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8775U -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8775U
CN210278775U CN201920600408.0U CN201920600408U CN210278775U CN 210278775 U CN210278775 U CN 210278775U CN 201920600408 U CN201920600408 U CN 201920600408U CN 210278775 U CN210278775 U CN 210278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water
semicircular arc
rotating arm
ar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04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婷
赵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u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u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04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8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8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87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属于脱硫装置中的除雾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筒体、淋洗装置和叶片组,还包括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槽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和槽底板可分别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驱动形成积水槽,积水槽用于蓄水浸没叶片组以对叶片组进行彻底的清洗;本实用新型的积水槽能直接浸没叶片的所有表面,清洗效果好,可有效地防止堵塞结垢。

Description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装置中的除雾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背景技术
在能源、环保、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存在大量气流中含有雾滴而需要从气流中将其去除的场合,该过程称之为除雾。如火力电站的湿法脱硫过程,塔顶向下喷淋的石膏浆液与来自塔底的含硫烟气在脱硫塔内形成逆向对流,使得烟气在脱硫过程混入大量雾滴,必须通过除雾器将烟气中的雾滴进行脱除后才能通过烟囱排入大气,否则雾滴中的石膏和其它硫酸盐类物质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而在脱硫塔中,除雾这一步骤都依靠除雾器完成。而除雾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波形叶片表面会结垢,污垢会造成除雾器堵塞,因此,一般会在除雾器上方设置冲洗装置,但是由于波形叶片的特殊结构,其中间段很难被冲洗干净,尤其是背对冲洗装置的部位,而该部位也是除雾效果最好、最容易结垢的部位,因此,除雾器除垢结构依旧有必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利用积水槽蓄水浸没叶片对叶片进行彻底的清洗。
技术方案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包括筒体、淋洗装置和叶片组,所述筒体内具有一内腔,所述叶片组内包括经第一横杆固定在所述内腔内的叶片,所述淋洗装置位于所述叶片组的正上方,所述淋洗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出水管以及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还包括有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槽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和槽底板组成一积水槽,所述叶片组位于所述积水槽内,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对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臂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槽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半圆弧固定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分别由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控制水平移动,所述槽底板由所述转动臂控制转动;还包括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串联所述叶片的下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叶片之间设置有圆管,所述圆管经第三横杆固定在所述叶片组之间。
优选的,所述转动臂由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摆动气缸驱动转动;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摆动气缸由设置在所述筒体外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积水槽的侧壁内侧还固定有一圆筒,所述圆筒内顶部设置接触型传感器,所述接触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圆筒内部还设置有一浮球,所述圆筒的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通孔,所述圆筒通过所述通孔和积水槽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两端面上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两端面设置有配合所述凸条的凹槽;所述槽底板设置用于和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配合的环型梯条,所述槽底板上还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转动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转动臂相对设置,所述接水槽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转动臂与筒体侧壁转动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淋洗装置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蓄水池相通;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蓄水池通过一连接水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包括筒体、淋洗装置和若干叶片组成的叶片组,还包括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槽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和槽底板可分别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驱动形成积水槽,积水槽用于蓄水浸没叶片组以对叶片组进行彻底的清洗;本实用新型的积水槽能直接浸没叶片的所有表面,清洗效果好,可有效地防止堵塞结垢。
上述结构中,叶片组的相邻叶片之间设置圆管是由于每个叶片的中间部分在具体安装时其设置方向往往是垂直地面的,因此中间部分起不到除雾的效果,通过设置圆管弥补叶片在中部位置除雾的空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除雾效果更好。
上述结构中,转动臂由摆动气缸驱动其转动。
上述结构用于保证积水槽内的水浸没了叶片组,同时在对叶片组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及时将积水槽的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和槽底板移动至靠近筒体的侧壁的位置,防止阻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当圆筒内的水升至足以浸没叶片组的水位,此时接触型传感器检测到随着水位上升的浮球,便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驱动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版向筒璧移动,同时控制摆动气缸驱动转动臂向下转动。
上述结构中设置接水槽可接住大部分积水槽内清洗过叶片组的废水,同时接水槽和蓄水池相通,废水可流回蓄水池进行二次利用。在积水槽蓄水的过程中,除雾器不进行工作即除雾器暂时不会接触更多的雾气。当积水槽内的水位升至足够浸没叶片组的时候,此时积水槽内的水溶有雾气中的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的浓度相对较低,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
接水槽的尺寸满足转动臂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与接水槽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的积水槽处于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的积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的积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号
1-筒体,2-叶片,3-内腔,4-第一横杆,5-出水管,6-进水管,7-喷嘴,8-第一半圆弧板,9–第二半圆弧板,10-槽底板,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转动臂,14-第二横杆,15-圆管,16-第三横杆,17-摆动气缸,18-控制器,19-圆筒,20-接触型传感器,21-浮球,22-通孔,23-环型梯条,24-导流板,25-接水槽,26-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包括筒体1、淋洗装置和叶片组,所述筒体1内具有一内腔3,所述叶片组内包括经第一横杆4固定在所述内腔3内的叶片3,所述淋洗装置位于所述叶片组的正上方,所述淋洗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出水管5以及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的进水管6,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有若干喷嘴7,还包括有第一半圆弧板8、第二半圆弧板9、槽底板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转动臂13,所述第一半圆弧板8、第二半圆弧板9和槽底板10组成一积水槽,所述叶片组位于所述积水槽内,所述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相对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臂13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11的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槽底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弧板8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1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半圆弧固定于所述第二气缸1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半圆弧板8和第二半圆弧板9分别由所述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控制水平移动,所述槽底板10由所述转动臂13控制转动;还包括有第二横杆14,所述第二横杆14串联所述叶片2的下部设置;所述转动臂13由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壁上的摆动气缸17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摆动气缸17由设置在所述筒体1外的控制器18进行控制。
控制器18包括A/D转换器、单片机和D/A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所述D/A转换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D/A转换器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摆动气缸17连接。
上述结构中淋洗装置处于一直打开的状态,在需要对叶片组进行清洗的时候,控制器18通过摆动气缸17、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控制转动臂13、第一半圆弧板8和第二半圆弧板9,使之形成积水槽。形成积水槽后,积水槽内盛着从淋洗装置喷出的水,经过一定时间后水位漫过叶片组以对叶片组进行彻底的清洗。清洗完毕后,控制器18通过摆动气缸17、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控制转动臂13、第一半圆弧板8和第二半圆弧板9,使积水槽的第一半圆弧板8、第二半圆弧板9和槽底板10移动至靠近筒体1的侧壁的位置,防止阻挡雾气的上升以及防止阻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叶片2的表面为波浪状,增大了与雾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除雾的效率。所述叶片2之间设置有圆管15,所述圆管15经第三横杆16固定在所述叶片组之间;叶片组的相邻叶片2之间设置圆管15是由于每个叶片2的中间部分在具体安装时其设置方向往往是垂直地面的,因此中间部分起不到除雾的效果,通过设置圆管15弥补叶片2在中部位置除雾的空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除雾效果更好。
所述积水槽的侧壁内侧还固定有一圆筒19,所述圆筒19内顶部设置接触型传感器20,所述接触型传感器20与所述控制器18电信号连接;所述圆筒19内部还设置有一浮球21,所述圆筒19的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通孔22,所述圆筒19通过所述通孔22和积水槽相通;
上述结构中接触型传感器20与控制器18的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上述设置用于保证积水槽内的水浸没了叶片组,同时在对叶片组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及时将积水槽的第一半圆弧板8、第二半圆弧板9和槽底板10移动至靠近筒体1的侧壁的位置,防止阻碍除雾器的正常工作。当圆筒19内的水升至足以浸没叶片组的水位,此时接触型传感器20检测到随着水位上升的浮球21,便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8的A/D转换器,A/D转换器把信息转换成数据,并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向D/A转换器发出指令,D/A转换器把指令转成虚拟指令,然后控制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驱动第一半圆弧板8和第二半圆弧版向筒璧移动,同时控制摆动气缸17驱动转动臂13向下转动。该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
所述第一半圆弧板8的两端面上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二半圆弧板9的两端面设置有配合所述凸条的凹槽;所述槽底板10设置用于和所述第一半圆弧板8和第二半圆弧板9配合的环型梯条23,所述槽底板10上还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24,所述导流板24与所述转动臂1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设置;上述结构中设置凸条和凹槽以及环型梯条23保证积水槽各个零部件配合后的水密封性,导流板24的设置可促使转动臂13向下转动后积水槽内的水往一个大方向倾倒,便于废水的回收利用。
所述筒体1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接水槽25,所述接水槽25与所述转动臂13相对设置,所述接水槽25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转动臂13与筒体1侧壁转动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淋洗装置还包括蓄水池26,所述进水管6与所述蓄水池26相通;所述接水槽25与所述蓄水池26通过一连接水管连通。
上述结构中设置接水槽25可在叶片组清洗完毕后,转动臂13带动槽底板10向下运动时接住大部分积水槽内清洗过叶片组的废水,同时接水槽25和蓄水池26相通,废水可流回蓄水池26进行二次利用。在积水槽蓄水的过程中,除雾器不进行工作即除雾器暂时不会接触更多的雾气。当积水槽内的水位升至足够浸没叶片组的时候,此时积水槽内的水溶有雾气中的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的浓度相对较低,此时的废水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摆动气缸17外罩设有防护罩,接水槽25的尺寸满足转动臂13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与接水槽25接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在不背离上述展示的原则下可任意修改。

Claims (6)

1.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包括筒体、淋洗装置和叶片组,所述筒体内具有一内腔,所述叶片组内包括经第一横杆固定在所述内腔内的叶片,所述淋洗装置位于所述叶片组的正上方,所述淋洗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出水管以及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槽底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转动臂;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第二半圆弧板和槽底板组成一积水槽,所述叶片组位于所述积水槽内,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对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臂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槽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半圆弧固定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分别由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控制水平移动,所述槽底板由所述转动臂控制转动;还包括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串联所述叶片的下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之间设置有圆管,所述圆管经第三横杆固定在所述叶片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由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的摆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摆动气缸由设置在所述筒体外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槽的侧壁内侧还固定有一圆筒,所述圆筒内顶部设置接触型传感器,所述接触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圆筒内部还设置有一浮球,所述圆筒的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通孔,所述圆筒通过所述通孔和积水槽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弧板的两端面上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的两端面设置有配合所述凸条的凹槽;所述槽底板设置用于和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配合的环型梯条,所述槽底板上还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转动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转动臂相对设置,所述接水槽的水平位置位于所述转动臂与筒体侧壁转动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淋洗装置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蓄水池相通;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蓄水池通过一连接水管连通。
CN201920600408.0U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78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408.0U CN210278775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408.0U CN210278775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8775U true CN210278775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040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78775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8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589C (zh) 气喷旋冲脱硫除尘装置
CN206334530U (zh)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设备的防堵清洗装置
CN210097375U (zh)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装置
CN206638084U (zh) 脱硫装置换热器壳除垢化学清洗系统
CN202555164U (zh) 一种带有湿式旋流塔板的脱硫塔
CN210278775U (zh)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CN102210967A (zh) 两级处理高硫煤烟气湿法脱硫方法
CN206867991U (zh) 一种高效洗涤塔
CN211328868U (zh) 一种高效气体脱硫装置
CN210145833U (zh) 一种具有浆液冷却托盘的白色烟羽脱除装置
CN212369916U (zh) 一种无喷淋高效脱硫装置及无喷淋脱硫系统
CN209173617U (zh) 一种新型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旋流板塔
CN209451627U (zh) 一种化工高温废气除尘除硫装置
CN207941388U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节能脱硫装置
CN109985508A (zh) 一种防堵塞的除雾器
CN218608461U (zh) 一种湿法脱硫后的脱硝除雾装置
CN201399321Y (zh) 半干法烟气净化装置
CN213375900U (zh) 一种降温除尘脱硫系统
CN204933239U (zh) 烟气脱硫系统
CN220990282U (zh)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CN210729107U (zh) 一种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设备
CN215138282U (zh) 一种烟气脱硫用除尘装置
CN2448439Y (zh) 旋风导流式脱硫除尘装置
CN208526289U (zh) 一种高效氧化风机系统
CN208642306U (zh) 一种用于锅炉尾气除硫的逆流喷淋吸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