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5079U -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 Google Patents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5079U
CN210315079U CN201920912521.2U CN201920912521U CN210315079U CN 210315079 U CN210315079 U CN 210315079U CN 201920912521 U CN201920912521 U CN 201920912521U CN 210315079 U CN210315079 U CN 210315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rail
limit
bas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25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平
刘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25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5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5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5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将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V型轨与外侧基本轨之间,并将第一限位件插入第二限位件上的限位槽中。由于第一限位件分别与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限位配合,因此,当V型轨发生爬行时,第一限位件会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限位配合,使得V型轨上的纵向爬行力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直接传递至纵向摩擦阻力较大的外侧基本轨上,如此,有效控制V型轨的爬行量,极大降低了V型轨的爬行病害,从而有效减少复式交分道岔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由于V型轨的爬行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位于V型轨两侧的尖轨的纵向爬行病害也得到有效解决。

Description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背景技术
复式交分道岔,是用于缩短车站咽喉长度、减少车道用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的设备,广泛运用于铁路设计中。由于复式交分道岔结构具有特殊性,因此,V型轨的两侧通常分别采用III型弹条与垫板耳铁进行固定,并且采用八根枕木对V型轨进行扣压。然而,由于扣压力的不足,钢轨纵向摩擦阻力较小,因此,导致V型轨的爬行病害突出,从而导致两侧尖轨纵向爬行,进而引发道岔转换的高故障发生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能够有效控制V型轨的爬行量,解决V型轨的爬行病害。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第一限位件能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位于V型轨与外侧基本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外侧基本轨上;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外侧基本轨上,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
上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将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V型轨与外侧基本轨之间,并将第一限位件插入第二限位件上的限位槽中。由于第一限位件分别与第一槽壁、第二槽壁限位配合,因此,当V型轨发生爬行时,第一限位件会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限位配合,使得V型轨上的纵向爬行力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直接传递至纵向摩擦阻力较大的外侧基本轨上,如此,有效控制V型轨的爬行量,极大降低了V型轨的爬行病害,从而有效减少复式交分道岔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由于V型轨的爬行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位于V型轨两侧的尖轨的纵向爬行病害也得到有效解决。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插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底座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限位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壁限位配合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的第二抵触面,所述第一限位部插入所述限位槽中时,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1,所述第二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2,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一距离L2之和小于或者等于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固定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所述第二底座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上设有减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固定件穿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底座安装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
一种复式交分道岔,包括V型轨、外侧基本轨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装设在所述V型轨与所述外侧基本轨之间时,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槽中。
上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采用以上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将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在V型轨与外侧基本轨之间,并将第一限位件插入第二限位件上的限位槽中。由于第一限位件分别与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限位配合,因此,当V型轨发生爬行时,第一限位件会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限位配合,使得V型轨上的纵向爬行力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一槽壁或者第二槽壁直接传递至纵向摩擦阻力较大的外侧基本轨上,如此,有效控制V型轨的爬行量,极大降低了V型轨的爬行病害,从而有效减少复式交分道岔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由于V型轨的爬行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位于V型轨两侧的尖轨的纵向爬行病害也得到有效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一视角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10、第一限位件,111、第一限位部,1111、第一抵触面,1112、第二抵触面,112、第一底座,1121、第一安装孔,120、第二限位件,121、第二限位部,1211、限位槽,1212、减重槽,1213、第一槽壁,1214、第二槽壁,122、第二底座,1221、第二安装孔,130、垫片,131、固定孔,200、V型轨,300、外侧基本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4及图6,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包括: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第二限位件120上设有限位槽1211。限位槽1211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第一限位件110能插入限位槽1211内,第一限位件110分别用于与第一槽壁1213、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用于位于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第一限位件110用于装设在V型轨200上,且第二限位件120用于装设在外侧基本轨300上。或者第一限位件110用于装设在外侧基本轨300上,且第二限位件120用于装设在V型轨200上。
上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将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分别安装在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并将第一限位件110插入第二限位件120上的限位槽1211中。由于第一限位件110分别与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因此,当V型轨200发生爬行时,第一限位件110会与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使得V型轨200上的纵向爬行力通过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直接传递至纵向摩擦阻力较大的外侧基本轨300上,如此,有效控制V型轨200的爬行量,极大降低了V型轨200的爬行病害,从而有效减少复式交分道岔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由于V型轨200的爬行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位于V型轨200两侧的尖轨的纵向爬行病害也得到有效解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10通过螺栓固定在V型轨200上,第二限位件120通过螺栓固定在外侧基本轨300上,由于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上均有螺纹孔,因此,在安装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时,无需额外在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上打孔,如此,极大方便了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的安装作业。同时,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在安装过程中,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分别沿着V型轨200的长度方向或者外侧基本轨300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4及图6,第一限位件110包括第一底座112、及设置在第一底座112上的第一限位部111。第一限位部111能插入限位槽1211内,且第一限位部111分别与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第一底座112用于装设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件110呈或者近似呈“T”形结构,如此,通过第一底座112,使得第一限位部111更加稳定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以便第一限位部111能够稳定抵在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上,使得V型轨200上的纵向爬行力更加顺利传递至外侧基本轨300上,从而进一步有效控制V型轨200的爬行量。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一限位部111的宽度从第一限位部111上远离第一底座112的一端至第一限位部111上靠近第一底座112的一端逐渐增大。由此可知,第一限位部111在第一底座112上的形状为或者近似为上小下大结构,这样,使得第一限位部111能够传递更大的纵向爬行力,防止第一限位部111在第一底座112上发生折弯或者折断现象,如此,极大提高第一限位件110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1与第一底座112为一体结构,且第一限位件110由方钢锻造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3及图4,第一限位部111包括与第一槽壁1213限位配合的第一抵触面1111、及与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的第二抵触面1112。第一限位部111插入限位槽1211中时,第一抵触面1111与第一槽壁121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二抵触面1112与第二槽壁1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2。第一距离L1与第一距离L2之和小于或者等于3mm。由此可知,当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分别装好在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时,第一限位件110在限位槽1211内的移动量小于或者等于3mm。如此,本实施例合理设置第一限位件110在限位槽1211内的移动量,有效控制V型轨200的爬行量;同时,也方便安装在V型轨200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的第一限位件110插入限位槽1211中。此外,由于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限位件110与限位槽1211的槽壁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第二限位件120发生膨胀时无法伸展而导致结构挤压变形,从而使得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触面1111与第一槽壁1213之间的最短距离、及第二抵触面1112与第二槽壁1214之间的最短距离应理解为:第一抵触面1111与第一槽壁1213限位配合时,第一抵触面1111与第一槽壁1213会有接触点,因此,第一抵触面1111与第一槽壁121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抵触面1111上的接触点与第一槽壁1213上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同理,第二抵触面1112与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时,第二抵触面1112与第二槽壁1214会有接触点,因此,第二抵触面1112与第二槽壁1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抵触面1112上的接触点与第二槽壁1214上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6,第一底座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21。第一固定件穿入第一安装孔1121中用于将第一底座112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如此,便于第一底座112稳定固定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其中,第一安装孔1121为螺纹孔时,第一固定件可为螺栓或者螺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21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孔112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部11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6,第二限位件120包括第二底座122、及设置在第二底座122上的第二限位部121。限位槽1211设置在第二限位部121上。第二底座122用于装设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20呈或者近似呈∏形结构。如此,通过第二底座122,使得第二限位部121更加稳定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以便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能够与第一限位件110稳定配合上,使得V型轨200上的纵向爬行力更加顺利传递至外侧基本轨300上,从而进一步有效控制V型轨200的爬行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之间的距离从限位槽1211远离第二底座122的一端至从限位槽1211靠近第二底座122的一端逐渐减小,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二限位部121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限位部121在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与第一限位件110配合时,发生折断。同时,第二限位部121与第二底座122为一体结构,且第二限位件120由方钢锻造而成。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二限位部121上设有减重槽1212。在第二限位部121上设置减重槽1212,有利于减轻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的整体重量,方便施工人员使用;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制作成本。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减重槽1212为条形结构,且减重槽1212位于限位槽1211与第二底座122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6,第二底座12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221。第二固定件穿入第二安装孔1221中用于将第二底座122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如此,通过第二固定件,使得第二底座122稳定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120更加稳定传递纵向爬行力。其中,第二安装孔1221为螺纹孔时,第二固定件可为螺栓或者螺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221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1221分别位于第二限位部12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5,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还包括垫片130。垫片130设置在第一限位件110的底部或者第二限位件120的底部。如此,通过垫片130,能够有效调节第一限位件110或者第二限位件120的安装高度,以便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适应不同的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的安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垫片130上设有固定孔131,通过固定孔131,便于垫片130安装在V型轨200上或者外侧基本轨300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底座112的长度L3为19.2cm,第一底座112的厚度H1为2cm,第一限位部111在第一底座112上一端的长度L4为8cm,第一限位部111的高度H2为12cm,第二底座122的长度L5为40cm,第二底座122的厚度H3为2.1cm,第二限位部121在第二底座122上一端的长度L6为23.8cm,第二限位部121的的高度H4为13cm。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4及图6,一种复式交分道岔,包括V型轨200、外侧基本轨300及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装设在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时,第一限位件110插入限位槽1211中。
上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采用以上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将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二限位件120分别安装在V型轨200与外侧基本轨300之间,并将第一限位件110插入第二限位件120上的限位槽1211中。由于第一限位件110分别与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因此,当V型轨200发生爬行时,第一限位件110会与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限位配合,使得V型轨200上的纵向爬行力通过第一限位件110与第一槽壁1213或者第二槽壁1214直接传递至纵向摩擦阻力较大的外侧基本轨300上,如此,有效控制V型轨200的爬行量,极大降低了V型轨200的爬行病害,从而有效减少复式交分道岔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由于V型轨200的爬行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位于V型轨200两侧的尖轨的纵向爬行病害也得到有效解决。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100在安装过程中,第一槽壁1213与第二槽壁1214分别沿着V型轨200的长度方向或者外侧基本轨300的长度方向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限位件;与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第一限位件能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位于V型轨与外侧基本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外侧基本轨上;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外侧基本轨上,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插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底座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限位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壁限位配合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所述第二槽壁限位配合的第二抵触面,所述第一限位部插入所述限位槽中时,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1,所述第二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2,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一距离L2之和小于或者等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固定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所述第二底座用于装设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设有减重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固定件穿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底座安装在所述V型轨上或者所述外侧基本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
10.一种复式交分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V型轨、外侧基本轨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装设在所述V型轨与所述外侧基本轨之间时,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槽中。
CN201920912521.2U 2019-06-18 2019-06-18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Active CN210315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2521.2U CN210315079U (zh) 2019-06-18 2019-06-18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2521.2U CN210315079U (zh) 2019-06-18 2019-06-18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5079U true CN210315079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2521.2U Active CN210315079U (zh) 2019-06-18 2019-06-18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5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195A (zh) * 2019-06-18 2019-09-20 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8195A (zh) * 2019-06-18 2019-09-20 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5079U (zh)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CN107419655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防落梁伸缩装置
CN113047090B (zh) 一种减振扣件系统
CN103147527A (zh) 一种夹板剪力墙
CN205063253U (zh) 墙体膨胀锚栓
CN219261382U (zh) 一种单向装配式结构楼板密封结构
CN212560949U (zh) 一种有轨电车用扣件
CN212001612U (zh) 大跨度球形网架安装用可滑移铰支座
CN203334183U (zh) 用于钢梁桥明桥面轨道的扣件结构
AU2008200642B2 (en) Rail anchor isolator
CN212295042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墙体耗能连接装置
CN210104545U (zh) 一种耗能防落梁装置的连接结构
CN208472481U (zh) 一种非对称式钢轨扣件系统
CN110258195A (zh) 复式交分道岔限位结构与复式交分道岔
CN213978555U (zh) 一种中间导轨盆式橡胶支座
CN221219296U (zh) 用于装配式外墙外挂大板的水平滚动连接支座
CN220848493U (zh) 低损耗节能型地板锁扣
CN104632008A (zh) 一种门槛系统的斜面连接结构
CN214698711U (zh) 一种预埋槽固定用防脱t型螺栓组件
CN215329067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空中轨道
CN221000986U (zh) 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
CN211666003U (zh) 装配式抗裂墙体
CN211673249U (zh) 一种升降静音滑轨
CN220664605U (zh) 带钩式抗冲击层门地坎组件
CN215977967U (zh) 一种永固槽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14010 No.1, alding street, Kundulun District,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oneng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014010 No.1, alding street, Kundulun District,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BAOSHEN RAILWA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