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2915U -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2915U
CN211422915U CN201922384837.1U CN201922384837U CN211422915U CN 211422915 U CN211422915 U CN 211422915U CN 201922384837 U CN201922384837 U CN 201922384837U CN 211422915 U CN211422915 U CN 21142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radiator
pipe
waste heat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4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ng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4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29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涉及空压机余热回收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空压机本体,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循环管贯穿散热器并延伸至散热器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散热器、多组散热管、散热网以及固定条,在空压机本体运行时,润滑油将空压机内部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循环管排出空压机,在高温润滑油流动时,进入到散热器内,循环管通过连接盘与多组散热管接通,高温润滑油通过散热管在散热器内流动,与此同时将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接入散热器内,有效解决了冷却水接触面积较小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余热回收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空气压缩机的厂家一般不回收在空压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而这部分余热均被排空,白白地浪费掉,造成能源的浪费,经计算,一台120Kw的空气压缩机一小时排掉的热量为302MJ,相当于17.7Kg煤或9.98m 3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因此,如何回收使用这些被排掉的热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如今市场上所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在一般采用螺杆对空气压缩,采用润滑油对螺杆进行冷却,为了提高效率,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温度通常保持在四十度左右,而润滑油的进入时的温度基本在十五度左右,润滑油进入空压机后会吸收一部分热量,造成螺杆内部能量损失,降低工作效率,且余热回收时,通常采用冷却液的方式,但是冷却液与热管接触面积较小,热传导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润滑油初始温度低、冷却水接触面积较小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空压机本体,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循环管贯穿散热器并延伸至散热器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内部开设有多组散热管,每组所述散热管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条,每组所述固定条之间设置有散热网,所述散热器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开设有连接管,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有油箱,所述油箱位于底座的顶端,所述油箱通过管道连接有吸热器,所述管道贯穿吸热器并延伸至吸热器的一侧与空压机本体接通,所述吸热器的内部位于管道的外侧开设有多组加热管,多组所述加热管贯穿管道并延伸至管道的底端,每组所述加热管之间设置有传热网。
优选地,所述散热网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散热网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在散热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的两侧皆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套接在循环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通过连接管与吸热器接通,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底端皆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与散热器、吸热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突出,所述散热管内部的突出的位置与固定条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吸热器的底端开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外界的热风结构接通。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焊接在管道外侧,所述加热管之间设置有骨架,所述加热管通过骨架与传热网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散热器、连接管、吸热器、加热管、传热网、油泵以及循环管,润滑油在油箱内,油泵的带动下将润滑油从油箱内抽出,使润滑油进入到吸热器内,吸热器内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递到润滑油内,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减少了润滑油在空压机本体内加热的吸收的能量,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润滑油初始温度低的问题,加热管贯穿循环管,增加了高温冷却液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传递效率,方便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2.通过设置的散热器、多组散热管、散热网以及固定条,在空压机本体运行时,润滑油将空压机内部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循环管排出空压机,在高温润滑油流动时,进入到散热器内,循环管通过连接盘与多组散热管接通,高温润滑油通过散热管在散热器内流动,与此同时将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接入散热器内,冷却水通过多组散热管以及散热管外侧开设的散热网将高温润滑油内的热量吸收,使润滑油的温度降低,多组散热管增加了润滑油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散热网能够有效提高润滑油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速度,有效解决了冷却水接触面积较小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空压机本体;3、循环管;4、散热器;5、进水管;6、油箱;7、连接管;8、油泵;9、吸热器;10、出水管;11、连接盘;12、散热管;13、散热网;14、橡胶环;15、固定条;16、加热管;17、传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油泵(型号为:FLMF12-2022)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请参阅图1-6,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空压机本体2,空压机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循环管3,循环管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4,循环管3贯穿散热器4并延伸至散热器4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盘11,连接盘11的内部开设有多组散热管12,每组散热管12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条15,每组固定条15之间设置有散热网13,散热器4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底端开设有连接管7,散热器4通过管道连接有油箱6,油箱6位于底座1的顶端,油箱6通过管道连接有吸热器9,管道贯穿吸热器9并延伸至吸热器9的一侧与空压机本体2接通,吸热器9的内部位于管道的外侧开设有多组加热管16,多组加热管16贯穿管道并延伸至管道的底端,每组加热管16之间设置有传热网17。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4,散热网13的形状为圆柱体,散热网13通过固定条15固定连接在散热管12的外侧,通过散热网13余散热管12能够有效的将高温液压油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却液内。
请着重参阅图2,散热器4的两侧皆设置有橡胶环14,橡胶环14套接在循环管3的外侧,橡胶环14能够防止冷却液从散热器4余循环管3的连接处泄漏。
请着重参阅图1,散热器4通过连接管7与吸热器9接通,连接管7的顶端与底端皆开设有螺纹,连接管7通过螺纹与散热器4、吸热器9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管7能够将高温的冷却液传输到吸热器9内,从而对进入空压机本体2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减少能量的损耗。
请着重参阅图3,散热管12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突出,散热管12内部的突出的位置与固定条15相对应,通过突出能够更好的将散热管12内的润滑油热量通过固定条15传递到散热网13内,提高热传递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1,吸热器9的底端开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与外界的热风结构接通,使冷却液内剩余的热量能够得到利用,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6,加热管16焊接在管道外侧,加热管16之间设置有骨架,加热管16通过骨架与传热网17固定连接,使传热网17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管道外侧,防止因为冷却液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网17脱落。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循环管3将空压机本体2、散热器4、油箱6、油泵8以及吸热器9接通,使润滑油能够正常循环流动,当空压机本体2在进行工作时产生高温,润滑油对空压机本体2进行降温并吸收大量热量,随后润滑油通循环管3排出空压机内,通过管道进入到散热器4内,循环管3通过连接盘11与多组散热管12接通,高温润滑油通过散热管12在散热器4内流动,与此同时将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5接入散热器4内,冷却水通过多组散热管12以及散热管12外侧开设的散热网13将高温润滑油内的热量吸收,使润滑油的温度降低,多组散热管12增加了润滑油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散热网13能够有效提高润滑油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速度,高温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7进入到吸热器9内,降低温度的常温润滑油进入到油箱6内进行保存,当需要使用润滑油时,启动油泵8,油泵8通过管道将油箱6中的润滑油吸出,并送入到吸热器9内,吸热器9内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加热管16将热量传递到润滑油内,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减少了润滑油在空压机本体2内加热的吸收的能量,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加热管16贯穿循环管3,增加了高温冷却液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传递效率,方便对润滑油进行加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空压机本体(2),所述空压机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循环管(3),所述循环管(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4),所述循环管(3)贯穿散热器(4)并延伸至散热器(4)的内部连接有连接盘(11),所述连接盘(11)的内部开设有多组散热管(12),每组所述散热管(12)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条(15),每组所述固定条(15)之间设置有散热网(13),所述散热器(4)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底端开设有连接管(7),所述散热器(4)通过管道连接有油箱(6),所述油箱(6)位于底座(1)的顶端,所述油箱(6)通过管道连接有吸热器(9),所述管道贯穿吸热器(9)并延伸至吸热器(9)的一侧与空压机本体(2)接通,所述吸热器(9)的内部位于管道的外侧开设有多组加热管(16),多组所述加热管(16)贯穿管道并延伸至管道的底端,每组所述加热管(16)之间设置有传热网(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网(13)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散热网(13)通过固定条(15)固定连接在散热管(1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的两侧皆设置有橡胶环(14),所述橡胶环(14)套接在循环管(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通过连接管(7)与吸热器(9)接通,所述连接管(7)的顶端与底端皆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管(7)通过螺纹与散热器(4)、吸热器(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2)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突出,所述散热管(12)内部的突出的位置与固定条(15)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9)的底端开设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与外界的热风结构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6)焊接在管道外侧,所述加热管(16)之间设置有骨架,所述加热管(16)通过骨架与传热网(17)固定连接。
CN201922384837.1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2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4837.1U CN21142291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4837.1U CN21142291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2915U true CN211422915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4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483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2291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2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5037B (zh) 一种部分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冷却系统
CN202718837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梯级利用装置
CN208000539U (zh) 一种电脑用外部散热器
CN209447114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cpu的散热装置
CN203690053U (zh) 用于大型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204010934U (zh) 一种大型油浸式变压器油箱
CN211422915U (zh)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07460718U (zh) 一种电气工程散热装置
CN106224228A (zh) 一种液压泵
CN212434434U (zh) 一种用于水电站变压器的改进型散热系统
CN214465283U (zh) 一种液压设备循环降温装置
CN212296840U (zh) 柱塞泵用冷却装置
CN210660854U (zh)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CN210321170U (zh) 一种磁感加热炉用水冷控制柜
CN205350310U (zh)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减速机
CN206206242U (zh) 一种智能空压机节能装置
CN202531251U (zh) 储油式油冷器
CN221075191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冷却装置
CN210799113U (zh) 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12614993U (zh) 一种斯特林发电机组用冷却系统
CN211397822U (zh) 空气压缩机的废热利用装置
CN212512611U (zh) 一种全封闭型换热器
CN210599139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CN218407740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换热机构
CN203205078U (zh) 一种机器人外循环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