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2877U - 一种抗氧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氧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2877U
CN210282877U CN201920687534.4U CN201920687534U CN210282877U CN 210282877 U CN210282877 U CN 210282877U CN 201920687534 U CN201920687534 U CN 201920687534U CN 210282877 U CN210282877 U CN 210282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djusting
fixed
fixing
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75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
方叶青
冯善华
张会华
吴海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75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2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2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2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氧化系统,属于环保纤维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打散机构包括打散管道、打散铰接座、打散连接杆、打散锤头和打散驱动齿,所述混合管道安装在落料管道的内壁,所述喷孔设置在混合管道上,所述氧化剂管道和增白剂管道均与混合管道连通,所述打散管道转动安装在落料管道上,所述打散铰接座固定在打散管道的内壁,所述打散连接杆的一端与打散铰接座铰接,所述打散锤头固定在打散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氧化剂储罐的底部位于固定机构上,且氧化剂储罐与定位机构接触,所述氧化剂储罐与氧化剂管道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抗氧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氧化系统,属于环保纤维领域。
背景技术
将废旧的饮料瓶作为原材料进行纺丝,一方面可以将废弃物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有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纺丝过程中需要对破碎的瓶片中加入氧化剂及漂白剂,以避免出现断丝的情况。
氧化剂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储存储,当一罐氧化剂用完之后需要更换另一罐,目前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工人推动手推车,将氧化剂储罐推放至指定位置,在推运氧化剂储罐时,氧化剂储罐会发生滑动,甚至掉落,不方便使用。
目前所述情况下是将氧化剂储罐放置在手推车上,直接将氧化剂通过增压泵注入原料管道内,手推车上没有固定装置,在注入时由于增压泵的作用,将会使得氧化剂储罐倾倒,不方便使用。
瓶片在下落过程中会挤压在一起,散落不均,将会使得有些瓶片不能与氧化剂和漂白剂接触,进而将会出现断丝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抗氧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抗氧化系统,包括用于转运氧化剂储罐的转运装置、用于固定氧化剂储罐的固定装置以及氧化装置,所述氧化装置与氧化剂储罐连接,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底座、转运支架、定位机构、锁紧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转运支架安装在转运底座上,所述定位机构和锁紧机构均安装在转运支架上,且锁紧机构与定位机构接触,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转运底座的底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调整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转运底座上,所述调整机构和复位机构均安装在固定机构上,所述氧化装置包括落料管道、氧化机构和打散机构,所述氧化机构和打散机构均安装在落料管道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腔、固定板和固定导向面,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座、调整腔、调整板和调整导向面,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转运底座上,所述固定腔设置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固定腔内,所述固定导向面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调整座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调整腔设置在调整座内,所述调整板安装在调整腔内,所述调整导向面设置在调整板上,所述调整腔与固定腔连通,所述调整导向面与固定导向面接触,所述氧化机构包括混合管道、喷孔、氧化剂管道和增白剂管道,所述打散机构包括打散管道、打散铰接座、打散连接杆、打散锤头和打散驱动齿,所述混合管道安装在落料管道的内壁,所述喷孔设置在混合管道上,所述氧化剂管道和增白剂管道均与混合管道连通,所述打散管道转动安装在落料管道上,所述打散铰接座固定在打散管道的内壁,所述打散连接杆的一端与打散铰接座铰接,所述打散锤头固定在打散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氧化剂储罐的底部位于固定机构上,且氧化剂储罐与定位机构接触,所述氧化剂储罐与氧化剂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架、右定位架、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左定位孔、右定位孔、左限位环、右限位环、左限位块、右限位块、左限位槽、右限位槽、左旋转槽和右旋转槽,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均设置在转运支架上,所述左定位架与左定位杆连接,所述右定位架与右定位杆连接,所述左定位杆位于左定位孔内,所述右定位杆位于右定位孔内,所述左限位环和右限位环均固定在转运支架上,所述左限位环套装在左定位杆外,所述右限位环套装在右定位杆外,所述左限位块固定在左限位环内,所述右限位块固定在右限位环内,所述左限位槽和左旋转槽均设置在左定位杆上,且左限位槽与左旋转槽连通,所述右限位槽和右旋转槽均设置在右定位杆上,且右限位槽与右旋转槽连通,所述左限位块位于左限位槽或左旋转槽内,所述右限位块位于右限位槽或右旋转槽内,所述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分别位于氧化剂储罐的两侧、且均与氧化剂储罐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调整杆、调整块、调整头和调整扳手,所述调整扳手固定在调整杆的一端,所述调整块固定在调整杆的另一端,所述调整头固定在调整块上,所述调整头与调整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孔、复位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孔设置在固定腔的侧面,所述复位板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所述复位板和复位弹簧均位于复位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复位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复位孔的壁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转运底座上设置有氧化剂通道,所述氧化剂通道的一端与固定槽连通,所述氧化剂管道与氧化剂储罐通过氧化剂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打散机构还包括打散驱动限位槽和打散驱动限位环,所述打散驱动限位槽设置在落料管道上,所述打散驱动限位环固定在打散管道上,所述打散驱动限位环位于打散驱动限位槽内,所述打散驱动齿固定在打散管道的外壁,所述打散驱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打散铰接座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打散铰接座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或所述打散管道的内壁固定有螺旋式打散底座,所述打散铰接座固定在螺旋式打散底座上,所述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圈数为一圈,多个打散铰接座沿着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线呈阵列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左锁紧孔、右锁紧孔、左锁紧螺栓和右锁紧螺栓,所述左锁紧孔和右锁紧孔均设置在转运支架上,所述左锁紧孔和右锁紧孔分别与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连通,所述左锁紧螺栓安装在左锁紧孔内,所述右锁紧螺栓安装在右锁紧孔内,所述左锁紧螺栓与左定位杆抵接,所述右锁紧螺栓与右定位杆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防滑纹和万向轮,所述支撑座和万向轮均安装在转运底座的底部,所述防滑纹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支架上固定有定位座,所述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与定位座配合使用,所述转运支架的上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与转运支架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片。
进一步地,所述左限位槽和右限位槽均为矩形凹槽,所述左旋转槽和右旋转槽均为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均为半圆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锁紧螺栓和右锁紧螺栓均为蝶形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左定位架与右定位架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座位于调整腔内,且调整座与调整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整扳手为十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头的端部为半球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卡紧氧化剂储罐的半圆形卡槽,所述半圆形卡槽的直径与固定槽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腔与固定腔垂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打散铰接座位于混合管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打散锤头上设置有圆角,且打散锤头为柔性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管道为环形管道,所述喷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喷孔均匀开设在混合管道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该氧化剂储罐的转运装置在对氧化剂储罐转运时,可通过该转运装置中的定位机构将氧化剂储罐卡紧,避免在转运过程中氧化剂储罐掉落,卡紧后可通过锁紧机构将定位机构锁紧,避免定位机构发生转动。
通过固定装置,可实现将氧化剂储罐的下部进行固定,避免使用时由于增压泵的左右使得氧化剂储罐倾倒,该装置具有固定牢固,方便更换氧化剂储罐的优点,便于控制固定与拆卸的状态,可操作性强。
通过该抗氧化装置中的打散机构可在瓶片下落过程中将瓶片打散,使得瓶片与氧化剂和漂白剂均匀接触,避免出现断丝的情况,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打散管道正转或者反转,使得打散锤头沿着打散铰接座做不规则的摆动动作,进而可将下落过程中的瓶片打散,散落的均匀与氧化剂和漂白剂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I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I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IV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V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VI-VI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V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VI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氧化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IX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运装置A、固定装置B、氧化装置C、氧化剂储罐D、
转运底座A1、转运支架A2、定位机构A3、锁紧机构A4、支撑机构A5、把手A6、
左定位架A31、右定位架A32、左定位杆A33、右定位杆A34、左定位孔A35、右定位孔A36、左限位环A37、右限位环A38、左限位块A39、右限位块A310、左限位槽A311、右限位槽A312、左旋转槽A313、右旋转槽A314、定位座A315、
左锁紧孔A41、右锁紧孔A42、左锁紧螺栓A43、右锁紧螺栓A44、
支撑座A51、防滑纹A52、万向轮A53、
固定机构B2、调整机构B3、复位机构B4、
固定座B21、固定腔B22、固定板B23、固定导向面B24、固定槽B25、氧化剂通道B26、
调整座B31、调整腔B32、调整板B33、调整导向面B34、调整杆B35、调整块B36、调整头B37、调整扳手B38、
复位孔B41、复位板B42、复位弹簧B43、
落料管道C1、氧化机构C2、打散机构C3、
混合管道C21、喷孔C22、氧化剂管道C23、增白剂管道C24、
打散管道C31、打散铰接座C32、打散连接杆C33、打散锤头C34、打散驱动齿C35、打散驱动限位槽C36、打散驱动限位环C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6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转运装置A,包括转运底座A1、转运支架A2、定位机构A3、锁紧机构A4和支撑机构A5,转运支架A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定位机构A3和锁紧机构A4均安装在转运支架A2上,且锁紧机构A4与定位机构A3接触,支撑机构A5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转运支架A2的上部安装有把手A6,把手A6与转运支架A2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A3包括左定位架A31、右定位架A32、左定位杆A33、右定位杆A34、左定位孔A35、右定位孔A36、左限位环A37、右限位环A38、左限位块A39、右限位块A310、左限位槽A311、右限位槽A312、左旋转槽A313和右旋转槽A314,左定位架A31和右定位架A32均为半圆状结构,左定位架A31与右定位架A32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左定位孔A35和右定位孔A36均设置在转运支架A2上,左定位架A31与左定位杆A33连接,右定位架A32与右定位杆A34连接,左定位杆A33位于左定位孔A35内,右定位杆A34位于右定位孔A36内,左限位环A37和右限位环A38均固定在转运支架A2上,左限位环A37套装在左定位杆A33外,右限位环A38套装在右定位杆A34外,左限位块A39固定在左限位环A37内,右限位块A310固定在右限位环A38内。
本实施例中的左限位槽A311和左旋转槽A313均设置在左定位杆A33上,且左限位槽A311与左旋转槽A313连通,右限位槽A312和右旋转槽A314均设置在右定位杆A34上,且右限位槽A312与右旋转槽A314连通,左限位块A39位于左限位槽A311或左旋转槽A313内,右限位块A310位于右限位槽A312或右旋转槽A314内,左限位槽A311和右限位槽A312均为矩形凹槽,左旋转槽A313和右旋转槽A314均为环形凹槽,转运支架A2上固定有定位座A315,左定位架A31和右定位架A32与定位座A315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锁紧机构A4包括左锁紧孔A41、右锁紧孔A42、左锁紧螺栓A43和右锁紧螺栓A44,左锁紧孔A41和右锁紧孔A42均设置在转运支架A2上,左锁紧孔A41和右锁紧孔A42分别与左定位孔A35和右定位孔A36连通,左锁紧螺栓A43安装在左锁紧孔A41内,右锁紧螺栓A44安装在右锁紧孔A42内,左锁紧螺栓A43与左定位杆A33抵接,右锁紧螺栓A44与右定位杆A34抵接,左锁紧螺栓A43和右锁紧螺栓A44均为蝶形螺栓。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A5包括支撑座A51、防滑纹A52和万向轮A53,支撑座A51和万向轮A53均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防滑纹A52设置在支撑座A51的底部,万向轮A53上安装有刹车片。
具体的说,在通过该氧化剂储罐D的转运装置在对氧化剂储罐D转运时,将空的氧化剂储罐D从转运底座A1上取下,松开左锁紧螺栓A43和右锁紧螺栓A44,推动左定位杆A33和右定位杆A34,使得左限位块A39和右限位块A310分别沿着左限位槽A311和右限位槽A312滑动,将左限位块A39和右限位块A310滑动至左旋转槽A313和右旋转槽A314中,可将空罐取下。
将满罐放置在转运底座A1上,转动左定位杆A33和右定位杆A34,使得左限位块A39和右限位块A310分别位于左限位槽A311和右限位槽A312中,拉动左定位杆A33和右定位杆A34,使得左限位块A39和右限位块A310分别沿着左限位槽A311和右限位槽A312滑动、并将左定位杆A33和右定位杆A34卡住不动,通过左定位架A31和右定位架A32、及定位座A315将满罐卡紧,通过左锁紧螺栓A43和右锁紧螺栓A44分别对左定位杆A33和右定位杆A34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B,包括固定机构B2、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固定机构B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均安装在固定机构B2上,转运底座A1上设置有固定槽B25,转运底座A1上设置有氧化剂通道B26,氧化剂通道B26的一端与固定槽B25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B2包括固定座B21、固定腔B22、固定板B23和固定导向面B24,调整机构B3包括调整座B31、调整腔B32、调整板B33、调整导向面B34、调整杆B35、调整块B36、调整头B37和调整扳手B38,调整头B37的端部为半球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B21固定在转运底座A1上,固定腔B22设置在固定座B21内,固定板B23安装在固定腔B22内,固定导向面B24设置在固定板B23上,调整座B31固定在固定座B21上,调整腔B32设置在调整座B31内,调整板B33安装在调整腔B32内,调整导向面B34设置在调整板B33上。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腔B32与固定腔B22连通,调整腔B32与固定腔B22垂直布置,调整导向面B34与固定导向面B24接触,固定板B23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机构B4,固定座B21和固定板B23上均设置有用于卡紧氧化剂储罐D的半圆形卡槽,半圆形卡槽的直径与固定槽B25的直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扳手B38固定在调整杆B35的一端,调整块B36固定在调整杆B35的另一端,调整头B37固定在调整块B36上,调整头B37与调整板B33接触,调整块B36位于调整腔B32内,且调整块B36与调整腔B32通过螺纹连接,调整扳手B38为十字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机构B4包括复位孔B41、复位板B42和复位弹簧B43,复位孔B41设置在固定腔B22的侧面,复位板B42固定在固定板B23的侧面,复位板B42和复位弹簧B43均位于复位孔B41内,复位弹簧B43的一端与复位板B42连接,复位弹簧B43的另一端与复位孔B41的壁面抵接。
具体的说,通过该氧化剂储罐D的固定装置可实现对氧化剂储罐D的下部进行固定,在对氧化剂储罐D的下部进行固定时,氧化剂储罐D的下部放置在固定槽B25内,并通过氧化剂通道B26将氧化剂储罐D内的氧化剂注入到管道中,并通过固定机构B2对氧化剂储罐D进行固定,固定时通过拧动调整扳手B38,使得调整头B37在调整腔B32内向下移动,通过调整头B37与调整板B33接触,使得调整导向面B34与固定导向面B24接触,进而控制调整腔B32滑动,通过固定腔B22上的半圆形卡槽将氧化剂储罐D卡紧,将氧化剂储罐D取下更换时,通过拧动调整扳手B38,使得调整头B37在调整腔B32内向上移动,并通过复位弹簧B43对固定座B21进行复位。通过该装置可将氧化剂储罐D固定的牢固,避免其发生倾倒。
本实施例中的氧化装置C,包括落料管道C1、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均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氧化机构C2包括混合管道C21、喷孔C22、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打散机构C3包括打散管道C31、打散铰接座C32、打散连接杆C33、打散锤头C34、打散驱动齿C35、打散驱动限位槽C36和打散驱动限位环C37。
本实施例中的混合管道C21安装在落料管道C1的内壁,喷孔C22设置在混合管道C21上,混合管道C21为环形管道,喷孔C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孔C22均匀开设在混合管道C21上,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均与混合管道C21连通,打散管道C31转动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打散铰接座C32固定在打散管道C31的内壁,打散连接杆C33的一端与打散铰接座C32铰接,打散锤头C34固定在打散连接杆C33的另一端,打散锤头C34上设置有圆角,且打散锤头C34为柔性部件。
本实施例中的打散驱动齿C35固定在打散管道C31的外壁,打散驱动齿C35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上,打散驱动限位槽C36设置在落料管道C1上,打散驱动限位环C37固定在打散管道C31上,打散驱动限位环C37位于打散驱动限位槽C36内。
本实施例中的打散铰接座C32位于混合管道C21的上方,打散铰接座C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打散铰接座C32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打散管道C31的内壁固定有螺旋式打散底座,打散铰接座C32固定在螺旋式打散底座上,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圈数为一圈,多个打散铰接座C32沿着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线呈阵列排布。
具体的说,当瓶片下落到抗氧化装置中时,可通过该抗氧化装置中的打散机构C3将瓶片均匀打散,使得瓶片与氧化剂和漂白剂充分均匀接触,避免出现断丝的情况,打散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打散管道C31正转或者反转,使得打散锤头C34沿着打散铰接座C32做不规则的摆动动作,进而可将下落过程中的瓶片打散,散落的均匀与氧化剂和漂白剂接触。
转运装置A、固定装置B和氧化装置C具体连接关系,固定装置B位于转运装置A的上方,氧化剂储罐D的底部位于固定机构B2上,且氧化剂储罐D与定位机构A3接触,氧化剂储罐D与氧化剂管道C23连通,左定位架A31和右定位架A32分别位于氧化剂储罐D的两侧、且均与氧化剂储罐D接触,氧化剂管道C23与氧化剂储罐D通过氧化剂通道B26连通,氧化装置C安装在瓶片输送管道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氧化系统,包括用于转运氧化剂储罐(D)的转运装置(A)、用于固定氧化剂储罐(D)的固定装置(B)以及氧化装置(C),所述氧化装置(C)与氧化剂储罐(D)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A)包括转运底座(A1)、转运支架(A2)、定位机构(A3)、锁紧机构(A4)和支撑机构(A5),所述转运支架(A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定位机构(A3)和锁紧机构(A4)均安装在转运支架(A2)上,且锁紧机构(A4)与定位机构(A3)接触,所述支撑机构(A5)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所述固定装置(B)包括固定机构(B2)、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所述固定机构(B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均安装在固定机构(B2)上,所述氧化装置(C)包括落料管道(C1)、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所述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均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
所述固定机构(B2)包括固定座(B21)、固定腔(B22)、固定板(B23)和固定导向面(B24),所述调整机构(B3)包括调整座(B31)、调整腔(B32)、调整板(B33)和调整导向面(B34),所述固定座(B21)固定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固定腔(B22)设置在固定座(B21)内,所述固定板(B23)安装在固定腔(B22)内,所述固定导向面(B24)设置在固定板(B23)上,所述调整座(B31)固定在固定座(B21)上,所述调整腔(B32)设置在调整座(B31)内,所述调整板(B33)安装在调整腔(B32)内,所述调整导向面(B34)设置在调整板(B33)上,所述调整腔(B32)与固定腔(B22)连通,所述调整导向面(B34)与固定导向面(B24)接触,
所述氧化机构(C2)包括混合管道(C21)、喷孔(C22)、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所述打散机构(C3)包括打散管道(C31)、打散铰接座(C32)、打散连接杆(C33)、和打散锤头(C34),所述混合管道(C21)安装在落料管道(C1)的内壁,所述喷孔(C22)设置在混合管道(C21)上,所述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均与混合管道(C21)连通,所述打散管道(C31)转动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所述打散铰接座(C32)固定在打散管道(C31)的内壁,所述打散连接杆(C33)的一端与打散铰接座(C32)铰接,所述打散锤头(C34)固定在打散连接杆(C33)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A3)包括左定位架(A31)、右定位架(A32)、左定位杆(A33)、右定位杆(A34)、左定位孔(A35)、右定位孔(A36)、左限位环(A37)、右限位环(A38)、左限位块(A39)、右限位块(A310)、左限位槽(A311)、右限位槽(A312)、左旋转槽(A313)和右旋转槽(A314),所述左定位孔(A35)和右定位孔(A36)均设置在转运支架(A2)上,所述左定位架(A31)与左定位杆(A33)连接,所述右定位架(A32)与右定位杆(A34)连接,所述左定位杆(A33)位于左定位孔(A35)内,所述右定位杆(A34)位于右定位孔(A36)内,所述左限位环(A37)和右限位环(A38)均固定在转运支架(A2)上,所述左限位环(A37)套装在左定位杆(A33)外,所述右限位环(A38)套装在右定位杆(A34)外,所述左限位块(A39)固定在左限位环(A37)内,所述右限位块(A310)固定在右限位环(A38)内,所述左限位槽(A311)和左旋转槽(A313)均设置在左定位杆(A33)上,且左限位槽(A311)与左旋转槽(A313)连通,所述右限位槽(A312)和右旋转槽(A314)均设置在右定位杆(A34)上,且右限位槽(A312)与右旋转槽(A314)连通,所述左限位块(A39)位于左限位槽(A311)或左旋转槽(A313)内,所述右限位块(A310)位于右限位槽(A312)或右旋转槽(A314)内,所述左定位架(A31)和右定位架(A32)分别位于氧化剂储罐(D)的两侧、且均与氧化剂储罐(D)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B3)还包括调整杆(B35)、调整块(B36)、调整头(B37)和调整扳手(B38),所述调整扳手(B38)固定在调整杆(B35)的一端,所述调整块(B36)固定在调整杆(B35)的另一端,所述调整头(B37)固定在调整块(B36)上,所述调整头(B37)与调整板(B3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B4)包括复位孔(B41)、复位板(B42)和复位弹簧(B43),所述复位孔(B41)设置在固定腔(B22)的侧面,所述复位板(B42)固定在固定板(B23)的侧面,所述复位板(B42)和复位弹簧(B43)均位于复位孔(B41)内,所述复位弹簧(B43)的一端与复位板(B42)连接,所述复位弹簧(B43)的另一端与复位孔(B41)的壁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底座(A1)上设置有固定槽(B25),所述转运底座(A1)上设置有氧化剂通道(B26),所述氧化剂通道(B26)的一端与固定槽(B25)连通,所述氧化剂管道(C23)与氧化剂储罐(D)通过氧化剂通道(B2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机构(C3)还包括打散驱动齿(C35)、打散驱动限位槽(C36)和打散驱动限位环(C37),所述打散驱动限位槽(C36)设置在落料管道(C1)上,所述打散驱动限位环(C37)固定在打散管道(C31)上,所述打散驱动限位环(C37)位于打散驱动限位槽(C36)内,所述打散驱动齿(C35)固定在打散管道(C31)的外壁,所述打散驱动齿(C35)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铰接座(C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打散铰接座(C32)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或所述打散管道(C31)的内壁固定有螺旋式打散底座,所述打散铰接座(C32)固定在螺旋式打散底座上,所述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圈数为一圈,多个打散铰接座(C32)沿着螺旋式打散底座的螺旋线呈阵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A4)包括左锁紧孔(A41)、右锁紧孔(A42)、左锁紧螺栓(A43)和右锁紧螺栓(A44),所述左锁紧孔(A41)和右锁紧孔(A42)均设置在转运支架(A2)上,所述左锁紧孔(A41)和右锁紧孔(A42)分别与左定位孔(A35)和右定位孔(A36)连通,所述左锁紧螺栓(A43)安装在左锁紧孔(A41)内,所述右锁紧螺栓(A44)安装在右锁紧孔(A42)内,所述左锁紧螺栓(A43)与左定位杆(A33)抵接,所述右锁紧螺栓(A44)与右定位杆(A3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A5)包括支撑座(A51)、防滑纹(A52)和万向轮(A53),所述支撑座(A51)和万向轮(A53)均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所述防滑纹(A52)设置在支撑座(A51)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储罐(D)的底部位于固定机构(B2)上,且氧化剂储罐(D)与定位机构(A3)接触,所述氧化剂储罐(D)与氧化剂管道(C23)连通。
CN201920687534.4U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抗氧化系统 Active CN210282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7534.4U CN21028287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抗氧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7534.4U CN21028287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抗氧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2877U true CN210282877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9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7534.4U Active CN21028287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抗氧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28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028A (zh) * 2020-12-07 2021-04-23 江西德江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产品加工用挤压打散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028A (zh) * 2020-12-07 2021-04-23 江西德江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产品加工用挤压打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2877U (zh) 一种抗氧化系统
US6412524B1 (en)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flowable force compensating material into a tire
US20220153204A1 (en) Bike racks including adjustable hooks
CN110294005A (zh) 一种多功能转运装置
CN110216810B (zh) 抗氧化系统与使用方法
CN210285427U (zh) 一种氧化剂储罐的固定装置
CN210528414U (zh) 一种便携快捷开盖器
CN214390935U (zh) 一种沟槽式腔体密封胶注射装置
CN209610343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学生凳
CN204021451U (zh) 一种用于粮油生产中的大型盛油桶
CN210618936U (zh) 一种桶装水旋转取水装置
CN212122968U (zh) 一种可伸缩支撑装置
CN210116516U (zh) 一种氧化剂储罐的转运装置
CN210581619U (zh) 一种可节省空间的储物箱
CN201646940U (zh) 摩托车停车架
CN107628399B (zh) 一种用于前进前出压缩处理工艺的垃圾箱体
CN219567532U (zh) 一种吨桶盖扳手
CN202785108U (zh) 一种手推式水管车
CN212559425U (zh) 果粒偏心灌装阀
CN215205010U (zh) 一种桶装水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7653684U (zh) 一种新型气体集装装置
CN215553249U (zh) 拉绳夹紧结构
CN214270208U (zh) 一种适用于腐蚀性液体的鹤管设备
CN116176852B (zh) 一种飞机加油管线车的卷盘出线口保护机构
CN216360167U (zh) 一种可防止主动倾倒的易爆品运输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