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6754U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6754U
CN210296754U CN201921356167.6U CN201921356167U CN210296754U CN 210296754 U CN210296754 U CN 210296754U CN 201921356167 U CN201921356167 U CN 201921356167U CN 210296754 U CN210296754 U CN 210296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erminal
board
radio frequenc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61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61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6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6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6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后端的配接部及贯穿所述本体底座形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本体底座包括在中间部分向上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外周的平台部,每个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端子主体、自所述端子主体前端延伸并悬置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弹臂及自所述端子主体后端延伸至所述配接部上的焊脚,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底面的基板、自所述基板前端折弯形成的前端壁及自所述前端壁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形成的两个侧壁。本申请插头的制造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的PCB板上通常会有射频连接器连接同轴线缆以传输射频信号,如天线信号、不同板之间的高频信号等;
在5G通信时代,要求多天线方式传输,传统的单通道射频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现有替代方案中,出现了采用板对板连接器来实现多通道传输天线信号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射频信号的屏蔽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820584125.7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插座及连接器组件,但是插头的屏蔽外壳设计非常复杂,制造难度极大;而插座的宽度较大,占用了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以降低所述插头的屏蔽外壳的制造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后端的配接部及贯穿所述本体底座形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本体底座包括在中间部分向上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外周的平台部,每个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端子主体、自所述端子主体前端延伸并悬置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弹臂及自所述端子主体后端延伸至所述配接部上的焊脚,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底面的基板、自所述基板前端折弯形成的前端壁及自所述前端壁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形成的两个侧壁,所述前端壁、两个侧壁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围设成位于所述平台部上方的插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触弹臂是自所述端子主体前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再次反向折弯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配接部包括自所述台阶部后端底部延伸形成的端子台及自所述端子台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述端子台并露出于所述端子台上表面,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自所述端子主体向下折弯后延伸出所述端子台后端面,所述端子台的后端缘设有若干线缆槽,所述线缆槽对应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的横向两侧设有内凹的扣持部,所述屏蔽外壳的侧壁包括自所述侧壁自由端朝相对内侧弯折弹性卡持于所述扣持部的内凸部、自所述内凸部自由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限位块外侧的固定尾部,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于所述固定尾部外侧的固定片及冲压形成于所述两侧壁上的凸筋。
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上焊接有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外围的编织层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外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卡持于所述线缆槽内,所述中心导体延伸至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上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与所述屏蔽外壳的基板之间夹持有导电板,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述导电板上并与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屏蔽外壳的基板位于所述同轴线一侧向上凸出抵持所述编织层,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基板向上凸出的位置并与所述基板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上侧压接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向后延伸至所述端子台上方。
优选地,位于所述固定尾部外侧的固定片垂直折弯扣持于所述屏蔽板的上表面以与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夹持所述屏蔽板。
所述屏蔽外壳制造相对简单,相对于现有复杂的冲压及装配工艺,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头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沿图2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座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173051160000031
Figure BDA000217305116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关于方向的定义均以图1为准,以同轴线C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以所述插头插座的插拔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为横向方向(左右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的板对板型射频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B、与所述插座B对接的插头A及连接于所述插头A上的同轴线C。
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插头A包括插头本体20、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2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40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20外的屏蔽外壳10。
所述同轴线C包括中心导体C1、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C1外的第一绝缘层C2、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C2外围的编织层C3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C3外的第二绝缘层C4。
所述插头本体20包括本体底座21、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21一侧的台阶部22、自所述台阶部22下端部分延伸形成的配接部23及贯穿所述本体底座21形成的若干端子槽212。
所述本体底座21包括在中间部分向上凸出形成的凸出部213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213外周的平台部211。所述端子槽212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底座21与所述凸出部213并在所述凸出部上侧临近所述台阶部22位置处形成配接空间214。所述配接部23包括端子台231及自所述端子台231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的一对限位块233。所述端子台231端缘设有若干线缆槽232,每个线缆槽232对应一个插头端子40。
所述插头端子40包括若干信号端子41及将所述信号端子41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42,每个插头端子包括端子主体43、自所述端子主体43前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接触弹臂44及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43后端的焊脚45。所述信号端子41的焊脚45延伸至所述端子台231上并露出于所述端子台231的上表面以与所述同轴线C的中心导体C1在所述端子台231上表面焊接。所述接地端子42的焊脚45向下折弯后再向后平行延伸出所述端子台231的后端。所述接地端子42的焊脚45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信号端子41的焊脚45的水平位置。所述接触弹臂44反向折弯形成犬后腿状结构,所述接触弹臂44悬置于所述端子槽212内。
所述屏蔽外壳10用于将所述插头A的插头端子40所传输的高频信号进行屏蔽。所述屏蔽外壳10包括基板11、自所述基板11前端朝上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前端壁12及自所述前端壁12向后垂直折弯形成的两侧壁13。所述两侧壁包括自所述两侧壁13自由端朝相对内侧弯折形成的内凸部132、自所述内凸部132自由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限位块233外侧的固定尾部133。所述屏蔽外壳10还包括自所述基板11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于所述固定尾部133外侧的固定片14及冲压形成于所述两侧壁13上的凸筋134。所述固定片14包括位于所述两侧壁13外侧以护持所述两侧壁13的竖直部141及在所述固定尾部133位置处自所述竖直部141向内折弯形成的位于所述固定尾部133的包覆部142。所述屏蔽外壳10在前端形成收纳所述本体底座21的第一空间15及在后端形成包覆所述配接部23与同轴线C的第二空间16,所述第一空间15与所述第二空间16以所述内凸部132为分界并分列前后两端。所述凸筋134设于所述两侧壁13位于所述第一空间15位置处,是自所述两侧壁13外侧向内冲压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一空间15内的凸出结构。所述台阶部22的横向两侧设有内凹的扣持部,所述内凸部132弹性卡持于所述扣持部上。
所述插头A还包括夹持于所述屏蔽外壳10的基板11与所述同轴线C的编织层C3之间的导电板32及夹持于所述包覆部142与所述同轴线C的编织层C3之间的屏蔽板31。所述屏蔽板31延伸至所述台阶部22位置处以完全覆盖所述端子台231的上方实现较好的信号屏蔽。所述接地端子42焊脚45与所述导电板32电性接触,此处的焊脚45可以不采用焊接的方式,接触就行。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电板32可以取消设计,而此时,需要将位于所述第二空间16位置处的基板11向上凸出设计,使所述基板11与所述编织层C3、接地端子42的焊脚42电性接触即可。
在所述插头本体20组装之前,所述屏蔽外壳10的包覆部142处于未折弯状态。将所述插头本体20插装入所述屏蔽外壳10的第一、第二空间15,16内,再将所述两侧壁13折弯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20的横向两侧,此时,带有弹性力的内凸部132夹持于所述插头本体20的台阶部22横向两侧以固定所述插头本体20;最后,将所述固定片14折弯形成包覆部142使所述包覆部142夹持所述屏蔽片32上以固定所述同轴线C。
所述插头本体20的平台部211上方与所述屏蔽外壳10的前端壁12与所述两侧壁13之间形成收纳插座B的插置空间30。
本申请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A的插头端子40为单接触弹臂44结构,采用单点接触,相较于现有双接触的方式,可以极大缩小所述插头A的尺寸;且所述屏蔽外壳10制造相对简单,相对于现有复杂的冲压及装配工艺,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5、图6所示,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座B包括插座本体60、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内的插座端子70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横向两侧的金属固定件80。
所述插座本体60包括本体底板61、自所述本体底板61外周向下延伸形成的外围壁、自所述本体底板61中间向下延伸形成的中央岛部64及形成于所述中央岛部64与所述外围壁之间的对接空间67。所述外围壁包括自所述本体底板61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前外围壁62及自所述本体底板61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侧外围壁63。所述本体底板61后端自所述中央岛部64形成有缺口68。所述侧外围壁63的顶部朝外缘延伸形成有托持部66。
所述插座端子70包括固持部71、自所述固持部71前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72及自所述固持部71后端延伸形成的接触部73。所述接触部73包括自所述固持部71后端向下垂直折弯形成的触点部731及自所述触点部731自由端反向折弯形成的嵌入部732,所述嵌入部732的横向两侧设有倒刺733。
所述插座端子70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内,所述固持部71成型于所述本体底板61内,所述焊接部72向前延伸出所述前外围壁62上表面。所述接触部73成型于所述中央岛部64内,其中,所述触点部731露出于所述中央岛部63的前端面,所述嵌入部732嵌入所述中央岛部64内。所述倒刺733有助于增强所述接触部73与所述中央岛部64之间的结合强度。
所述金属固定件80包括基体部81、自所述基体部81前后两端垂直折弯形成的折弯部82、自所述基体81与所述折弯部82顶端垂直折弯形成的第一、第二固焊部83,84及开设于所述基体部81和/或所述折弯部82外壁面上的固定槽86。所述基体部81和/或所述折弯部8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85。所述金属固定件80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的侧外围壁63上,成型时,塑胶材料填充所述通孔85使所述金属固定件80与所述插座本体60结合为一体,所述托持部66结合于所述金属固定件80的第一、第二固焊部83,84的折弯处的弧形位置处。所述第一、第二固焊部83,84焊接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以固定所述插座B,在插拔过程中,所述通孔85内的塑胶柱、所述托持部66及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60内的插座端子70使所述插座本体60不会脱离所述金属固定件80。
本申请板对板型射频插座B通过单触点与插头A电性连接,在所述插座本体60后端设置缺口68与所述插头本体20的台阶部22对位,明显降低插座B尺寸。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申请的插座B与插头A的插拔配合,所述插头A的包覆部142与所述插座本体60的本地底板61的顶面平齐,所述导电板32与所述屏蔽板31限位于所述两限位块233之间。所述插头A的接触弹臂44与所述插座B的触点部731电性接触。所述插座本体60的外围壁插入所述插头A的插置空间30内,所述插座B的中央岛部64插置于所述插头A的配接空间214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若干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底座、形成于所述本体底座后端的配接部及贯穿所述本体底座形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本体底座包括在中间部分向上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外周的平台部,每个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端子主体、自所述端子主体前端延伸并悬置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弹臂及自所述端子主体后端延伸至所述配接部上的焊脚,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底面的基板、自所述基板前端折弯形成的前端壁及自所述前端壁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形成的两个侧壁,所述前端壁、两个侧壁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围设成位于所述平台部上方的插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触弹臂是自所述端子主体前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再次反向折弯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配接部包括自所述台阶部后端底部延伸形成的端子台及自所述端子台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限位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述端子台并露出于所述端子台上表面,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自所述端子主体向下折弯后延伸出所述端子台后端面,所述端子台的后端缘设有若干线缆槽,所述线缆槽对应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的横向两侧设有内凹的扣持部,所述屏蔽外壳的侧壁包括自所述侧壁自由端朝相对内侧弯折弹性卡持于所述扣持部的内凸部、自所述内凸部自由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限位块外侧的固定尾部,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于所述固定尾部外侧的固定片及冲压形成于所述两侧壁上的凸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上焊接有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外围的编织层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外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卡持于所述线缆槽内,所述中心导体延伸至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上焊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与所述屏蔽外壳的基板之间夹持有导电板,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述导电板上并与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屏蔽外壳的基板位于所述同轴线一侧向上凸出抵持所述编织层,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延伸至所基板向上凸出的位置并与所述基板电性接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上侧压接有屏蔽板,所述屏蔽板向后延伸至所述端子台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尾部外侧的固定片垂直折弯扣持于所述屏蔽板的上表面以与所述同轴线的编织层夹持所述屏蔽板。
CN201921356167.6U 2019-08-20 2019-08-20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Active CN210296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6167.6U CN210296754U (zh) 2019-08-20 2019-08-20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6167.6U CN210296754U (zh) 2019-08-20 2019-08-20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6754U true CN210296754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6167.6U Active CN210296754U (zh) 2019-08-20 2019-08-20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6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9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7651375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outer cover robustly supported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US20060105631A1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US7726992B2 (en) RF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terminal set with movable bridge
CN108682990B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N110994297B (zh) 射频插头
CN106816786B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
US2010022193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CN210576571U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US201402062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69391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with cables
CN211062999U (zh) 线缆组件及射频插头
CN105375203B (zh) 插座连接器
JP5473758B2 (ja) コネクタ
CN108682991B (zh) 板对板型射频头
CN210296754U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N211088579U (zh) 射频插头
CN211088577U (zh) 射频插头
US200602582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9860167U (zh) 板对板型rf插头
CN110994300A (zh) 射频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