吸尘器内设置单独的弯曲空气通道以绕过尘杯底盖1,贯穿尘杯底盖1的底盖空气通道2,能够通过缩短空气通路来避免抽吸力损失过多,在不明显减小集尘杯容积的前提下,确保吸尘器较大的抽吸力;由于底盖空气通道2穿过尘杯底盖1,集尘杯可以设置的更加紧凑,方便吸尘器的小型化或集成化设计。尘杯底盖1侧缘设有铰链部3和至少1个卡接部4,铰链部3用来与尘杯体6铰接,使得尘杯底盖1能够打开或关闭,卡接部4用来与尘杯体6上的按压卡扣形成锁紧结构,使得尘杯底盖1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关闭的状态。底盖空气通道2位于尘杯底盖1内侧的一端设有限位环,用于与集尘杯内部的进气管7连接并使得尘杯底盖1关闭时尘杯底盖1与进气管7能够紧密接触,不出现明显的漏气现象。
如图1、图3所示,考虑到集尘杯整体通常采用近似回转体的形式,如果在安装集尘杯时没有完全对准可能会引起吸尘器内气流的泄漏,或集尘杯的窜动,从而影响吸尘器的抽吸能力,甚至造成吸尘器的损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尘杯底盖1设有搭接定位部5,搭接定位部5的搭接面与尘杯底盖1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角小于等于90°且大于0°。倾斜的搭接面可以与吸尘器上对应的被搭接面相配合,使得尘杯底盖1与吸尘器相应位置紧密接触,从而避免底座空气通道出现明显的漏气,同时倾斜的搭接面也能起到对正定位的效果,方式安装集尘杯时出现周向错位的情况出现。
为了保证尘杯底盖1在使用时能够完全打开,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搭接定位部5的位置与铰链部3的位置关于尘杯底盖1的轴线对称,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位置在周向上的位置关于尘杯底盖1的轴线对称,而不是结构对称。示例性的,当尘杯底盖1的主体采用圆形设置,设置铰链部3的位置与设置搭接定位部5的位置在圆周上关于尘杯底盖1的轴线即圆周的圆心对称。此设计能够是搭接定位部5尽量远离铰链部3,由于尘杯底盖1需要绕铰链部3转动,如果二者过于靠近,搭接定位部5会影响尘杯底盖1绕铰链部3旋转的角度,进而限制尘杯底盖1的打开角度,不利于清理集尘杯内部的灰尘。
为了进一步保证搭接面的定位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搭接定位部5的搭接面上设有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陷,同样吸尘器相应的被搭接面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定位凹陷和/或定位凸起,使得即使集尘杯收到一定的外因为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配合而不会出现明显周向错位,进一步保证了搭接定位部5周向定位效果和吸尘器的抽吸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部4用来与尘杯体6上的按压卡扣形成按压锁,将尘杯底盖1锁定在关闭状态。
具体的,如图3所示,卡接部4设有1个,且卡接部4的位置与铰链部3的位置关于尘杯底盖1的轴线对称,将卡接部4设置在远离铰链部3的位置处,能够将尘杯底盖1稳定地锁紧。
或者,卡接部4设有至少2个,且所有卡接部4和铰链部3一起在尘杯底盖1的侧缘上均布设置,能够保证尘杯底盖1各处均能够牢固锁紧,并且使得每个卡接部4在锁紧时承受的作用力近似相等,尽量避免某个卡接部4相对其他卡接部4先疲劳损坏,所有卡接部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解锁或锁紧和/或一同解锁或锁紧。示例性的,设置2个卡接部4,卡接部4与卡接部4之间对应的圆周角及卡接部4与铰链部3之间对应的圆周角均为120°,按压卡扣设置2个与卡接部4一一对应,且通过一个按键同时控制两个按压锁解锁或锁紧。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在吸尘器内,需要保证形成空气通路的各个部件之间尽量密封,以及集尘空间需要防止灰尘泄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尘杯底盖1的内侧边缘和底盖空气通道2的两端均设有密封结构。尘杯底盖1内侧边缘与尘杯体6下缘紧密接触时密封,底盖空气通道2与吸尘器的进气口和集尘杯的进气管7形成的空气通路密封接触。
实施例二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杯,包括:尘杯体6、进气管7、过滤组件和尘杯底盖1;尘杯底盖1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尘杯底盖1,尘杯底盖1的铰链部3与尘杯体6铰接,卡接部4与尘杯体6上设置的按压卡扣一一对应配合形成按键锁9;进气管7、尘杯底盖1和过滤组件外部之间为第一集尘空间10;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支架19安装在尘杯体6内;过滤组件设有定位套11;进气管7的上缘设有底板12,底板12上设有与定位套11一一配合的定位柱13,并形成可活动套筒;过滤支架19通过环形板23与底板12紧密接触;底板12和过滤组件内部之间为第二集尘空间14。进入集尘杯内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在第一集尘空间10内先进行一级除尘,大颗粒灰尘内分离出来,并积存在第一集尘空间10内;含有小颗粒灰尘的空气进入第二集尘空间14,并进行二级旋风除尘,分离出的小颗粒灰尘积存在第二集尘空间14内。
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尘杯设有至少2个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尘杯底盖1关闭并锁紧,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相互独立,防止大颗粒灰尘进入第二集尘空间14,并使得气流能够按照上述顺序进行2次除尘,保证除尘的效果;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杯底盖1解锁并打开,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直接连通,第二集尘空间14内的小颗粒灰尘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并与第一集尘空间10的大颗粒灰尘一同从尘杯底盖1打开处清理出来。无需为第二集尘空间14设置单独的清理通道,节省了集尘杯内的空间,提高了集尘杯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方便集尘杯的集成化设计,而且无需将全部过滤组件或旋风锥20等过滤组件的部分结构取下,简化了集尘杯的清理步骤,缓解反复的安装和拆卸对集尘杯内各个部件的磨损,也能够减小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吸尘器吸尘效果不良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为了在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防止定位柱13从定位套11中脱落,如图6、图7-1、图7-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柱13上设有限位结构15,定位套11中设有限位上档16和限位下档17;限位结构15在限位上档16和限位下档17之间运动,并使得定位柱13在定位套11中沿轴向运动,运动形式类似活塞,且使得定位柱13与定位套11保持活动连接。示例性的,限位结构15可以是限位凸块。
如图2、图7-2所示,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尘杯底盖1关闭并锁紧,尘杯底盖1与尘杯体6下缘密封连接,限位环与进气管7下缘密封接触,并将定位柱13顶入定位套11中,底板12与过滤支架19密封接触,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均形成独立的集尘空间。
如图6、图7-1所示,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尘杯底盖1解锁并打开,尘杯底盖1与尘杯体6的下缘脱离,限位环与进气管7下缘脱离,定位柱13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定位套11的位置从定位套11中退出,底板12与过滤支架19脱离,第一集尘空间10与集尘杯外部直接连通,第二集尘空间14与第一集尘空间10直接连通。
为了在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进气管7与尘杯底盖1能够紧密接触,以及在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定位柱13能够自动的从定位套11中退出,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套11与定位柱13之间设有复位组件18,能够使定位柱13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定位套11的位置,即使定位柱13能够从定位套11中退出。示例性的,复位组件18可以采用弹簧、扭簧或密封气/液压缸等形式。
从简化集尘杯内部部件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不设置复位组件18。在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限位上当压紧进气管7上的限位结构15,使得进气管7与尘杯底盖1的限位环紧密接触;在集尘杯处打开状态时,直接直立集尘杯,即保持尘杯体6的轴线竖直,且尘杯体6的底部开口朝下,进气管7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直接向下滑出,实现定位柱13的复位。
实施例一中,尘杯底盖1的搭接面能够有效地进行集尘杯的轴向定位,轴向上只能进单一方向的定位。为了实现集尘杯的轴向和周向的双向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尘杯体6的侧面设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安装定位结构可采用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陷,并与吸尘器上对应的被安装面上的定位凹陷和/或定位凸起相配合,实现集尘杯的轴向定位。
考虑到尘杯底盖1的搭接定位部5是朝向尘杯底盖1外侧的凸出结构,以及搭接面为倾斜面,从方便安装集尘杯的角度出发,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尘杯底盖1与尘杯体6下端朝向安装面一侧的位置铰接。此设计使得集尘杯在轴向的尺寸满足:在径向上,越靠近安装面轴向尺寸越小,越远离安装面轴向尺寸越大。在安装集尘杯时,遵循上述轴向尺寸变化,沿径向安装集尘杯,即可直接使集尘杯在吸尘器上同时实现轴向定位和径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尘杯作为吸尘器的部件,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空气出口设有过滤垫21,过滤垫21朝向安装面方向倾斜,能够进一步保证集尘杯安装时的周向定位,也满足上述集尘杯轴向尺寸的变化。
为了使通过进气管7进入过滤组件的空气能够依次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中设有导向空气通道8,导向空气通道8的轴线与过滤组件的外侧面相切;过滤组件的外侧面设有过滤网罩22;空气至少依次经由底盖空气通道2、进气管7和导向空气通道8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导向空气通道8和第一集尘空间10的连接处,与过滤组件的外侧面相切,能够使得气流在第一集尘空间10内形成旋风,结合过滤网罩22,实现一级旋风除尘,将大颗粒的灰尘除去。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组件设有至少2个位于第二集尘空间14内的旋风锥20,旋风锥20绕过滤组件的轴线均布环绕设置。第二集尘空间14内的空气在旋风锥20的作用下进行二级旋风除尘,将小颗粒的灰尘除去。
为了能够在不明显影响除尘效果的前提下,使得集尘杯内的部件更加紧凑,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套11设有至少2个,定位柱13绕过滤组件的轴线均布环绕设置,且定位套1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旋风锥20之间。考虑到定位柱13与定位套11一一对应并配合,定位柱13的数量和位置与定位套11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依次经由底盖空气通道2、进气管7和导向空气通道8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第一集尘空间10内的空气进行一级旋风除尘;第一集尘空间10内的一级旋风除尘后的空气经由过滤网进入过滤组件内部的第二集尘空间14;第二集尘空间14的空气经由旋风锥20,进行二级旋风除尘,然后通向集尘杯的空气出口。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该方法使用实施例二中的集尘杯,并对其进行灰尘清理。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从吸尘器上取下集尘杯;
S2、按动按键锁9,将尘杯底盖1解锁;
S3、转动尘杯底盖1,集尘杯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此时,如图6、图7-1所示,在重力或复位组件18的作用下,定位柱13从定位套11中退出,直至进气管7的限位结构15与限位下档17接触限位,实现进气管7从过滤组件中退出,同时进气管7的底板12与过滤组件的过滤支架19脱离,原本因为底板12与过滤支架19紧密接触而相互独立的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因底板12与过滤组件的脱离而实现二者的直接连通。
S4、第二集尘空间14内的小颗粒灰尘和/或异物直接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
S5、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的小颗粒灰尘和/或异物与第一集尘空间10的大颗粒灰尘和/或异物一同从尘杯体6的底部脱离第一集尘空间10。
为了保证第一集尘空间10与第二集尘空间14的相互独立,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需要拆下过滤组件、或取出第二集尘空间14、或为第二集尘空间14设置单独的清理通道。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无需对集尘杯进行拆解,也不用单独为第二集尘空间14设置独立的清理通道,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简化了集尘杯的清理步骤,缓解反复的安装和拆卸对集尘杯内各个部件的磨损,也能够减小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吸尘器吸尘效果不良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底盖(1)设有贯穿尘杯底盖(1)的底盖空气通道(2);
所述尘杯底盖(1)侧缘设有铰链部(3)和至少1个卡接部(4);
所述底盖空气通道(2)位于所述尘杯底盖(1)内侧的一端设有限位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底盖(1)设有搭接定位部(5),所述搭接定位部(5)的搭接面与所述尘杯底盖(1)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90°且大于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定位部(5)与所述铰链部(3)关于所述尘杯底盖(1)的轴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定位部(5)的搭接面上设有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4)设有1个,且所述卡接部(4)与所述铰链部(3)关于所述尘杯底盖(1)的轴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4)设有至少2个,且所有卡接部(4)和所述铰链部(3)在所述尘杯底盖(1)的侧缘上均布设置;
所有所述卡接部(4)均能够单独和/或共同解锁或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底盖(1)的内侧边缘和所述底盖空气通道(2)的两端均设有密封结构。
8.一种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包括:尘杯体(6)、进气管(7)、过滤组件和尘杯底盖(1);
所述尘杯底盖(1)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尘杯底盖,所述尘杯底盖(1)的铰链部(3)与所述尘杯体(6)铰接,所述卡接部(4)与所述尘杯体(6)上的按压卡扣配合形成按键锁(9);所述进气管(7)、尘杯底盖(1)和过滤组件外部形成第一集尘空间(10);
所述进气管(7)上缘设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和过滤组件内部形成第二集尘空间(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支架(19)安装在所述尘杯体(6)内;所述过滤组件设有定位套(11);
所述底板(12)设有与所述定位套(11)配合的定位柱(13),并形成活动套筒;所述过滤支架(19)通过环形板(23)与所述底板(12)紧密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相互独立;所述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直接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3)上设有限位结构(15),所述定位套(11)中设有限位上档(16)和限位下档(17);所述限位结构(15)在所述限位上档(16)和限位下档(17)之间运动,并使得所述定位柱(13)在所述定位套(11)中沿轴向运动,且使得所述定位柱(13)与定位套(11)保持活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11)与定位柱(13)之间设有复位组件(18),能够使所述定位柱(13)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所述定位套(11)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尘杯底盖(1)与所述尘杯体(6)下缘密封连接,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进气管(7)下缘密封接触,所述定位柱(13)插入定位套(11)中,所述底板(12)与过滤支架(19)密封接触,所述第一集尘空间(10)和第二集尘空间(14)均形成独立的集尘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尘杯底盖(1)与所述尘杯体(6)下缘脱离,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进气管(7)下缘脱离,所述定位柱(13)回复到最小限度插入所述定位套(11)的位置,所述底板(12)与过滤支架(19)脱离,所述第一集尘空间(10)与所述集尘杯外部直接连通,所述第二集尘空间(14)与第一集尘空间(10)直接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体(6)的侧面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
所述尘杯底盖(1)与尘杯体(6)下端在朝向所述安装面一侧的位置铰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顶部设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设有过滤垫(21),所述过滤垫(21)朝向所述安装面方向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中设有导向空气通道(8),所述导向空气通道(8)的轴线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面相切;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面设有过滤网罩(22);空气至少依次经由底盖空气通道(2)、进气管(7)和导向空气通道(8)进入第一集尘空间(1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设有至少2个位于第二集尘空间(14)内的旋风锥(20),所述旋风锥(20)绕所述过滤组件的轴线环绕设置;
所述定位套(11)设有至少2个,所述定位柱(13)绕所述过滤组件的轴线环绕设置,且所述定位套(1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旋风锥(2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尘杯,其特征在于,第一集尘空间(10)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网进入所述过滤组件内部的第二集尘空间(14);第二集尘空间(14)的空气经由旋风锥(20)通向集尘杯的空气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9238.3U CN209847081U (zh) | 2019-03-19 | 2019-03-19 |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9238.3U CN209847081U (zh) | 2019-03-19 | 2019-03-19 |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47081U true CN209847081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34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49238.3U Active CN209847081U (zh) | 2019-03-19 | 2019-03-19 |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4708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0791A (zh) * | 2019-03-19 | 2019-05-21 |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尘杯底盖、集尘杯及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 |
CN113180538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集尘装置 |
CN114532889A (zh) * | 2020-11-24 | 2022-05-27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吸尘器 |
CN115156117A (zh) * | 2022-07-21 | 2022-10-11 | 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制药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 |
-
2019
- 2019-03-19 CN CN201920349238.3U patent/CN2098470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0791A (zh) * | 2019-03-19 | 2019-05-21 |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尘杯底盖、集尘杯及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 |
CN109770791B (zh) * | 2019-03-19 | 2023-10-03 | 北京小狗吸尘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尘杯底盖、集尘杯及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 |
CN114532889A (zh) * | 2020-11-24 | 2022-05-27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吸尘器 |
CN113180538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集尘装置 |
CN115156117A (zh) * | 2022-07-21 | 2022-10-11 | 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制药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47081U (zh) | 尘杯底盖及集尘杯 | |
CN109770791B (zh) | 尘杯底盖、集尘杯及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 | |
CN100531856C (zh) | 热拆卸的可更换的水过滤器组件 | |
CN109820455B (zh) | 集尘杯及集尘杯的灰尘清理方法 | |
WO2010093124A2 (ko) | 먼지 압축식 집진장치 | |
CN110063688B (zh) |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及其清灰方法 | |
CN105640433A (zh) | 真空吸尘器及集尘装置 | |
WO2010131834A2 (ko) | 패킹부재를 구비한 집진장치 | |
EP4091517B1 (en) | Partition skirt devic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 |
CN109820453A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
CN106361223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209951158U (zh) | 集尘杯 | |
CN210114399U (zh) |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 |
CN206386205U (zh) | 空气过滤器及燃油系统 | |
CN213853542U (zh) | 一种空气滤清器 | |
CN207137557U (zh) | 一种过滤粉尘的装置 | |
CN110250997B (zh) | 一种吸尘器尘杯 | |
CN102852589B (zh) | 机油滤清器 | |
CN209360566U (zh) | 一种方便清理的集尘杯 | |
CN210121105U (zh) |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 |
CN206837596U (zh) | 封水组件、滤芯、水路板组件以及净水器 | |
CN108859221A (zh) | 榨油机 | |
CN220090843U (zh) | 一种工厂尾气处理装置 | |
CN210354565U (zh) | 一种旋风集尘结构 | |
CN219376427U (zh) | 一种布袋震动式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6, 1 building, 169 Bei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