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3543U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3543U
CN210323543U CN201921282405.3U CN201921282405U CN210323543U CN 210323543 U CN210323543 U CN 210323543U CN 201921282405 U CN201921282405 U CN 201921282405U CN 210323543 U CN210323543 U CN 210323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lens
lens element
image
refractiv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24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燕
邹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24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3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3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3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该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TTL/D<2.5。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各透镜的面型与屈折力,保证光学系统满足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需求。同时,设置TTL/D的合适比例以保证镜头小型化设计并提供镜头拍摄所需的通光量,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并为拍摄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保证足够的通光量。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种科技改进推陈出新。其中,新型电子产品改进中摄像镜头拍摄效果的改进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之一,同时成为科技改进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使用微型摄像元件拍摄出高画质感、高清晰度,甚至暗光条件下能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成为现代人选择何种电子产品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光电耦合器CCD及CMOS等感光元件伴随着科技进步在性能上的改进,为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提供了可能,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画质感的拍摄体验。因此,光学系统设计的微型化及性能改进成为目前摄像头提升拍摄质量的关键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满足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需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TTL/D<2.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D为所述光阑的孔径大小。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各透镜的面型与屈折力,保证光学系统满足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需求。同时,设置TTL/D的合适比例以保证镜头小型化设计并提供镜头拍摄所需的通光量,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并为拍摄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保证足够的通光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L/Imgh<0.8;其中,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通光量大小,感光面尺寸大小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的画面清晰度及像素大小,设置两者的合理配合以保证足够的通光量,保证拍摄图像清晰度,满足拍摄高质量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f14/f<1.5;其中,f14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到第四透镜主要校正畸变并合理扩大光线入射角,满足像高要求,与光学有效焦距形成合理的配比以满足光学系统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2;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no<2时能满足小型化的同时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大口径,让光学系统有足够的进光量,使拍摄图像更加清晰,并实现拍摄高质量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TTL<0.29;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满足该条件式可同时兼顾镜头系统大光圈及小型化设计要求,为摄像拍摄提供足够的通光量,满足高画质高清晰拍摄需要,并能为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提供高质量拍摄需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Imgh<1.5;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能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成像面具有大的像高信息满足拍摄画质清晰度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TTL/f<1.3;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在满足高清晰光学性能的同时,需与结构相匹配的焦距,以满足小型化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f/f1<1.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透镜组由物空间到像空间全部光学信息,第一透镜的口径大小及焦距决定了光学系统对物空间光信息的获取。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一透镜与光学系统焦距配比合适,能够校正第一透镜产生的相差,且加工工艺简单。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2<(R9+R10)/R9*R10<0.65;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当透镜组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保证第五透镜形状的可加工性,同时可有效改善光学系统像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2<(R1+R2)/f1<4.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曲率面半径,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能满足第一透镜的大口径要求,便于修正相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R3/R4<3.5;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第二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用以平衡第一透镜产生的畸变,并对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0<(R5+R6)/(R5-R6)<180;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合理的增大入射角以满足光学系统像高要求,同时降低光学系统敏感性,提高组装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f1/f2<-0.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正的屈折力,第二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两个透镜通过合理配置用以校正光学系统位置色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R13*R14)/(R13-R14)<3.5;其中,R13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4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第七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合理修正光学系统的球差,改善歪曲像差,像散,同时降低系统敏感性,提高组装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5<ΣCT/f<0.7;其中,ΣCT为所述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能保证透镜组紧凑的结构组合,及对应的有效焦距,满足小型化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4<ΣCT/TTL<0.6;其中,ΣCT为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能保证透镜组良好的组装稳定性,并保证系统微型设计的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25<ET1/CT1<0.55;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能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光学系统,满足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ET5/CT5<1.6;其中,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加工难度相对也比较高,边缘厚度和中心厚度比不宜过大,满足1.0<ET5/CT5<1.6时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及成型良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安装在所述镜筒内。通过安装该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使得该镜头模组具有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特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子感光元件和第二方面提供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用于将穿过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入射到所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物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可实现轻薄小型化,并可进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在暗光环境的拍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2a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3a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4a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5a是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6a是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7a是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8a是第八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9a是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第九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0a是第十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第十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1a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第十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2a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第十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安装在镜筒内。该镜头模组可以是数码相机的独立的镜头,也可以是集成在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通过安装该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使得该镜头模组具有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子感光元件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和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壳体内,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用于将穿过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入射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物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电子感光元件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人机等。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可实现轻薄小型化,并可进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在暗光环境的拍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例如七片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具体的,七片透镜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如下: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四透镜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六透镜于圆周处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于圆周处的像侧面为凸面。
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该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之间的任一位置,如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等。
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TTL/D<2.5;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D为光学系统光阑孔径大小。
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各透镜的面型与屈折力,保证光学系统满足小型化和高画质感、高清晰度、能在暗光环境拍摄的需求。同时,设置TTL/D的合适比例以保证镜头小型化设计并提供镜头拍摄所需的通光量,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并为拍摄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保证足够的通光量。如果TTL/D<1.5时,满足小型化设计时通光口径会过大,造成边缘光线进入成像系统,降低成像质量。如果TTL/D>2.5,满足小型化的同时,会造成光阑通光口径过小,无法满足系统通光量,实现不了暗光场景高清晰拍摄要求,因此只有满足1.5<TTL/D<2.5才能同时兼顾光学性能最优化,结构小型化。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L/Imgh<0.8;其中,L为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Imgh为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电子感光元件(如CMOS、CCD,下同)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通光量大小,感光面尺寸大小决定了整个光学系统的画面清晰度及像素大小,设置两者的合理配合以保证足够的通光量,保证拍摄图像清晰度,满足拍摄高质量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如果L/Imgh>0.8,则会造成曝光过大,光亮度太高,影响画面质量。L/Imgh<0.6,则会造成通光量不足,无法实现暗景拍摄。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f14/f<1.5;其中,f14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到第四透镜主要校正畸变并合理扩大光线入射角,满足像高要求,与光学有效焦距形成合理的配比以满足光学系统要求。如果f14/f<1,无法满足系统像高要求。如果f14/f>1.5,无法满足系统畸变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2;其中,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no<2时能满足小型化的同时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大口径,让光学系统有足够的进光量,使拍摄图像更加清晰,并实现拍摄高质量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TTL<0.29;其中,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满足该条件式可同时兼顾镜头系统大光圈及小型化设计要求,为摄像拍摄提供足够的通光量,满足高画质高清晰拍摄需要,并能为夜景、星空等光亮度不大的物空间场景提供高质量拍摄需求。Fno/TTL>0.29时镜头光学性能下降,无法实现高清晰拍摄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Imgh<1.5;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满足上述关系式,能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成像面具有大的像高信息满足拍摄画质清晰度要求。如果TTL/Imgh>1.5,则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无法保证高清晰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TTL/f<1.3;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在满足高清晰光学性能的同时,需与结构相匹配的焦距,以满足小型化要求。如果TTL/|f|≤1.0时,透镜组光学长度太短,会造成系统敏感度加大,像差修正困难。当TTL/|f|≥1.3时,透镜组光学长度太长,会造成光线进入成像面主光线角度太大,系统成像面边缘光线无法成像在感光面上,造成成像信息不全。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f/f1<1.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透镜组由物空间到像空间全部光学信息,第一透镜的口径大小及焦距决定了光学系统对物空间光信息的获取。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一透镜与光学系统焦距配比合适,能够校正第一透镜产生的相差,且加工工艺简单。当f/f1≥1.3时,会造成系统敏感度加大,加工工艺困难,并且由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修正难度加大,难以满足拍摄需求。f/f1≤1.0时,第一透镜与光学系统焦距配比不合适,无法校正由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2<(R9+R10)/R9*R10<0.65;其中,R9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当透镜组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保证第五透镜形状的可加工性,同时可有效改善光学系统像散。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2<(R1+R2)/f1<4.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曲率面半径,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透镜组由物空间到像空间全部光学信息,当2<(R1+R2)/f1<4.5时,能满足第一透镜的大口径要求,便于修正相差。如果(R1+R2)/f1≥4.5,会加大光学系统对相差修正的难度。如果(R3+R4)/f1≤2时,不利于光学系统对物空间光信息获取,成像效果无法到达设计预想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R3/R4<3.5;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第二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用以平衡第一透镜产生的畸变,并对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如果R3/R4≥3.5,会造成畸变校正过大;如果R3/R4≤1.5,无法达到修正畸变的目的。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0<(R5+R6)/(R5-R6)<180;其中,R5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当第三透镜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合理的增大入射角以满足光学系统像高要求,同时降低光学系统敏感性,提高组装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6<f1/f2<-0.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一透镜提供正的屈折力,第二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两个透镜通过合理配置用以校正光学系统位置色差。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5<(R13*R14)/(R13-R14)<3.5
其中,R13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4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当光学系统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七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和像侧面曲率半径较为合适,可合理修正光学系统的球差,改善歪曲像差,像散,同时降低系统敏感性,提高组装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5<ΣCT/f<0.7;其中,ΣCT为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当光学系统满足以上条件式时能保证透镜组紧凑的结构组合,及对应的有效焦距,满足小型化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4<ΣCT/TTL<0.6;其中,ΣCT为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当光学系统满足以上条件式时能保证透镜组良好的组装稳定性,并保证系统微型设计的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25<ET1/CT1<0.55;其中,ET1为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CT1为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一透镜为光学系统提供所有的物空间的光信息,同时相应的像差、畸变、场曲也伴随着产生,因此边缘厚度和中心厚度比值范围不宜过大,太大会导致后续镜头组合像差校正困难,同时产生很大的畸变,场曲也会很大,无法满足光学性能要求,当满足0.25<'ET3/CT3<0.55时能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光学系统,满足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0<ET5/CT5<1.6;其中,ET5为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加工难度相对也比较高,边缘厚度和中心厚度比不宜过大,满足1.0<ET5/CT5<1.6时可保证良好的光学性能及成型良率。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a和图1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上述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Plastic)。
此外,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STO、红外截止滤光片L8和成像面S17。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边缘,用于控制进光量。其他实施例中,光阑STO还可以设置在其他的相邻两透镜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L8设置在第七透镜L7的像方侧,其包括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红外截止滤光片L8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S17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截止滤光片L8的材质为玻璃(Glass),并可在玻璃上镀膜。成像面S17为电子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
表1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1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21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a中Y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表1b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5、A17和A18。
表1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4808 0.0035 0.0102 -0.0190 0.0240 -0.0189 0.0094 -0.0029 0.0005 0.0000
S2 4.4943 -0.0303 0.0434 -0.0350 -0.0018 0.0299 -0.0267 0.0112 -0.0023 0.0002
S3 -0.0448 -0.0344 0.0602 -0.0598 0.0247 0.0108 -0.0175 0.0082 -0.0017 0.0001
S4 -0.0014 -0.0171 0.0365 -0.0589 0.0821 -0.0886 0.0676 -0.0331 0.0092 -0.0011
S5 0.0000 -0.0499 0.0217 -0.0545 0.0848 -0.0931 0.0690 -0.0324 0.0088 -0.0010
S6 -4.2596 -0.0263 0.0071 -0.0082 -0.0018 0.0118 -0.0104 0.0042 -0.0007 0.0000
S7 2.0000 -0.0295 0.0294 -0.0723 0.1106 -0.1125 0.0728 -0.0288 0.0063 -0.0006
S8 -8.0000 -0.0558 0.0279 -0.0236 0.0136 -0.0052 0.0007 0.0002 -0.0001 0.0000
S9 -9.3403 -0.0471 0.0009 0.0018 0.0043 -0.0055 0.0026 -0.0007 0.0001 0.0000
S10 -2.5679 -0.0391 -0.0098 -0.0129 0.0170 -0.0083 0.0022 -0.0003 0.0000 0.0000
S11 -14.3812 0.0526 -0.0011 -0.0277 0.0175 -0.0061 0.0013 -0.0002 0.0000 0.0000
S12 -10.0207 0.0358 0.0299 -0.0258 0.0080 -0.0013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3 -11.4058 0.0125 -0.0524 0.0278 -0.0070 0.001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4 -0.9239 -0.0669 0.0081 0.0013 -0.0009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1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b可知,第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2a和图2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8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2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3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4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2b示出了可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2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4881 0.0054 0.0029 -0.0038 0.0046 -0.0035 0.0017 -0.0005 0.0001 0.0000
S2 4.9740 -0.0180 0.0132 -0.0076 0.0053 -0.0028 0.0005 0.0002 -0.0001 0.0000
S3 2.6114 -0.0270 0.0216 -0.0170 0.0161 -0.0104 0.0035 -0.0004 -0.0001 0.0000
S4 -1.9714 -0.0115 0.0159 -0.0165 0.0159 -0.0112 0.0056 -0.0024 0.0009 -0.0002
S5 0.0000 -0.0441 0.0022 0.0116 -0.0350 0.0472 -0.0356 0.0154 -0.0034 0.0003
S6 -2.6780 -0.0306 0.0005 0.0191 -0.0437 0.0563 -0.0422 0.0188 -0.0045 0.0004
S7 -13.7868 -0.0263 -0.0039 0.0034 -0.0102 0.0144 -0.0127 0.0067 -0.0020 0.0003
S8 9.7822 -0.0306 -0.0018 0.0020 -0.0060 0.0067 -0.0041 0.0014 -0.0003 0.0000
S9 -18.0000 -0.0132 0.0153 -0.0144 0.0070 -0.0025 0.0006 -0.0001 0.0000 0.0000
S10 -8.0000 -0.0705 0.0517 -0.0286 0.0110 -0.0031 0.0006 -0.0001 0.0000 0.0000
S11 -4.1192 -0.0123 0.0017 -0.0090 0.0047 -0.0014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S12 -6.2914 0.0409 -0.0297 0.0058 0.0000 -0.0003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3 1.4115 -0.1419 0.0529 -0.0140 0.0027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243 -0.1438 0.0569 -0.0173 0.0035 -0.000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2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b可知,第二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一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三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3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5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6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3b示出了可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3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2516 0.0126 0.0020 -0.0010 0.0000 0.0009 -0.0008 0.0004 -0.0001 0.0000
S2 2.0556 -0.0142 0.0374 -0.0958 0.1266 -0.0976 0.0465 -0.0135 0.0022 -0.0002
S3 -7.9157 -0.0181 0.0513 -0.1200 0.1554 -0.1191 0.0564 -0.0162 0.0026 -0.0002
S4 -1.6796 -0.0108 0.0211 -0.0223 -0.0065 0.0424 -0.0482 0.0267 -0.0076 0.0009
S5 0.0000 -0.0392 0.0101 -0.0004 -0.0282 0.0485 -0.0425 0.0211 -0.0056 0.0006
S6 3.8042 -0.0365 0.0037 0.0119 -0.0340 0.0429 -0.0299 0.0120 -0.0024 0.0002
S7 2.0000 -0.0318 0.0212 -0.0608 0.0947 -0.0964 0.0621 -0.0243 0.0053 -0.0005
S8 -14.4936 -0.0383 0.0103 -0.0084 -0.0029 0.0087 -0.0069 0.0029 -0.0006 0.0001
S9 -4.1439 -0.0670 0.0457 -0.0331 0.0201 -0.0094 0.0029 -0.0006 0.0001 0.0000
S10 -9.7913 -0.0541 0.0305 -0.0226 0.0135 -0.0053 0.0013 -0.0002 0.0000 0.0000
S11 -1.8671 0.0112 -0.0023 -0.0080 0.0049 -0.0021 0.0006 -0.0001 0.0000 0.0000
S12 -13.3363 0.0683 -0.0258 0.0095 -0.0050 0.0017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S13 2.7754 -0.0247 -0.0251 0.0210 -0.0066 0.0011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4 -0.6231 -0.1154 0.0362 -0.0095 0.0019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3b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3b可知,第三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四实施例
请参考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四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4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7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8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4b示出了可用于第四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4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5687 0.0045 0.0010 -0.0010 0.0020 -0.0023 0.0015 -0.0006 0.0001 0.0000
S2 1.8766 -0.0232 0.0337 -0.0376 0.0310 -0.0182 0.0072 -0.0018 0.0003 0.0000
S3 3.7650 -0.0378 0.0575 -0.0623 0.0517 -0.0319 0.0139 -0.0040 0.0007 -0.0001
S4 -2.4320 -0.0239 0.0457 -0.0531 0.0495 -0.0390 0.0243 -0.0108 0.0030 -0.0004
S5 0.0000 -0.0449 0.0165 -0.0195 0.0185 -0.0164 0.0124 -0.0067 0.0022 -0.0003
S6 -2.4196 -0.0277 0.0022 0.0171 -0.0414 0.0524 -0.0387 0.0170 -0.0040 0.0004
S7 99.0000 -0.0237 -0.0003 -0.0095 0.0190 -0.0218 0.0143 -0.0053 0.0010 -0.0001
S8 13.9255 -0.0297 -0.0021 0.0072 -0.0171 0.0188 -0.0117 0.0042 -0.0008 0.0001
S9 -25.6045 -0.0157 0.0200 -0.0175 0.0073 -0.0019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S10 -8.0029 -0.0732 0.0630 -0.0398 0.0163 -0.0045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S11 -4.1648 -0.0126 0.0057 -0.0115 0.0053 -0.0013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S12 -6.8784 0.0399 -0.0274 0.0042 0.0006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3 1.5200 -0.1371 0.0496 -0.0130 0.0025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402 -0.1415 0.0542 -0.0160 0.0031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4b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b可知,第四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五实施例
请参考图5a和图5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五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5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19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0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5b示出了可用于第五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5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5669 0.0051 -0.0002 0.0017 -0.0018 0.0011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S2 2.8847 -0.0149 0.0114 -0.0043 -0.0026 0.0046 -0.0028 0.0009 -0.0002 0.0000
S3 3.7576 -0.0272 0.0251 -0.0118 -0.0038 0.0113 -0.0083 0.0031 -0.0006 0.0001
S4 -1.8799 -0.0136 0.0161 0.0055 -0.0384 0.0554 -0.0434 0.0199 -0.0051 0.0006
S5 0.0000 -0.0353 0.0016 0.0048 -0.0159 0.0155 -0.0082 0.0029 -0.0007 0.0001
S6 -5.5495 -0.0303 0.0259 -0.0614 0.0999 -0.1069 0.0727 -0.0297 0.0067 -0.0006
S7 99.0000 -0.0331 -0.0015 0.0319 -0.0869 0.1159 -0.0920 0.0436 -0.0114 0.0013
S8 15.3503 -0.0425 0.0090 0.0074 -0.0290 0.0337 -0.0214 0.0078 -0.0015 0.0001
S9 -34.8978 -0.0199 0.0256 -0.0250 0.0120 -0.0036 0.0007 -0.0001 0.0000 0.0000
S10 -5.3412 -0.0644 0.0670 -0.0490 0.0213 -0.0059 0.0010 -0.0001 0.0000 0.0000
S11 -5.6869 -0.0361 0.0240 -0.0245 0.0109 -0.0027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S12 -10.5507 0.0340 -0.0238 0.0021 0.0017 -0.0007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3 17.1198 -0.1117 0.0448 -0.0126 0.0024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369 -0.1304 0.0568 -0.0192 0.0040 -0.000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5b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5b可知,第五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六实施例
请参考图6a和图6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六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6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6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1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2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6b示出了可用于第六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6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5502 0.0047 0.0022 -0.0036 0.0054 -0.0050 0.0028 -0.0010 0.0002 0.0000
S2 7.5959 -0.0138 0.0125 -0.0146 0.0160 -0.0117 0.0053 -0.0014 0.0002 0.0000
S3 5.3671 -0.0244 0.0181 -0.0092 0.0038 0.0008 -0.0026 0.0016 -0.0004 0.0000
S4 -1.4656 -0.0099 0.0057 0.0204 -0.0522 0.0681 -0.0536 0.0252 -0.0065 0.0007
S5 0.0000 -0.0349 0.0051 -0.0122 0.0135 -0.0084 0.0022 0.0003 -0.0002 0.0000
S6 -8.9428 -0.0290 0.0081 -0.0140 0.0188 -0.0164 0.0097 -0.0035 0.0007 -0.0001
S7 -2.9088 -0.0328 0.0021 -0.0017 -0.0123 0.0252 -0.0252 0.0141 -0.0042 0.0005
S8 17.6861 -0.0338 0.0007 0.0058 -0.0157 0.0169 -0.0102 0.0036 -0.0007 0.0001
S9 -23.5570 -0.0129 0.0125 -0.0106 0.0041 -0.0013 0.0003 -0.0001 0.0000 0.0000
S10 -8.6259 -0.0602 0.0413 -0.0200 0.0058 -0.001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S11 -4.8419 -0.0094 -0.0100 0.0009 0.0011 -0.0007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S12 -10.2326 0.0390 -0.0359 0.0126 -0.0029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87.1386 -0.1212 0.0515 -0.0158 0.0032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476 -0.1279 0.0512 -0.0151 0.0028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6b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b可知,第六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七实施例
请参考图7a和图7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一透镜L2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七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7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3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4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7b示出了可用于第七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7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5251 0.0027 0.0110 -0.0244 0.0329 -0.0267 0.0133 -0.0040 0.0006 0.0000
S2 7.5637 -0.0132 0.0150 -0.0231 0.0278 -0.0215 0.0104 -0.0030 0.0005 0.0000
S3 5.2154 -0.0232 0.0157 -0.0034 -0.0077 0.0129 -0.0093 0.0036 -0.0007 0.0001
S4 -1.3649 -0.0119 0.0117 0.0136 -0.0578 0.0907 -0.0785 0.0390 -0.0104 0.0012
S5 0.0000 -0.0313 -0.0108 0.0462 -0.0965 0.1118 -0.0779 0.0327 -0.0076 0.0008
S6 -9.1694 -0.0276 -0.0012 0.0245 -0.0568 0.0710 -0.0546 0.0262 -0.0071 0.0008
S7 -99.0000 -0.0350 0.0104 -0.0184 0.0079 0.0157 -0.0291 0.0205 -0.0068 0.0009
S8 17.7619 -0.0337 -0.0008 0.0134 -0.0265 0.0256 -0.0145 0.0048 -0.0009 0.0001
S9 -25.8861 -0.0187 0.0270 -0.0265 0.0130 -0.0041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S10 -8.1563 -0.0701 0.0662 -0.0439 0.0183 -0.0051 0.0009 -0.0001 0.0000 0.0000
S11 -4.8852 -0.0113 -0.0006 -0.0094 0.0059 -0.0018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S12 -9.6613 0.0473 -0.0389 0.0110 -0.001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99.0000 -0.1261 0.0595 -0.0198 0.0043 -0.000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378 -0.1581 0.0721 -0.0239 0.0050 -0.0006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图7b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7b可知,第七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八实施例
请参考图8a和图8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八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8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8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5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6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8b示出了可用于第八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8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67889 0.0053 0.0002 0.0003 -0.0002 -0.0001 0.0002 -0.0001 0.0000 0.0000
S2 -39.8415 -0.0125 0.0048 -0.0020 0.0030 -0.0032 0.0020 -0.0007 0.0001 0.0000
S3 11.3404 -0.0185 0.0108 -0.0090 0.0147 -0.0151 0.0094 -0.0035 0.0007 -0.0001
S4 -1.03399 -0.0047 0.0088 -0.0099 0.0116 -0.0075 0.0009 0.0017 -0.0010 0.0002
S5 0 -0.0371 0.0017 0.0025 -0.0130 0.0168 -0.0119 0.0052 -0.0013 0.0001
S6 -12.354 -0.0304 0.0070 -0.0051 0.0033 -0.0032 0.0036 -0.0020 0.0005 -0.0001
S7 99 -0.0279 -0.0079 0.0319 -0.0700 0.0878 -0.0679 0.0317 -0.0082 0.0009
S8 18.98434 -0.0292 -0.0015 0.0025 -0.0023 0.0007 0.0002 -0.0003 0.0001 0.0000
S9 -21.6674 0.0063 -0.0100 0.0009 0.0008 -0.0010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S10 2.148333 -0.0065 -0.0011 -0.0011 0.0002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1 -5.93718 -0.0129 -0.0059 -0.0041 0.0029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2 -9.3428 0.0281 -0.0263 0.0073 -0.0011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99 -0.1289 0.0691 -0.0218 0.0041 -0.000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0.99262 -0.1320 0.0548 -0.0148 0.0024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8b示出了第八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b可知,第八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九实施例
请参考图9a和图9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九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9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7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8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9b示出了可用于第九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9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6954 0.0054 0.0002 0.0003 -0.0002 -0.0001 0.0002 -0.0001 0.0000 0.0000
S2 -44.4292 -0.0126 0.0050 -0.0023 0.0035 -0.0038 0.0024 -0.0009 0.0002 0.0000
S3 11.9867 -0.0185 0.0111 -0.0094 0.0155 -0.0162 0.0103 -0.0039 0.0008 -0.0001
S4 -0.9667 -0.0047 0.0088 -0.0100 0.0124 -0.0089 0.0023 0.0010 -0.0008 0.0002
S5 0.0000 -0.0374 0.0019 0.0022 -0.0125 0.0166 -0.0119 0.0053 -0.0014 0.0002
S6 -12.7535 -0.0305 0.0071 -0.0056 0.0042 -0.0040 0.0040 -0.0020 0.0005 -0.0001
S7 99.0000 -0.0277 -0.0083 0.0330 -0.0716 0.0893 -0.0686 0.0318 -0.0082 0.0009
S8 18.5929 -0.0289 -0.0015 0.0024 -0.0020 0.0003 0.0005 -0.0003 0.0001 0.0000
S9 -20.9792 0.0068 -0.0103 0.0010 0.0009 -0.0010 0.0005 -0.0001 0.0000 0.0000
S10 3.2034 -0.0045 -0.0024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1 -6.0188 -0.0127 -0.0069 -0.0032 0.0025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2 -9.2245 0.0274 -0.0271 0.0084 -0.0016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99.0000 -0.1240 0.0656 -0.0204 0.0038 -0.000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0.9676 -0.1275 0.0520 -0.0138 0.002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9b示出了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9b可知,第九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十实施例
请参考图10a和图10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L1的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十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10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0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29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0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10b示出了可用于第十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10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4812 0.0056 0.0022 -0.0039 0.0077 -0.0086 0.0058 -0.0023 0.0005 0.0000
S2 6.9763 -0.0219 0.0212 -0.0190 0.0202 -0.0209 0.0148 -0.0063 0.0015 -0.0001
S3 5.8591 -0.0323 0.0421 -0.0287 0.0148 -0.0105 0.0086 -0.0045 0.0013 -0.0001
S4 -0.4022 -0.0226 0.0301 -0.0117 -0.0031 -0.0026 0.0123 -0.0104 0.0038 -0.0005
S5 0.0000 -0.0460 0.0165 -0.0333 0.0398 -0.0305 0.0130 -0.0022 -0.0001 0.0000
S6 -3.9014 -0.0255 0.0149 -0.0318 0.0376 -0.0239 0.0059 0.0018 -0.0013 0.0002
S7 -70.1826 -0.0253 0.0161 -0.0419 0.0672 -0.0742 0.0516 -0.0216 0.0049 -0.0005
S8 61.8138 -0.0516 0.0250 -0.0229 0.0135 -0.0046 0.0000 0.0006 -0.0002 0.0000
S9 -9.7197 -0.0490 0.0094 -0.0122 0.0161 -0.0115 0.0046 -0.0011 0.0001 0.0000
S10 -2.6900 -0.0467 0.0014 -0.0209 0.0199 -0.0088 0.0023 -0.0003 0.0000 0.0000
S11 -19.8695 0.0487 0.0034 -0.0292 0.0173 -0.0058 0.0012 -0.0002 0.0000 0.0000
S12 -9.9253 0.0410 0.0223 -0.0213 0.0066 -0.0011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3 -9.0430 0.0117 -0.0519 0.0276 -0.0069 0.001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4 -0.9532 -0.0637 0.0056 0.0025 -0.001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10b示出了第十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b可知,第十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1a和图11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2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L1的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0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十一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11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1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1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2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11b示出了可用于第十一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11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6762 0.0054 0.0000 0.0016 -0.0030 0.0032 -0.0021 0.0008 -0.0002 0.0000
S2 -43.6163 -0.0126 0.0004 0.0131 -0.0223 0.0226 -0.0146 0.0057 -0.0012 0.0001
S3 11.7188 -0.0191 0.0060 0.0086 -0.0145 0.0144 -0.0094 0.0038 -0.0009 0.0001
S4 -0.8173 -0.0042 0.0029 0.0089 -0.0213 0.0281 -0.0229 0.0112 -0.0031 0.0004
S5 0.0000 -0.0372 0.0050 -0.0138 0.0212 -0.0243 0.0181 -0.0079 0.0019 -0.0002
S6 -13.0648 -0.0305 0.0088 -0.0120 0.0144 -0.0131 0.0088 -0.0036 0.0008 -0.0001
S7 25.6561 -0.0285 -0.0038 0.0174 -0.0401 0.0501 -0.0385 0.0179 -0.0046 0.0005
S8 18.0274 -0.0296 0.0012 -0.0038 0.0060 -0.0059 0.0034 -0.0012 0.0002 0.0000
S9 -20.1036 0.0080 -0.0124 0.0034 -0.0005 -0.0005 0.0003 -0.0001 0.0000 0.0000
S10 3.3996 -0.0039 -0.0052 0.0026 -0.0018 0.0005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1 -6.0132 -0.0125 -0.0069 -0.0031 0.0025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2 -9.3790 0.0250 -0.0247 0.0072 -0.0012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99.0000 -0.1278 0.0688 -0.0217 0.0041 -0.000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0.9608 -0.1278 0.0533 -0.0145 0.0024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11b示出了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1b可知,第十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十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12a和图12b,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L1的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7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9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1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2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2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物侧面S13为凸面,于圆周处的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像侧面S14为凹面,于圆周处的像侧面S14为凸面。
第十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参照即可。
表1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的表格,其中的数据采用波长为555nm的光线获得,Y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2a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3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41
其中,EFL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表12b示出了可用于第十二实施例的各非球面透镜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12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5466 0.0046 0.0031 -0.0054 0.0073 -0.0059 0.0029 -0.0008 0.0001 0.0000
S2 5.9640 -0.0157 0.0116 -0.0041 -0.0035 0.0074 -0.0062 0.0029 -0.0007 0.0001
S3 5.7670 -0.0275 0.0232 -0.0106 0.0000 0.0052 -0.0043 0.0017 -0.0003 0.0000
S4 -1.4293 -0.0123 0.0183 -0.0144 0.0145 -0.0170 0.0149 -0.0078 0.0022 -0.0002
S5 0.0000 -0.0355 0.0065 -0.0120 0.0117 -0.0081 0.0029 0.0003 -0.0005 0.0001
S6 -8.9095 -0.0301 0.0124 -0.0243 0.0367 -0.0376 0.0256 -0.0107 0.0026 -0.0003
S7 -99.0000 -0.0322 0.0000 0.0029 -0.0168 0.0251 -0.0209 0.0101 -0.0027 0.0003
S8 17.5722 -0.0332 0.0024 -0.0010 -0.0041 0.0056 -0.0036 0.0013 -0.0002 0.0000
S9 -22.6951 -0.0128 0.0122 -0.0104 0.0044 -0.0015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S10 -8.8637 -0.0592 0.0398 -0.0194 0.0059 -0.0013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S11 -4.7723 -0.0089 -0.0095 0.0013 0.0005 -0.0004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S12 -10.3919 0.0368 -0.0332 0.0112 -0.0025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3 73.3908 -0.1167 0.0467 -0.0137 0.0027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S14 -1.1357 -0.1175 0.0438 -0.0122 0.0022 -0.000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图12b示出了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b可知,第十二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表1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各透镜的屈折力。
表13
L1 L2 L3 L4 L5 L6 L7
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
第九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二实施例
表1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于光轴处的面型结构。
表14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5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61
表1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各透镜于圆周处的面型结构。
表15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62
表1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L/Imgh数值,由表16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6<L/Imgh<0.8。
表16
0.6<L/Imgh<0.8
第一实施例 3.31/4.8 0.69
第二实施例 3.31/4.8 0.69
第三实施例 3.32/4.8 0.69
第四实施例 3.45/4.8 0.72
第五实施例 3.46/4.8 0.72
第六实施例 3.42/4.8 0.71
第七实施例 3.54/4.8 0.74
第八实施例 3.35/4.8 0.70
第九实施例 3.34/4.8 0.70
第十实施例 3.23/4.8 0.67
第十一实施例 3.08/4.8 0.64
第十二实施例 2.95/4.8 0.62
表1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f14/f数值,由表17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f14/f<1.5。
表17
1<f14/f<1.5
第一实施例 7.12/5.56 1.30
第二实施例 6.71/5.56 1.21
第三实施例 6.51/5.58 1.17
第四实施例 6.80/5.79 1.17
第五实施例 6.37/5.82 1.09
第六实施例 6.51/5.74 1.13
第七实施例 6.47/5.94 1.09
第八实施例 6.36/5.62 1.13
第九实施例 6.35/5.61 1.13
第十实施例 7.02/5.54 1.27
第十一实施例 6.38/5.61 1.14
第十二实施例 6.56/5.67 1.16
表18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Fno数值,由表18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Fno<2。
表18
Fno<2
第一实施例 1.68 1.68
第二实施例 1.68 1.68
第三实施例 1.68 1.68
第四实施例 1.68 1.68
第五实施例 1.68 1.68
第六实施例 1.68 1.68
第七实施例 1.68 1.68
第八实施例 1.68 1.68
第九实施例 1.68 1.68
第十实施例 1.75 1.75
第十一实施例 1.82 1.82
第十二实施例 1.92 1.92
表1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Fno/TTL数值,由表19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Fno/TTL<0.29。
表19
Fno/TTL<0.29
第一实施例 1.68/6.69 0.251
第二实施例 1.68/6.68 0.251
第三实施例 1.68/6.69 0.251
第四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五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六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七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八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九实施例 1.68/6.80 0.247
第十实施例 1.75/6.69 0.262
第十一实施例 1.82/6.80 0.268
第十二实施例 1.92/6.80 0.282
表20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TTL/D数值,由表20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5<TTL/D<2.5。
表20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8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91
表2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TTL/Imgh数值,由表21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TTL/Imgh<1.5。
表21
TTL/Imgh<1.5
第一实施例 6.69/4.8 1.39
第二实施例 6.68/4.8 1.39
第三实施例 6.69/4.8 1.39
第四实施例 6.80/4.8 1.42
第五实施例 6.80/4.8 1.42
第六实施例 6.80/4.8 1.42
第七实施例 6.80/4.8 1.42
第八实施例 6.80/4.8 1.42
第九实施例 6.80/4.8 1.42
第十实施例 6.69/4.8 1.39
第十一实施例 6.80/4.8 1.42
第十二实施例 6.80/4.8 1.42
表2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TTL/f数值,由表22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0<TTL/f<1.3。
表22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392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01
表2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f/f1数值,由表23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0<f/f1<1.3。
表23
1.0<f/f1<1.3
第一实施例 5.56/4.74 1.17
第二实施例 5.56/4.72 1.18
第三实施例 5.58/5.13 1.09
第四实施例 5.79/5.08 1.14
第五实施例 5.82/4.96 1.17
第六实施例 5.74/5.01 1.15
第七实施例 5.94/4.99 1.19
第八实施例 5.62/5.15 1.09
第九实施例 5.61/5.17 1.08
第十实施例 5.54/5.18 1.11
第十一实施例 5.61/5.19 1.09
第十二实施例 5.67/5.20 1.14
表2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R9+R10)/R9*R10'数值,由表24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2<(R9+R10)/R9*R10'<0.65。
表24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02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11
表2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R1+R2)/f1数值,由表25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2<(R1+R2)/f1<4.5。
表25
2<(R1+R2)/f1<4.5
第一实施例 (2.25+14.74)/4.74 3.59
第二实施例 (2.28+17.27)/4.72 4.15
第三实施例 (2.28+10.64)/5.13 2.52
第四实施例 (2.40+15.26)/5.08 3.48
第五实施例 (2.39+17.40)/4.96 3.99
第六实施例 (2.39+16.38)/5.01 3.75
第七实施例 (2.36+14.91)/4.99 3.46
第八实施例 (2.45+16.65)/5.15 3.71
第九实施例 (2.46+16.56)/5.17 3.68
第十实施例 (2.27+11.42)/5.00 2.74
第十一实施例 (2.45+16.21)/5.17 3.61
第十二实施例 (2.39+16.73)/5.99 3.83
表2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R3/R4数值,由表26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5<R3/R4<3.5。
表26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12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21
表2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R5+R6)/(R5-R6)数值,由表27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00<(R5+R6)/(R5-R6)<180。
表27
-100<(R5+R6)/(R5-R6)<180
第一实施例 (3.67+3.78)/(3.67-3.78) -64.35
第二实施例 (3.98+3.93)/(3.98-3.93) 172.74
第三实施例 (4.08+4.37)/(4.08-4.37) -28.60
第四实施例 (4.53+4.34)/(4.53-4.34) 48.25
第五实施例 (5.16+5.28)/(5.16-5.28) -87.47
第六实施例 (6.30+6.15)/(6.30-6.15) 85.43
第七实施例 (6.38+6.24)/(6.38-6.24) 95.06
第八实施例 (6.36+5.57)/(6.36-5.57) 15.23
第九实施例 (6.45+5.6)/(6.45-5.6) 14.24
第十实施例 (4.12+4.25)/(4.12-4.25) -66.14
第十一实施例 (6.66+5.67)/(6.66-5.67) 12.45
第十二实施例 (6.44+6.13)/(6.44-6.13) 40.91
表28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f1/f2数值,由表28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6<f1/f2<-0.3。
表28
-0.6<f1/f2<-0.3
第一实施例 4.74/-9.91 -0.48
第二实施例 4.72/-9.25 -0.51
第三实施例 5.13/-9.92 -0.52
第四实施例 5.08/-10.05 -0.51
第五实施例 4.96/-8.68 -0.57
第六实施例 5.01/-8.99 -0.56
第七实施例 4.99/-9.18 -0.54
第八实施例 5.15/-9.82 -0.52
第九实施例 5.17/-9.93 -0.52
第十实施例 5.00/-10.47 -0.48
第十一实施例 5.17/-10.02 -0.52
第十二实施例 4.99/-9.03 -0.55
表2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R13*R14)/(R13-R14)数值,由表29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5<(R13*R14)/(R13-R14)<3.5。
表29
1.5<(R13*R14)/(R13-R14)<3.5
第一实施例 (-3.66*2.86)/(-3.66-2.86) 1.61
第二实施例 (8.29*2.15)/(8.29-2.15) 2.90
第三实施例 (-7.34*2.34)/(-7.34-2.34) 1.78
第四实施例 (8.8*2.22)/(8.8-2.22) 2.96
第五实施例 (19.17*2.49)/(19.17-2.49) 2.87
第六实施例 (42.03*2.53)/(42.03-2.53) 2.69
第七实施例 (46.17*2.4)/(46.17-2.4) 2.53
第八实施例 (4388.69*2.73)/(4388.69-2.73) 2.73
第九实施例 (-124.62*2.78)/(-124.62-2.78) 2.72
第十实施例 (-3.95*2.85)/(-3.95-2.85) 1.65
第十一实施例 (-104.29*2.81)/(-104.29-2.81) 2.74
第十二实施例 (44.98*2.58)/(44.98-2.58) 2.73
表30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ΣCT/f数值,由表30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5<ΣCT/f<0.7
表30
0.5<ΣCT/f<0.7
第一实施例 3.59/5.56 0.65
第二实施例 3.39/5.56 0.61
第三实施例 3.50/5.58 0.63
第四实施例 3.31/5.79 0.57
第五实施例 3.45/5.82 0.59
第六实施例 3.35/5.74 0.58
第七实施例 3.39/5.94 0.57
第八实施例 3.49/5.62 0.62
第九实施例 3.49/5.61 0.62
第十实施例 3.57/5.54 0.64
第十一实施例 3.44/5.61 0.61
第十二实施例 3.33/5.67 0.59
表3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ΣCT/TTL数值,由表31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4<ΣCT/TTL<0.6
表31
0.4<ΣCT/TTL<0.6
第一实施例 3.59/6.69 0.54
第二实施例 3.39/6.68 0.51
第三实施例 3.50/6.69 0.52
第四实施例 3.31/6.8 0.49
第五实施例 3.45/6.8 0.51
第六实施例 3.35/6.8 0.49
第七实施例 3.39/6.8 0.50
第八实施例 3.49/6.8 0.51
第九实施例 3.49/6.8 0.51
第十实施例 3.57/6.69 0.53
第十一实施例 3.44/6.80 0.51
第十二实施例 3.33/6.80 0.49
表3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ET1/CT1数值,由表32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0.25<ET1/CT1<0.55
表32
0.25<ET1/CT1<0.55
第一实施例 0.32/1.01 0.32
第二实施例 0.28/0.94 0.30
第三实施例 0.32/0.94 0.34
第四实施例 0.30/0.96 0.32
第五实施例 0.29/0.98 0.29
第六实施例 0.29/0.96 0.31
第七实施例 0.32/1.04 0.31
第八实施例 0.30/0.90 0.33
第九实施例 0.30/0.89 0.34
第十实施例 0.29/0.90 0.32
第十一实施例 0.38/0.88 0.43
第十二实施例 0.44/0.91 0.49
表3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ET5/CT5数值,由表33可知,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1.0<ET5/CT5<1.6
表33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41
Figure BDA0002160520840000451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方向的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处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5<TTL/D<2.5;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D为所述光阑的孔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6<L/Imgh<0.8;
其中,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直径,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f14/f<1.5;
其中,f14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Fno<2;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Fno/TTL<0.29;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TTL/Imgh<1.5;
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0<TTL/f<1.3;
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0<f/f1<1.3;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2<(R9+R10)/R9*R10<0.65;
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2<(R1+R2)/f1<4.5;
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曲率面半径,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5<R3/R4<3.5;
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00<(R5+R6)/(R5-R6)<180;
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6<f1/f2<-0.3;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5<(R13*R14)/(R13-R14)<3.5;
其中,R13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R14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5<ΣCT/f<0.7;
其中,ΣCT为所述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4<ΣCT/TTL<0.6;
其中,ΣCT为光学系统各透镜在光轴处的中心厚度总和。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0.25<ET1/CT1<0.55;
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0<ET5/CT5<1.6;
其中,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
19.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安装在所述镜筒内。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子感光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和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上,用于将穿过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入射到所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物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
CN201921282405.3U 2019-08-08 2019-08-08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323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2405.3U CN2103235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2405.3U CN2103235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3543U true CN21032354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8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2405.3U Active CN2103235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354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481A (zh) * 2020-11-18 2021-02-23 西安玄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相对孔径微光镜头
WO2021217663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759500A (zh) * 2020-06-05 2021-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WO2022011550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TWI757782B (zh) * 2020-06-19 2022-03-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WO2022061904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2109824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7663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759500A (zh) * 2020-06-05 2021-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3759500B (zh) * 2020-06-05 2022-09-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TWI757782B (zh) * 2020-06-19 2022-03-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US11686924B2 (en) 2020-06-19 2023-06-27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including seven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WO2022011550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WO2022061904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394481A (zh) * 2020-11-18 2021-02-23 西安玄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相对孔径微光镜头
CN112394481B (zh) * 2020-11-18 2023-10-24 西安玄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相对孔径微光镜头
WO2022109824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3543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605169U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624738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US20140293449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ing lens
CN111443461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346207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140293459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ing
WO2021022561A1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166555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999859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308667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308668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394475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433340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239971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2540868U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28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2111955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77551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720856U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0775999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034596A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EP3896510A1 (en)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19654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786313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