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8138U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8138U
CN210348138U CN201920867214.7U CN201920867214U CN210348138U CN 210348138 U CN210348138 U CN 210348138U CN 201920867214 U CN201920867214 U CN 201920867214U CN 210348138 U CN210348138 U CN 210348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ming
backlight module
scattering
backligh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72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航
王家豪
顾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72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8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8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8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设置有多个灯源;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背光载板朝向所述灯源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设有多个调光凸部,相邻两个所述调光凸部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所述调光凸部与所述调光凹部内填充有散射颗粒,每一所述灯源对应于一所述调光凸部设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能够提升背光模组出光量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因其具有多个分散分布的光源,每一光源上方的光照较为集中,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光照不足,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光量不均匀,使最终照射在显示屏上的光强度不均匀,显示屏显示出来的画面存在亮暗纹。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提升背光模组出光量的均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设置有多个灯源;和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背光载板朝向所述灯源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设有多个调光凸部,相邻两个所述调光凸部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所述调光凸部与所述调光凹部内填充有散射颗粒,每一所述灯源对应于一所述调光凸部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凸部设有两相对的外凸弧面;
且/或,调光凹部设有两相对的内凹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凸部内散射颗粒的填充密度大于所述调光凹部内散射颗粒的填充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粗糙表面;
且/或,所述散射颗粒具有气泡腔,所述气泡腔内填充有空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两个散射膜,每一所述散射膜具有一贴合面和一波浪面;
一所述散射膜的贴合面与另一所述散射膜的贴合面相贴合,以使两个所述散射膜配合形成所述调光凸部和调光凹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散射膜为一体成型设置;
或者,两个所述散射膜热压后一体成型为所述光学膜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射膜的材质为亚克力材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
所述增亮膜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所述增亮膜用于提高所述背光模组出射光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玻璃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玻璃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或者,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灯源上方设置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的两侧形成有多个相对应的调光凸部,相邻两个调光凸部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并且在调光凸部和调光凹部内填充有多个散射颗粒,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能够通过光学膜片底侧的调光凸部或者调光凹部入射至光学膜片,并通过散射颗粒的散射作用,最终从光学膜片顶侧的调光凸部或者调光凹部,以一定的发散角度散射出去,以此,使经过光学膜片后的光束具有更好的均匀度,避免了出现灯源光照集中造成的出光量不均匀的情况,提升了背光模组出光量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光路传播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背光模组 123 增亮膜
11 背光载板 13 灯源
12 光学膜片 14 散射颗粒
121 调光凸部 141 气泡腔
122 调光凹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背光模组 1包括:背光载板11,背光载板11设置有多个灯源13;和光学膜片12,光学膜片12设于背光载板11朝向灯源13的一侧,光学膜片12设有多个调光凸部121,相邻两个调光凸部121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122,调光凸部121与调光凹部122内填充有散射颗粒14,每一灯源13对应于一调光凸部12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载板11用于安装灯源13和光学膜片12,光学膜片 12与灯源13间隔设置于背光载板11上,光学膜片12位于灯源13上方,灯源13发出的光照射在光学膜片12上后射出。灯源13可以为LED(发光二极管)灯泡或灯管等,此处不做限定,灯源13用作背光面板的光源。调光凸部 121和调光凹部122填充有多个散射颗粒14,散射颗粒14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入射至散射颗粒14的光束将在散射颗粒14上发生折射,以使从散射颗粒14上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光束之间形成一定的偏转角度,形成散射。灯源13发出的光束通过散射粒子的散射以及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表面处的折射后,将以一定的发散角度射出于光学膜片12,因为调光凸部121的厚度比调光凹部122的厚度大,调光凸部121最大可填充的散射颗粒14数量也比调光凹部122的多,照射于光学膜片12的光束从调光凸部121射出时将比从调光凹部122射出时的发散角度大,因为调光凸部121与灯源13对应设置,这就使灯源13发出的比较集中的光束通过调光凸部121后以更大的发散角度射出,从而使原本较为集中的光束能够充分发散开来,而经过调光凹部 122的光束则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度,因而光束也就相对集中,另外,调光凹部 122不接收灯源13集中照射的光束,所以光束较小的发散角度能够保证,从调光凹部122射出的光束不会过于分散而造成关强度不足。以此,通过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的折射作用,以及散射粒子的散射作用,使灯源13 发出的光束在通过光学膜片12后具有非常均匀的出光量。
本实施例方案通过采用在灯源13上方设置光学膜片12,该光学膜片12 的两侧形成有多个相对应的调光凸部121,相邻两个调光凸部121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122,并且在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内填充有多个散射颗粒 14,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能够通过光学膜片12底侧的调光凸部121或者调光凹部122入射至光学膜片12,并通过散射颗粒14的散射作用,最终从光学膜片12顶侧的调光凸部121或者调光凹部122,以一定的发散角度散射出去,以此,使经过光学膜片12后的光束具有更好的均匀度,避免了出现灯源 13光照集中造成的出光量不均匀的情况,提升了背光模组1出光量的均匀度。
可选的,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调光凸部121设有两相对的外凸弧面;且/或,调光凹部122设有两相对的内凹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凸部121的外表面为外凸的圆弧面,调光凹部122 的内表面为内凹的圆弧面,灯源13发出的光束将从调光凸部121或调光凹部 122的一侧进入光学膜片12,之后光束将从调光凸部121或调光凹部122的另一侧射出,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的弧面设计,使得光学膜片12具有更大的光接收面以及更大的光发散面,有可利于提升光束通过光学膜片12 后的发散度,使灯源13发出的光束在经过光学膜片12后均匀地散射出去。此外,也能够使灯源13发出的光束在进入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或从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射出时能够产生折射,使光束进一步偏转,提升整个光学膜片12对光束的发散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的表面相配合,使光学膜片12的相对的上下侧形成波浪面,该波浪面的截面形状为正弦曲线,即该波浪面具有若干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以此交替出现,每一波峰的最高点与相邻两波谷的最低点之间的连线距离相等,且相邻两个波峰的最高点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波谷的最低点之间的间距也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上述特征外,波峰和波谷的振幅也相等,即波峰与波谷互为镜像。采用上述方案的好处在于,每一灯源13到与其最靠近的两个调光凹部122最低点的距离都相等,保证灯源13发出的光束入射至调光凹部122的一致性,进而保证从调光凹部122射出的光束的一致性,以此能够使通过光学膜片12的光束分布更为均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光凸部121内散射颗粒14的填充密度大于调光凹部122内散射颗粒14的填充密度。
可以理解的,散射颗粒14用于使光束偏转,形成光的散射效果,当散射颗粒14的数量和排布密度较大时,所有散射颗粒14整体对光束产生的散射效果也较好,也就能让光束具有更大的发散角度,因为本实施例中的调光凸部121对应于灯源13设置,灯源13发出的光束大部分将集中照射于调光凸部121,而调光凹部122所接收到光束相对较少,光强度也稍弱,因此在调光凸部121内更密集地填充散射颗粒14,而在调光凹部122内更松散地填充散射颗粒14,有利于使通过调光凸部121后的光束获得较大的发散角度,散射出去,而通过调光凹部122后的光束获得较小的发散角度,以此,能够提升从光学膜片12射出的光束的均匀度。
可选的,参阅图1和光学膜片12具有粗糙表面;且/或,散射颗粒14具有气泡腔141,气泡腔141内填充有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表面的粗糙面可以具有任意纹路,比如磨砂纹,该粗糙面为透光面,粗糙面的设计使得光从光学膜片12上射出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漫反射,进一步改善光束集中的问题,同时使部分光束具有更大的发散角度,提升从光学膜片12射出的光束的均匀度。当光学膜片12内填充有空心的散射颗粒时,散射颗粒的材料与光学膜片相同,即相当于在光学膜片内形成多个气泡,该气泡可以通过在光学膜片热压成型时,将光学膜片迅速冷却形成,制造过程简单,不额外增加生产成本,且能通过散射颗粒提供良好的散射效果。
进一地,如图3所示,光学膜片12包括两个散射膜,每一散射膜具有一贴合面和一波浪面;一散射膜的贴合面与另一散射膜的贴合面相贴合,以使两个散射膜配合形成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两个散射膜为一体成型设置;或者,两个散射膜热压后一体成型为光学膜片12。
在本实施例中,散射膜的波浪面具有波峰和波谷,两个散射膜相连接时,他们的波峰与波峰相对设置,波谷相对设置,整体呈现葫芦状,从而使最终形成的光学膜片12的两侧具有同时凸起的凸部和同时凹陷的凹部,以形成调光凸部121和调光凹部122,通过将光学膜片12分为两片散射膜分开加工成型,比通过一次整体成型的方式更易于控制波浪面的成型精度。当然,光学膜片12也可以通过注塑和热压一次成型,以节省生产工序和光学膜片1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射膜的材质为亚克力材质。
具体的,亚克力材质具有易成型、透光度好、化学稳定性强的特点,极为适用于本光学膜片12,便于了本光学膜片12的加工成型,和提供更好透光效果。
可选的,参阅图5,并结合图6所示,背光模组1还包括增亮膜123;增亮膜123设于光学膜片12背向背光载板11的一侧,增亮膜123用于提高背光模组1出射光的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增亮膜123可以是棱镜膜片,即表面具有微棱镜结构,用以导正灯源13的光线和增强灯源13的发光效率的膜片;也可以是通过将棱镜膜片与扩散片叠加形成的,用以增强灯源13的发光效率的复合膜片,此处不做限定。为了节省成本,一般会减少灯源13的设置数量,此时灯源13 之间的间距变大,灯源13与灯源13之间的光照强度减弱,因为来自其它灯源13的光照减弱,也将导致与灯源13对应设置的调光凸部121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减弱,最终使通过光学膜片12的光束的光强度减弱,增亮膜123的设置,则解决了因灯源13的光照强度减弱或者数量减少带来的光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玻璃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的背光模组1,液晶玻璃设于光学膜片12背向背光载板11的一侧。该背光模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或者,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光载板,所述背光载板设置有多个灯源;和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背光载板朝向所述灯源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设有多个调光凸部,相邻两个所述调光凸部之间形成有调光凹部,所述调光凸部与所述调光凹部内填充有散射颗粒,每一所述灯源对应于一所述调光凸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凸部设有两相对的外凸弧面;
且/或,调光凹部设有两相对的内凹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凸部内散射颗粒的填充密度大于所述调光凹部内散射颗粒的填充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具有粗糙表面;
且/或,所述散射颗粒具有气泡腔,所述气泡腔内填充有空气。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两个散射膜,每一所述散射膜具有一贴合面和一波浪面;
一所述散射膜的贴合面与另一所述散射膜的贴合面相贴合,以使两个所述散射膜配合形成所述调光凸部和调光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散射膜为一体成型设置;
或者,两个所述散射膜热压后一体成型为所述光学膜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膜的材质为亚克力材质。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
所述增亮膜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所述增亮膜用于提高所述背光模组出射光的亮度。
9.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玻璃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玻璃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背向所述背光载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
或者,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20867214.7U 2019-06-10 2019-06-10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348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7214.7U CN210348138U (zh) 2019-06-10 2019-06-10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7214.7U CN210348138U (zh) 2019-06-10 2019-06-10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8138U true CN21034813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7214.7U Active CN210348138U (zh) 2019-06-10 2019-06-10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81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238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238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7349B (zh)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JP4855944B2 (ja) 連結導光板、これを用いる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17034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レンズ
US10338302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JP2002122743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5259361A (ja) 面光源装置
US6971782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06663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154127A1 (ja) 車両用ハイマウントストップランプ
TW201443368A (zh) 光學透鏡
KR10080670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0348138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6227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332638A (ja) Led装置
CN105739179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KR20070001495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TWI808652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CN215867463U (zh) 透镜结构、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0294754U (zh) 一种倾斜进光的背光源结构
JP2011258362A (ja) 面光源装置
US20140056029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070006389A (ko) 불연속 홈부가 형성된 도광판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1575546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911719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405922U (zh) 一种偏光透镜及高均匀度led黑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