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430U -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430U
CN210320430U CN201920703041.5U CN201920703041U CN210320430U CN 210320430 U CN210320430 U CN 210320430U CN 201920703041 U CN201920703041 U CN 201920703041U CN 210320430 U CN210320430 U CN 210320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cooling module
supply devic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30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030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送风结构包括安装结构和设置在安装结构内的冷却模块、送风装置;送风装置设在冷却模块的一侧,用于向冷却模块送风;冷却模块和安装结构之间设置有风道,该风道连通于送风装置,因此,在送风装置工作时,一部分风穿过冷却模块送出,另一部分可从风道直接送出,不受阻碍,与未设置风道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出风量,可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具有上述送风结构的风机,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风机,整体安装结构一般包括一个中间安装架、一个前盖板和一个后盖板,中间安装架用于安装冷风机内部零部件,再将前盖板和后盖板卡接在中间安装架上,形成冷风机整体结构,在前盖板上设置出风口,后盖板上设置进风口,并在将风机设置在进风口附近,通过风机鼓动外部空气进入冷风机内部从而向进风口吹风,形成冷风机的送风结构,此结构中,风量的大小受到风机的选型和冷风机内部结构的阻碍作用影响,使得冷风机出风量较小,不能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增大出风量的送风结构;并提供一种具有该送风结构的冷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包括安装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安装结构内的冷却模块、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在所述冷却模块的一侧,用于向所述冷却模块送风;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安装结构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连通于所述送风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面涵盖所述冷却模块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并且涵盖所述风道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第一腔,所述冷却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的至少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的上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围绕在所述第一腔的周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装置为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可吸水的帘芯,所述帘芯沿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设有若干通风孔。
还提供了一种冷风机,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上述的送风结构,所述送风装置对应所述进风口,所述冷却模块对应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送风结构包括安装结构和设置在安装结构内的冷却模块、送风装置;送风装置设在冷却模块的一侧,用于向冷却模块送风;冷却模块和安装结构之间设置有风道,该风道连通于送风装置,因此,在送风装置工作时,一部分风穿过冷却模块送出,另一部分可从风道直接送出,不受阻碍,与未设置风道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出风量,可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具有上述送风结构的风机,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送风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安装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道和第一腔相对位置的部分示例图;
图4为冷风机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冷风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冷风机,风量的大小收到风机的选型和冷风机内部结构的影响,风机选型受冷风机整体尺寸的影响,若选择大功率风机,则造成较大空间的占用,冷风机的整体尺寸也需随之增大,若选择较小的风机,风机风量受内部零部件的阻碍而影响最终出风的风量,大部分风量通过帘芯吹出,帘芯的阻碍作用使得冷风机的出风量较小,不能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在冷风机安装结构中,预留一个风道,直接连通送风装置和出风口,使得送风装置的风量一部分可通过冷却模块吹出,另一部分通过该风道吹出,与现有结构相比,在送风装置额定风量和体积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本送风结构可有效增大出风量,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形成冷风和自然风混合出风的效果,优化使用体验。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为送风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安装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2,送风结构包括安装结构10和设置在安装结构10内的冷却模块20、送风装置30;送风装置30设在冷却模块20的一侧,用于向冷却模块20送风;冷却模块20和安装结构10之间设置有风道40,该风道40连通于送风装置30,因此,在送风装置30工作时,一部分风穿过冷却模块20送出,另一部分可从风道40直接送出,不受阻碍,与未设置风道40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出风量,可满足大风量的使用需求,并且,通过冷却模块20送出的冷风和从风道40直接送出的自然风混合出风,可优化使用体验。
安装结构10上设置有第一腔11,冷却模块20设置在该第一腔11内,送风装置30设置在第一腔11腔口的一侧,其出风面正对第一腔11的腔口,从而可直接对冷却模块20送风,冷却模块20与送风装置30相对的一面为其进风面,送风装置30的出风面和冷却模块20的进风面之间具有一设定距离,有助于风的均匀输送。
本实施方式中,风道40设置在第一腔11的上侧。第一腔11设置有侧壁12,从而与风道40隔开,具有导风作用,并有助于冷却模块20的安装和固定,该侧壁12沿送风装置30的送风方向延伸,使得风道40形成直通式结构,有助于减少风阻。
送风装置30的出风面涵盖冷却模块20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并且涵盖风道40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使得送风装置30送出的风直接进入冷却模块20和风道40,减少风量损耗。
上述的送风装置30可为常用的风机,具体选型可根据风量需求和安装尺寸进行选择。
上述的冷却模块20包括可吸水的帘芯21,帘芯沿送风装置30的送风方向设有若干通疯狂孔,使用时对帘芯21供水可浸湿帘芯,风通过浸湿的帘芯21后被冷却,从而形成冷风送出。该冷却方案方式为冷风机的常规方法,此处不做赘述。
图3为风道和第一腔相对位置的若干个示例图,该示例图均以自第一腔的进风面为主视方向,参考图3,具体实施时,风道40与第一腔11的相对位置可为多种,风道40可设置在第一腔11的任意一侧或者多侧,如图3中3a,第一腔1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风道40,或者,如图3中3b,第一腔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风道40,图图3中3c,风道40围绕第一腔11周围设置。风道40在第一腔11附近形成辅助出风道,从而使送风装置30的一部分风可从该风道40直接送出,实现增大整体出风量的目的。
图4为冷风机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冷风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拆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5,冷风机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2、给水模块3和前文所述的送风结构,送风装置30对应进风口1,冷却模块20对应出风口2,风道40与出风口2连通,给水模块3用于对冷却模块20给水,从而使帘芯21浸湿;安装结构10上设置有用于给水模块3的安装台13(参考图2),给水模块3安装在该安装台13上时,给水模块位于风道上方,可从上方对冷却模块给水。在送风装置30工作时,可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鼓入冷风机内部,并向冷却模块20和风道40送风,从冷却模块20送出的冷风和从风道40送出的自然风直接由出风口2送出,实现大风量出风,并形成冷风和自然风混合出风。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安装结构内的冷却模块、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在所述冷却模块的一侧,用于向所述冷却模块送风;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安装结构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连通于所述送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面涵盖所述冷却模块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并且涵盖所述风道的部分或全部进风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第一腔,所述冷却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的至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围绕在所述第一腔的周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为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可吸水的帘芯,所述帘芯沿所述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设有若干通风孔。
10.一种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所述送风装置对应所述进风口,所述冷却模块对应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CN201920703041.5U 2019-05-16 2019-05-16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Active CN210320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041.5U CN21032043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041.5U CN21032043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430U true CN210320430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3041.5U Active CN21032043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0430U (zh) 冷风机及其送风结构
AU2015235701B2 (en) Package-stored engine generator
CN216625060U (zh) 一种散热电源箱
CN214411990U (zh) 一种便于设备散热的配电柜
AU2015235700B2 (en) Package-storage-type engine power generator
CN209840293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282988B (zh) 一种用于电控柜的换热风道系统
CN219626953U (zh) 一种自然通风散热的墙壁预埋底盒及面板的组合套装
CN211406716U (zh) 一种5g bbu设备用竖直插框
CN220474437U (zh) 高效散热的海上风电干式变压器
CN216414931U (zh) 一种美容仪
CN220510783U (zh) 一种用于无功补偿器的散热降温装置
CN220733252U (zh) 一种通信主机高效散热存储设备
CN217903780U (zh) 散热配电控制设备
CN220588451U (zh) 一种具有冷热功能的焊帽
CN212628935U (zh) 风道隔离罩及充电站
CN204315976U (zh) 一种双通道散热的柜体
CN219742512U (zh) 一种散热风道和桌面烤箱
CN210772055U (zh) 一种灯泡散热结构
CN219492617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692863U (zh) 一种新型配电箱
CN211266206U (zh) 一种气流内循环式控制柜
CN220793231U (zh) 一种导风通道及安装有该导风通道的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628739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led显示屏背箱
CN216564815U (zh) 一种同步散热的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