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8327U -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 Google Patents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8327U
CN210268327U CN201920666465.9U CN201920666465U CN210268327U CN 210268327 U CN210268327 U CN 210268327U CN 201920666465 U CN201920666465 U CN 201920666465U CN 210268327 U CN210268327 U CN 210268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apillary structure
wire layer
metal powder
meta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64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文剑
易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ubrazi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ubrazi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ubrazi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ubrazi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64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8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8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8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散热件。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结构孔隙率高、吸液速度快、强度好、传热效率高,可以直接烧结于散热组件中的内壁,使用方便,工序简单,适用于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散热组件。

Description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毛细结构和散热件,可应用于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相变散热是当前公认的最先进的散热技术,利用气液两相的转化来实现热量交换,它的导热能力是热良导体的1000倍,有热的“超导体”之称。相变散热组件的结构:封闭真空腔体内壁有一层毛细结构材料,且含有运动流体,液体在吸热区受热挥发为气体,流向冷凝区,气体遇冷发生冷凝,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回流到吸热区,这样热量被循环不断的传导出去。其毛细结构是液体持续回流的驱动力,也是影响传热组件效率的关键材料。
散热组件毛细结构的孔隙率、吸水速率、强度都是重要的指标。毛细结构孔隙率越大,能容纳的液体越多,吸水速率越高,液体在冷凝区回流到吸热区的速度越快,对应散热组件的导热能力越强,另外热导管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弯折、打扁,这就需要毛细结构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相变散热组件有多种形态,如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其毛细结构主要是内壁烧结一层金属粉末。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7543468U披露了一种超薄均热板,在沟槽中分布铜粉或者金属纤维毛细结构。该结构仍然存在吸液速率低、强度弱、传热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结构和散热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
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
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
所述金属线层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金属粉膜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形成有缝隙或通孔,所述孔隙与该缝隙或通孔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金属粉膜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所述金属线层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金属线层和金属粉膜交替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每层所述金属粉膜的厚度为15-2000um,金属粉膜中的粉末粒径为0.1-250微米;粉末松装密度0.7-5g/cm3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成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的金属线直径为5-200um,网孔径为10-500um。
优选的,在上述的毛细结构中,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并列形成,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5-200um,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10-1000um。
相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散热件,其表面形成有任一所述的毛细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的散热件中,所述毛细结构与散热件表面之间烧结在一起或组装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结构孔隙率高、吸液速度快、强度好、传热效率高,可以直接烧结于散热组件中的内壁,使用方便,工序简单,适用于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散热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毛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2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1,所述金属线层2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所述金属粉膜1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所述金属粉膜1与所述金属线层2烧结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金属线和金属粉的材质都是具有较高热导率的金属,如铜、铝、钛、银、金等或者以他们为主要基体的合金,由于金属金、银、钛价格高,优选现在使用最多的金属铜和金属铝。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粉末的形状和粒径不特别限定,球形、类球形、不规则形状、鳞片状、不规则形状等均能够适当使用,优选不规则形状,优选粉末粒径是0.1-250微米,更优选为30-250微米。粉末松装密度0.7-5g/cm3,更优选为1.2-3.5g/cm3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粉末可以通过雾化法,电解法,还原法,熔体旋转法以及其他的极冷凝固方式制造。在工业上优选水雾化法,通过高压水冲击熔融的金属铜液获得不规则粉体。
在一实施例中,每层金属粉膜的厚度为15-2000um,优选为50-500um。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线层是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成金属网格。
作为优选的,网孔形状为正方形。
作为优选的,金属网格的金属线直径为5-200um,网孔直径(边长)为 10-500um。更为优选的,金属线直径为20-60um,网孔直径为50-150um。
在另一实施例中,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并列形成。
作为优选的,金属线的直径为5-200um,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10-1000 um。更为优选的,金属线直径为20-60um,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20-200 um。
在一实施例中,毛细结构可以为金属线层+金属粉膜、金属线层+金属粉膜+金属线层、金属粉膜+金属线层+金属粉膜等复合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金属粉末和高分子材料混合后形成于金属线层表面;
烧结,形成结合于金属线层上的金属粉膜。
在一实施例中,高分子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树脂粘接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这些根据能够使用公知的或者市售的。优选含有树脂粘接剂或者溶剂中至少一种作为膏状构成物使用,可以形成优异的膜层或者有优异的注射成型的使用效果。
作为树脂粘合剂可适当使用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丙醛、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晴树脂、石蜡、乙烯醇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乙烯树脂、乙酸乙烯树脂等或者是石蜡、蜜蜡、焦油、松脂、胶等天然树脂。这些树脂在加热的时候挥发,如果在金属烧结后有残留,则不是最佳选项,需要进行区分。将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粉末充分的混合,金属粉末分散均匀,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溶剂,也可以在混合过程中加热。优选高分子与金属粉末不分层,金属粉末不沉淀。
溶剂能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溶剂包括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
表面活性剂用来提高金属粉末与溶剂和高分子的相容性,如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卵磷脂,氨基酸型,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等。
在优选实施例中,金属粉末和高分子材料的混合材料中,金属粉末质量比例为50%~90%。
在一实施例中,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1)、将金属粉末与高分子结合制造成膏体,使用辊涂,流延、涂层、喷涂等方式,在金属网上覆盖一定厚度金属粉末膏体;
(2)、然后在25℃-300℃这样的温度范围内干燥固化,这样可以制造多层金属粉与金属网结构胚体,胚体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各种形状和厚度,如柱状,片状,环状等。
(3)、将胚体与散热组件内壁一起烧结,或将胚体高温烧成为一定的强度的毛细结构,再与散热组件的内壁连接在一起。烧结温度在低于金属熔点 30-300℃的温度下烧结,烧结时间可以根据烧结温度而调整,通常烧结时间(包括有机物脱脂过程)30min-24h,烧结气氛可以是惰性气氛、还原气氛或真空气氛。由于金属粉膜含有树脂粘接剂等有机物,还需要在高温烧结前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处理温度在700℃以下,脱脂时间>4h,脱脂气氛根据有机物的分解需要选择,可以使用氧化气氛、真空气氛、惰性气氛或者还原气氛。
在另一实施例中,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1)、将金属粉末与高分子结合,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在金属网上覆盖一层膜,这层金属粉末与高分子的膜根据需要可以是各种厚度,各种形状胚体,如柱状,片状,环状,也可以有突起,有支柱等。
(2)、直接将胚体与散热组件内壁一起烧结来使用,也可以将胚体高温烧后具有一定强度的毛细结构,再与散热组件的内壁连接在一起。烧结温度在低于金属熔点30-300℃的温度下烧结,烧结时间可以根据烧结温度而调整,通常烧结时间(包括有机物脱脂过程)30min-24h,烧结气氛可以是惰性气氛、还原气氛或真空气氛。由于金属粉膜含有树脂粘接剂等有机物,还需要在高温烧结前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处理温度在700℃以下,脱脂时间>4h,脱脂气氛根据有机物的分解需要选择,可以使用氧化气氛、真空气氛、惰性气氛或者还原气氛。
该方法中,金属丝线的排布使用金属编织机,或者其它能够对金属丝线拉直且密排的机器,使金属丝线可以均匀,笔直的排布在一个平面上,或者其他需要的形状进行排布,也可以将金属丝线缠绕在模具上,模具形状根据需要选择。金属丝线的排布的距离和丝线的层数可以调节。
本实施例获得的毛细结构,可以应用于电子散热组件热导管和VC均热板中,该毛细结构与散热组件的内壁通过烧结连接为一体,起到与散热组件内壁间进行热量传输,储存液体,提供液体回流的毛细力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散热件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金属粉末和高分子材料混合制备成膏体,膏体以流延、涂层、喷涂或注射成型方式形成于散热件表面;
膏体烧结,在散热件表面形成毛细结构。
该技术方案中,将金属粉末制备成膏体,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不同形状的毛细结构,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
结合表1,下面实施例中,金属线层是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成金属网格,铜粉和铜网均指单层结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涉及的铜网尺寸大小相同、铜粉层厚度相同、铜粉层铺设形状相同。
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1-3中,铜粉与高分子膏体配方均采用:铜粉63%;水33%,纤维素3%。
实施例1-4中,涉及铜粉与铜网结合的实施例,均采用手段:将铜粉与高分子混合均匀制成膏体,膏体涂在铜网上,然后脱脂并烧结,烧结温度960℃,保温时间60min。
对比例1-3中,铜粉的烧结条件满足:烧结温度960℃,保温时间60min。
表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932270000061
由表1可以看出,铜粉和铜网采用烧结方式进行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其吸水速率、孔隙率和强度。
结合表2,下面实施例中,金属线层是由多条金属线并列形成,铜粉和铜丝线均指单层结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涉及的铜网尺寸大小相同、铜粉层厚度相同、铜粉层铺设形状相同。
实施例5-8以及对比例6中,铜粉与高分子膏体配方均采用:铜粉65%;聚乙烯30%,微晶蜡4%,硬脂酸1%。
实施例5-8中,涉及铜粉与铜网结合的实施例,均采用手段:将铜粉与高分子加热混炼均匀,将金属丝线密排拉直,铜粉与高分子混合物通过注射成型压印在金属丝线上,然后高温脱脂烧结,烧结温度960℃,保温时间60min。
对比例6中,铜粉的烧结条件满足:烧结温度960℃,保温时间60min。
表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386932270000071
由表2中数据可知,铜粉和金属线层采用烧结方式进行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其吸水速率、孔隙率和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制造铜粉与铜网复合毛细结构的优势:
1、使用该方法制造铜粉与铜网复合毛细结构的工艺简单,且可以制造各种形状复杂的毛细结构;
2、使用该实用新型的复合毛细结构材料用于制作均热板时,将复合毛细结构材料放置于均热板的内壁,然后高温烧结就可以完成均热板毛细结构的制作,工序简单;
3、该复合毛细结构与现有的毛细结构比有更好的强度。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
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
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
所述金属线层至少部分形成于所述金属粉膜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形成有缝隙或通孔,所述孔隙与该缝隙或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膜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所述金属线层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和金属粉膜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金属粉膜的厚度为15-2000um,金属粉膜中的粉末粒径为0.1-250微米;粉末松装密度0.7-5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成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的金属线直径为5-200um,网孔径为10-50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并列形成,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5-200um,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10-1000 um。
9.一种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其表面形成有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毛细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与散热件表面之间烧结在一起或组装在一起。
CN201920666465.9U 2019-05-10 2019-05-10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Active CN210268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465.9U CN210268327U (zh) 2019-05-10 2019-05-10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465.9U CN210268327U (zh) 2019-05-10 2019-05-10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8327U true CN210268327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6465.9U Active CN210268327U (zh) 2019-05-10 2019-05-10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8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6886A (zh) * 2020-07-08 2022-01-28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6886A (zh) * 2020-07-08 2022-01-28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CN113976886B (zh) * 2020-07-08 2023-08-15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2272A (zh) 毛细结构、其制作方法和散热件
CN111465293A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US7401643B2 (en) Heat exchange foam
US3762011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capillary heat pipe wick
CN106041101B (zh) 一种复合金属多孔管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181048A1 (en) Heat pipe
CN100547336C (zh) 可穿透式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718004B (zh) 以金屬漿料製作毛細結構的方法
CN102066865A (zh) 多孔结构化热传递制品
CN114025562B (zh) 一种具有梯度吸液芯结构的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0268327U (zh) 毛细结构和散热件
CN113566623B (zh) 双尺度毛细吸液芯及制备方法、及相变潜热式芯片散热器
TW202136702A (zh) 具有變形網狀體結構的熱接地平面
CN112129146A (zh) 一种定向微通道和无序多孔复合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64062Y (zh) 具有凸形台的烧结型热管式均热板
CN113758325B (zh) 一种内置铜/金刚石烧结吸液芯的vc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KR20080032324A (ko) 발포금속을 이용한 히트싱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304135B (zh) 均温板毛细结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13076Y (zh) 一种散热结构
TWI743945B (zh) 薄型均溫板毛細結構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5224328B2 (ja) 金属細線、ウイック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パイプ
CN112122616A (zh) 一种定向微通道和无序孔复合热沉及其制备方法
JP7206716B2 (ja) 蒸発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蒸発器を有する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CN2791579Y (zh) 热管
TW202006308A (zh) 一種製作毛細結構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