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6087U -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6087U
CN210326087U CN201920798445.7U CN201920798445U CN210326087U CN 210326087 U CN210326087 U CN 210326087U CN 201920798445 U CN201920798445 U CN 201920798445U CN 210326087 U CN210326087 U CN 210326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handle
plate
clamping
adjust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84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成
陈斌
王华勇
王成龙
白强本
蒋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84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6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6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6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天线安装装置包括:上扣组件、下扣组件与中扣组件;中扣组件包括:基座、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第一调节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扣组件、中扣组件与下扣组件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不仅可实现上天线、下天线之间进行“零间隙”堆叠安装,可在保证两面天线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上天线与下天线的独立安装,这样就不用将上天线和下天线集成在一个背板上,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安装;而且可对上天线、下天线进行独立拆卸,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拆卸,也便于对上天线、下天线独立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不用整体更换两面天线,可使两面天线具备演进延续性。

Description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站点部署越来越密集,特别是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站点的部署,站点资源显得愈发珍贵。为了避免站点资源的浪费,通常在站点的抱杆上安装两面天线。
目前,通常将上天线、下天线集成在同一背板上,以形成两面天线。应用时,利用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和下扣组件将该两面天线可拆卸地安装在站点的抱杆上。
然而,由于两面天线中的两个天线是集成在同一背板上,这会导致该两面天线的重量与体积过大,不利于两面天线的拆装;另外,由于两面天线中的两个天线的频段固定,若需要对两面天线中的任一天线进行扩容或者更换频段,需要整体更换上述两面天线,使得其不具备演进延续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可以解决现有两面天线不利安装与拆卸,和不具备演进延续性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安装装置,所述天线包括:上天线和下天线,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包括:用于使所述上天线的上端固定在抱杆上、且可拆卸的上扣组件,用于使所述下天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抱杆上、且可拆卸的下扣组件,以及中扣组件;
所述中扣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上的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的基座,以及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调节螺杆;
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且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天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且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的第一销轴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天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把手的第二端相抵,上端穿过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把手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用于向上旋入时,带动所述第二把手绕所述第一销轴向上转动,直至所述下天线与所述上天线无缝拼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扣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天线在竖直平面内倾斜角度的调角机构;
所述下扣组件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抱杆上;
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夹持本体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导轨;
所述两个导轨分别与所述夹持本体连接,且均沿垂直于所述抱杆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座通过第二销轴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导轨之间,并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导轨上均具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沿垂直于所述抱杆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销轴的第一端限位于一个导轨的外部,所述第二销轴的第二端与位于另一个导轨外部的第一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销轴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两个调节螺母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杆;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每个导轨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分布,以配合形成与所述抱杆外廓相适配的抱杆夹持腔;
每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每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其中所述每个第二调节螺杆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每个调节螺母与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抱杆夹持腔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中面对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一加固槽;
所述第二夹持部中面对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二加固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加固槽与所述第二加固槽的壁上均设置有齿状的第一加固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夹持部中面对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贯穿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前、后壁;
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小径槽和大径槽;
所述每个调节螺母的第一端限位于所述大径槽中,所述每个调节螺母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小径槽的外部与所述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每个调节螺母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扣组件包括:用于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上的第二夹持件和用于与所述上天线上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把手;
所述调角机构包括:相铰接的第一调节臂和第二调节臂;
所述第一调节臂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所述第二调节臂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把手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前、后壁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安装件,所述辅助安装件的顶壁上设置有吊装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扣组件包括:用于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上的第三夹持件和用于与所述下天线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把手;
所述第四把手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持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把手通过第三销轴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顶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把手包括:用于与所述抱杆螺钉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臂;
每个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把手包括:用于与所述抱杆螺钉连接的第二安装板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臂;
每个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头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尾部限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把手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固筋板,每个第一加固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的第一连接臂连接;
所述第二把手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固筋板,每个第二加固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对应的第二连接臂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连接的螺纹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还配合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头部的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螺纹孔的上方,并与所述螺纹孔贯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的下端内壁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的底壁贯通;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限位凸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扣组件上安装有两个吊装件;
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上具有绳索穿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第一把手安装件和第二把手安装件;
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底壁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顶壁上的底板;
所述第三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
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顶壁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底壁上的顶板;
所述第一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销轴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中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
所述第三销轴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中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
所述基座还包括:两个第一紧固螺栓和两个第二紧固螺栓;
每个第一紧固螺栓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外壁接触,杆部与所述第三销轴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
每个第二紧固螺栓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外壁接触,杆部与所述第一销轴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还包括:两个第一防脱件和两个第二防脱件;
每个第一防脱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旋转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防脱段;
所述第一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接板壁上;
所述第一防脱段套装在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头部上;
每个第二防脱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旋转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防脱段;
所述第二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应的第二连接板壁上;
所述第二防脱段套装在对应的第二紧固螺栓头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防脱件;
所述第三防脱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的底板螺钉连接的金属链;
与所述金属链连接的第三防脱段,所述第三防脱段套装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头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的顶板中面向所述抱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预挂件;
所述预挂件具有向上设置的开口,所述预挂件用于悬挂所述第一销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本体包括:并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同一端部之间的第三支撑板;
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螺杆穿孔;
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的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的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靠近所述抱杆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销轴的销轴通孔;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均沿靠近所述抱杆的方向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上天线和下天线,所述天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与所述上天线的上端连接;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下扣组件与所述下天线的下端连接;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中扣组件的第一把手与所述上天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把手与所述下天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通过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与中扣组件的第一把手、第一夹持件配合可将上天线固定在抱杆上,通过下扣组件与中扣组件的第二把手配合可将下天线固定在抱杆上,以及通过中扣组件的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二把手之间的配合,可在向上旋入第一调节螺杆的过程中,使得第一调节杆带动第二把手绕第一销轴向上转动,直至下天线与上天线无缝拼接,进而可使得上天线、下天线能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式的两面天线。另外,通过将上扣组件、下扣组件以及中扣组件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夹持件和第一销轴均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对上天线、下天线进行分次拆卸,利于对上天线、下天线分次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通过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中扣组件与下扣组件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不仅可实现上天线、下天线之间进行“零间隙”堆叠安装,可在保证两面天线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上天线与下天线的独立安装,这样就不用将上天线和下天线集成在一个背板上,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安装;而且可对上天线、下天线进行独立拆卸,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拆卸,也便于对上天线、下天线独立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不用整体更换两面天线,可使两面天线具备演进延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扣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扣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1-上扣组件;
11-第二夹持件,111-锁紧件,1111-第一锁紧部,1112-第二锁紧部,1113-锁紧螺栓,12-第三把手,13-辅助安装件,131-吊装件;
2-下扣组件;
21-第三夹持件,22-第四把手;
3-中扣组件;
31-第一夹持件;
311-夹持本体,3111-第一夹持部,3111a-第一加固槽;
3112-第二夹持部,3112a-第二加固槽,3112b-第一限位槽;
3113-调节螺母;
3114-第二调节螺杆;
3115-第一加固凸起;
3116-第二加固凸起;
312-导轨,312a-导向通孔;
32-基座;
321-基座主体,3211-第一支撑板,3212-第二支撑板,321第三支撑板,3213a-螺杆穿孔;
322-第一把手安装件,3221-第一连接板,3222-底板,
323-第二把手安装件,3231-第二连接板,3232-顶板,3233-预挂件;
324-第一紧固螺栓;
325-第二紧固螺栓;
326-第一防脱件;
3261-第一连接段,3262-第一防脱段;
327-第二防脱件;
3271-第二连接段,3272-第二防脱段;
328-第三防脱件;
3281-金属链,3282-第三防脱段;
329-固定板;
33-第一把手;
331-第一安装板,332-第一连接臂,333-第一加固筋板,33a-螺纹孔,33b-容纳槽;
34-第二把手;
341-第二安装板,342-第二连接臂,342a-第二限位槽,342b-绳索穿孔,343-第二加固筋板;
35-第一调节螺杆;
351-限位凸台;
36a-第一销轴,36b-第二销轴,36c-第三销轴;
37a-第一紧固螺母;
4-调角机构;
41-第一调节臂,411-第一耳板,412-圆柱体,42-第二调节臂,421-第二耳板,43a-第一转轴,43b-第二转轴;
A-上天线;
B-下天线;
C-抱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天线包括:上天线A和下天线B,该天线安装装置包括:用于使上天线A的上端固定在抱杆C上、且可拆卸的上扣组件1,用于使下天线B的下端固定在抱杆C上、且可拆卸的下扣组件2,以及中扣组件3。
其中,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中扣组件3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抱杆C上的第一夹持件31、设置在第一夹持件31上的基座32,以及第一把手33、第二把手34和第一调节螺杆35;第一把手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第一夹持件31相对,且第一把手33的第一端设置在基座32的顶部,第一把手33的第二端与上天线A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把手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第一夹持件31相对,且第二把手34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的第一销轴36a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基座32的底部,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与下天线B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与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相抵,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上端穿过基座32与第一把手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调节螺杆35用于向上旋入时,带动第二把手34绕第一销轴36a向上转动,直至下天线B与上天线A无缝拼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安装装置用于安装两面天线,即上天线A与下天线B构成了两面天线,且上天线A与下天线B之间不具有任何物理连接。其中,上天线A可以为有源天线或无源天线,下天线B也可为有源天线或无源天线。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是如何拆装两面天线的进行描述:
安装时,先将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安装在上天线A的下端上,以及对第二把手34第一端上的第一销轴36a进行拆除,以将第二把手34从基座32的底部拆卸下来,然后将第二把手34安装在下天线B的上端上。
将上天线A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利用上扣组件1将上天线A的上端固定在抱杆C的预设位置处,并利用中扣组件3的第一夹持件31将上天线A的下端固定在抱杆C上。然后,将下天线B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之后利用下扣组件2将下天线B的下端固定在抱杆C上,并通过第一销轴36a将第二把手34安装在基座32的底部。最后,将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上端依次穿过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基座32与第一把手33的第二端连接,之后将第一调节螺杆35向上旋入。当第一调节螺杆35向上旋入过程中,由于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与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相抵,使得第一调节螺杆35带动第二把手34绕第一销轴36a向上运动,直至下天线B与上天线A无缝拼接,以使得上天线A、下天线B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式的两面天线。
当需要对下天线B进行维修时,例如扩容或更换频道,先将第一调节螺杆35向下旋出,直至从基座32中旋出。然后,将第一销轴36a从基座32上拆卸下来,以使第二把手34从中扣组件3中分离出来。最后将下扣组件2从抱杆C上拆卸下来,之后将下天线B下放至地面上或工具车上,进行后续的维修。
或/和,当需要对上天线A进行维修时,例如扩容或更换频道,先按照上述步骤拆除下天线B,然后将上扣组件1、中扣组件3的第一夹持件31分别从抱杆C上拆卸下来,之后将下天线B下放至地面上或工具车上,进行后续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通过上扣组件1与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第一夹持件31配合可将上天线A固定在抱杆C上,通过下扣组件2与中扣组件3的第二把手34配合可将下天线B固定在抱杆C上,以及通过中扣组件3的第一调节螺杆35与第二把手34之间的配合,可在向上旋入第一调节螺杆35的过程中,使得第一调节杆带动第二把手34绕第一销轴36a向上转动,直至下天线B与上天线A无缝拼接,进而可使得上天线A、下天线B能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式的两面天线。另外,通过将上扣组件1、下扣组件2以及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第二把手34、第一夹持件31和第一销轴36a均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对上天线A、下天线B进行分次拆卸,利于对上天线A、下天线B分次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通过上扣组件1、中扣组件3与下扣组件2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不仅可实现上天线A、下天线B之间进行“零间隙”堆叠安装,可在保证两面天线刚度的前提下,可实现上天线A与下天线B的独立安装,这样就不用将上天线A和下天线B集成在一个背板上,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安装;而且可对上天线A、下天线B进行独立拆卸,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拆卸,也便于对上天线A、下天线B独立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不用整体更换两面天线,可使两面天线具备演进延续性。
下面就中扣组件3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
(1)第一夹持件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第一夹持件31的结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上扣组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天线在竖直平面内倾斜角度的调角机构4;下扣组件2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抱杆C上;第一夹持件31包括:夹持本体31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导轨312;两个导轨312分别与夹持本体311连接,且两个导轨312均沿垂直于抱杆C的方向延伸;基座32通过第二销轴36b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两个导轨312之间,并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如上所提供的第一夹持件31通过在基座32上设置导轨312以及第二销轴36b,并配合上扣组件1上的调角机构4,可保证上天线A与下天线B同步调节倾斜角度,以提高站点的覆盖精度。
关于如何实现基座32既可在两个导轨312之间进行水平滑动,又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4所示,每个导轨312上均具有导向通孔312a,导向通孔312a沿垂直于所述抱杆C的方向延伸;第二销轴36b的第一端限位于一个导轨312的外部,第二销轴36b的第二端与位于另一个导轨312外部的第一紧固螺母37a螺纹连接,其中第二销轴36b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上述第二销轴36b可以为螺栓。该螺栓的头部限位于一个导轨312的外部;杆部的尾端凸出于另一导轨312,并设置有与第一紧固螺母37a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当然了,在应用时,也可在每个导轨312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抱杆C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第二销轴36b的两端部分别容纳在对应的导向槽中,以实现基座32的滑动与转动。
上述导轨312可以设置成板状结构,可与夹持本体311一体化成型。考虑到导轨312的强度,可以将导轨312的顶部、底部向内弯曲成弧状结构,以避免基座32在滑动过程中导轨312由于自身强度过低而发生变形。
关于夹持本体311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4所示,夹持本体31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1、第二夹持部3112、两个调节螺母3113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第一夹持部3111与每个导轨312连接;第二夹持部3112与第一夹持部3111相对分布,以配合形成与抱杆C外廓相适配的抱杆夹持腔;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部3111连接,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二夹持部3112,其中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每个调节螺母3113与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3114螺纹连接,以调节抱杆夹持腔的大小。
通过如此设置,可利用第二调节螺杆3114与调节螺母3113之间的配合,来调节抱杆夹持腔的大小,以使中扣组件3固定在不同粗细的抱杆C上,可提高中扣组件3的通用性。
其中,上述第一夹持部3111、第二夹持部3112均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夹持部3112上设置有两个螺杆穿孔,以使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二夹持部3112。
为了提高夹持本体311对抱杆C的夹持力度,上述第一夹持部3111中面对第二夹持部3112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一加固槽3111a(参见附图4);第二夹持部3112中面对第一夹持部3111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二加固槽3112a。
为了进一步提高夹持本体311对抱杆C的夹持力度,第一加固槽3111a与第二加固槽3112a的壁上均设置有齿状的第一加固凸起3115(参见附图4)。其中,第一加固凸起3115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加固槽3111a或第二加固槽3112a的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夹持本体311对抱杆C的夹持力度,第一夹持部3111的底部可以设置有第二加固凸起3116(参见附图4),第二加固凸起3116上具有与抱杆C外廓相适配、并与第一加固槽3111a同轴分布的第三加固槽。该第二加固凸起3116可采用焊接的方式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11的底部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夹持本体311对抱杆C的夹持力度,第三加固槽的壁上也设置有齿状的加固凸起。
另外,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可采用如下方式与第一夹持部3111连接: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夹持部3111的内部(参见附图4)。该种连接方式,利于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更换。
鉴于上述第二调节螺杆3114第一端的固定方式,第一夹持部3111中背对第二夹持部3112的侧壁上具有安装槽,安装槽贯通于第一夹持部3111的前、后壁;第一夹持部3111中面向第二夹持部3112的侧壁上具有与安装槽相贯通的螺杆穿孔(例如方形孔);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夹持部3111的顶壁上,杆部的尾端端穿过第一夹持部3111与位于第一夹持部3111底壁外部的螺母螺纹连接。
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二端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112上:第二夹持部3112中面对第一夹持部3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112b(参见附图5),第一限位槽3112b贯穿于第二夹持部3112的前、后壁;第一限位槽3112b包括:沿远离第一夹持部3111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小径槽和大径槽;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一端限位于大径槽中,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二端伸出至小径槽的外部与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3114螺纹连接,其中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前、后均以附图5中的前、后为准。
通过如上设置,当调节抱杆夹持腔的大小时,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3111的方向旋转调节螺母3113的第二端,与此同时,调节螺母3113的第一端拉着或推着第二夹持部311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3111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抱杆夹持腔大小的调节。
上述调节螺母3113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成具有内腔的多棱柱体,例如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规则的多棱柱结构,利于操作人员的旋拧。
如上所述,上扣组件1用于固定上天线A的上端,下扣组件2用于固定下天线B的下端,下面就对上扣组件1和下扣组件2分别进行描述:
如附图6所示,上扣组件1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抱杆C上的第二夹持件11和与上天线A上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把手12;调角机构4包括:相铰接的第一调节臂41和第二调节臂42;第一调节臂41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夹持件11上;第二调节臂42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把手1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臂41的自由端是指第一调节臂41中不与第二调节臂42铰接的一端;第二调节臂42的自由端是指第二调节臂42中不与第一调节臂41铰接的一端。
通过如上设置,当安装上天线A时,先将上扣组件1的第二夹持本体311上拆卸下来,并将上扣组件1的第三把手12安装在上天线A的上把手上。然后,将上扣组件1的第二夹持本体311吊绳至第一预设高度,并夹持在抱杆C上。之后,再将调角机构4的第一调节臂41与上扣组件1的第二夹持本体311可转动连接,进而实现上天线A上端的固定。
其中,第二夹持件11的结构可与第一夹持件31的夹持本体31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两个第二调节螺杆和两个调节螺母。不同之处就是,第二夹持件11的调节螺母位于第二夹持部中背离第一夹持部的侧壁上(参见附图6)。
另外,如附图6所示,上述第三把手12可包括:用于与上天线A的上端螺钉连接的第三安装板、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三连接臂和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臂之间的加固杆;每个第三连接臂中面向上天线A的第一端与第三安装板连接;加固杆通过第一转轴43a与第二调节臂42可转动连接。
上述第三连接臂可为板状结构,可呈折形进行设置,并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三安装板连接。
上述加固杆可采用焊接的方式或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臂之间。
关于调角机构4的第一调节臂41、第二调节臂42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各给出一种示例:
如附图6所示,第一调节臂4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配合构成开口面向第三把手12设置的U形结构;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的顶壁中靠近第三把手1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板411;第二调节臂4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配合构成开口背对第三把手12设置的U形结构;第四侧板与第六侧板的顶壁中远离第三把手1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耳板421;第二耳板421通过第二转轴43b与第一耳板411铰接。
上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之间可通过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之间可通过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第一耳板411、第二耳板421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上述第一耳板411、第二耳板421可设置成圆盘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一耳板411、第二耳板421的固定方式以及形状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耳板411、第二耳板421上分别设置有转轴通孔。
上述两个第一耳板411可位于两个第二耳板421之间。
另外,关于第一调节臂41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6所示,第一调节臂41的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外壁上均设置有圆柱体412,第二夹持件11的第一夹持部中背对抱杆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锁紧件111;每个锁紧件111均包括:第一端与第二夹持件11的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锁紧部1111、第一端通过销钉与第一锁紧部1111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二锁紧部1112;第二锁紧部1112的第二端通过锁紧螺栓1113与第一锁紧部1111的第二端连接,以配合形成圆柱体转动腔;
考虑到下天线B的吊升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第二夹持件11的前、后壁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安装件13,辅助安装件13的顶壁上设置有吊装件131。
其中,吊升件131可以为吊环或滑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11的第一夹持部的前壁上设置有吊环,后壁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滑轮。吊环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滑轮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在辅助安装件13的顶部上安装固定框体,滑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框体中。
通过如上设置,待将上天线A安装在抱杆C上之后,可以将绳索的一头固定在第二夹持件11第一夹持部的前壁上的吊环,另一头依次穿过安装在下天线B上的第二把手34、第二夹持件11第一夹持部的后壁上的滑轮,工作人员可以省力地拉着该绳索的另一头,将下天线B拉升至第二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辅助安装件13的结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6所示,辅助安装件13设置成Z形结构。
如附图7所示,下扣组件2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抱杆C上的第三夹持件21和与下天线B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把手22;第四把手22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第三夹持件21上。
其中,第三夹持件21的结构可与第二夹持件1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两个第二调节螺杆和两个调节螺母,且调节螺母也位于第二夹持部中背离第一夹持部的侧壁上。
另外,第四把手22与第三夹持件21的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一调节臂与第二夹持件11的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2)第一把手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2至图5所示,第一把手33通过第三销轴36c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基座32的顶部上。
通过如此设置,当向上吊升上天线A的过程中,安装在上天线A下端的中扣组件3(包括第一把手33、基座32和第一夹持件31)便在重力作用下绕第三销轴36c向下转动,可增大第一夹持件31与抱杆C之间的间隙,不仅利于中扣组件3的上行,也可避免第一夹持件31剐蹭到抱杆C。
基于如上所述的第一把手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第一把手33的结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4所示,第一把手33包括:与抱杆C螺钉连接的第一安装板33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32;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销轴36c与基座32可转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331连接,其中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臂33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连接臂332上均具有用于安装第三销轴36c的销轴通孔。
其中,第一连接臂332与第一安装板33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一体化成型,基于前者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可优先采用。
另外,考虑到中扣组件3自身的重量以及第一连接臂332与第一安装板33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顶壁与第一安装板331的顶壁齐平,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底壁向下倾斜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臂332与第一安装板331之间的连接强度,如附图8所示,第一把手33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固筋板333,每个第一加固筋板333分别与第一安装板331、对应的第一连接臂332连接。
上述第一加固筋板333的两个侧壁可分别采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臂332、第一安装板331连接。
关于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臂332之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8所示,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331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杆35连接的螺纹孔33a。
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实现第一调节螺杆35与第一把手33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实现第一调节螺杆在上下方向的旋动。
基于上述第一调节螺杆35与第一把手33之间的连接方式,如附图8所示,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331之间还配合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调节螺杆35头部的容纳槽33b;容纳槽33b位于螺纹孔33a的上方,并与螺纹孔33a贯通。通过如此设置,可对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起到防护作用。
(3)第二把手34
如附图9所示,第二把手34包括:用于与抱杆C螺钉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4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臂342;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36a与基座32可转动连接,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板341连接,其中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调节螺杆35的尾部限位于两个第二连接臂34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二连接臂342上均具有用于安装第一销轴36a的销轴通孔。
其中,第二连接臂342与第二安装板34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一体化成型,基于前者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可优先采用。
另外,考虑到中扣组件3自身的重量以及第二连接臂342与第二安装板34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9所示,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顶壁与第二安装板341的底壁齐平,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二端顶壁向上倾斜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臂342与第二安装板341之间的连接强度,如附图9所示,第二把手34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固筋板343,每个第二加固筋板343分别与第二安装板341、对应的第二连接臂342连接。
上述第二加固筋板343的两个侧壁可分别采取焊接的方式与第二连接臂342、第二安装板341连接。
如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用于与基座32相抵,以带动第二把手34绕着第一销轴36a向上转动。下面就基座32与如何实现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相抵,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9所示,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下端内壁具有第二限位槽342a,第二限位槽342a与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底壁贯通;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限位于第二限位槽342a中的限位凸台351(参见附图3)。
其中,限位凸台351可采用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外壁上。
另外,限位凸台351可以为具有内腔的圆柱结构。
如上所述,待上天线A固定在抱杆C之后,需要将安装在下天线B上端的下把手吊升至上天线A的下方,为了便于吊升下把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上扣组件1上安装有两个吊装件131;每个第二连接臂342上具有绳索穿孔342b。
通过如上设置,待上天线A固定在抱杆C之后,可以将绳索的一头固定在上扣组件1上一个吊装件131上,另一头依次穿过第二把手34上的两个绳索穿孔342b、上扣组件1上的另一个吊装件131,工作人员可以拉着该绳索的另一头,将下天线B拉升至第二预设位置。
其中,上扣组件1的结构可以为如上所描述的结构,以及两个吊装件131的连接方式和安装位置均可以为如上所描述的方式,在此不进行赘述。
(4)基座32
在基于第一把手33也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基座32的结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5所示,基座32包括:基座主体321、第一把手安装件322和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第一把手安装件322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底壁之间、并设置在基座本体321顶壁上的底板3222;第三销轴36c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之间;如附图9所示,第二把手安装件323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顶壁之间、并设置在基座本体321底壁上的顶板3232;第一销轴36a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连接板3221和每个第二连接板3231上均具有销轴安装孔。
其中,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之间,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基座本体321的顶壁连接。
另外,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之间,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基座本体321的底壁连接。
针对于该类结构的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第二把手安装件3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第一销轴36a和第三销轴36c的结构也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5所示,第一销轴36a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第一销轴36a的中部固定在两个第二连接臂342之间;第三销轴36c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第三销轴36c的中部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臂332之间(参见附图9);基座32还包括:两个第一紧固螺栓324和两个第二紧固螺栓325;每个第一紧固螺栓324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外壁接触,杆部与第三销轴36c螺纹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每个第二紧固螺栓325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231外壁接触,杆部与第一销轴36a螺纹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
通过如上设置,对于第二把手34而言,当吊升安装在下天线B上的第二把手34时,由于第一销轴36a固定在第二连接臂342上,可以避免第一销轴36a的滑落,便于第一销轴36a通过第二紧固螺栓325使得第二把手34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另外,也便于更换第一把手33、第二把手34。
为了提高每个第一连接臂332中与第一销轴36a连接的部位的强度,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该部位上设置有第一加强凸台。其中,第一加强凸台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连接臂332上。
同样地,为了提高每个第二连接臂342中与第三销轴36c连接的部位的强度,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该部位上设置有第二加强凸台。其中,第二加强凸台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第二连接臂342上。
为了避免第一销轴36a、第三销轴36c从基座32上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基座32还包括:两个第一防脱件326和两个第二防脱件327;每个第一防脱件326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旋转段(附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段3261和第一防脱段3262;第一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壁上;第一防脱段3262套装在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324头部上;每个第二防脱件327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旋转段(附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段3271和第二防脱段3272;第二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231壁上;第二防脱段3272套装在对应的第二紧固螺栓325头部上。
通过如上设置,当第三销轴36c通过第一紧固螺栓324安装在第一把手33的安装件上时,转动第一防脱件326的第一旋转段,将第一防脱件326的第一防脱段3262套装在第一紧固螺栓324的头部上,对第一紧固螺栓324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可避免第三销轴36c从第一紧固螺栓324上脱落。同样地,当第一销轴36a通过第二紧固螺栓325安装在第二把手34的安装件上时,转动第二防脱件327的第二旋转段,将第二防脱件327的第二防脱段3272套装在第二紧固螺栓325的头部上,对第二紧固螺栓325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可避免第一销轴36a从第二紧固螺栓325上脱落。
其中,第一防脱段3262、第二防脱段3262可为环状钢丝或橡胶圈。
另外,关于第一防脱件326的第一旋转段是如何实现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2所示,基座32还包括:两个固定板329;每个固定板329包括:顺次形成的第一固定段、弧形段和第二固定段;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螺钉连接;弧形段朝向背离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凸出,且设置有通孔;第一旋转段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直钢丝、第二竖直钢丝;第一连接段3261包括:间隔对称设置的第一水平钢丝、第二水平钢丝;第一竖直钢丝的第一端与第一水平钢丝连接,第二端穿过通孔卡入至对应的弧形段第一端内;第二竖直钢丝的第一端与第二水平钢丝连接,第二端穿过通孔卡入至对应的弧形段第二端内;第一防脱段3262连接在第一水平钢丝与第二水平钢丝之间。
基于上述材质的第一旋转段、第一连接段3261,第一旋转段与第一连接段3261之间可以进行一体化成型。
上述第一固定段、弧形段和第二固定段之间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提高第一固定板329的连接强度。
第二防脱件327的第二旋转段的转动方式可与第一防脱件326的第一旋转段的相同,且第二旋转段与第二连接段327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与第一防脱件326的相同。
同样地,为了避免第一调节螺杆35从基座32上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基座32还包括:第三防脱件328;第三防脱件328包括:与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螺钉连接的金属链3281;与金属链3281连接的第三防脱段3282,第三防脱段3282套装在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上。
其中,第三防脱段3282可为金属垫圈或橡胶圈。
基于上述结构的第一销轴36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9所示,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中面向抱杆C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预挂件3233;预挂件3233具有向上设置的开口,预挂件3233用于悬挂第一销轴36a。
通过如上设置,当将下天线B吊绳至下天线B的下方时,将第一销轴36a挂在预挂件3233上,然后再将第一销轴36a与第二紧固螺栓325连接,利于第二把手34的固定。
其中,关于预挂件323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把手安装件323上的方式,可以为:如附图9所示: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中面向抱杆C的壁上设置有第三耳板;预挂件3233包括:预挂本体和两个并列分布的转动臂;每个转动臂的下端分别与预挂本体连接;预挂本体为向上弯曲的弧状结构;第三耳板通过销钉可转动地连接与两个转动臂之间。
上述第三耳板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上。
上述预挂本体与两个转动臂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一体化成型。
基于上述结构的预挂件3233,为了便于转动预挂件3233,以使预挂件3233的预挂本体可快速钩住第一销轴36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9所述,预挂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杆。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手握拉杆对预挂件3233进行转动。
其中,拉杆可以焊接在预挂本体的外壁上。
为了减轻基座32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基座本体321的结构给出一种示例,如附图5所示,基座本体321包括:并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同一端部之间的第三支撑板3213;第三支撑板3213上设置有螺杆穿孔3213a;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的顶部,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的底部。
其中,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与第三支撑板3213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另外,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的顶部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焊接或一体化成型,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的底部分别与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焊接或一体化成型。
为了进一步减轻基座32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3211与第二支撑板3212中靠近抱杆C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销轴36b的销轴通孔;第一支撑板3211与第二支撑板3212的第一端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均沿靠近抱杆C的方向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如附图1所示,该天线包括上天线A和下天线B。进一步地,该天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中,如附图2、附图3、附图5及附图9所示,该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1与上天线A的上端连接;该天线安装装置的下扣组件2与下天线B的下端连接;该天线安装装置的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与上天线A的下端可拆卸连接,该天线安装装置的中扣组件3的第二把手34与下天线B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为两面天线,即上天线A与下天线B构成了两面天线,且上天线A与下天线B之间不具有任何物理连接。其中,上天线A可以为有源天线或无源天线,下天线B也可为有源天线或无源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通过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1与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第一夹持件31配合可将上天线A固定在抱杆C上,通过下扣组件2与中扣组件3的第二把手34配合可将下天线B固定在抱杆C上,以及通过中扣组件3的第一调节螺杆35与第二把手34之间的配合,可在向上旋入第一调节螺杆35的过程中,使得第一调节杆带动第二把手34绕第一销轴36a向上转动,直至下天线B与上天线A无缝拼接,进而可使得上天线A、下天线B能配合构成一个整体式的两面天线。另外,通过将上扣组件1、下扣组件2以及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第二把手34、第一夹持件31和第一销轴36a均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对上天线A、下天线B进行分次拆卸,利于对上天线A、下天线B分次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通过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1、中扣组件3与下扣组件2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不仅可实现上天线A、下天线B之间进行“零间隙”堆叠安装,可在保证两面天线刚度的前提下,可实现上天线A与下天线B的独立安装,这样就不用将上天线A和下天线B集成在一个背板上,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安装;而且可对上天线A、下天线B进行独立拆卸,可避免对两面天线进行整体拆卸,也便于对上天线A、下天线B独立进行后期维修,例如扩容或更换频率,不用整体更换两面天线,可使两面天线具备演进延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天线安装装置,所述天线包括:上天线(A)和下天线(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包括:用于使所述上天线(A)的上端固定在抱杆(C)上、且可拆卸的上扣组件(1),用于使所述下天线(B)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抱杆(C)上、且可拆卸的下扣组件(2),以及中扣组件(3);
所述中扣组件(3)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C)上的第一夹持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31)上的基座(32),以及第一把手(33)、第二把手(34)、第一调节螺杆(35);
所述第一把手(3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1)相对,且所述第一把手(3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32)的顶部,所述第一把手(33)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天线(A)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把手(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1)相对,且所述第二把手(34)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的第一销轴(36a)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32)的底部,所述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天线(B)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把手(34)的第二端相抵,上端穿过所述基座(32)与所述第一把手(3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用于向上旋入时,带动所述第二把手(34)绕所述第一销轴(36a)向上转动,直至所述下天线(B)与所述上天线(A)无缝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组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天线在竖直平面内倾斜角度的调角机构(4);
所述下扣组件(2)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抱杆(C)上;
所述第一夹持件(31)包括:夹持本体(31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导轨(312);
所述两个导轨(312)分别与所述夹持本体(311)连接,且均沿垂直于所述抱杆(C)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座(32)通过第二销轴(36b)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导轨(312)之间,并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312)上均具有导向通孔(312a),所述导向通孔(312a)沿垂直于所述抱杆(C)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销轴(36b)的第一端限位于一个导轨(312)的外部,所述第二销轴(36b)的第二端与位于另一个导轨(312)外部的第一紧固螺母(37a)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销轴(36b)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本体(31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1)、第二夹持部(3112)、两个调节螺母(3113)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
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与每个导轨(312)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相对分布,以配合形成与所述抱杆(C)外廓相适配的抱杆夹持腔;
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连接,所述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其中所述每个第二调节螺杆(3114)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每个调节螺母(3113)与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3114)螺纹连接,以调节所述抱杆夹持腔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中面对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一加固槽(3111a);
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中面对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的侧壁上具有弧形的第二加固槽(3112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槽(3111a)与所述第二加固槽(3112a)的壁上均设置有齿状的第一加固凸起(31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中面对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112b),所述第一限位槽(3112b)贯穿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112)的前、后壁;
所述第一限位槽(3112b)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3111)的方向依次分布的小径槽和大径槽;
所述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一端限位于所述大径槽中,所述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小径槽的外部与所述对应的第二调节螺杆(3114)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每个调节螺母(3113)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组件(1)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C)上的第二夹持件(11)和与所述上天线(A)上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把手(12);
所述调角机构(4)包括:相铰接的第一调节臂(41)和第二调节臂(42);
所述第一调节臂(41)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11)上;
所述第二调节臂(42)的自由端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把手(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11)的前、后壁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安装件(13),所述辅助安装件(13)的顶壁上设置有吊装件(131)。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组件(2)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抱杆(C)上的第三夹持件(21)和与所述下天线(B)下端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把手(22);
所述第四把手(22)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持件(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33)通过第三销轴(36c)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32)的顶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33)包括:与所述抱杆(C)螺钉连接的第一安装板(33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32);
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销轴(36c)与所述基座(32)可转动连接,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连接,其中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把手(34)包括:与所述抱杆(C)螺钉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41)和呈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臂(342);
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36a)与所述基座(32)可转动连接,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41)连接,其中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332)之间,尾部限位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34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33)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固筋板(333),每个第一加固筋板(333)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对应的第一连接臂(332)连接;
所述第二把手(34)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固筋板(343),每个第二加固筋板(343)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41)、对应的第二连接臂(342)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连接的螺纹孔(33a)。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连接臂(3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之间还配合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头部的容纳槽(33b);
所述容纳槽(33b)位于所述螺纹孔(33a)的上方,并与所述螺纹孔(33a)贯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下端内壁具有第二限位槽(342a),所述第二限位槽(342a)与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342)的底壁贯通;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42a)中的限位凸台(351)。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组件(1)上安装有两个吊装件(131);
所述每个第二连接臂(342)上具有绳索穿孔(342b)。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包括:基座本体(321)、第一把手安装件(322)和第二把手安装件(323);
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322)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底壁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321)顶壁上的底板(3222);
所述第三销轴(36c)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3221)之间;
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323)包括:并列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顶壁之间、并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321)底壁上的顶板(3232);
所述第一销轴(36a)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板(3231)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36a)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中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臂(342)之间;
所述第三销轴(36c)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且中部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臂(332)之间;
所述基座(32)还包括:两个第一紧固螺栓(324)和两个第二紧固螺栓(325);
每个第一紧固螺栓(324)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外壁接触,杆部与所述第三销轴(36c)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
每个第二紧固螺栓(325)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231)外壁接触,杆部与所述第一销轴(36a)对应的端部螺纹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还包括:两个第一防脱件(326)和两个第二防脱件(327);
每个第一防脱件(326)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旋转段、第一连接段(3261)和第一防脱段(3262);
所述第一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壁上;
所述第一防脱段(3262)套装在对应的第一紧固螺栓(324)头部上;
每个第二防脱件(327)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旋转段、第二连接段(3271)和第二防脱段(3272);
所述第二旋转段可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231)壁上;
所述第二防脱段(3272)套装在对应的第二紧固螺栓(325)头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还包括:第三防脱件(328);
所述第三防脱件(328)包括: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螺钉连接的金属链(3281);
与所述金属链(3281)连接的第三防脱段(3282),所述第三防脱段(3282)套装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5)的头部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中面向所述抱杆(C)的侧壁上设置有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预挂件(3233);
所述预挂件(3233)具有向上设置的开口,所述预挂件(3233)用于悬挂所述第一销轴(36a)。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321)包括:并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板(3211)、第二支撑板(32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11)、所述第二支撑板(3212)同一端部之间的第三支撑板(3213);
所述第三支撑板(3213)上设置有螺杆穿孔(3213a);
所述第一把手安装件(322)的底板(3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11)、所述第二支撑板(3212)的顶部,所述第二把手安装件(323)的顶板(323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11)、所述第二支撑板(3212)的底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2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12)中靠近所述抱杆(C)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销轴(36b)的销轴通孔;
所述第一支撑板(32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12)的第一端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均沿靠近所述抱杆(C)的方向逐渐减小。
25.一种天线,包括上天线(A)和下天线(B),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上扣组件(1)与所述上天线(A)的上端连接;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下扣组件(2)与所述下天线(B)的下端连接;
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中扣组件(3)的第一把手(33)与所述上天线(A)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把手(34)与所述下天线(B)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CN201920798445.7U 2019-05-29 2019-05-29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Active CN210326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8445.7U CN210326087U (zh) 2019-05-29 2019-05-29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8445.7U CN210326087U (zh) 2019-05-29 2019-05-29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6087U true CN21032608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8445.7U Active CN210326087U (zh) 2019-05-29 2019-05-29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60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57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通讯设备的固定设备以及一种通讯装置
WO2022257680A1 (zh) * 2021-06-08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安装装置及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57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通讯设备的固定设备以及一种通讯装置
WO2022257680A1 (zh) * 2021-06-08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安装装置及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6087U (zh) 天线安装装置和天线
CN210013134U (zh) 附着式轻便桥梁防撞护栏模板安拆装置
US20100148528A1 (en) Gripping device for load structure
CN210598069U (zh) 一种带有物料升降装置的脚手架
CN110949948B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皮带提升机
CN116237892A (zh) 一种压力容器法兰装配工装
CN111362136A (zh) 一种可装夹具的多功能悬臂吊装置
CN116789005A (zh) 输送带下托辊便捷拆装装置、拆卸方法和安装方法
KR20120006332U (ko) 셀 가이드 취부용 지그
CN115231195A (zh) 一种更换下直托辊的专用工具
KR200455417Y1 (ko) 기계실의 장비 이동 장치
CN211471469U (zh) 物件拆装辅助载具
CN220432303U (zh) 一种电杆张拉千斤顶升降调节装置
CN213834368U (zh) 一种拆装机构
EP2808141A1 (en) Support framework for molds
WO2020065770A1 (ja) 重量物据付装置
CN219216376U (zh) 一种皮带机维修辅助装置
CN217292166U (zh) 一种省力的内胆式加热器人孔门拆解装置
CN218815301U (zh) 一种石材幕墙面板夹持工具
CN218344992U (zh) 一种钢帘线工字轮翻转吊具
CN220950843U (zh) 一种辅助空心梁板吊装机构
CN219363162U (zh) 可移动式升降平台车
CN220669325U (zh) 一种港口起重机及其可调节灯支架
CN220549903U (zh) 一种无吊耳工件的吊装工具
CN217374478U (zh) 一种铁路货车夹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