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2601U - 加热膜 - Google Patents

加热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2601U
CN210272601U CN201921350718.8U CN201921350718U CN210272601U CN 210272601 U CN210272601 U CN 210272601U CN 201921350718 U CN201921350718 U CN 201921350718U CN 210272601 U CN210272601 U CN 210272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ete
heating film
polyim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07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昊
章驰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ongbo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Dongfeng Ha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ongbo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Dongfeng Ha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ongbo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Dongfeng Haib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ongbo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07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2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2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2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热膜,采用第一碳纤维网栅层、第二碳纤维网栅层可提高加热膜的耐磨特性,并有效防止加热膜的刺破风险;采用气凝胶毡层,加热膜只给一面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将加热膜层表面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功率密度,即可减少电池系统加热过程的温差情况,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加热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膜。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不断的发展,新能源整车在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安全事件故障,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而热管理中的加热系统对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影响较大,行业上也常常爆出因电路短路导致新能源车自燃等安全故障,而加热膜由于直接放在模组间,容易被电池包金属结构件刺破,导致绝缘不良、电阻丝破损、电路短路等问题,具备导致电池系统自燃等高风险。锂离子电池系统在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下工作,会严重影响电池系统的寿命,并且会导致电芯析锂等故障,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等风险。
基于以上风险,有必要对现有的加热膜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磨损的加热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膜,其包括加热膜层,还包括气凝胶毡层、第一碳纤维网栅层、第二碳纤维网栅层、第一聚酰亚胺膜层、第二聚酰亚胺膜层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所述气凝胶毡层和第一聚酰亚胺膜层分别贴合第一碳纤维网栅层两侧,所述第一聚酰亚胺膜层贴合加热膜层一侧,所述第二聚酰亚胺膜层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分别贴合第二碳纤维网栅层两侧,所述第二聚酰亚胺膜层贴合加热膜层另一侧。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IP67连接器,其电连接所述加热膜层。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PTC保险丝,所述P67连接器电连接所述PTC保险丝,所述PTC保险丝电连接加热膜层。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气凝胶毡层厚度为0.5~1mm,第一聚酰亚胺膜层、第二聚酰亚胺膜层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厚度均为0.1mm,加热膜层厚度为0.1m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加热膜层由镍铬合金片或不锈钢加热丝制成。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其与加热膜层电连接,用于加热膜层的温度。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加热膜层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小于两侧的功率密度。
进一步优选的,加热膜层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分别与两侧的功率密度的比值为1:(5~10)。
进一步优选的,加热膜层中间部分的面积分别与两侧的面积的比值为(3~5):1。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膜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第一碳纤维网栅层、第二碳纤维网栅层可提高加热膜的耐磨特性,并有效防止加热膜的刺破风险;
(2)采用气凝胶毡层,加热膜只给一面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3)将加热膜层表面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功率密度,即可减少电池系统加热过程的温差情况,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膜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膜的加热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膜,包括加热膜层1、气凝胶毡层2、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IP67连接器8和PTC保险丝9。
加热膜层1,其放在电池模组间,在具体应用时,还设置碳纤维网栅层和聚酰亚胺膜层,具体的,在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两侧分别贴合气凝胶毡层2和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贴合加热膜层1一侧,在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两侧分别贴合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再将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贴合加热膜层1另一侧,其中,气凝胶毡层2是由通过特殊工艺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于纤维中的隔热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柔软、防火、透气、导热系数低的作用,该材料的隔热系统是传统材料的3-5倍,在200℃的导热系数为0.025W/m.K。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均由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防止加热膜被磨损和刺破。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均由聚酰亚胺膜制成,该膜具有绝缘耐压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膜,采用气凝胶毡层2,加热膜只给一面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采用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可提高加热膜的耐磨特性,并有效防止加热膜的刺破风险。
为了减少加热膜的厚度,将气凝胶毡层2的厚度设置为0.5~1mm,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的厚度设置为0.1mm,将加热膜层1厚度设置为0.1mm。这样使加热膜的整体厚度小,实用性强。
为了保护加热膜的电路安全,还设有PTC保险丝9,PTC保险丝9可以实现高温短路(130℃),常温开路的功能,及保证加热膜的电安全性,有保证加热膜的免维护性。
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1,其用于检测加热膜层1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1可以监控加热膜的温度状态。
为了保证电池系统的温度一致,进一步,将加热膜层1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功率密度,比如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小于两侧的功率密度,具体的,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分别与两侧的功率密度的比值为1:(5~10),同时还可将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面积与两侧的面积的设置为(3~5):1,当加热膜作为给电池模组加热,但由于排布原因,电池系统的发热量不太一致,如果都按照统一的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会导致电池系统温差进一步加大,而将加热膜层1表面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功率密度,即可减少电池系统加热过程的温差情况,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加热膜,其包括加热膜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凝胶毡层(2)、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所述气凝胶毡层(2)和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分别贴合第一碳纤维网栅层(3)两侧,所述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贴合加热膜层(1)一侧,所述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分别贴合第二碳纤维网栅层(4)两侧,所述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贴合加热膜层(1)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P67连接器(8),其电连接所述加热膜层(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TC保险丝(9),所述P67连接器(8)电连接所述PTC保险丝(9),所述PTC保险丝(9)电连接加热膜层(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气凝胶毡层(2)厚度为0.5~1mm,第一聚酰亚胺膜层(5)、第二聚酰亚胺膜层(6)和第三聚酰亚胺膜层(7)厚度均为0.1mm,加热膜层(1)厚度为0.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加热膜层(1)由镍铬合金片或不锈钢加热丝制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1),其与加热膜层(1)电连接,用于加热膜层(1)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小于两侧的功率密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的功率密度分别与两侧的功率密度的比值为1:(5~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加热膜层(1)中间部分的面积分别与两侧的面积的比值为(3~5):1。
CN201921350718.8U 2019-08-20 2019-08-20 加热膜 Active CN210272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718.8U CN210272601U (zh) 2019-08-20 2019-08-20 加热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718.8U CN210272601U (zh) 2019-08-20 2019-08-20 加热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2601U true CN21027260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7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0718.8U Active CN210272601U (zh) 2019-08-20 2019-08-20 加热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2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1648A (zh) * 2021-03-24 2021-07-23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匀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1648A (zh) * 2021-03-24 2021-07-23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匀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61648B (zh) * 2021-03-24 2023-06-16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均匀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845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DE69901187T2 (de) Brennstoffzellenstapel aus rohrzellen und innere kühlanordnung dafür
JP6313281B2 (ja) 燃料電池用の電流コレクタコンポーネント
CN112397812B (zh) 一种电池加热膜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6058382B (zh) 一种电池模组加热系统以及电池模组
KR20070093440A (ko) 연료전지 스택에 대한 일체화된 집전장치 및 전기적구성요소 플레이트
CN210272601U (zh) 加热膜
JP2006520083A5 (zh)
CN205621795U (zh) 一种安全型的化学电池
CN20596016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加热系统以及电池模组
CN218568883U (zh) 一种电池极片及锂电池
CN110635083A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209496913U (zh) 电池模组和用于电池模组的导隔热组件
CN207149664U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5692937U (zh) 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高效散热外壳
CN210609752U (zh) 一种纳米面状电阻膜金属电热装置
CN208657101U (zh) 一种便携式互感器保温装置
CN22077447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热防护结构
CN213278195U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加热片
CN206116561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电池模组的加热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6563224U (zh) 一种低温启动燃料电池的复合端板
CN218101714U (zh) 一种低压母线槽防护接头
CN218456065U (zh) 一种耐压性能好且散热效果好的电子二极管
CN211605223U (zh) 一种电池热失控报警及防护装置
CN212336621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瓷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