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8366U -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8366U
CN210278366U CN201921093994.0U CN201921093994U CN210278366U CN 210278366 U CN210278366 U CN 210278366U CN 201921093994 U CN201921093994 U CN 201921093994U CN 210278366 U CN210278366 U CN 210278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baffl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plate
obliqu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39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昕
薛开喜
宋启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 Neng Environment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 Neng Environment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 Neng Environment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 Neng Environment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39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8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8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8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沉淀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自然消泡及斜流板沉降作用降低贫液固含物含量,获取洁净贫液。

Description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背景技术
沼气的湿法脱硫系统中,硫化氢与碱性溶液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为硫单质。再生槽内反应产生的大部分硫单质包裹着空气聚集形成硫泡沫,并在浮选作用下上浮溢流进入泡沫槽,剩余溶液为贫液,重新去脱硫。但空气浮选通常不能将硫单质全部去除,此时从再生槽液位调节器出来的贫液带有一定含量的悬浮硫及未彻底分离的少量小气泡硫泡沫。该贫液进入贫液槽,通过喷淋进入脱硫塔等后续设备过程中,硫单质等固体反应物会逐渐沉淀,累积在贫液槽底部、挂在湿法塔填料和喷头上等,导致系统频繁停车清理,造成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增加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累积在贫液槽底部、挂在湿法塔填料和喷头上等,导致系统频繁停车清理,造成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沉淀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和第二前隔板,所述槽体下端的第一前隔板和所述第二前隔板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所述槽体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和第一后隔板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和第二后隔板之间为二级沉降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隔板沿逆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局域及其之间一级沉降区下端的区域组成进水区。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沉降区与所述二级沉降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沉降区上端及第二后隔板沿水流方向一侧的区域为排水区。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上设有与排水区相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下端且一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一排泥口。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下端且二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二排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流板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斜流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前隔板下端和第一后隔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一斜流板。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斜流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斜流板厚度的整数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流板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斜流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第二前隔板下端和第二后隔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二斜流板。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斜流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斜流板厚度的整数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自然消泡及斜流板沉降作用降低贫液固含物含量,获取洁净贫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第一前隔板;4第二前隔板;5第一斜流板;6第一支撑板;7第一后隔板;8第二支撑板;9第二斜流板;10第二后隔板;11第一排泥口;12第二排泥口,13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7,包括槽体13,所述槽体13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5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9沉淀装置。
所述槽体13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3和第二前隔板4,所述槽体13下端的第一前隔板3和所述第二前隔板4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7,所述槽体13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3和第一后隔板7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4和第二后隔板10之间为二级沉降区。
实施例2:
参照图1-7,包括槽体13,所述槽体13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5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9沉淀装置。
所述槽体13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3和第二前隔板4,所述槽体13下端的第一前隔板3和所述第二前隔板4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7,所述槽体13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3和第一后隔板7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4和第二后隔板10之间为二级沉降区。所述第一前隔板3沿逆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局域及其之间一级沉降区下端的区域组成进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1。所述一级沉降区与所述二级沉降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所述二级沉降区上端及第二后隔板10沿水流方向一侧的区域为排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排水区相连通的出水口2。
实施例3:
参照图1-7,包括槽体13,所述槽体13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5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9沉淀装置。
所述槽体13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3和第二前隔板4,所述槽体13下端的第一前隔板3和所述第二前隔板4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7,所述槽体13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3和第一后隔板7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4和第二后隔板10之间为二级沉降区。所述第一前隔板3沿逆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局域及其之间一级沉降区下端的区域组成进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1。所述一级沉降区与所述二级沉降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所述二级沉降区上端及第二后隔板10沿水流方向一侧的区域为排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排水区相连通的出水口2。所述槽体13下端且一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一排泥口11。所述槽体13下端且二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二排泥口12。
实施例4:
参照图1-7,包括槽体13,所述槽体13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5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9沉淀装置。
所述槽体13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3和第二前隔板4,所述槽体13下端的第一前隔板3和所述第二前隔板4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7,所述槽体13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3和第一后隔板7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4和第二后隔板10之间为二级沉降区。
所述第一前隔板3沿逆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局域及其之间一级沉降区下端的区域组成进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1。所述一级沉降区与所述二级沉降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所述二级沉降区上端及第二后隔板10沿水流方向一侧的区域为排水区。所述槽体13上设有与排水区相连通的出水口2。所述槽体13下端且一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一排泥口11。所述槽体13下端且二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二排泥口12。所述第一斜流板5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斜流板5和第一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6固定在第一前隔板3下端和第一后隔板7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6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一斜流板5。相邻两个第一斜流板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斜流板5厚度的整数倍。所述第二斜流板9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斜流板9和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固定在第二前隔板4下端和第二后隔板10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二斜流板9。相邻两个第二斜流板9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斜流板9厚度的整数倍。
再生槽出来的再生液从进水口1进入沉淀槽中的进水区,水流通过第一前隔板3和第二前隔板4的阻隔作用进入一级沉降区,悬浮硫颗粒在第一斜流板5处沉降至槽体13底部。
微小硫泡沫沿第一斜流板5下表面不断聚集长大,然后在浮力作用下沿第一斜流板5下表面缓慢上升,最终离开第一斜流板5区浮至一级沉降区上层。小气泡变为较大气泡,上升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水流扰动和撞击而被打碎;破碎后的硫泡沫转变为悬浮硫,悬浮硫落在一级沉降区的第一斜流板5上表面并沿上表面下滑,硫颗粒聚合并进一步长大,产生的大尺寸硫颗粒下滑进入一级沉降区底部;未落在一级沉降区的第一斜流板5的悬浮硫随水流进入第二沉降区的第二斜流板9,滞留在二级沉降区底部。
一级沉降区上浮的硫泡沫由于第二前隔板4的作用不会进入第二沉降区,保证硫泡沫有充分的时间予以破碎,从而避免了进入排水区,出水口2出水固含量明显降低。使用完毕后通过第一排泥口11和第二排泥口12将槽体13底部的污垢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所述进水区、一级沉降区、过渡区、二级沉降区、排水区呈两个横置且收尾相接的S型分布,所述一级沉降区内设有第一斜流板沉淀装置,所述二级沉降区内均设有第二斜流板沉淀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部上端平行且有距离的固定有第一前隔板和第二前隔板,所述槽体下端的第一前隔板和所述第二前隔板之间固定有第一后隔板,所述槽体下端的沿水流方向一侧固定有沉降区后隔板,所述第一前隔板和第一后隔板之间为一级沉降区,所述第二前隔板和第二后隔板之间为二级沉降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隔板沿逆向水流方向的一侧局域及其之间一级沉降区下端的区域组成进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上设有与进水区相连通的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降区与所述二级沉降区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降区上端及第二后隔板沿水流方向一侧的区域为排水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下端且一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一排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下端且二级沉降区正下方设有第二排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流板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斜流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前隔板下端和第一后隔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一斜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流板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斜流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第二前隔板下端和第二后隔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面上固定有相互平行且有间距的第二斜流板。
CN201921093994.0U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Active CN210278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3994.0U CN210278366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3994.0U CN210278366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8366U true CN21027836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3994.0U Active CN210278366U (zh) 2019-07-13 2019-07-13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83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1458A (zh) * 2021-01-26 2021-05-1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水渣系统用多级沉淀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1458A (zh) * 2021-01-26 2021-05-1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水渣系统用多级沉淀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12791458B (zh) * 2021-01-26 2024-04-02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水渣系统用多级沉淀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398A (zh) 双循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10278366U (zh) 一种去除脱硫系统固体反应物的沉淀槽
CN209989104U (zh) 一种含油废水重力沉降除油槽
CN214551394U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3965277U (zh) 一种分离硫铵母液中酸焦油的装置
CN212141587U (zh) 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CN212651397U (zh) 立体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淀池
CN207957965U (zh) 污水处理沉淀桶
CN208429920U (zh) 一种高效混凝斜管沉淀器
CN205598836U (zh) 一种高效尾气净化装置
CN217067798U (zh) 一种洗车污水循环利用的洗车工位
CN212200627U (zh) 一种溢流器
CN218763334U (zh) 一种cfb锅炉污水回收系统
CN218221210U (zh) 防止浮泥产生的沉淀池和水处理系统
CN213589785U (zh) 复合沉淀池
CN204973220U (zh) 切粒水过滤器结构
CN218221491U (zh) 一种用于污水中污泥处理的沉降池
CN109850991A (zh) 一种含油废水重力沉降除油槽
CN217367279U (zh) 一种废钴钼加氢催化剂回收再利用沉淀设备
CN212262882U (zh) 一种脱硫塔、脱硫装置及系统
CN216963651U (zh) 一种脱硫浆液预处理装置
CN211037575U (zh) 一种具有应急保障功能的建筑智能微海绵系统
CN210419336U (zh) 一种气浮式漆雾处理槽
CN217593912U (zh) 斜板沉淀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