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3881U -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3881U
CN210343881U CN201920952149.8U CN201920952149U CN210343881U CN 210343881 U CN210343881 U CN 210343881U CN 201920952149 U CN201920952149 U CN 201920952149U CN 210343881 U CN210343881 U CN 210343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outlet
accommodating cavity
communicat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21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521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3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3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3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属于矿山设备领域。真空排液装置包括罐体、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第一开关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罐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罐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进液口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排液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一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第一容纳腔内的气体。第二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第二容纳腔内的气体,第二抽气装置的排量大于第一抽气装置的排量。第一开关装置配置为将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第二开关装置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排液口。真空排液装置在排液过程中,第一容纳腔内的真空压力不会大量损失,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能够连续地进入第一容纳腔内。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矿山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出液设备(如陶瓷过滤机)需要通过真空排液装置将其内部的液体排出。现有真空排液装置无法对出液设备进行连续排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以改善现有真空排液装置无法对出液设备进行连续排液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包括罐体、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第一开关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
所述罐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排液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一抽气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第一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气体;
所述第二抽气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第二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气体,所述第二抽气装置的排量大于所述第一抽气装置的排量;
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一开关装置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液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真空排液装置在使用时,罐体上的进液口将与需要排液的出液设备连通。真空排液装置工作时,第一抽气装置和第二抽气装置均处于工作状态,首先第一开关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开关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出液设备中的液体将通过进液口进入至第一容纳腔内,由于第二抽气装置的排量大于第一抽取装置的排量,即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使得进入至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将进入至第二容纳腔内;待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使第一开关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将通过排液口排出至外界,与此同时,在第一抽气装置的作用下,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被持续抽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待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位低于一定高度时,可再次使第二开关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开关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以此循环。在整个排液过程中,第一容纳腔内的真空压力不会大量损失,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能够连续地进入第一容纳腔内,提高了对出液设备的排液效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真空排液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上还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所述真空排液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装置,所述第三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三开关装置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
所述第一开关装置为允许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一单向导通装置;
所述第二开关装置为允许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的第二单向导通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装置为允许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进入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则当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当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关闭。第二开关装置为允许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的第二导通装置,当外界压力小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时,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当外界压力大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时,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关闭。第一抽气装置和第二抽气装置工作时,由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且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使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单向导通装置进入至第二容纳腔。管体上设有通气口和第三开关装置,第三开关装置能够打开或关闭通气口,当需要将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时,可使第三开关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即通气口打开,使得第二单向导通装置不再受到第二抽气装置的影响而打开(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包括第二容纳腔内部的气体压力和第二容纳腔内部的液体压力),使得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在第一抽气装置的作用下而关闭(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容纳腔内的真压力),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将通过排液口排出至外界。当第三开关装置关闭通气口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在第二抽气装置的作用下再次关闭,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又将小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压力,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将再次打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腔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上方,便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后从出液设备进入到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进入至第二容纳腔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具有分隔体,所述分隔体将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分隔;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导液本体和第一遮盖件,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连接于所述分隔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液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液本体,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导液本体和第一遮盖件,第一遮盖件与第一导液本体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导液通道与第二容纳腔的连通或断开,结构简单。当然,第一导液通道与第二容纳腔连通,即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一导液通道与第二容纳腔断开,即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断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一出液部,所述第一出液部具有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一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液部;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连通时,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出液部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一出液端,以使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断开;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断开时,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出液部向上转动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液端分离,以使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一出液部,第一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液部,便于第一遮盖件将第一导液通道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在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导液通道连通的情况下,即第一遮盖件并未与第一出液端贴合,此时,若打开第三开关装置,第一遮盖件在自身重力和第一抽气装置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一出液部向下转动并贴合于第一出液端,以使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导液通道断开;在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导液通道断开的情况下,即第一遮盖件贴合于第一出液端,此时,若关闭第三开关装置,第一遮盖件在第二抽气装置产生的吸力和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的重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一出液部向上转动并与第一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导液通道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还包括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部远离所述第一出液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出液部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导液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分隔体与第一出液部之间,便于将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出液部内,便于液体在整个第一导液通道内流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导液本体和第二遮盖件;
所述第二导液本体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导液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液本体,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导液本体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导液本体和第二遮盖件,第二遮盖件与第二导液通道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结构简单。当然,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即第二容纳腔与外界连通;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断开,即第二容纳腔与外界断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二出液部,所述第二出液部具有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导液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液部;
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所述外界连通时,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出液部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二出液端,以使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断开;
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所述外界断开时,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出液部向上转动能够与所述第二出液端分离,以使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二出液部,第二遮盖件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出液部,便于第二遮盖件将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或断开。在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的情况下,即第二遮盖件未与第二出液端贴合,此时,若关闭第三开关装置,第二遮盖件在自身重力和第二抽气装置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二出液部向下转动并贴合于第二出液端,以使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断开;在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断开的情况下,即第二遮盖件贴合于第二出液端,此时,若打开第三开关装置,第二遮盖件在第二抽气装置产生的吸力和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重力作用下将相对第二出液部向上转动并与第二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液本体还包括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液部远离所述第二出液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出液部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导液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分隔体与第二出液部之间,便于将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导入至第二出液部内,便于液体在整个第二导液通道内流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排液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
所述第三开关装置响应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一液位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打开所述通气口;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二液位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关闭所述通气口,所述第二液位低于所述第一液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开关装置响应于液位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位高度来控制第三开关装置打开或关闭通气口,进而来控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开闭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液系统,包括出液设备和根据上述的真空排液装置;
所述出液设备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液系包括出液设备和与出液设备连通的真空排液装置,在整个排液过程中,真空排液装置的第一容纳腔内的真空压力不会大量损失,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能够连续地进入第一容纳腔内,提高了对出液设备的排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排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III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排液装置的第一开关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排液装置的第一开关装置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排液装置的第一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VII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真空排液装置;10-罐体;1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进液口;14-排液口;15-通气口;16-罐本体;17-分隔体;20-第一抽气装置;30-第二抽气装置;40-第一开关装置;41-第一导液本体;411-第一导液通道;412-第一出液部;413-第一连接部;414-限位结构;42-第一遮盖件;50-第二开关装置;51-第二导液本体;511-第二导液通道;512-第二出液部;513-第二连接部;52-第二遮盖件;60-第一管道;70-第二管道;80-第三开关装置;90-液位检测装置;200-排液系统;210-出液设备;211-出液口;220-第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排液装置100,包括罐体10、第一抽气装置20、第二抽气装置30、第一开关装置40和第二开关装置50。罐体10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罐体10上设有进液口13和排液口14,进液口13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排液口14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第一抽气装置20与罐体10连接,第一抽气装置20被配置为抽取第一容纳腔11内的气体。第二抽气装置30与罐体10连接,第二抽气装置30被配置为抽取第二容纳腔12内的气体,第二抽气装置30的排量大于第一抽气装置20的排量。第一开关装置40连接于罐体10,第一开关装置40配置为将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或断开。第二开关装置50连接于罐体10,第二开关装置50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排液口14。
真空排液装置100在使用时,罐体10上的进液口13将与需要排液的出液设备连通。真空排液装置100工作时,第一抽气装置20和第二抽气装置30均处于工作状态,首先第一开关装置40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开关装置50处于关闭状态,出液设备中的液体将通过进液口13进入至第一容纳腔11内,由于第二抽气装置30的排量大于第一抽取装置的排量,即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使得进入至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将进入至第二容纳腔12内;待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使第一开关装置4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开关装置50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将通过排液口14排出至外界,与此同时,在第一抽气装置20的作用下,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被持续抽入至第一容纳腔11内;待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低于一定高度时,可再次使第二开关装置50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开关装置40处于打开状态,以此循环。在整个排液过程中,第一容纳腔11内的真空压力不会大量损失,出液设备中的液体能够连续地进入第一容纳腔11内,提高了对出液设备的排液效率。
其中,第一抽气装置20和第二抽气装置30均为真空泵。第二抽气装置30的排量大于第一抽气装置20的排量,也就是说,第二抽气装置30的抽气能够大于第一抽气装置20的抽气能力。本实施例中,第一抽气装置20通过第一管道60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第二抽气装置30通过第二管道70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
其中,第一开关装置40和第二开关装置50可以是多种结构形式,比如,电磁开关阀,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开关装置40和第二开关装置50的开关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装置40和第二开关装置50为其他的结构形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装置40为允许第一容纳腔11的液体进入第二容纳腔12内的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第二开关装置50为允许第二容纳腔12的液体排出至外界的第二单向导通装置。
此外,罐体10上还设有通气口15,通气口15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真空排液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开关装置80,第三开关装置80连接于罐体10,第三开关装置80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通气口15。
上述结构中,第一开关装置40为允许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进入第二容纳腔12内的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则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关闭。第二开关装置50为允许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的第二导通装置,当外界压力小于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时,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当外界压力大于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时,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关闭。第一抽气装置20和第二抽气装置30工作时,由于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且小于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使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单向导通装置进入至第二容纳腔12。管体上设有通气口15和第三开关装置80,第三开关装置80能够打开或关闭通气口15,当需要将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时,可使第三开关装置80处于打开状态,即通气口15打开,使得第二单向导通装置不再受到第二抽气装置30的影响而打开(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包括第二容纳腔12内部的气体压力和第二容纳腔12内部的液体压力),使得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在第一抽气装置20的作用下而关闭(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容纳腔12内的真压力),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将通过排液口14排出至外界。当第三开关装置80关闭通气口15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在第二抽气装置30的作用下再次关闭,第二容纳腔12内的压力又将小于第一容纳腔11内的压力,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将再次打开。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上下分布,第一容纳腔11位于第二容纳腔12的上方。这种结构便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打开后从出液设备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进入至第二容纳腔12内。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也可以是其他布置形式,比如,如图2所示。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左右分布。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罐体10包括罐本体16和分隔体17,罐本体16呈圆柱形,罐本体16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分隔体17设置于罐本体16内,分隔体17将容纳空间分隔为上下分布的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
当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均可以是多种结构,比如,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导液本体41和第一遮盖件42,第一导液本体41连接于分隔体17并延伸至第二容纳腔12内,第一导液本体41内部形成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导液通道411,第一遮盖件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导液本体41,第一遮盖件42相对第一导液本体41转动能够将第一导液通道4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或断开。
上述结构中,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导液本体41和第一遮盖件42,第一遮盖件42与第一导液本体41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导液通道411与第二容纳腔12的连通或断开,结构简单。当然,第一导液通道4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即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第一导液通道411与第二容纳腔12断开,即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断开。
进一步地,第一导液本体41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一出液部412,第一出液部412具有第一出液端,第一导液通道411贯通第一出液端,第一遮盖件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液部412。当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连通时,第一遮盖件42相对第一出液部412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第一出液端,以使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断开;当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断开时,第一遮盖件42相对第一出液部412向上转动能够与第一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连通。
上述结构中,第一导液本体41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一出液部412,第一遮盖件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液部412,便于第一遮盖件42将第一导液通道4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或断开。在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连通的情况下,即第一遮盖件42并未与第一出液端贴合,此时,若打开第三开关装置80,第一遮盖件42在自身重力和第一抽气装置20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一出液部412向下转动并贴合于第一出液端,以使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断开;在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断开的情况下,即第一遮盖件42贴合于第一出液端,此时,若关闭第三开关装置80,第一遮盖件42在第二抽气装置30产生的吸力和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的重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一出液部412向上转动并与第一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容纳腔12与第一导液通道411连通。
上述所指第一出液部412基本水平布置,即第一出液部412可以是水平布置,也可以是第一出液部412与水平面(与罐体10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呈小角度设置,该角度在正10度到负10度之间。
当然,为提高第一遮盖件42与第一出液部412之间的密封性,可在第一遮盖件42的内侧设置密封件。
进一步地,第一导液本体41还包括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一连接部413,第一连接部413的一端与分隔体17连接,第一连接部413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液部412远离第一出液端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413的内部与第一出液部412的内部连通形成第一导液通道411。
上述结构中,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一连接部413连接于分隔体17与第一出液部412之间,便于将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出液部412内,便于液体在整个第一导液通道411内流动。
其中,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一出液部412均为管状件。
上述所指第一连接部413基本竖直布置,即第一连接部413可以是竖直布置,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413与竖直平面(与罐体10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呈小角度设置,该角度在正10度到负10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液部412和第一连接部413也可以是其他布置形式,比如,如图4所示,第一出液部412向上倾斜,第一连接部413基本竖直布置;再如,如图5所示,第一出液部412基本水平布置,第一连接部413偏离竖直平面较大角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第一遮盖件42与第一出液部412转动连接后,第一遮盖件42向上转动使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具体实现结构为,第一遮盖件42的上侧与第一出液部412的上侧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也可通过向下转动第一遮盖件42的方式使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12连通,具体是实现结构为,第一遮盖件42的下侧与第一出液部412的下侧铰接,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第一出液部412上设置限位结构414,以减小第一遮盖件42的打开幅度,保证第一遮盖件42能够在第一抽气装置20的作用下回位。
如图7所示,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导液本体51和第二遮盖件52。第二导液本体51连接于罐体10的底部并延伸至罐体10的外侧,第二导液本体51内部形成与排液口14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511,第二遮盖件5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导液本体51,第二遮盖件52相对第二导液本体51转动能够将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或断开。
上述结构中,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导液本体51和第二遮盖件52,第二遮盖件52与第二导液通道511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结构简单。当然,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即第二容纳腔12与外界连通;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断开,即第二容纳腔12与外界断开。
进一步地,第二导液本体51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二出液部512,第二出液部512具有第二出液端,第二导液通道511贯通第二出液端,第二遮盖件5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出液部512。当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时,第二遮盖件52相对第二出液部512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第二出液端,以使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断开;当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断开时,第二遮盖件52相对第二出液部512向上转动能够与第二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
上述结构中,第二导液本体51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二出液部512,第二遮盖件5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出液部512,便于第二遮盖件52将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或断开。在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的情况下,即第二遮盖件52未与第二出液端贴合,此时,若关闭第三开关装置80,第二遮盖件52在自身重力和第二抽气装置30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将相对第二出液部512向下转动并贴合于第二出液端,以使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断开;在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断开的情况下,即第二遮盖件52贴合于第二出液端,此时,若打开第三开关装置80,第二遮盖件52在第二抽气装置30产生的吸力和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重力作用下将相对第二出液部512向上转动并与第二出液端分离,以使第二导液通道511与外界连通。
上述所指第二出液部512基本水平布置,即第二出液部512可以是水平布置,也可以是第二出液部512与水平面(与罐体10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呈小角度设置,该角度在正10度到负10度之间。
当然,为提高第二遮盖件52与第二出液部512之间的密封性,可在第二遮盖件52的内侧设置密封件。
进一步地,第二导液本体51还包括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二连接部513,第二连接部513的一端与罐体10连接,第二连接部513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液部512远离第二出液端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513的内部与第二出液部512的内部连通形成第二导液通道511。
上述结构中,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二连接部513连接于分隔体17与第二出液部512之间,便于将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导入至第二出液部512内,便于液体在整个第二导液通道511内流动。
其中,第二连接部513和第二出液部512均为管状件。
上述所指第二连接部513基本竖直布置,即第二连接部513可以是竖直布置,也可以是第二连接部513与竖直平面(与罐体10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呈小角度设置,该角度在正10度到负10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出液部512和第二连接部513也可以是其他布置形式,比如,第二出液部512向上倾斜,第二连接部513基本竖直布置;再如,第二出液部512基本水平布置,第二连接部513偏离竖直平面较大角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遮盖件52与第二出液部512转动连接后,第一遮盖件42向上转动使第二容纳腔12与外界连通,具体实现结构为,第二遮盖件52的上侧与第二出液部512的上侧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向下转动第二遮盖件52的方式使第二容纳腔12与外界连通,具体是实现结构为,第二遮盖件52的下侧与第二出液部512的下侧铰接,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第二出液部512上设置限位结构,以减小第二遮盖件52的打开幅度,保证第二遮盖件52能够在第二抽气装置30的作用下回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真空排液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于罐体10的液位检测装置90,液位检测装置90被配置为检测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第三开关装置80响应于液位检测装置90。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一液位时,第三开关装置80打开通气口15;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二液位时,第三开关装置80关闭通气口15,第二液位低于第一液位。
第三开关装置80响应于液位检测装置90,根据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高度来控制第三开关装置80打开或关闭通气口15,进而来控制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开闭状态。
其中,液位检测装置90和第三开关装置80均为控制器连接。
第一容纳腔11内的液体进入至第二容纳腔12内后,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将逐渐升高,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到达第一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装置80打开通气口15,则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关闭,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打开,第二容纳腔12内得液位将逐渐降低;当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位到达第二液位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装置80关闭通气口15,则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打开,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关闭。
作为示例的,第三开关装置80为电磁开关阀。液为检测装置为液位计,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达到液位计的上限时,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一液位;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达到液位计的下限时,第二容纳腔12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二液位。
本实施例中,通气口15设置于第二管道7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口15也可以设置于罐体10的管本体上。
此外,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液系统200,包括出液设备210和根据上述的真空排液装置100,出液设备210具有出液口211,出液口211与所述进液口13连通。
在整个排液过程中,真空排液装置100的第一容纳腔11内的真空压力不会大量损失,出液设备210中的液体能够连续地进入第一容纳腔11内,提高了对出液设备210的排液效率。
本实施例中,出液口211与进液口13通过第三管道220连通。
本实施例中,出液设备为陶瓷过滤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排液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第一抽气装置,所述第一抽气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第一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气体;
第二抽气装置,所述第二抽气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第二抽气装置被配置为抽取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气体,所述第二抽气装置的排量大于所述第一抽气装置的排量;
第一开关装置,所述第一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一开关装置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以及
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还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所述真空排液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装置,所述第三开关装置连接于所述罐体,所述第三开关装置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口;
所述第一开关装置为允许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液体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一单向导通装置;
所述第二开关装置为允许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排出至外界的第二单向导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上下分布,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具有分隔体,所述分隔体将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分隔;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导液本体和第一遮盖件,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连接于所述分隔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液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导液通道,所述第一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液本体,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一导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一出液部,所述第一出液部具有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贯通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一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液部;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连通时,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出液部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一出液端,以使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断开;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断开时,所述第一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一出液部向上转动能够与所述第一出液端分离,以使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液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本体还包括基本竖直布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分隔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部远离所述第一出液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出液部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导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导液本体和第二遮盖件;
所述第二导液本体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导液本体内部形成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二导液通道,所述第二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液本体,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导液本体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或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本体包括基本水平布置的第二出液部,所述第二出液部具有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导液通道贯通所述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二遮盖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液部;
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所述外界连通时,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出液部向下转动能够贴合于所述第二出液端,以使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断开;
当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所述外界断开时,所述第二遮盖件相对所述第二出液部向上转动能够与所述第二出液端分离,以使所述第二导液通道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排液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罐体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
所述第三开关装置响应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一液位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打开所述通气口;
当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位为第二液位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关闭所述通气口,所述第二液位低于所述第一液位。
10.一种排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液设备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排液装置;
所述出液设备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CN201920952149.8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Active CN210343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149.8U CN210343881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149.8U CN210343881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3881U true CN210343881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2149.8U Active CN210343881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3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137A (zh) * 2022-01-13 2022-04-19 铜陵扬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过滤机的滤液排放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137A (zh) * 2022-01-13 2022-04-19 铜陵扬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过滤机的滤液排放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3881U (zh) 一种真空排液装置及排液系统
CN208678603U (zh) 一种用于过滤固体颗粒和液体的负压真空系统
CN109520787A (zh) 一种大气环境检测设备
CN203777800U (zh) 一种负压抽滤分离装置
CN219229765U (zh) 自动上下水装置和清洗站
CN207567915U (zh) 一种真空启闭装置及真空冲洗系统
CN217431337U (zh) 一种真空过滤排水装置
CN208032040U (zh) 一种手机微型螺母切削加工冷却油的回收机构
CN207879605U (zh) 带气水分离器的水环式真空泵总成
CN207526696U (zh) 真空自吸装置
CN206708038U (zh) 一种下吸潜水电泵
CN204300004U (zh) 多功能集成阀
CN220125189U (zh) 一种微型电动吸引装置
CN210810885U (zh) 一种水箱抽取滴落的残留水排放装置
CN210243310U (zh) 一种空气中二恶英的采集装置
CN211601225U (zh) 一种方便更换储液桶的冷媒回收加注机
CN109940515A (zh) 真空能量站
CN214855899U (zh) 一种茶盘排水助力装置及应用其的茶水桶
CN210977888U (zh) 一种矿山井下水仓用的自动灌泵排水启动装置
CN215127390U (zh) 一种新型冷萃机
CN218742461U (zh) 一种用于离心加工的分离装置
CN218266247U (zh) 一种真空泵气液分离器排液装置
CN216386469U (zh) 一种可定量的肠胃用呕吐物取样装置
WO2024108364A1 (zh) 循环式液体加热的烹饪设备、烹饪主机及控制方法
CN217118153U (zh) 冷萃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