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9133U -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9133U
CN210289133U CN201920549808.3U CN201920549808U CN210289133U CN 210289133 U CN210289133 U CN 210289133U CN 201920549808 U CN201920549808 U CN 201920549808U CN 210289133 U CN210289133 U CN 210289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work
batter post
steel pipe
support system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98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云海
汤步展
丁惟峰
李树飞
郭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1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1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1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1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98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9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9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9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该支撑体系包括:满堂模板支架和配重压载,所述配重压载固定在与斜柱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上;所述斜柱模板的通过若干斜向钢管与钢管桁架固接。该施工方法包括:采用脚手架钢管在屋面及屋面下方的各楼层上搭设满堂模板支架;将所述满堂模板支架在斜柱模板两侧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在与斜柱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上,设置配重压载;在所述落地支撑架上形成斜柱模板,所述斜柱模板由一端扣接在落地支撑架上的斜向钢管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斜向钢管结合钢管桁架,加上配重来平衡混凝土斜柱水平分力的方法,保证了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一般的建筑中,屋顶构筑物常采用钢结构形式以利于拼装施工,对于采用钢筋混凝土倾斜结构的屋面构筑物,其倾斜侧的水平方向上也有楼面作为斜向支撑的基础受力面,而在南京华新城二期项目中,商业裙房中庭屋顶设置了一处悬空的“聚宝盆”结构,该结构由围绕中庭圆周的12根向内倾斜的大斜柱及连通各斜柱的圆环梁板构成,斜柱及梁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柱为圆柱,自屋面向上高约20m(自一层楼面向上高度约50m),向内侧圆心倾斜13°。由于内部中庭自一层楼面向上为挑空空间,出屋面之后,周边无结构与之相连,因此,采用落地形式的大斜柱模板支撑架的高宽比较大,而斜柱倾斜一侧的楼面较窄,无法布置与柱高度和角度相适应的全部斜撑,并且“聚宝盆”模板支架四周无法与周边结构做到有效拉结,整体稳定性无法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采用常规施工方法,需要自一层楼面搭设50m高度的落地满堂支撑架,并在柱向内倾斜的一侧设置较多的斜向支撑,耗工耗时且需考虑地下室顶板的传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耗工耗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落地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落地支撑架上的斜柱模板;所述落地支撑架包括:满堂模板支架和配重压载,其中,所述满堂模板支架上位于斜柱模板两侧且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所述配重压载固定在与斜柱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上;所述斜柱模板的通过若干斜向钢管与钢管桁架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斜柱模板包括:倾斜设置的外包柱模板和沿所述外包柱模板的轴向间隔布置的方模肋板。
作为优选,所述方模肋板采用双拼七夹板,所述双拼七夹板搁置在纵向木方上,所述纵向木方固定在脚手架钢管围檩上。
作为优选,所述双拼七夹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层七夹板面和设置在两层七夹板面之间的横向木方。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柱模板由扁钢带和螺栓箍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落地支撑架上与斜柱模板对应区域设置有水平向剪刀撑或竖向剪刀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脚手架钢管在屋面及屋面下方的各楼层上搭设满堂模板支架;
步骤2:将所述满堂模板支架在斜柱模板两侧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
步骤3;在与斜柱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上,设置配重压载,从而完成落地支撑架的安装;
步骤4:在所述落地支撑架上形成斜柱模板,所述斜柱模板由一端扣接在落地支撑架上的斜向钢管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制作并安装外包柱模板,沿所述外包柱模板的轴向间隔布置的方模肋板。
作为优选,所述方模肋板采用双拼七夹板,所述双拼七夹板搁置在纵向木方上,所述纵向木方固定在脚手架钢管围檩上。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柱模板由扁钢带和螺栓箍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满堂模板支架和配重压载,其中,所述满堂模板支架上位于斜柱模板两侧且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所述配重压载固定在与斜柱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上;所述斜柱模板的通过若干斜向钢管与钢管桁架固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包柱模板、扁钢带、方模肋板、竖向木方和脚手架钢管围檩形成斜柱模板的基本构造,并搭设落地支撑架,通过斜向钢管结合钢管桁架,加上配重来平衡混凝土斜柱水平分力的方法,保证了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H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B-B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柱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柱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方模肋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方模肋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落地支撑架;11、满堂模板支架;12、配重压载;13、钢管桁架;2、斜柱模板;21、外包柱模板;22、方模肋板;221、七夹板面;222、横向木方;23、扁钢带;24、螺栓;25、纵向木方;3、斜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落地支撑架1和安装在所述落地支撑架1上的斜柱模板2。
重点参照图1至图4,所述落地支撑架1包括:满堂模板支架11和配重压载12,其中,位于斜柱模板2两侧且需要分批浇筑的满堂模板支架11搭设成钢管桁架13,也即是说所述满堂模板支架1的部分区域为钢管桁架13式的结构,所述配重压载12固定在与斜柱模板2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13上。具体地,所述满堂模板支架11采用分层安装脚手架钢管的方式来形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从一楼楼面搭设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通过在满堂模板支架11中搭设钢管桁架13,可以加强对斜柱模板2的支撑,而所述配重压载12可以有效的平衡掉由后续混凝土斜柱(也即是向斜柱模板2中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自重产生的倾覆力,解决了地下室顶板的传力问题。
重点参照图5至8,所述斜柱模板2的通过若干斜向钢管3与位于斜柱模板2的倾斜方向上的钢管桁架13固接,即所述斜柱模板2通过所述斜向钢管3将荷载传递给钢管桁架13也即是落地支撑架1,该载荷由配重压载12来平衡,从而达到整个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
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斜柱模板2包括:倾斜设置的外包柱模板21和沿所述外包柱模板21的轴向也即是纵向间隔布置的方模肋板22。其中,所述外包柱模板21单元式定型化的圆木模,其由扁钢带23和螺栓24箍紧固定在落地支撑架1上。进一步的,所述方模肋板22采用双拼七夹板,所述双拼七夹板搁置在纵向木方25上,作为所述外包柱模板21的搁置面和斜柱模板向落地支撑架1传力的过渡构造,所述纵向木方25固定在脚手架钢管围檩上。
继续参照图8,所述双拼七夹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层七夹板面221和设置在两层七夹板面221之间的横向木方222,使得所述双拼七夹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为所述斜柱模板2提供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落地支撑架1上与斜柱模板2对应区域设置有水平向剪刀撑或竖向剪刀撑,确保可以为斜柱模板2提供足够的支撑。
结合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脚手架钢管在屋面及屋面下方的各楼层上搭设满堂模板支架11。
步骤2:将所述满堂模板支架11在斜柱模板2两侧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13,两侧的钢管桁架13分别用于支撑斜柱模板2和安装配重压载12。
步骤3;在与斜柱模板2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13上,设置配重压载12,平衡掉由后续混凝土斜柱自重产生的倾覆力,从而完成落地支撑架1的安装。
步骤4:制作外包柱模板21,在所述落地支撑架1上安装所述斜柱模板2,并用扁钢带23和螺栓24固定,所述斜柱模板2由一端扣接在落地支撑架1上的斜向钢管3支撑,接着,沿所述外包柱模板2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方模肋板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包柱模板21、扁钢带23、方模肋板22、纵向木方25和脚手架钢管形成斜柱模板2的基本构造,并搭设落地支撑架1,通过斜向钢管3结合钢管桁架13,加上配重压载12来平衡混凝土斜柱水平分力的方法,保证了斜柱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落地支撑架(1)和安装在所述落地支撑架(1)上的斜柱模板(2);
所述落地支撑架(1)包括:满堂模板支架(11)和配重压载(12),其中,所述满堂模板支架(11)上位于斜柱模板(2)两侧且需要分批浇筑的区域搭设成钢管桁架(13),所述配重压载(12)固定在与斜柱模板(2)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钢管桁架(13)上;
所述斜柱模板(2)的通过若干斜向钢管(3)与钢管桁架(13)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模板(2)包括:倾斜设置的外包柱模板(21)和沿所述外包柱模板(2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方模肋板(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模肋板(22)采用双拼七夹板,所述双拼七夹板搁置在纵向木方(25)上,所述纵向木方(25)固定在脚手架钢管围檩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七夹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层七夹板面(221)和设置在两层七夹板面(221)之间的横向木方(22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柱模板(21)由扁钢带(23)和螺栓(24)箍紧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支撑架(1)上与斜柱模板(2)对应区域设置有水平向剪刀撑或竖向剪刀撑。
CN201920549808.3U 2019-04-22 2019-04-22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Active CN210289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808.3U CN2102891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808.3U CN2102891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9133U true CN210289133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7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9808.3U Active CN2102891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91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5198A (zh) * 2019-04-22 2019-07-12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82576A (zh) * 2022-07-21 2022-10-14 浙江宏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泥土斜柱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5198A (zh) * 2019-04-22 2019-07-12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82576A (zh) * 2022-07-21 2022-10-14 浙江宏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泥土斜柱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82576B (zh) * 2022-07-21 2023-10-10 浙江宏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斜柱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0529B (zh) 屋盖钢桁架滑移拼装施工平台及安装方法
CN110512719B (zh) 一种高层住宅大跨度间隔式连廊高空支模钢平台施工工法
CN102535845A (zh) 一种连廊结构承重架的施工方法
CN210289133U (zh)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
CN110725597A (zh) 混凝土筒仓顶部环梁施工平台搭设结构以及搭设方法
CN110886227A (zh)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9162437B (zh) 用于多筒钢板剪力墙的整体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A1151892A (en) Prefabricated load bearing structure
CN112554534A (zh) 一种大型筒仓穹顶砼的施工方法
US20060230697A1 (en) Deck structure
CN110005198A (zh) 斜柱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268350U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钢混柱
CN112854702A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及搭设方法
CN104831928A (zh)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CN111677259B (zh) 一种高层贝雷桁架悬挑施工方法
RU2442868C1 (ru) Способ надстройки зданий
CN219931554U (zh) 一种带支模体系的悬挑钢结构施工平台
CN214942440U (zh) 一种高大模板支撑连接结构
CN215107081U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顶柱
CN216713527U (zh) 装配式平面楼盖
CN220621216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筒仓仓顶施工的贝雷架支撑体系
CN220845151U (zh) 用于大跨度钢结构屋面的提升装置
CN215167934U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底柱
CN220450682U (zh) 一种基于新桥系梁的临时施工支架
CN221346244U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支撑转换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