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4966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4966U
CN210324966U CN201921595573.8U CN201921595573U CN210324966U CN 210324966 U CN210324966 U CN 210324966U CN 201921595573 U CN201921595573 U CN 201921595573U CN 210324966 U CN210324966 U CN 210324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display area
bend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55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55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4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4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4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一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弯折区;第二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弯折区;第三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屏占比是最早用于手机上的一个概念,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它是手机外观设计上比较容易获得视觉好感的参数。从屏占比的计算方式可以看出,屏幕越大,则屏占比越大,对体验更有益。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以手机为例,在手机的边框处需要设置栅极扫描驱动电路、驱动芯片以及布线等需要,导致手机的边框处具有一定宽度,很难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
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
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一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弯折区;第二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弯折区;第三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和/或第二非显示区包括驱动电路设置区;第一弯折区和/或第二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电路设置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驱动电路设置区设置有驱动电路;
第三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第三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芯片绑定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还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区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第一焊盘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柔性电路板还与第一焊盘绑定电连接。
可选地,驱动电路包括栅极扫描驱动电路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
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和/或第二非显示区包括栅极焊盘设置区;栅极焊盘设置区设置有多个第二焊盘;多个第二焊盘与显示区的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第一弯折区和/或第二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栅极焊盘设置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第三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第三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芯片绑定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还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柔性电路板集成有栅极扫描驱动电路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
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柔性电路板还与第二焊盘绑定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绑定柔性基板;驱动芯片绑定在绑定柔性基板上;绑定柔性基板的一端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绑定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绑定电连接。
可选地,驱动芯片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柔性电路板通过驱动芯片绑定区的焊盘与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以及第三非显示区在显示区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与第三非显示区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第二非显示区与第三非显示区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
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封装区;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封装区;第三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封装区;
第一封装区位于显示区与第一弯折区之间;
第二封装区位于显示区与第二弯折区之间;
第三封装区位于显示区与第三弯折区之间。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呈凸字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弯折区以及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弯折区,使得部分第一非显示区、部分第二非显示区以及部分第三非显示区均可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进而使得仅有部分第一非显示区、部分第二非显示区以及部分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解决显示面板屏占比低的问题,实现缩小边框,提高屏占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区域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B区域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C区域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D区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为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
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
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一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弯折区;第二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弯折区;第三弯折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DA;非显示区D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DA1、第二非显示区DA2和第三非显示区DA3;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DA3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第一非显示区DA1包括第一弯折区BA1;第一弯折区BA1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一非显示区DA1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第二非显示区DA2包括第二弯折区BA2;第二弯折区BA2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二非显示区DA2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第三非显示区DA3包括第三弯折区BA3;第三弯折区BA3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第三非显示区DA3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具体的,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柔性衬底基板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柔性材料,此处不作限定。具体的,显示区AA指的是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区AA通常包括多条相互交叉的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栅极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交叉限定子像素单元。非显示区DA指的是不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通常用来设置驱动电路和走线。第一弯折区BA1指的是可以弯折的区域,可以仅设置走线而不设置器件,以免第一弯折区BA1弯折过程中损坏设置在第一弯折区BA1的器件,第二弯折区BA2和第三弯折区BA3同理。可选地,在第一弯折区BA1、第二弯折区BA2和/或第三弯折区BA3,柔性衬底基板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凹槽,并在凹槽内填充柔韧性较好的树脂,以保证后续弯折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相对设置;第三非显示区DA3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相应地,第一弯折区BA1和第二弯折区BA2可以相对设置,第一弯折区BA1和第二弯折区BA2均与第三弯折区BA3相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三非显示区DA3连接第一非显示和第二非显示区DA2,但是第一弯折区BA1、第二弯折区BA2和第三弯折区BA3互不相连,以免相互制约弯折,例如,若第一弯折区BA1和第三弯折区BA3相连,当第一弯折区BA1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第三弯折区BA3将难以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非显示区DA1包括第一弯折区BA1、第二非显示区DA2包括第二弯折区BA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DA3包括第三弯折区BA3,使得部分第一非显示区DA1、部分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部分第三非显示区DA3均可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进而使得仅有部分第一非显示区DA1、部分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部分第三非显示区DA3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解决显示面板屏占比低的问题,实现缩小边框,提高屏占比的效果。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DA1和/或第二非显示区DA2包括驱动电路设置区SA1;第一弯折区BA1和/或第二弯折区BA2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电路设置区SA1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设置有驱动电路;第三非显示区DA3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第三弯折区BA3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还包括驱动芯片31和柔性电路板32;驱动芯片3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与驱动芯片31绑定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11,第一焊盘11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2还与第一焊盘11绑定电连接。可选地,驱动电路包括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
具体的,可以仅在第一非显示区DA1设置驱动电路设置区SA1,也可以仅在第二非显示区DA2设置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还可以在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均设置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如图3所示,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的,显示区AA通常包括多条相互交叉的栅极信号线41和数据信号线42,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向栅极信号线41提供栅极扫描信号。当驱动电路包括发光信号驱动电路时,显示区AA对应设置有发光信号线,发光信号线可以与栅极信号线41平行。驱动芯片31内部集成有源极驱动电路,因此,驱动芯片31可以向数据信号线42提供数据信号。
具体的,可以在第一非显示区DA1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设置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在第二非显示区DA2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设置发光信号驱动电路;也可以在第一非显示区DA1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设置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在第二非显示区DA2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设置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还可以在第一非显示区DA1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均设置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优选的,第一非显示区DA1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的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均设置有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如图3所示,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在栅极信号线41的两端均设置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减小栅极信号线41上的电阻电容负载。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可以在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直接在驱动电路设置区SA1制作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并且使得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的输出端直接与栅极信号线41连接。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驱动芯片31通过第一焊盘11可以向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输送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信号,以使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输出栅极扫描信号。其中,第一焊盘11的数量可根据驱动芯片31需要向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输送的信号的个数设置。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将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设置在第三非显示区DA3,将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DA1和/或第二非显示区DA2,使得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设置在栅极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进而使得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与栅极信号线41无需通过繁琐的绕线便可实现连接,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DA为绕线而预留的空间,减小非显示区DA的面积,提高屏占比。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和驱动芯片31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芯片31绑定在显示面板的上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可选地,驱动芯片3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通过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的焊盘与驱动芯片31绑定电连接。
示例性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区域的侧视图。参见图4,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设置有多个第三焊盘341和多个第四焊盘342,驱动芯片31通过第三焊盘34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通过第四焊盘342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即驱动芯片31通过玻璃覆晶封装(Chip On Glass,COG)的方式实现绑定在显示面板上。继续参见图3和4,柔性电路板32还包括多个第一对应焊盘321,当柔性电路板32与第一焊盘11绑定电连接时,多个第一对应焊盘321与多个第一焊盘11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可以实现驱动芯片31的引脚中,应当与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电连接的引脚与第一焊盘11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31可以向第一焊盘11提供信号,即向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提供信号。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绑定柔性基板;驱动芯片31绑定在绑定柔性基板上;绑定柔性基板的一端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绑定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32绑定电连接。
示例性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B区域的侧视图。参见图5和图6,驱动芯片31首先通过焊盘绑定在绑定柔性基板33上。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设置有多个第五焊盘343,绑定柔性基板33的一端通过第五焊盘343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绑定柔性基板33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32绑定电连接,即驱动芯片31通过覆晶薄膜封装(Chip On Film,COF)的方式实现绑定在显示面板上。继续参见图5和6,柔性电路板32还包括多个第一对应焊盘321,当柔性电路板32与第一焊盘11绑定电连接时,多个第一对应焊盘321与多个第一焊盘11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可以实现驱动芯片31的部分引脚与第一焊盘11电连接,驱动芯片31可以向第一焊盘11提供信号。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DA1和/或第二非显示区DA2包括栅极焊盘设置区;栅极焊盘设置区设置有多个第二焊盘12;多个第二焊盘12与显示区AA的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弯折区BA1和/或第二弯折区BA2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栅极焊盘设置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第三非显示区DA3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第三弯折区BA3朝向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还包括驱动芯片31和柔性电路板32;驱动芯片3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集成有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柔性电路板32与驱动芯片31绑定电连接;柔性电路板32还与第二焊盘12绑定电连接。
具体的,可以仅在第一非显示区DA1设置栅极焊盘设置区SA2,也可以仅在第二非显示区DA2设置栅极焊盘设置区SA2,还可以在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均设置栅极焊盘设置区SA2,如图7所示,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的,柔性电路板32上可以仅集成有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如图7所示,相应的,栅极焊盘设置区SA2上设置的多个第二焊盘12与显示区AA的多条栅极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柔性电路板32上还可以仅集成有发光信号驱动电路,相应的,栅极焊盘设置区SA2上设置的多个第二焊盘12与显示区AA的多条发光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柔性电路板32上还可以集成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相应地,部分数量的第二焊盘12与显示区AA的多条栅极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部分数量的第二焊盘12与显示区AA的多条发光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此处不对柔性电路板32上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和发光信号驱动电路的具体设置情况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输出的栅极扫描信号可以通过第二焊盘12提供至栅极信号线41。发光信号驱动电路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芯片31绑定在显示面板的上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可选地,驱动芯片3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通过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的焊盘与驱动芯片31绑定电连接。
示例性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C区域的侧视图。参见图4,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设置有多个第三焊盘341和多个第四焊盘342,驱动芯片31通过第三焊盘341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柔性电路板32通过第四焊盘342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即驱动芯片31通过COG的方式实现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如此,可以实现驱动芯片31与柔性电路板32上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的电连接,驱动芯片31可以向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输送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信号,以使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输出栅极扫描信号。继续参见图7和8,柔性电路板32还包括多个第二对应焊盘322,当柔性电路板32与第二焊盘12绑定电连接时,多个第二对应焊盘322与多个第二焊盘12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可以实现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与栅极信号线41的电连接,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通过第二焊盘12向栅极信号线41输送栅极扫描信号。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绑定柔性基板;驱动芯片31绑定在绑定柔性基板上;绑定柔性基板的一端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绑定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32绑定电连接。
示例性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1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D区域的侧视图。参见图9图10,驱动芯片31首先通过焊盘绑定在绑定柔性基板33上。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设置有多个第五焊盘343,绑定柔性基板33的一端通过第五焊盘343绑定在驱动芯片绑定区BDA1,绑定柔性基板33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32绑定电连接,即驱动芯片31通过COF的方式实现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如此,可以实现驱动芯片31与柔性电路板32上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的电连接,驱动芯片31可以向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输送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时钟信号以及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信号,以使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输出栅极扫描信号。继续参见图9和10,柔性电路板32还包括多个第二对应焊盘322,当柔性电路板32与第二焊盘12绑定电连接时,多个第二对应焊盘322与多个第二焊盘12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可以实现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与栅极信号线41的电连接,栅极扫描驱动电路131可以通过第二焊盘12向栅极信号线41输送栅极扫描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DA1、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DA3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具体的,这里所述的第一非显示区DA1、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DA3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指的是,第一弯折区BA1弯折后、第二弯折区BA2弯折后以及第三弯折区BA3弯折后第一非显示区DA1、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DA3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第一非显示区DA1和/或第二非显示区DA2上的焊盘(第一焊盘11或第二焊盘12)被第三非显示区DA3遮挡,同时,可以防止第三非显示区DA3上的焊盘被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遮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2、图3、图5、图9和图7,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DA1与第三非显示区DA3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Gap;第二非显示区DA2与第三非显示区DA3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Gap。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可以实现第一弯折区BA1弯折后、第二弯折区BA2弯折后以及第三弯折区BA3弯折后第一非显示区DA1、第二非显示区DA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DA3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还可以防止第三弯折区BA3与第一折区BA1以及第二弯折区BA2相连,进而可以避免第三非显示区DA3弯折后制约第一非显示区DA1和第二非显示区DA2的弯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非显示区DA1还包括第一封装区EA1;第二非显示区DA2还包括第二封装区EA2;第三非显示区DA3还包括第三封装区EA3;第一封装区EA1位于显示区AA与第一弯折区BA1之间;第二封装区EA2位于显示区AA与第二弯折区BA2之间;第三封装区EA3位于显示区AA与第三弯折区BA3之间。
具体的,非显示区DA还包括围绕显示区AA的封装区EA。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第一封装区EA1与第一弯折区BA1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封装区EA1与第二弯折区BA2至少部分交叠以及第三封装区EA3与第三弯折区BA3至少部分交叠,将封装区EA设置在第一弯折区BA1、第二弯折区BA2以及第三弯折区BA3与显示区AA之间,可以防止弯折过程中损伤封装区EA中的封装层,进而避免出现封装质量下降甚至封装失效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3、图5、图7和图9,可选地,柔性电路板32呈凸字型。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第一弯折区BA1、第二弯折区BA2以及第三弯折区BA3弯折后,柔性电路板32上与第一焊盘11(或第二焊盘12)绑定的焊盘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能够与第一焊盘11(或第二焊盘12)在显示区AA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重合,方便柔性电路板32与第一焊盘11绑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3和图5,可选地,多个第一焊盘11集中设置在驱动电路设置区SA1靠近第三非显示区DA3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多个第一焊盘11任意散落在驱动电路设置区SA1,或者多个第一焊盘11集中设置在驱动电路设置区SA1远离第三非显示区DA3的部分,如此设置有利于缩小柔性电路板32的面积,并且可以降低柔性电路板32上其它电路或走线的规划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3、图5、图7和图9,可选地,在第三非显示区DA3,还包括电连接数据信号线42和驱动芯片31的数据扇出走线43,第三弯折区BA3被数据扇出走线43的直线部段贯穿,这里所述的直线部段指的是数据扇出走线43中与数据信号线42平行的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三非显示区DA3还可以设置静电防护电路、点灯测试电路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电路。可以理解的是,若静电防护电路以及点灯测试电路位于第三弯折区BA3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则静电防护电路以及点灯测试电路不被弯折至显示面板背光侧,若静电防护电路以及点灯测试电路位于第三弯折区BA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则静电防护电路以及点灯测试电路可以被弯折至显示面板背光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非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非显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弯折区;所述第三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部分所述第三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或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驱动电路设置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或所述第二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区设置有驱动电路;
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第三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还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区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还与所述第一焊盘绑定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栅极扫描驱动电路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或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栅极焊盘设置区;所述栅极焊盘设置区设置有多个第二焊盘;多个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或所述第二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所述栅极焊盘设置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第三弯折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弯折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还包括驱动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柔性电路板集成有栅极扫描驱动电路和/或发光信号驱动电路;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还与所述第二焊盘绑定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绑定柔性基板;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绑定柔性基板上;所述绑定柔性基板的一端绑定在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绑定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区的焊盘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区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连接处设置有缺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封装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封装区;所述第三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封装区;
所述第一封装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之间;
所述第二封装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
所述第三封装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三弯折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呈凸字型。
CN201921595573.8U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324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5573.8U CN210324966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5573.8U CN210324966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4966U true CN21032496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5573.8U Active CN210324966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496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265A (zh) * 2020-05-29 2020-09-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768713A (zh) * 2020-07-31 2020-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86557A (zh) * 2021-01-12 2021-05-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817481A (zh) * 2021-01-28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265A (zh) * 2020-05-29 2020-09-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725265B (zh) * 2020-05-29 2022-05-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768713A (zh) * 2020-07-31 2020-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86557A (zh) * 2021-01-12 2021-05-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786557B (zh) * 2021-01-12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817481A (zh) * 2021-01-28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817481B (zh) * 2021-01-28 2024-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496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6164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22497B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柔性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CN110579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06371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51B (zh) 显示面板
CN1116964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2751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90854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83365B (zh) 显示面板
CN109686757B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12258994B (zh) 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和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2992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1796463A (zh) 显示模组
CN100371818C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修补线结构
CN210181359U (zh) 显示面板
CN1150196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07781091U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7793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942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40601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7087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92738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