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3915U -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3915U
CN210313915U CN201921093818.7U CN201921093818U CN210313915U CN 210313915 U CN210313915 U CN 210313915U CN 201921093818 U CN201921093818 U CN 201921093818U CN 210313915 U CN210313915 U CN 210313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upport rod
black
hol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38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Bao'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Bao'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henzhen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19210938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3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3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3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封盖、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设置在封盖上,封盖上设置有手柄;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第一处理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叶片、支撑杆、第一进料口和孔洞;第二处理室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进料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第三处理室内设置有厌氧室和缺氧室,厌氧室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第三进料口进料为聚磷菌,缺氧室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第四进料口进料为反硝化菌;支撑杆转动带动叶片转动,在第一进料口投入絮凝剂和固化剂,絮凝剂和固化剂在支撑杆的转动下从孔洞散出,这种方式使水体杂质与絮凝剂和固化剂充分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厌氧发酵是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在厌氧情况下,有机物质通过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会产生NH3和H2S臭味物质;现有技术对于黑臭水体的净化措施往往是通过加入絮凝剂和固化剂使水体中的固体杂质凝固,然后进行水质净化过程,往往加入的絮凝剂和固化剂不能完全和水体中的杂质反应,导致加入的用料过多,增加成本;现有技术的净化过程采用的微生物组合效率过低,净化效率不足70%,达标率不高,所以急需研发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污水杂质与絮凝剂和固化剂不能充分反应和净化过程采用的微生物净化效率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封盖、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封盖上设置有手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所述第一处理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叶片、支撑杆、第一进料口和孔洞;所述第二处理室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进料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所述第三处理室内设置有厌氧室和缺氧室,所述厌氧室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进料为聚磷菌,所述缺氧室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所述第四进料口进料为反硝化菌。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室和所述第二处理室,所述第二处理室和所述第三处理室,所述厌氧室和缺氧室均设置有隔板孔。
优选地,所述孔洞开设在支撑杆表面,所述支撑杆表面至少设置一个孔洞,所述支撑杆一端穿过所述外壳的表面,所述支撑杆与电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进料道,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道上,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为对齐设置,所述孔洞穿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进料道连通,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地,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光合细菌。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圆柱形,所述封盖与所述外壳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第一处理室设置了搅拌机构,支撑杆与电机相连,支撑杆转动带动叶片转动,在第一进料口投入絮凝剂和固化剂,絮凝剂和固化剂在支撑杆的转动下从孔洞散出,这种方式使水体杂质与絮凝剂和固化剂充分反应。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沼泽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可明显改善水体的黑臭指标,经研究实验证明净化效率可达75.29%-87.89%相比于现有技术净化效率有较大改善。
3、封盖与外壳为螺纹连接,可通过旋转手柄打开封盖将第一处理室中沉积的杂质进行清除,方便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处理室、3第二处理室、4第三处理室、5封盖、6进水口、7出水口、8手柄、9搅拌装置、10第二进料口、11沼泽红假单胞菌、12厌氧室、13缺氧室、14第三进料口、15聚磷菌、16第四进料口、17反硝化菌、18隔板孔、91叶片、92支撑杆、93第一进料口、94孔洞、进料道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2,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封盖5、进水口6和出水口7,进水口6设置在封盖5上,封盖5上设置有手柄8;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处理室2、第二处理室3和第三处理室4;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9,搅拌装置9包括叶片91、支撑杆92、第一进料口93和孔洞94;第二处理室3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0,第二进料口进料为沼泽红假单胞菌11;第三处理室4内设置有厌氧室12和缺氧室13,厌氧室12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14,第三进料口14进料为聚磷菌15,缺氧室13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16,第四进料口16进料为反硝化菌17。
第一处理室2和第二处理室3,第二处理室3和第三处理室4,厌氧室12和缺氧室13均设置有隔板孔18;孔洞94开设在支撑杆92表面,支撑杆92表面至少设置一个孔洞94,支撑杆92一端穿过外壳1的表面,支撑杆92与电机相连;支撑杆92内设置有进料道95,第一进料口93设置在进料道95上,第一进料口93与第二进料口10为对齐设置,孔洞94穿过支撑杆92与进料道95连通,支撑杆92远离第一进料口93的一端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沼泽红假单胞菌11为光合细菌;外壳1为圆柱形,封盖5与外壳1为螺纹连接。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黑臭水体通过进水口6进入第一处理室2中,将絮凝剂和固化剂投入第一进料口93中,打开电机带动支撑杆92转动,支撑杆92转动带动叶片91转动,此时絮凝剂和固化剂通过孔洞94散出,絮凝剂和固化剂通过搅拌装置9与黑臭水体充分反应,去除沉积杂质的黑臭水体通过隔板孔18进入第二处理室3中,在第二进料口10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11,沼泽红假单胞菌11可明显改善黑臭水体的黑臭指标,改善后的黑臭水体通过隔板孔18进入厌氧室12中,在第三进料口14中加入聚磷菌15,聚磷菌15优先利用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成为优势菌种,为除磷创造了条件,然后黑臭水体进入缺氧室13中,反硝化菌17利用其它可利用的碳源将回流到缺氧室13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完成净化过程,净化后的水体通过出水口7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滑动”、“转动”、“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封盖(5)、进水口(6)和出水口(7),所述进水口(6)设置在所述封盖(5)上,所述封盖(5)上设置有手柄(8);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处理室(2)、第二处理室(3)和第三处理室(4);所述第一处理室(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9),所述搅拌装置(9)包括叶片(91)、支撑杆(92)、第一进料口(93)和孔洞(94);所述第二处理室(3)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0),所述第二进料口进料为沼泽红假单胞菌(11);所述第三处理室(4)内设置有厌氧室(12)和缺氧室(13),所述厌氧室(12)上设置有第三进料口(14),所述第三进料口(14)进料为聚磷菌(15),所述缺氧室(13)上设置有第四进料口(16),所述第四进料口(16)进料为反硝化菌(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室(2)和所述第二处理室(3),所述第二处理室(3)和所述第三处理室(4),所述厌氧室(12)和缺氧室(13)均设置有隔板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94)开设在支撑杆(92)表面,所述支撑杆(92)表面至少设置一个孔洞(94),所述支撑杆(92)一端穿过所述外壳(1)的表面,所述支撑杆(92)与电机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2)内设置有进料道(95),所述第一进料口(93)设置在所述进料道(95)上,所述第一进料口(93)与所述第二进料口(10)为对齐设置,所述孔洞(94)穿过所述支撑杆(92)与所述进料道(95)连通,所述支撑杆(92)远离所述第一进料口(93)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11)为光合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所述封盖(5)与所述外壳(1)为螺纹连接。
CN201921093818.7U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Active CN210313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3818.7U CN210313915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3818.7U CN210313915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3915U true CN21031391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5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3818.7U Active CN210313915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39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081A (zh) * 2021-06-25 2021-10-01 深圳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081A (zh) * 2021-06-25 2021-10-01 深圳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473081B (zh) * 2021-06-25 2024-03-29 深圳市生态环境智能管控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2225Y (zh) 一种用于炸药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2450817U (zh)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系统及其应用
CN109336325A (zh) 一种零排放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与方法
CN110683640B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脱氮的反硝化生物转盘
CN210313915U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CN205892858U (zh) 一种自清洁气动旋转曝气装置
CN103496789A (zh) 一种生物电化学辅助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01932988U (zh) 厌氧/好氧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
CN201614333U (zh) 一种分散污水处理装置
CN212451088U (zh) 一种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9194742U (zh) 一种低能耗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9957470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厌氧池
CN204625435U (zh) 养猪场污水处理装置
CN116693112A (zh) 一种低碳氮比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9110911A (zh) 一种抽屉式生物滤池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复合系统
CN215288415U (zh) 纯膜mbbr耦合碳捕获的自养脱氮系统
CN215403640U (zh) 利用污水厂污泥生物法释放污泥碳源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4914009U (zh) 一种基于回转式格栅机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3788588A (zh) 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06379995B (zh) 一种改良型a2o耦合生物转盘的反硝化除磷的装置
CN202322494U (zh) 一种厌氧、好氧污水处理装置
CN202576159U (zh) 一种泥膜共生深度脱氮装置
CN201074198Y (zh) 污水生化处理器
CN217868539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20788266U (zh) 一种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