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652U - 一种油水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水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652U
CN210320652U CN201921395553.6U CN201921395553U CN210320652U CN 210320652 U CN210320652 U CN 210320652U CN 201921395553 U CN201921395553 U CN 201921395553U CN 210320652 U CN210320652 U CN 210320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pipe
hea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55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洲
谭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Zhongxin L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Zhongxin L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Zhongxin L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Zhongxin L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55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锅炉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水罐,水罐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第一集油壳的内部和第二集油壳的内部均设有油腔,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管,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本方案提高了油水换热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油水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锅炉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电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换热器是必不可少的结构。现目前电锅炉上使用的换热器多为油水换热器,油水换热器通常包括水罐和油罐,油罐位于水罐的内部,油罐和水罐之间形成水腔,水罐上连接有均与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油罐上连通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在换热过程中,外界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水腔中,并从出水管流出,同时温度较高的油通过进油管进入到油罐中,油中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油罐侧壁上,再传递到水腔中的水中,从而实现了给水进行加热,然后油罐中的油再通过出油管排出,不断通过进油管给油罐通入温度较高的油即可实现了水腔中的水持续加热,从而实现了油水之间的换热。被加热后的水再流动到其他地方进行利用,如取暖。
但是,由于现有换热器的油罐的体积较大,油罐的直径大约在几十厘米以上,容易理解,远离油罐内壁的油将热量传递给油罐的侧壁的效率明显低于靠近于油罐内壁的油将热量传递给油罐的侧壁的效率,而油罐中的油处于一个流通的状态,因此当远离油罐内壁的油还没来得及将热量传递给油罐的侧壁便从出油管流出,从而降低了油水换热的效率,油中的热量容易造成浪费,油水换热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换热器,以提高油水换热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水罐,水罐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第一集油壳的内部和第二集油壳的内部均设有油腔,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管,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散热管的直径小于10cm。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进水管用于将水注入到水罐中,出水管用于使水罐中的水流出。进油管用于将油注入到第一集油壳中,第一集油壳用于收集进油管中进来的温度较高的油,然后再将油分散到各个散热管中,散热管可与水接触,油在散热管中流动过程中,油通过热传递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管的侧壁,散热管再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实现了油水换热。从散热管流出的油进入到第二集油壳中,第二集油壳将散热管中流入的油收集起来,并将油通过出油管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进入到第一集油壳中的油被分散到各个散热管中,而散热管的直径相比现目前的油罐的直径小很多,散热管中的油能够与散热管的内壁充分的接触,从而能够使得散热管中的油充分将热量散发出来而传递给水,提高了油的热量的散发效率,进而提高了油水换热的效率,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进一步,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之间设有散热筒,若干散热管位于散热筒中,散热筒上设有若干第一水孔。由此,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中的油的热量可传递到散热筒上,通过散热筒将热量传递给水,增大了水和导热介质(散热筒)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油水之间的换热效率。另外,散热管相比现有技术虽然提高了油水换热的效率,但是靠近于水罐内壁的水距离散热管较远,故距离散热管较远的水加热效率较慢,油水换热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为了避免此问题,本方案中散热筒的外壁靠近于水罐的内壁,散热筒可将热量散发给靠近水罐内壁的水,从而使得靠近水罐内壁的水的升温较快,使得远离散热管的水也能快速升温。第一水孔能够使得水在散热筒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通,避免散热筒阻碍水的流动。
进一步,散热筒的外壁上套设有若干散热环。散热环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与散热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量传递到水中的效率。
进一步,散热环上设有若干第二水孔。第二水孔可避免散热环阻碍水的流动。
进一步,散热筒的内部设有若干圆形的导热片,导热片上设有若干管孔和若干第三水孔,散热管插在管孔中。由此,当散热管向水中传递热量时,由于散热管位于管孔中,散热管与管孔的内壁相贴,散热管中的热量还可传递到导热片上,导热片再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筒,由此增加了散热筒上的热量来源,使得散热管、散热筒上的热量分布较为均匀,更有利于提高油水之间热量的转化效率。
进一步,进油管、出油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阀门。通过阀门可对进油管、出油管中的油流量,对进水管、出水管上的水流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水罐包括罐体、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罐体的两端。由此,水罐的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可拆卸下来,便于对水罐内部的第一集油壳、第二集油壳以及散热管等进行维修,或者对水罐内的碳酸钙、碳酸镁等污垢进行清理。
进一步,上端盖与罐体之间、下端盖与罐体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由此,密封端可提高上端盖与罐体之间、下端盖与罐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从上端盖与罐体之间的连接处、下端盖与罐体之间的连接处漏出。
进一步,散热筒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卡槽,导热片的边缘卡在卡槽内。由此,将导热片卡在卡槽内,从而实现了导热片悬空固定在散热筒内。
进一步,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均设有油管孔。油管孔便于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穿过上端盖和下端盖而插入到水罐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油水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油水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3为第一集油壳、第二集油壳和散热管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图2的F-F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3中导热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罐体1、上端盖2、下端盖3、进油管4、出油管5、进水管6、出水管7、第一集油壳8、第二集油壳9、散热管10、散热筒11、散热环12、水腔13、第一水孔14、导热片15、管孔16、第三水孔17。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2所示: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竖直的水罐,水罐的形状为圆柱状,水罐的内部设有水腔13,水罐包括罐体1、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和下端盖3均通过螺栓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罐体1的两端,为了提高上端盖2和罐体1之间、下端盖3和罐体1之间的密封性,上端盖2和罐体1之间、下端盖3和罐体1之间均设有橡胶制的密封垫。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均设有油管孔。水罐上焊接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进水管6位于出水管7的上方。
结合图3所示,水罐内设有均为柱状的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均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第一集油壳8的内部和第二集油壳9的内部均设有油腔,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之间焊接有若干散热管10,散热管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油壳8的油腔和第二集油壳9的油腔连通。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上分别焊接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进油管4穿过上端盖2上的油管孔连接在第一集油壳8上,出油管5穿过下端盖3上的油管孔连接在第二集油壳9上。本实施例中进油管4和油管孔之间、出油管5和油管孔之间均设有橡胶制的密封垫。本实施例中的进油管4、出油管5、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上均设有阀门,从而可对进油管4和出油管5上的油流量、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上的水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水从进水管6流入到水罐中,并通过出水管7流出,这样水罐中装满了水,并且散热管10浸在水中,同时,通过进油管4向第一集油壳8中通入高温的油,油通过第一集油壳8被分流到各个散热管10中,散热管10中的油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实现了油水热交换。散热管10中的油会从散热管10中向下流动到第二集油壳9中而被收集起来,第二集油壳9中的油再通过出油管5被排出,被排出的油经过加热后,再通过油泵泵入到进油管4中,从而实现了油的循环使用。而水罐中被加热的水通过出水管7被排出,水被排出之后流动到其他地方,从而可对其他地方进行供热,如暖气供暖。
本实施例中散热管10的直径较小,小于10cm,优选直径在1-2cm之间,散热管10中的油能够与水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散热管10与水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对于图2剖开,如图4所示,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之间设有散热筒11,具体的,散热筒1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上。若干散热管10位于散热筒11中,散热筒1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水孔14。散热筒11的外壁上焊接有若干散热环12。散热环12上设有若干第二水孔。
流入到水罐中的水可通过第一水孔14进入到散热筒11的内部,这样散热管10、散热筒11和散热环12均浸在水罐中的水中。在散热管10散热的同时,第一集油壳8也会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筒11,散热筒11也会将热量传递到各个散热环12上,通过水和散热筒11接触,以及水和散热环12接触将热量传递给水,实现了对水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不仅可通过散热管10将热量传递给水,另外第一集油壳8和第二集油壳9也会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筒11中,使得散热筒11也进行放热,通过散热管10和散热筒11同时放热,使得油水之间的换热效率相比实施例1得到提高。
实施例3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筒11的内部设有若干圆形的导热片15,具体的,散热筒1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环形的卡槽,导热片15的边缘卡在卡槽内,从而实现了导热片15固定在散热筒11的内部。导热片15上设有若干管孔16和若干第三水孔17,散热管10插在管孔16中,散热管10与管孔16的内壁相贴。
由此,当散热管10向水中传递热量时,由于散热管10位于管孔16中,散热管10与管孔16的内壁相贴,散热管10中的热量还可传递到导热片15上,导热片15再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筒11,由此增加了散热筒11上的热量来源,使得散热管10、散热筒11上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提高油水之间热量的转化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水罐,水罐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所述第一集油壳的内部和第二集油壳的内部均设有油腔,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管,所述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散热管的直径小于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壳和第二集油壳之间设有散热筒,若干散热管位于散热筒中,所述散热筒上设有若干第一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的外壁上套设有若干散热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上设有若干第二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的内部设有若干圆形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设有若干管孔和若干第三水孔,所述散热管插在管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出油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罐包括罐体、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罐体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与罐体之间、下端盖与罐体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导热片的边缘卡在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均设有油管孔。
CN201921395553.6U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油水换热器 Active CN210320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5553.6U CN21032065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油水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5553.6U CN21032065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油水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652U true CN210320652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1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5553.6U Active CN210320652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油水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97883U (zh) 船用柴油机热交换器
CN210320652U (zh) 一种油水换热器
CN203615788U (zh) 高效可拆卸式换热器
CN210660854U (zh)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CN214948967U (zh) 一种烟气节能装置及冷凝蒸汽锅炉
CN211177525U (zh) 一种散热面积大的旋翅结构
CN114562360A (zh) 一种带有散热降温机构的发动机
CN21032133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KR101400110B1 (ko) 고효율 온수가열기
CN203879608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10089473U (zh) 具有高效散热能力的光纤水冷板
CN211650411U (zh) 一种利用地热水的供暖系统
CN214578073U (zh) 一种用于对液压油缸进行降温的装置
CN210531324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
CN215109136U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
CN212846680U (zh) 一种低噪音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02640829U (zh) 浸入式散热系统
CN211422915U (zh)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6873015U (zh) 一种六水道式大型散热器总成
CN218399067U (zh) 一种制版机的冷却机构
CN213811203U (zh) 一种地理管换热系统
CN210220254U (zh) 一种承压分区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17602871U (zh) 一种空压机循环冷却装置
CN219640735U (zh) 一种有机合成化学用冷凝器
CN216048017U (zh) 一种节水储能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