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7960U -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7960U
CN210237960U CN201920911217.6U CN201920911217U CN210237960U CN 210237960 U CN210237960 U CN 210237960U CN 201920911217 U CN201920911217 U CN 201920911217U CN 210237960 U CN210237960 U CN 210237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
upper left
block
upper righ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12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ping Fu
付洪平
Liping Xie
谢李平
Dewei Chen
陈德伟
Xiaoyan Hua
华晓燕
Kehuang Zhuo
卓可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fan N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ngfan N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ngfan N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ngfan N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12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7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7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7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属于针织横机领域,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设于基板底面的度目三角组及与度目三角组对应的驱动机构,度目三角组包括上度目三角组和下度目三角组,上度目三角组包括上左度目三角和上右度目三角,下度目三角组包括下左度目三角和下右度目三角,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上、下度目三角组采用平层布置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上下双层叠加布置方式,有效扩大各度目三角与织针针踵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轻针踵的磨损和防止针踵脱出,从而有利于在合理加大弯纱深度的同时有效提高织针运行的稳定性。利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装置的度目调节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横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此种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针织横机。
背景技术
现有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织针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使纱线完成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和成圈等动作实现将纱线编织成编织物,织针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并打开针舌,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的纱线并对其牵拉使其形成新的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脱离针勾,新的线圈与原有的线圈串联起来,多根织针织成的多个线圈相互联结形成编织物。
度目三角是针织横机机头中三角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机头运行时通过电机控制度目三角的位置来改变织针的弯纱深度,从而控制线圈大小。目前,普通的度目三角无法满足相邻两针之间弯纱深度突然变化的编织要求,只能实现在一定针数范围内的渐变,故线圈的大小也只能是渐变的。然而,相邻两个线圈大小剧烈变化的复杂花型已十分常见,目前普通的度目三角无法很好的满足此种花型的编织要求。此种相邻线圈大小剧烈变化的效果,业界称之为二段度目。
公开号为CN 107956032 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控制结构,由两个度目电机分别调控上、下层度目滑块,其中一个度目电机调控上层度目滑块,另一个度目电机调控下层度目滑块,上、下层度目滑块的错位可以形成两个不同度目值的跑道供织针运行,形成松紧不一的编织效果。但是,受织针针踵凸出高度的限制,上、下两层度目滑块错层工作时,压迫针踵的深度只有单层深度的一半,造成度目滑块压迫针踵时的接触面积较小,会加重对针踵的磨损。弯纱深度较大时,度目滑块压迫针踵的阻力增大,接触面积小的针踵会脱出错层度目滑块的压迫面,无法达到设定的弯纱深度。由于二段度目对针踵下压深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错层编织时,若针踵下压过深,下层度目滑块与针踵的接触面小,容易发生撞针的情况。若针踵下压过浅,针踵容易与上层度目滑块发生撞针的情况。
市面上也存有上、下度目三角平层布置的结构,此种结构中,下左度目三角由下左度目电机进行调控,下右度目三角由下右度目电机进行调控,上左度目三角和上右度目三角由同一个上度目电机进行调控。由于上度目结构与下度目结构的具体结构有所不同,上度目电机和下度目电机以相同的转速驱动相应的度目三角时,上度目弯纱的行程与下度目弯纱的行程相差较大,操作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调节和验证才能确保满足弯纱深度的要求。另外,由于此种结构需要三个电机进行驱动,成本高,结构复杂,各电机运行的一致性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驱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针踵下压要求不高、不易发生撞针故障的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设于基板底面的度目三角组及与度目三角组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度目三角组包括上下间隔布置于基板底面的上度目三角组和下度目三角组,上度目三角组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左度目三角和上右度目三角,下度目三角组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下左度目三角和下右度目三角,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上度目三角组沿基板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用于驱动下度目三角组沿基板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上左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上左压针面;和/或,所述上右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上右压针面。
优选的,所述下左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下左压针面及左凸块,下左压针面与左凸块之间设有左导槽;和/或,所述下右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下右压针面及右凸块,下右压针面与右凸块之间设有右导槽。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上左滑槽及上右滑槽,上左滑槽内设有上左滑块且上左度目三角连接于上左滑块的底部,上右滑槽内设有上右滑块且上右度目三角连接于上右滑块的底部,第一驱动机构通过上左滑块驱动上左度目三角、通过上右滑块驱动上右度目三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结构、滑条和传动块,滑条可沿横向来回移动的设于基板的顶部,传动结构设于电机与滑条之间,传动块包括连接于上左滑块顶部的上左传动块和连接于上右滑块顶部的上右传动块,电机通过传动结构及滑条驱动传动块沿基板的顶面向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条上设有与上左传动块配合的上左转动件及与上右传动块配合的上右转动件,上左转动件及上右转动件可转动设于滑条的两端,上左传动块上设有与上左转动件配合的上左传动面,上右传动块上设有与上右转动件配合的上右传动面,上左传动面与上右传动面均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滑条沿横向移动时通过上左转动件与上左传动面的配合驱动上左传动块下移或通过上右转动件与上右传动面的配合驱动上右传动块下移。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固定套设于电机的电机轴上,齿条固定于滑条上或与滑条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与上左传动块配合的上左弹性件及与上右传动块配合的上右弹性件,上左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接触于上左传动块且上左弹性件在上左传动块下移时发生变形,上右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接触于上右传动块且上右弹性件在上右传动块下移时发生变形。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下左滑槽与下右滑槽,下左滑槽内设有下左滑块且下左度目三角连接于下左滑块的底部,下右滑槽内设有下右滑块且下右度目三角连接于下右滑块的底部,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驱动机构通过下左滑块驱动下左度目三角、通过下右滑块驱动下右度目三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对现有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改进,上、下度目三角组采用平层布置的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上下双层叠加布置的方式,有效扩大各度目三角与织针针踵接触时的面积,有利于减轻针踵的磨损和防止针踵脱出,从而有利于在合理加大弯纱深度的同时有效提高织针运行的稳定性。利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上、下度目三角组,能在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装置的度目调节范围,还有利于通过两个驱动机构提高各度目三角运动时的同步性,避免各度目三角运行不同步导致织针来回移动时受阻的情况。
2、织针上一般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上针踵和下针踵,正常编织时,下左度目三角或下右度目三角的压针面与下针踵配合带动织针下移实现弯纱,此时,针踵位于左导槽或右导槽中,能有效提高针踵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弯纱的稳定性。二段度目编织时,前一织针的下针踵在下度目三角组的压针面的作用下完成弯纱动作,下一针织的上针踵在上度目三角组的压针面的作用下完成弯纱动作,使下一织针的弯纱深度不同于上一织针的弯纱深度,从而实现二段度目编织。
3、基板上设置与各度目三角对应的滑槽,滑槽内设置滑块,各度目三角连接于各对应滑块的底部,驱动机构通过各滑块驱动对应的度目三角沿基板的底面上下移动,保证各度目三角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4、驱动机构的电机通过传动结构、滑条和传动块驱动相应的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实现驱动相应度目三角移动的目的,合理设置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使其满足工作要求。
5、滑条上设置转动件,传动块上设置传动面,滑条沿横向移动时转动件沿传动面转动并使传动块受力下移,合理设置滑条与传动块之间的配合结构,使其满足滑条带动传动块移动的工作要求。
6、传动结构采用齿轮与齿条啮合的结构,齿轮固定套设于电机的电机轴上,齿条固定于滑条上或与滑条一体成型,合理设置传动结构的具体结构,满足传动要求的同时还可以使驱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
7、驱动机构设置与传动块对应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与相应的传动块配合,利用弹性件使传动块具备一定的预紧力,能有效提高传动块的位置稳定性。传动块下移时,相应的弹性件受力发生变形,当滑块带动转动件松开传动块时,传动块能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变形实现带动传动块自动复位的目的,从而实现各度目三角能自动复位的目的,更好的满足工作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包括针床基座、设于针床基座上的针床及设于针床上的机头,所述机头上设有上述记载的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横机,机头采用了上述改进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能在减轻针踵磨损的同时防止针踵脱出,有利于在合理加大弯纱深度的同时提高织针运行的稳定性,还能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装置的度目调节范围。机头上加设的翻针装置能实现翻针功能,有利于合理扩大针织横机的编织花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局部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局部爆炸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中传动块与扭簧的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在机头右行正常编织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在机头右行二段度目编织时的示意图。
图中,100-基板,101-上左滑槽,102-上右滑槽,103-下左滑槽,104-下右滑槽,111-上左滑块,112-上右滑块,113-下左滑块,114-下右滑块,200-度目三角组,210-上度目三角组,211-上左度目三角,212-上右度目三角,213-上左压针面,214-上右压针面,220-下度目三角组,221-下左度目三角,212-下右度目三角,223-下左压针面,224-左凸块,225-左导槽,226-下右压针面,227-右凸块,228-右导槽,300-第一驱动机构,310-第一电机,320-第一齿轮,330-第一滑条,331-第一齿条部,341-上左轴承,342-上右轴承,351-上左传动块,352-上右传动块,353-上左传动面,354-上右传动面,355-台阶部,361-第一轴销,362-第二轴销,371-上左扭簧,372-上右扭簧,400-第二驱动机构,410-第二电机,420-第二齿轮,430-第二滑条,431-第二齿条部,441-下左轴承,442-下右轴承,451-下左传动块,452-下右传动块,453-下左传动面,454-下右传动面,461-第三轴销,462-第四轴销,471-下左扭簧,472-下右扭簧,500-支座,510-第一长槽,520-第二长槽,530-盖板,600-杆体,610-上针踵,620-下针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设于基板100底面的度目三角组200及与度目三角组对应的驱动机构。度目三角组200包括上下间隔布置于基板100底面的上度目三角组210和下度目三角组220,上度目三角210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左度目三角211和上右度目三角212,下度目三角220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下左度目三角221和下右度目三角222。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上度目三角组210沿基板100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00及用于驱动下度目三角组220沿基板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00。
上、下度目三角组采用平层布置的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上下双层叠加布置的方式,有效扩大各度目三角与织针针踵接触时的面积,有利于减轻针踵的磨损和防止针踵脱出,从而有利于在合理加大弯纱深度的同时有效提高织针运行的稳定性。利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上、下度目三角组,能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装置的度目调节范围。
本实施例中,基板100的底面上共设有三组度目三角组200,相应的,基板的顶部共设有三组驱动机构。上左度目三角211的底端设有上左压针面213,上右度目三角212的底端设有上右压针面214。下左度目三角221的底端设有下左压针面223及位于下左压针面下方的左凸块224,下左压针面223与左凸块224之间设有左导槽225。下右度目三角222的底端设有下右压针面226及位于下右压针面下方的右凸块227,下右压针面226及右凸块227之间设有右导槽228。
基板100的长度方向即为横向,基板100上设有与上度目三角组210对应的上滑槽组及与下度目三角组220对应的下滑槽组。本实施例中,上滑槽组包括呈“八”字形对称布置的上左滑槽101及上右滑槽102,下滑槽组包括呈“八”字形对称布置的下左滑槽103及下右滑槽104,上左滑槽101与下左滑槽103上下平行设置,上右滑槽102与下右滑槽104上下平行设置,各滑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基板100的横向倾斜设置。上左滑槽101内设有长条形的上左滑块111,上左度目三角2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左滑块111的底部。上右滑槽102内设有长条形的上右滑块112,上右度目三角2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右滑块112的底部。下左滑槽103内设有长条形的下左滑块113,下左度目三角2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下左滑块113的底部。下右滑槽104内设有长条形的下右滑块114,下右度目三角2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下右滑块114的底部。第一驱动机构300通过上左滑块111驱动上左度目三角211、通过上右滑块112驱动上右度目三角212,第二驱动机构400通过下左滑块113驱动下左度目三角221、通过下右滑块114驱动下右度目三角222。
结合图3、图4、图5,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电机310、传动结构、第一滑条330和第一传动块,第一滑条330可沿横向来回移动的设于基板100的顶部,传动结构设于第一电机310与第一滑条330之间,第一传动块包括连接于上左滑块111顶部的上左传动块351及连接于上右滑块112顶部的上右传动块352,第一电机310通过传动结构及第一滑条330驱动第一传动块沿基板100的顶面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上左传动块3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左滑块111的顶部,上右传动块35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上右滑块112的顶部。基板100的顶部固定有支座500,支座500的底面设有沿横向设置的第一长槽510,第一滑条330沿横向可来回移动的设于第一长槽510中,支座500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将第一滑条330限位于第一长槽510中的盖板530。传动结构采用齿轮与齿条啮合的结构,第一电机310竖向布置且电机轴向下延伸,第一电机310的电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20,第一滑条320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轮320啮合的第一齿条部331。
第一滑条330上设有与上左传动块351配合的上左转动件及与上右传动块352配合的上右转动件,上左转动件及上右转动件可转动设于第一滑条330的两端。本实施例中,上左转动件及上右转动件均采用轴承,上左轴承341通过第一轴销361可转动设于第一滑条330左端的底部,上右轴承342通过第二轴销362可转动设于第一滑条330右端的底部。上左传动块351的顶部设有与上左轴承341配合的上左传动面353,上右传动块352的顶部设有与上右轴承342配合的上右传动面354,上左传动面353与上右传动面354对称设置且均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
为了能带动上左、右传动块351、352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实现带动上左、右度目三角211、212向上移动复位的目的,第一驱动机构300还包括与上左传动块351配合的上左弹性件及与上右传动块配合的上右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上左弹性件和上右弹性件均采用扭簧,上左扭簧371和上右扭簧372均通过固定销定位安装于基板100的顶面上。上左扭簧371的一端套设于固定在基板的销轴上实现定位设置,另一端抵触于上左传动块351的下端。上右扭簧372的一端套设于固定在基板的销轴上实现定位设置,另一端抵触于上右传动块352的下端。
第一电机310通过第一齿轮320带动第一滑条330向左平移时,上左轴承341在上左传动面353上向左滚动使上左传动块351受到向下的驱动力,上左传动块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克服上左扭簧的预紧力通过上左滑块111带动上左度目三角211沿上左滑槽101斜向下移动,上左扭簧371受力变形。同时,上右轴承342在上右传动面354上向左滚动,上右传动块352在上右扭簧372的作用下通过上右滑块112带动上右度目三角212沿上右滑槽102斜向上移动复位。
第一电机310通过第一齿轮320带动第一滑条330向右平移时,上右轴承342在上右传动面354上向右滚动使上右传动块352受到向下的驱动力,上右传动块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克服上右扭簧的预紧力通过上右滑块112带动上右度目三角212沿上右滑槽102斜向下移动,上右扭簧372受力变形。同时,上左轴承341在上左传动面353上向右滚动,上左传动块351在上左扭簧371的作用下通过上左滑块111带动上左度目三角211沿上左滑槽101斜向上移动复位。
第二驱动机构400的具体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300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电机410、第二齿轮420、第二滑条430、转动件和第二传动块,第二传动块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下左滑块113顶部的下左传动块451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下右滑块114顶部的下右传动块452。第二电机410竖向布置,且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向下延伸,第二齿轮420固定套设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支座500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一长槽510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长槽520,第二滑条430沿横向可来回移动的设于第二长槽520内,盖板530同时将第二滑条430限位于第二长槽520内,盖板采用分体式结构,第二滑条430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轮420啮合的第二齿条部431。转动件采用轴承,下左轴承441通过第三轴销461可转动设于第二滑条430左端的底部,下右轴承442通过第四轴销462可转动设于第二滑条430右端的底部。下左传动块451的顶部设有与下左轴承441配合的下左传动面453,下右传动块452的顶部设有与下右轴承442配合的下右传动面454。
第二驱动机构400还包括用于带动下左传动块451上移复位的下左扭簧471及用于带动下右传动块452上移复位的下右扭簧472,下左扭簧471和下右扭簧472均通过固定销定位安装于基板100的顶面上。下左扭簧471的一端套设于固定在基板的销轴上实现定位设置,另一端抵触于下左传动块451的下端。下右扭簧472的一端套设于固定在基板的销轴上实现定位设置,另一端抵触于下右传动块452的下端。
第二电机410通过第二齿轮420带动第二滑条430向左平移时,下左轴承441在下左传动面453上向左滚动使下左传动块451受到向下的驱动力,下左传动块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克服下左扭簧的预紧力通过下左滑块113带动下左度目三角221沿下左滑槽103斜向下移动,下左扭簧471受力变形。同时,下右轴承442在上右传动面454上向左滚动,下右传动块452在下右扭簧472的作用下通过下右滑块114带动下右度目三角222沿下右滑槽104斜向上移动复位。
第二电机410通过第二齿轮420带动第二滑条430向右平移时,下右轴承442在下右传动面454上向右滚动使下右传动块452受到向下的驱动力,下右传动块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克服下右扭簧的预紧力通过下右滑块114带动下右度目三角222沿下右滑槽104斜向下移动,下右扭簧472受力变形。同时,下左轴承441在下左传动面453上向右滚动,下左传动块451在下左扭簧471的作用下通过下左滑块113带动下左度目三角221沿下左滑槽103斜向上移动复位。
结合图6,为了提高各扭簧与各对应传动块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各传动块的下端均设有台阶部355,各扭簧的一端抵触于对应传动块的台阶部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包括针床基座、设于针床基座上的针床及设于针床上的机头,机头上设有上述记载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中,针床基座上设有两个呈“八”字形对称设置的基面,针床设有两块且分别设于两个基面上,针床的正面并排间隔设有多块插片,相邻插片之间设有可沿针床的顶面上下来回移动的织针,针床的前侧设有位于插片前端下方的齿口片,相邻插片之间的前端设有位于齿口片上方的沉降片。织针包括针体和杆体600,杆体600上设有与上度目三角组210配合的上针踵610及与下度目三角组220配合的下针踵620。
结合图7,机头右行正常编织时,第二驱动机构400驱动下左度目三角221下移,织针的下针踵620在下左压针面223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
结合图8,机头右行进行二段度目编织时,第二驱动机构400驱动下左度目三角221向下移动,前一织针的下针踵620在下左压针面223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后一织针的下针踵620被机头上的其他构件压迫脱离下左压针面223,第一驱动机构300驱动上左度目三角211向下移动,上针踵610在上左压针面213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由于下左度目三角221下移时的起点和终点与上左度目三角211下移时的起点、终点均不同,前后两枚织针完成弯纱动作时下移的高度不同,故前后两枚织针弯纱的深度不同,通过前后两枚织针弯纱深度的变化实现二段度目效果。
同理,机头左行正常编织时,第二驱动机构400驱动下右度目三角222下移,织针的下针踵620在下右压针面226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
机头左行进行二段度目编织时,第二驱动机构400驱动下右度目三角222向下移动,前一织针的下针踵620在下右压针面226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后一织针的下针踵620被机头上的其他构件压迫脱离下右压针面226,第一驱动机构300驱动上右度目三角212向下移动,上针踵610在上右压针面214的作用下克服弯纱阻力向下移动完成弯纱动作。由于下右度目三角222下移时的起点和终点与上右度目三角212下移时的起点、终点均不同,前后两枚织针完成弯纱动作时下移的高度不同,故前后两枚织针弯纱的深度不同,通过前后两枚织针弯纱深度的变化实现二段度目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齿轮320啮合的第一齿条部331也可以采用单独成型的结构,单独成型的第一齿条再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滑条330上。
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二齿轮420啮合的第二齿条部431也可以采用单独成型的结构,单独成型的第二齿条再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滑条430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左轴承341、上右轴承342、下座轴承441与下右轴承442均可以采用圆形套筒代替。
可以理解的是,基板100上度目三角组200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或附图所示的三组,也可以设置为一组、两组、四组等其他合理的组数。相应的,驱动机构的数量与度目三角组200的数量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机头上加设翻针装置。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设于基板底面的度目三角组及与度目三角组对应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度目三角组包括上下间隔布置于基板底面的上度目三角组和下度目三角组,上度目三角组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左度目三角和上右度目三角,下度目三角组包括沿横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下左度目三角和下右度目三角,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上度目三角组沿基板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用于驱动下度目三角组沿基板底面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上左压针面;和/或,所述上右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上右压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左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下左压针面及左凸块,下左压针面与左凸块之间设有左导槽;和/或,所述下右度目三角的底端设有下右压针面及右凸块,下右压针面与右凸块之间设有右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上左滑槽及上右滑槽,上左滑槽内设有上左滑块且上左度目三角连接于上左滑块的底部,上右滑槽内设有上右滑块且上右度目三角连接于上右滑块的底部,第一驱动机构通过上左滑块驱动上左度目三角、通过上右滑块驱动上右度目三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结构、滑条和传动块,滑条可沿横向来回移动的设于基板的顶部,传动结构设于电机与滑条之间,传动块包括连接于上左滑块顶部的上左传动块和连接于上右滑块顶部的上右传动块,电机通过传动结构及滑条驱动传动块沿基板的顶面向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上设有与上左传动块配合的上左转动件及与上右传动块配合的上右转动件,上左转动件及上右转动件可转动设于滑条的两端,上左传动块上设有与上左转动件配合的上左传动面,上右传动块上设有与上右转动件配合的上右传动面,上左传动面与上右传动面均相对于横向倾斜设置,滑条沿横向移动时通过上左转动件与上左传动面的配合驱动上左传动块下移或通过上右转动件与上右传动面的配合驱动上右传动块下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轮固定套设于电机的电机轴上,齿条固定于滑条上或与滑条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与上左传动块配合的上左弹性件及与上右传动块配合的上右弹性件,上左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接触于上左传动块且上左弹性件在上左传动块下移时发生变形,上右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接触于上右传动块且上右弹性件在上右传动块下移时发生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对称布置的下左滑槽与下右滑槽,下左滑槽内设有下左滑块且下左度目三角连接于下左滑块的底部,下右滑槽内设有下右滑块且下右度目三角连接于下右滑块的底部,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驱动机构通过下左滑块驱动下左度目三角、通过下右滑块驱动下右度目三角。
10.一种针织横机,包括针床基座、设于针床基座上的针床及设于针床上的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上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
CN201920911217.6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Active CN210237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1217.6U CN21023796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1217.6U CN21023796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7960U true CN210237960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6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1217.6U Active CN210237960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7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4220B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及针织方法
CN101654837A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
CN210237960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CN106637641A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00955091Y (zh) 具有改进压针三角调节装置的圆型针织机
CN104213326A (zh) 高速经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3238416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111593473A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16103830A (zh) 一种织吊同行的针织横机
CN102817173B (zh)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
CN212533307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212426351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三角系统
CN212533308U (zh) 一种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00472005C (zh) 一种配备有针织定时转换装置的圆型针织机
CN109853120B (zh) 针织横机机头的生克装置、针织横机的机头及针织横机
CN103255564A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104264361B (zh) 一种高速经编机编织机构
CN105239264B (zh)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CN201722489U (zh) 一种附加小机头
CN113186636A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生克装置
CN111676582A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02347228U (zh) 一种具压过中线的沉降片三角
CN111676581A (zh) 一种横机中的三角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