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7757U -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27757U CN210327757U CN201921776715.0U CN201921776715U CN210327757U CN 210327757 U CN210327757 U CN 210327757U CN 201921776715 U CN201921776715 U CN 201921776715U CN 210327757 U CN210327757 U CN 2103277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groove
- positioning
- support
- cov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摄像头支架应用于具有弹出式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其包括:支架本体,其朝向电子设备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凹槽;盖体,其与支架本体可拆卸连接,盖体设置于凹槽内;凹槽具有第一侧面,盖体具有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环绕第二侧面,在自凹槽的开口向凹槽的底面延伸的第一方向上,凹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倾斜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在第一方向上,间隙逐渐增大。此时盖体的边缘不容易搭靠在凹槽的第二侧面上,从而使得盖体能够装配到位,促使盖体与支架本体更紧密地连接,从而提高了摄像头支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配置全面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有方案将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支架上,电子设备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摄像头支架驱动摄像头进出电子设备的壳体。
摄像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盖体,支架本体与盖体分体设置,通过安装不同类型的盖体,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质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支架本体设置有凹槽,盖体设置于支架本体的凹槽内。
上述支架本体的凹槽为阶梯结构,盖体也采用与之相匹配的阶梯结构,此种结构容易造成盖体的边缘搭靠在凹槽的内壁上,使得盖体装配不到位,致使盖体与支架本体连接不紧密,容易造成盖体从支架本体上脱落,从而使得摄像头支架的结构强度较低,进而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摄像头支架以及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头支架,应用于具有弹出式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凹槽;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架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凹槽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环绕所述第二侧面,在自所述凹槽的开口向所述凹槽的底面延伸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倾斜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间隙逐渐增大。
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摄像头支架、摄像头和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摄像头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摄像头支架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摄像头支架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摄像头支架中,盖体设置于支架本体的凹槽内,该凹槽具有第一侧面,盖体具有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环绕第二侧面,在自凹槽的开口向凹槽的底面延伸的第一方向上,凹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倾斜侧面,同时,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此时,凹槽的第一侧面与盖体的第二侧面均为倾斜侧面,且越靠近凹槽的底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隙越大,因此盖体的边缘不容易搭靠在凹槽的第二侧面上,避免了装配时盖体与凹槽发生干涉,从而使得盖体能够装配到位,促使盖体与支架本体更紧密地连接,有效地防止了盖体从支架本体上脱落,从而提高了摄像头支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支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支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本体、110-凹槽、111-第一侧面、112-底面、120-定位孔、130-连接部、140-器件避让槽、200-盖体、210-第二侧面、220-定位柱、300-第一导向部、400-第二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头支架,该摄像头支架应用于具有弹出式摄像头的电子设备中,该摄像头支架具体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00以及盖体200。
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可拆卸连接,该支架本体100和盖体200可以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或者塑料等材料制作。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可以浇筑成型,也可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具体地,上述支架本体100与上述盖体200可以采用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连接。
上述支架本体100朝向电子设备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10,上述盖体200位于该凹槽110内。凹槽110具有第一侧面111,盖体200具有与第一侧面111相对的第二侧面210,并且第一侧面111环绕第二侧面210,在自凹槽110的开口向凹槽110的底面112延伸的第一方向上(如图2中的Y方向),凹槽1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0均为倾斜侧面。上述第一侧面111与第二侧面210之间具有间隙,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0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一侧面111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10度,第二侧面210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15度,上述开口侧的单边间隙为0.05mm,上述底面112的单边间隙为0.1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凹槽110的第一侧面111与盖体200的第二侧面210均为倾斜侧面,且越靠近凹槽110的底面112,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0之间的间隙越大,因此盖体200的边缘不容易搭靠在凹槽110的第二侧面210上,避免了装配时盖体200与凹槽110发生干涉,从而使得盖体200能够装配到位,促使盖体200与支架本体100更紧密地连接,有效地防止了盖体200从支架本体100上脱落,从而提高了摄像头支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0具有较大的容错间隙,该容错间隙具体可以为0.2mm,此时,盖体200能够完全位于凹槽110内,因此盖体200不容易出现浮高现象,同时,用户观察到的面为第一侧面111,而不是凹槽110的底面112,因此用户所观测到凹槽110的开口侧的间隙相对较小,从而使得摄像头支架的外观效果较好。上述实施例相比于阶梯结构的支架本体100和盖体200,摄像头支架内部所受的应力相对较小,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00靠近凹槽110底面112的位置处的尺寸更大,从而使得摄像头支架的强度较高。
由于装配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的过程中,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没有相应的定位结构,从而会造成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装配偏位,导致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0之间的间隙不均匀,使得摄像头支架的装配精度较低,从而影响摄像头支架装配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盖体200设置有定位柱220,凹槽110的底面112开设有定位孔120,定位孔120与上述定位柱220定位配合。此方案中,定位柱220与定位孔120定位配合,能够确定盖体200在凹槽110内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的装配精度,促使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210之间的间隙相对均匀,从而提升摄像头支架的外观品质,进而提升摄像头支架的制造良品率,以降低摄像头支架的生产成本。具体地,定位柱220与定位孔120的单边间隙可以设置为0.03mm,以使定位柱220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从而也使得装配方便。定位柱220可以与盖体200一体浇注成型,也可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定位孔120可以与支架本体100一体浇注成型,也可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
当定位柱220和定位孔120的数量均为一个时,盖体200在凹槽110内可相对支架本体100转动,使得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装配偏位,从而降低摄像头支架的装配精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柱220和定位孔120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多个定位孔120间隔分布,多个定位柱220间隔分布,且多个定位柱220与多个定位孔120一一对应配合。此结构中,多个定位柱220与定位孔120定位配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盖体200在凹槽110内相对支架本体100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头支架的装配精度。由于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的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定位柱220与定位孔120的数量不宜过多。为了使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既有较好的装配精度,同时制造方便,且制造成本较低,具体地,定位柱220的数量为两个,定位孔120的数量也为两个。本文对定位柱220和定位孔120的具体数量仅提供一种优选的方案,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为了保证盖体200与支架本体100的连接相对紧固,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人员检测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之间拉拔力的方案。此方案中,定位孔120为通孔,上述定位柱2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定位孔120内。检测人员可以在通孔的一侧向定位柱220施加推力,以检测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的拉拔力,进而提升摄像头支架的良品率。当定位柱220填满定位孔120时,检测人员将检测工具顶在定位柱220上,容易使检测工具与定位柱220发生相对滑动,致使检测效果欠佳。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柱220的一部分位于定位孔120内,此时,检测人员可以将检测工具伸入定位孔120内,定位孔120与检测工具的配合相当于定位配合,因此检测效果更好。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110的底面112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环绕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盖体200通过双面胶粘接,第一区域与盖体200通过点胶部粘接。具体地,上述凹槽110的底面112与盖体200之间要预留0.15mm的间隙,此间隙用于填充双面胶和点胶部。此时,既能保证双面胶和点胶部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同时盖体200也不会出现浮高的现象。此种方案中,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采用双面胶加点胶部的粘接方式相比于仅采用双面胶或者仅采用点胶部的方式来说,其粘接效果更好,同时,双面胶可以代替点胶的支撑凸台,将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顶出一定的缝隙,以使点胶部能够进入该缝隙,从而将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粘接,另外,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已采用双面胶粘接,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压力不变,此时双面胶相当于保压治具,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采用双面胶加点胶的方式粘接,能够使得组装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本文仅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制,支架本体100与盖体200还可以采用卡扣或者热熔等方式连接。
摄像头支架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内部,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摄像头支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摄像头支架上安装有摄像头,该驱动机构通过摄像头支架驱动摄像头进出电子设备的壳体,以使摄像头不会占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因此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大。上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其他元器件,驱动机构驱动摄像头支架移动时可能与其他元器件发生刚性碰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支架本体100设置有连接部130,连接部130位于支架本体100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摄像头支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部130相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此方案对驱动机构的传动过程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摄像头支架移动时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发生刚性碰撞。具体地,上述弹性件可以是弹簧等结构。
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安装有闪光灯以及受话器等器件,为了防止摄像头支架与这些器件安装时发生干涉,或者摄像头支架移动时与这些器件发生位置干涉,此时,只能增大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厚度,以使摄像头支架有较大的安装空间或者移动空间,从而使得摄像头支架不与这些器件发生干涉,但是此种方式会造成电子设备的外观质感较差,进而影响用户体验。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0开设有器件避让槽140,该器件避让槽140位于支架本体100远离凹槽110的一端。此时,靠近摄像头支架的器件可以安装入器件避让槽140内,或者摄像头支架在移动的过程中,上述器件能够进入器件避让槽140内,以防止摄像头支架与上述器件发生干涉。此方案既可以防止摄像头支架与其它器件之间的干涉,又不必增加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厚度,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质感较好,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支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该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分别与支架本体100相连接,且该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对称设置于支架本体100的两侧。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设置与上述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相配合的导向部分。此方案中,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能够限制摄像头支架的移动轨迹,从而保证摄像头支架在移动时不会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器件发生碰撞,从而保证摄像头支架的完整性。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支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摄像头模组,所公开的摄像头模组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摄像头支架、摄像头和驱动机构,该摄像头为弹出式摄像头,该摄像头安装于摄像头支架上,上述驱动机构与摄像头支架相连接,驱动机构通过摄像头支架驱动摄像头移动。此方案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摄像头支架,从而驱动摄像头进出电子设备的壳体,以使摄像头不会占据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因此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大。
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支架,应用于具有弹出式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00),所述支架本体(100)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10);
盖体(200),所述盖体(200)与所述支架本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200)设置于所述凹槽(110)内;
所述凹槽(110)具有第一侧面(111),所述盖体(200)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11)相对的第二侧面(210),所述第一侧面(111)环绕所述第二侧面(210),在自所述凹槽(110)的开口向所述凹槽(110)的底面(112)延伸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凹槽(1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侧面(111)和所述第二侧面(210)均为倾斜侧面,所述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二侧面(210)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间隙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设置有定位柱(220),所述底面(112)开设有定位孔(120),所述定位孔(120)与所述定位柱(220)定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20)和所述定位孔(120)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20)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定位柱(220)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定位柱(220)与多个所述定位孔(120)一一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20)为通孔,所述定位柱(2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1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112)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环绕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盖体(200)通过双面胶粘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盖体(200)通过点胶部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支架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00)设置有连接部(130),所述连接部(130)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0)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30)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0)开设有器件避让槽(140),所述器件避让槽(140)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00)远离所述凹槽(110)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部(300)和第二导向部(400),所述第一导向部(300)和所述第二导向部(400)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100)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部(300)和所述第二导向部(400)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两侧。
9.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支架、摄像头和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摄像头支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摄像头支架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摄像头支架驱动所述摄像头移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6715.0U CN21032775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76715.0U CN21032775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27757U true CN210327757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3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76715.0U Active CN210327757U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27757U (zh)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21776715.0U patent/CN2103277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87468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동 단말기 | |
CN100468192C (zh) | 照相机模组的固定结构、其固定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 |
EP2779597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module | |
EP3480653B1 (en) |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 |
US2012017675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urpose cowlings and co-axial cable grounding and fixture brackets | |
CN112615987B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662383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1256729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857491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WO2013069212A1 (ja) | 携帯端末 | |
CN110166602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4898251B (zh) |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摄像头模组 | |
CN210327757U (zh) |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5720829U (zh) | 一种用于透镜驱动装置的超薄音圈马达 | |
EP422823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111651B (zh) | 一种摄像头固定组件、安装方法及电子装置 | |
CN108234850B (zh) | 一种电子装置、摄像头固定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 |
WO2021093644A1 (zh) |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4380589U (zh) | 载体、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7454231A (zh) |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WO2010073298A1 (ja) | パネル構造体および電子機器の筐体 | |
CN202281891U (zh) | 镜座定位于芯片表面的摄像模组 | |
CN210629651U (zh) |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摄像机 | |
JP4855316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その取付け構造、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9949238U (zh) |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阻尼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