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4155U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4155U
CN210324155U CN201921552797.0U CN201921552797U CN210324155U CN 210324155 U CN210324155 U CN 210324155U CN 201921552797 U CN201921552797 U CN 201921552797U CN 210324155 U CN210324155 U CN 210324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insulating layer
floating electrode
metal lay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27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倩倩
谢颖颖
杨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27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4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4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4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连接引脚和多条第一连接走线;各第一连接走线与对应的连接引脚电连接;形成在第一金属层上的保护层,保护层包括多个保护图案,保护图案与连接引脚一一对应设置,且覆盖与其对应的连接引脚,保护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形成在保护层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连接走线,并暴露各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第一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连接引脚电绝缘,以对连接引脚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进行判定,进而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显示装置可以进行信息输入,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公共场所大厅的信息查询机等各种显示产品中。这样,用户只需用手指触摸触控显示装置上的标识就能够实现对该电子设备的操作,消除了用户对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等)的依赖,使人机交互更为简易。
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往往设置有多个连接引脚。连接引脚为金属和氧化铟锡的叠层结构。各连接引脚与对应的金属走线连接。为了使得位于不同层的金属走线彼此电绝缘,通常还需要在不同金属层之间设置绝缘层,并且设置绝缘层覆盖部分连接引脚,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在制作绝缘层时,通常先在触控面板上整面制作绝缘层,然后将绝缘层中覆盖连接引脚的部分去除,以便于后续连接引脚与控制模块绑定。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绝缘层去除不彻底,部分连接引脚上仍然残留光学胶。这样在后续绑定控制模块(如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等)时,由于光学胶的电绝缘作用,这使得该连接引脚与控制模块无法进行信号传输,致使触控面板的良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对连接引脚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进行判定,进而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连接引脚和多条第一连接走线;各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引脚电连接;
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多个保护图案,所述保护图案与所述连接引脚一一对应设置,且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引脚,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形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并暴露各所述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所述连接引脚电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有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浮电极距与其最邻近的所述连接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5μm。
进一步地,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的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连接走线;
多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之上的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并暴露各所述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二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所述连接引脚电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的区域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悬浮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悬浮电极距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5μ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连接引脚和多条第一连接走线;各第一连接走线与对应的连接引脚电连接;形成在第一金属层上的保护层,保护层包括多个保护图案,保护图案与连接引脚一一对应设置,且覆盖与其对应的连接引脚,保护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形成在保护层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连接走线,并暴露各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第一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连接引脚电绝缘,解决了现有的触控面板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连接引脚上残留光学胶,致使后续在绑定控制模块时,由于光学胶的电绝缘作用,使得该连接引脚与控制模块无法进行信号传输,致使触控面板的良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对连接引脚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进行判定,进而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图3,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第一金属层2,第一金属层2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连接引脚21和多条第一连接走线22;各第一连接走线22与对应的连接引脚21电连接;形成在第一金属层2上的保护层3,保护层3包括多个保护图案31,保护图案31与连接引脚21一一对应设置,且覆盖与其对应的连接引脚21,保护层3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形成在保护层3上的第一绝缘层OC1;第一绝缘层OC1覆盖第一连接走线22,并暴露各保护图案31的至少部分,第一绝缘层OC1的材料为光学胶。其中,第一金属层2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23,第一悬浮电极23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且与各连接引脚21电绝缘。
在由于连接引脚21易被腐蚀,因此需要在连接引脚21之上设置覆盖连接引脚21的保护图案31。另外,后续连接引脚21需要与控制模块进行绑定,这就需要保护图案31在具有抗腐蚀性的前提下还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实际中,可选地,保护图案31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由于作为第一绝缘层的光学胶的颜色与作为保护图案31的氧化铟锡的颜色差别很小,不容易将二者直观区别开来。所以需要利用其它方法对连接引脚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进行判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金属层2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23,第一悬浮电极23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且与各连接引脚21电绝缘,实质是在连接引脚21周边区域设置第一悬浮电极23,由于光学胶的颜色与金属的颜色差别很大,很容易直观地进行区分。据此,可以利用第一悬浮电极23监测第一绝缘层OC1在连接引脚21周边区域的残留情况。
在实际中由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的距离很小,设置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的第一悬浮电极23会非常靠近连接引脚21,并且在实际中第一绝缘层OC1去除的精度较低,因此,极少出现仅连接引脚21上有光学胶残留,而在连接引脚21周边区域没有光学胶残留的情况。实际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连接引脚21和其周边区域均有光学胶残留。因此可以利用第一悬浮电极23上光学胶残留的情况表征连接引脚21上光学胶残留的情况。
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连接引脚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进行判定,进而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OC1覆盖所有第一连接走线22,以使得第一连接走线22不与其他膜层中的金属电连接,以防止不同金属膜层中发生短路的问题,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第一悬浮电极23距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21之间的最小距离m大于或等于35μ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确保第一悬浮电极23和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21有效电绝缘。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悬浮电极23、连接引脚21和第一连接走线22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道制作工艺中形成,这样设置可以简化制作步骤,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触控面板可以为自容式触控面板,也可以为互容式触控面板。示例性地,图1中触控面板为互容式触控面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若触控面板为自容式触控面板,可选地,触控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各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连接走线22与对应的连接引脚21电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
图4,可选地,触控面板还包括形成在第一绝缘层OC1之上的第二金属层5;第二金属层5包括多条第二连接走线51(示例性地,图4中仅示出了一条第二连接走线51)。多个连接引脚21包括第一连接引脚21a和第二连接引脚21b(示例性地,图4中仅示出了两个第一连接引脚21a和一个第二连接引脚21b);第一连接走线2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引脚21a连接;第二连接走线51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引脚21b连接。这样设置的触控面板可以应用于互容模式下。具体地,触控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图4中未示出)和多个触控感测电极(图4中未示出),各触控驱动电极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22连接,各触控感测电极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走线51连接。或者,各触控驱动电极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走线51连接,各触控感测电极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22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与图4相比,图5中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形成在第二金属层5之上的第二绝缘层。具体地,参见图5,第二绝缘层OC2覆盖第二连接走线51,并暴露各保护图案31的至少部分,第二绝缘层OC2的材料为光学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第二金属层5与后续形成在第二金属层5上的其他金属膜层(如静电屏蔽层等)电连接,以保证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良率。
为了进一步使得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良率,还可以设置第二绝缘层OC2覆盖所有第二连接走线5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见图5,该触控面板中,第二金属层5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二悬浮电极52;第二悬浮电极52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且与各连接引脚21电绝缘。由于光学胶残留的颜色与金属的颜色差别很大,可以直观地进行区别。这样设置可以利用第二悬浮电极52监测第二绝缘层OC2在连接引脚21周边区域的残留情况。在实际中由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的距离很小,设置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21之间的第二悬浮电极52会非常靠近连接引脚21,而在实际中第二绝缘层OC2去除的精度较低,经常出现连接引脚21和其临近的第二悬浮电极52上均有光学胶残留的现象。因此可以利用第二悬浮电极52上光学胶残留的情况表征连接引脚21上光学胶残留的情况。
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引脚21上是否发生光学胶残留的判定的准确性,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悬浮电极52和第二连接走线51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道制作工艺中形成,这样设置可以简化制作步骤,降低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
当触控面板上同时设置有第一悬浮电极23和第二悬浮电极52时,本申请对第一悬浮电极23和第二悬浮电极5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第一悬浮电极23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悬浮电极52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为了能够清楚地分辨残留是由于第一绝缘层OC1造成的,还是由于第二绝缘层OC2造成的,需要在形成第一绝缘层OC1后观察一次,在形成第二绝缘层OC2后观察一次。而若第一悬浮电极23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悬浮电极52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这样,在制作完毕第二绝缘层OC2后,仅进行一次观察就可清楚地分辨残留是由于第一绝缘层OC1造成的,还是由于第二绝缘层OC2造成的。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第二悬浮电极52距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21之间的最小距离p大于或等于35μ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确保第二悬浮电极52和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21有效电绝缘。
在实际设置时,本申请对第一悬浮电极23的宽度d1、第二悬浮电极52的宽度d2、第二悬浮电极23的下边缘与连接引脚21下边缘的高度差h、第一悬浮电极23和第二悬浮电极52之间的距离n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第一悬浮电极23的宽度d1和第二悬浮电极52的宽度d2满足50μm≤d1=d2≤80μm。第二悬浮电极23的下边缘与连接引脚21下边缘的高度差h等于50um。第一悬浮电极23和第二悬浮电极52之间的距离n满足20μm≤n≤50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5,第一悬浮电极23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第一绝缘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垂直投影内。换言之,第一悬浮电极23完全被第一绝缘层OC1覆盖。这是因为,在实际制作时,该触控面板上各膜层的制作顺序为衬底基板1、第一金属层2、保护层3、第一绝缘层OC1、第二金属层5、第二绝缘层OC2。当在制作第一金属层2时,第一悬浮电极23可以仅设置于预设第一绝缘层OC1覆盖的区域内;也可以,如图1所示,第一悬浮电极23部分位于预设第一绝缘层OC1覆盖的区域内,部分位于预设第一绝缘层OC1覆盖的区域外。但是若第一悬浮电极23包括位于预设第一绝缘层OC1覆盖的区域外的部分,该部分会在形成第二金属层4时被蚀刻掉。
通常,由两个金属层直接接触形成的叠层结构极易发生翘起(peeling),进而引起短路。当第一悬浮电极23的预设位置和第二悬浮电极52的预设位置存在重合的区域,由于第一悬浮电极23暴露在第一绝缘层OC1之外的部分在形成第二金属层4时被蚀刻掉,第一悬浮电极23和第二悬浮电极52并不会直接接触,没有翘起风险。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触控面板。示例性地,若该触控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可以直接贴附于彩膜基板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或者,该触控面板可以同时用作彩膜基板。若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可以同时用作盖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其所包括的触控面板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在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连接引脚和多条第一连接走线;各所述第一连接走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引脚电连接;
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多个保护图案,所述保护图案与所述连接引脚一一对应设置,且覆盖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引脚,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形成在所述保护层上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并暴露各所述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所述连接引脚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有所述第一连接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浮电极距与其最邻近的所述连接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之上的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连接走线;
多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
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之上的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并暴露各所述保护图案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多个彼此绝缘的第二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位于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且与各所述连接引脚电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连接引脚之间的区域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悬浮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悬浮电极距与其最邻近的连接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5μm。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1921552797.0U 2019-09-18 2019-09-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324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2797.0U CN210324155U (zh) 2019-09-18 2019-09-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2797.0U CN210324155U (zh) 2019-09-18 2019-09-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4155U true CN21032415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2797.0U Active CN210324155U (zh) 2019-09-18 2019-09-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41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129A (zh) * 2021-01-07 2021-04-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11606A (zh) * 2021-05-26 2021-08-2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WO2022193319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04061A (zh) * 2020-12-21 2022-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4061A (zh) * 2020-12-21 2022-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04061B (zh) * 2020-12-21 202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01129A (zh) * 2021-01-07 2021-04-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01129B (zh) * 2021-01-07 2023-10-3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93319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11606A (zh) * 2021-05-26 2021-08-2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3311606B (zh) * 2021-05-26 2023-06-2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4155U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59515B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3049121B (zh)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95536B1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349976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314254B (zh) 触摸面板
CN105353547B (zh)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KR101423529B1 (ko) 터치 기기 및 그 터치 기기 제조 방법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053114A1 (en) Touch pa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943970B (zh) 触控平面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304582A1 (en) Touch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I520023B (zh) 觸控面板及其應用之觸控顯示裝置
CN108958542B (zh)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642909B2 (en) Touch panel
CN203894720U (zh) 触控装置
CN111506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092414A (zh)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29360A (zh) 触控面板、其制造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20045380A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0851016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202453846U (zh) 触控装置
CN206209685U (zh)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20210064185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CN109542274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