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8118U -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8118U
CN210348118U CN201920350440.8U CN201920350440U CN210348118U CN 210348118 U CN210348118 U CN 210348118U CN 201920350440 U CN201920350440 U CN 201920350440U CN 210348118 U CN210348118 U CN 210348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p
angle
proof
layer
ob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04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ltai Photoelectric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te A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te Ai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te A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04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8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8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8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第一导电层,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PET层;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为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使防窥膜通电进行使用时,入射光经过防窥结构,根据防窥结构分别为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导致光线的分散情况不同,进一步达到对光线进行控制,使防窥膜表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进一步地使该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可视区域角度发生改变,方便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膜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电子产品主要是利用液晶显示屏进行信息的表现。
液晶显示屏是一种用于数字型钟表和许多便携式计算机的一种显示器类型。液晶显示屏显示使用了两片极化材料,在它们之间是液体水晶溶液。电流通过该液体时会使水晶重新排列,以使光线无法透过它们。因此,每个水晶就像百叶窗,既能允许光线穿过又能挡住光线。液晶显示器目前科技信息产品都朝着轻、薄、短、小的目标发展,在计算机周边中拥有悠久历史的显示器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便于携带与搬运为前题之下,传统的显示方式如CRT映像管显示器及LED显示板等等,皆受制于体积过大或耗电量甚巨等因素,无法达成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正好切合目前信息产品的潮流,无论是直角显示、低耗电量、体积小、还是零辐射等优点,都能让使用者享受最佳的视觉环境。
然而,在人们广泛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由于电子产品屏幕可视角度较大,人们在通过屏幕浏览资料时很容易被他人偷窥,造成个人隐私及企业商业机密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某些场合,需要显示器具有防窥功能来防止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信息泄露。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防窥膜,这些防窥膜可外挂或外贴于显示器最外层。当将该防窥膜用于显示器时,可使屏幕显示出的资料专供使用者正面阅读,可视区域的角度为60度(±30度),任何人在可视区域外只能看到漆黑画面,从而达到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机密的目的。但是,这种防窥膜所保护的可视区域的角度是固定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及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窥膜的可视区域角度固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层、在所述第一PET层的任一面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对着所述第一PET层的一面设置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在所述广视角显示防窥层背对着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面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和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背对着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设置的第二PET层;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为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第一导电层,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PET层;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为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当防窥膜通电进行使用时,入射光经过防窥结构,根据防窥结构分别为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导致光线的分散情况不同,进一步达到对光线进行控制,使防窥膜表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防窥结构,进一步地使该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可视区域角度发生改变,此外,添加了液晶胶体层可调节薄膜的电光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得到一种可以应用于不同显示面积需求的柔性显示角度可切换薄膜,该柔性显示角度可切换薄膜可根据显示器的显示面积不同进行使用,方便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101,第一导电层102,180°多观察角度功能层103,第二导电层104,第二PET层105。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180°圆台防窥结构132和液晶胶体层131。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201,第一导电层202,360°多观察角度功能层203,第二导电层204,第二PET层205。
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360°圆柱防窥结构232和液晶胶体层23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常视角及本申请制备得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防窥视角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如说明书附图1,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101,第一导电层102,180°多观察角度功能层103,第二导电层104,第二PET层105。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防窥结构,如说明书附图2,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180°圆台防窥结构132和液晶胶体层131。
优选的,所述180°防窥结构为黑色长方体结构和黑色圆台结构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方形横截面的高度为20-100μm,宽度为5-20μm;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间距为30-100μm;所述圆台结构的横截面的高度为20-100μm,宽度为5-20μm,底角的角度为10°-30°;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间距为30-100μm。
优选的,所述360°防窥结构为黑色正方体和黑色圆柱体的至少一种。如说明书附图3,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201,第一导电层202,360°多观察角度功能层203,第二导电层204,第二PET层205。如说明书附图4,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360°圆柱防窥结构232和液晶胶体层231。所述正方体结构正方形横截面的边长为20-100μm,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距离为30-100μm;所述圆柱体结构正方形横截面的直径为20-100μm,相邻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为40-200μm。
若所述防窥结构中,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尺寸太小,则当入射光经过防窥结构,无法分散各入射光线,进一步无法达到对光线进行控制,无法使防窥膜表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若防窥结构的尺寸太大,则液晶胶层无法将防窥结构完全包覆,会影响制备得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使防窥膜无法正常进行使用。
优选的,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厚度为120-300μm。若制备得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太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的厚度,导致防窥视效果较差;若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厚度太厚,在制备过程中导致材料浪费,使成本增加。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的厚度为20-100μm。若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太薄,则各防窥结构的高度太低,导致对光线分散控制不均匀,无法对光线进行良好地控制,无法使防窥膜表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破坏了防窥膜额性能;若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太厚,则会影响平行光的照射,无法对光线进行良好地控制,影响防窥效果。
优选的,以所述防窥结构原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防窥结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30%-50%向列相液晶、40%-60%高分子聚合物、1%-3%引发剂、0.5%-2%玻璃微珠。
优选的,以所述防窥结构原料的重量为100%,所述向列相液晶的重量为30%~50%。若添加量较多,会减少液晶胶体层其他添加物质的添加量及添加比例,会进一步影响液晶胶体层的结构性能;若添加量过少,则制备得到的液晶胶体层通上电流之后,影响其反应的精确性及流动性。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防窥结构原料中,向列相液晶含量具体可以为30%、35%、40%、45%和50%。
进一步优选的,向列相液晶是由长径比很大的棒状分子所组成,具有类似于普通液体的流动性,分子不排列成层,它能上下、左右、前后滑动,只在分子长轴方向上保持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利用这种液晶作为防窥结构的主要组成材料,是由于这种液晶在自然状态下是扭曲的,当给这种液晶加上电流后,它们将依所加电压的大小反向扭曲相应的角度。因此,在防窥结构中加入向列相液晶,本在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优选使用正性向列相液晶。利用这种液晶对于电流的反应很精确,因此可以使制备得到的防窥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光的流通。此外,正性向列相液晶的粘度小,流动性强,当防窥膜导电后,正性向列相液晶各个分子可以顺着长轴方向自由移动,有利于对光线进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正性向列相液晶选自E44、SLC-7011、E8和SLC1717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SLC-7011、E8和SLC1717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以所述防窥结构原料的重量为10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的添加量为40%-60%。若添加量较多,会减少防窥结构其他添加物质的添加量及添加比例,会进一步影响防窥结构的结构性能;若添加量过少,影响防窥结构的聚合效果,使防窥结构无法完整地将各个防窥结构进行完整地包覆,影响防窥效果。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防窥结构原料中,所述可聚合单体含量具体可以为40%、45%、50%、55%和60%。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紫外聚合物和热聚合物的任一一种。其中,紫外聚合物选自多烷基丙烯酸冰片酯、聚烯烃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基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紫外聚合物优选多烷基丙烯酸冰片酯、聚烯烃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基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热聚合物选自双酚型环氧树脂、双酚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型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选自紫外固化引发剂和热固化引发剂的一种。紫外固化引发剂是通过吸收强紫外灯光发射的紫外量子,从而引发各可聚合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液体几分之一秒内形成固态薄膜。优选的,紫外固化引发剂选自Irgacure2022、Irgacure184、Irgacure1173和Irgacure651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添加的紫外固化引发剂为Irgacure1173和Irgacure651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固化引发剂剂选自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多乙烯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选择添加紫外聚合物则选用添加紫外固化引发剂;选择添加热聚合物则选用添加热固化引发剂。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的添加量为1%~3%。引发剂的添加量与所添加的可聚合单体、正性向列相液晶的添加量成一定比例,若添加量变化,则会影响制备得到的防窥结构的结构性能。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防窥结构原料中,所述引发剂的含量具体可以为1%、2%和3%。
优选的,所述玻璃微珠的添加量为0.5%~2%。添加所述玻璃微珠,是为了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防窥结构的支撑性。若添加量太少,在材料中混合不够均匀,无法起到支撑的作用;若添加量太多,影响其他添加物质的比例,影响防窥结构的性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防窥结构原料中,所述玻璃微珠的含量具体可以为0.5%、1%、1.5%和2%。
优选的,以所述液晶胶体层原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液晶胶体层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30%-70%向列相液晶;20%-60%高分子聚合物;1%-3%引发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PET层和所述第二PET层均为透明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PET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二PET层的表面为微结构表面。具体优选的,所述微结构表面为设置微凸起结构的表面。具体的,可常规涂覆设备对所述第一PET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二PET层的表面进行粒子涂覆得到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起到防吸附作用。
优选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为透明层。所述的导电层的材料应具有高电导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耐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单独选自氧化铟锡、纳米银或石墨烯的任一一种。
优选的,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工作电压为5-50V、窄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60-80°、宽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140-160°。两种视角下薄膜透过率均大于80%。
综上,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依次层叠第一PET层,第一导电层,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第二导电层,第二PET层;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为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当防窥膜通电进行使用时,入射光经过防窥结构,根据防窥结构分别为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导致光线的分散情况不同,进一步达到对光线进行控制,使防窥膜表面形成若干个点光源,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择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防窥结构,进一步地使该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可视区域角度发生改变,此外,添加了液晶胶体层可调节薄膜的电光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得到一种可以应用于不同显示面积需求的柔性显示角度可切换薄膜,该柔性显示角度可切换薄膜可根据显示器的显示面积不同进行使用,方便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现以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各层材料含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中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防窥结构和液晶胶体层,所述防窥结构为180°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的制备方法:将43%正性向列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及质量比是TEB30A:WTF-300:SLC1717:BHR40100=1:2:1:2;54%紫外聚合物,紫外聚合物及质量比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2:1;紫外引发剂二苯甲酮2%,玻璃微珠1%,匀制备得到圆台结构的防窥结构。所述圆台的横截面为梯形横截面,高度为80um、下底面宽度为15um、底角的角度为15°。所述液晶胶体层包括60%向列相液晶、38%紫外聚合物、2%紫外引发剂,混合得到液晶胶体层,将所述液晶胶体层涂覆于所述圆台型的防窥结构,设置相邻两个圆台防窥结构间的距离为50um,得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
实施例2
多观察角度防窥膜中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防窥结构和液晶胶体层,所述防窥结构为360°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的制备方法为:将40%正性向列相液晶,向列相液晶及质量比是TEB30A:WTF-300:SLC1717:BHR40100=1:1:1:1;57%热聚合物,热聚合物类型及质量比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3:1;热固化引发剂二乙烯三胺2%,玻璃微珠1%,匀制备得到圆柱形结构的防窥结构。所述圆柱形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横截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0um。所述液晶胶体层包括60%向列相液晶、38%热聚合物、2%热固化引发剂,所述液晶胶体层涂覆于所述圆柱型的防窥结构,设置相邻两个圆柱防窥结构间的距离为90um,得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
将利用上述制备得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进行测试,测试其防窥视角的角度。测试结果如下图5,当使用该多观察角度防窥膜时,窄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60-80°、宽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140-160°。两种视角下薄膜透过率均大于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PET层,在所述第一PET层的任一面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对着所述第一PET层的一面设置的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在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背对着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面设置的第二导电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背对着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的表面设置的第二PET层;其中,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包括液晶胶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胶体层之间的防窥结构,所述防窥结构为垂直于所述第一PET层方向的180°防窥结构和360°防窥结构的任一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的厚度为120-3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观察角度功能层的厚度为20-1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180°防窥结构为黑色长方体结构或黑色圆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方形横截面的高度为20-100μm,宽度为5-20μm;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间距为30-100μm;和/或,
所述圆台结构的梯形横截面的高度为20-100μm,宽度为5-20μm,底角的角度为10°-30°;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间距为30-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60°防窥结构为黑色正方体和黑色圆柱体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正方体的横截面的边长为20-100μm,相邻两个结构之间的距离为30-100μm;和/或,
所述黑色圆柱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0-100μm,相邻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为40-200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工作电压为5-50V、窄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60-80°、宽视角时左右观察角度是140-160°。
CN201920350440.8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Active CN210348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0440.8U CN210348118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0440.8U CN210348118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8118U true CN21034811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0440.8U Active CN210348118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81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5068A (zh) * 2019-03-19 2020-04-03 深圳普特爱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5068A (zh) * 2019-03-19 2020-04-03 深圳普特爱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5068B (zh) * 2019-03-19 2024-03-22 深圳菲尔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1617B2 (en) Transparent electrode for electronic displays
TWI575263B (zh) 電子式可切換隱私膜及具有該膜的顯示裝置
TWI380056B (en) Optical sheets
TW518424B (en) Anti-reflection material and its polarization film
WO2010073797A1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7279608B2 (ja)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装置
CN110286511B (zh) 一种含大htp值手性剂的液晶手写板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7819B (zh) 一种调节显示面板视角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50095185A (ko) 액정 소자
CN106632883B (zh) 一种视角可切换智能显示膜的制备方法
JP3352832B2 (ja) 光拡散板
US20190258097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intelligent display film having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and composite film containing display film
CN210348118U (zh)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
CN210348117U (zh) 一种多视角显示防窥膜
JP3797641B2 (ja)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047010A (ja)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955068B (zh)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48808A (ja)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装置
JP2020129055A (ja) 視野角制御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186438A1 (zh) 一种多观察角度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08009846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광학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955069B (zh) 一种多视角显示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237127B (en) Structure of a diffuser with improved the transmittance
JP2022522614A (ja) 光変調素子
WO2020186439A1 (zh) 一种广视角显示防窥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1

Address after: 518000 3rd floor, building 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Macheng village, Xili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ilta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 building 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Ma'an village, Xili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UTE AIS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