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9264B -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9264B
CN105239264B CN201510713800.2A CN201510713800A CN105239264B CN 105239264 B CN105239264 B CN 105239264B CN 201510713800 A CN201510713800 A CN 201510713800A CN 105239264 B CN105239264 B CN 105239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am
triangle
tabletting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38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9264A (zh
Inventor
何勇
马晓建
张栋
刘传群
费胜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138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9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9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9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9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9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包括布置于三角座滑架左右两侧的翻针三角系统,布置于三角座滑架中间的两组编织三角系统,布置于翻针三角系统及编织三角系统下方的四组选针三角系统,及织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三角系统,具有6个不同高度的运动轨迹,分别为不织轨迹、集圈轨迹、成圈轨迹、上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接圈轨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三角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够完成移圈、接圈、成圈、集圈、不织这些基本动作,而且能够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的相互移圈和接圈,达到提高横机编织效率、多样化编织样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在电脑横机三角座滑架上的复合三角系统,三角座滑架沿着针床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横机可以进行移圈、接圈、编织、集圈、不织等基本动作,该复合三角系统应用于四针床三系统全成型电脑横机。
背景技术
在横机针床上排列着多个织针,三角座滑架沿着针床运动,其上装载着织物编织用三角装置。当三角座滑架沿针床往复运动的同时,三角装置将选择性的驱动针床上织针沿着齿口进退,从而勾取纱线编织织物。
横机按针床数量划分可分为两针床、四针床、五针床三种。在两针床横机中,一般配备双三角系统,两针床成大约90度前后配置,这样在这两个针床上就可以各自编织织物,另外,两个针床也可以配合编织结构简单的罗纹组织。在四针床横机中,四针床配置模式为,两主针床成大约90度前后配置,在其上方,水平配置另外两辅助针床,四针床横机较两针床横机效率大大提高,四针床横机与两针床不同之处在于,其三角座滑架上配备多个三角系统,且多了两个辅助针床,两辅助针床上配置有辅助针,其功能为辅助移圈和接圈动作,这样会使得三角座滑架的每一个行程效率更高,从而提高横机整体效率。
通常将三角座滑架称为机头,横机三角系统按照系统个数划分,可分为单系统、双系统和三系统。而单系统横机由于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已逐渐失去市场。目前市面上大多为双系统横机,双系统应用最为广泛,通常两个三角系统会左右对称配置于横机机头上。三系统横机编织效率高、功能多样化,其设计难度高,价格也非常高昂,一般应用于高端纺织品领域。
三角系统上按功能划分成子系统,可分为选针三角系统、翻针三角系统、编织三角系统和辅助三角系统,无论是两针床电脑横机或是四针床电脑横机,都具有选针三角系统、翻针三角系统和编织三角系统,而辅助三角系统位于辅助针床上,只有四针床电脑横机才配备有辅助三角系统。不同类型的电脑横机,其选针三角系统、翻针三角系统、编织三角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大同小异,例如选针三角系统,部分电脑横机采用磁力选针原理,而另外一部分采用接触式拨片选针原理,但是其选针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类似的。
与三角系统配合的织针,有两大类,一类为采用传统织针的电脑横机,德国斯托尔所生产的电脑横机最具代表性,另外宁波慈溪、浙江飞虎等中国电脑横机企业均采用普通织针,由于与普通织针相配合的三角系统结构简单,所以普通织针也相对较为简单,但采用普通织针的横机大多功能单一,所能编织织物组织样式单一,效率底下。另一类为采用复合针的电脑横机,以日本岛精株式会社制作所为代表,其高档电脑横机采用的就是复合针,复合针结构紧凑、工作原理复杂,直接导致机头三角系统机械结构也变的复杂、布局紧凑,但其优点也显而易见,横机机头体积得到有效缩小,横机编织效率大大提高,所能编织的织物组织也变得多样化。
图1为专利文献US5992183中披露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结构,使用该三角系统的电脑横机主针床使用复合针,辅助针床配置有辅助针,三角系统中,标记为71的为一系列与挺针片片踵相配合的三角,标记为73的为一系列与导针片片踵相配合的三角,77和78为选针器安装区域,83、84为度母控制三角,用于成圈时控制拉长线圈,91为不织压片,93和94为成圈压片,95为集圈和移圈压片,压片与选针挺针片片踵配合,决定复合针的工作状态,当压片处于凸起状态时,将使选针挺针片片踵被压下,从而复合针整体不工作,反之,当压片处于沉降状态时,复合针整体工作,154为成圈用三角,成圈用三角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时,与其他三角配合组成成圈轨道,导针片片踵将沿着成圈三角完成成圈动作。主针床的复合针可以与辅助针床上的辅助针配合进行移圈动作,这样横机在三角滑架的一个行程中不仅能够进行基本的织物编织,还能够进行包括移圈组织在内的多种织物的编织,大大提高了编织效率。该三角系统的设计缺点显而易见,其结构复杂,三角座滑架整体重量偏高,制造成本高。
专利文献US6079231中披露了一种与专利文献US5992183所披露的三角系统结构类似的三角系统,但是该三角系统结构复杂,这将造成三角座滑架整体重量偏高,横机运行时,三角座滑架振动大,横机能耗高。另外,该设计制造成本高,维修难度大,不利于横机的成本控制和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应用于四针床三系统的全成型电脑横机的三角系统,该三角系统不仅能够完成移圈、接圈、成圈、集圈、不织这些基本动作,而且能够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的相互移圈和接圈,达到提高横机编织效率、多样化编织样式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三角座滑架左右两侧的翻针三角系统,布置于三角座滑架中间的两组编织三角系统,布置于翻针三角系统及编织三角系统下方的四组选针三角系统,及织针;
翻针三角系统包括起针三角,挺针三角设于起针三角上方,左移圈选择压片、右移圈选择压片分别设于起针三角下部左右两侧,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分别设于挺针三角左右两侧;移圈三角设于挺针三角上方,下翻针导针三角设于移圈三角上方,上翻针导针三角设于下翻针导针三角上方,左接圈三角、右接圈三角分别设于移圈三角下部左右两侧;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分别设于左移圈选择压片、右移圈选择压片下方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右高度选择压片分别设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右高度选择压片与上翻针导针三角之间分别设有左爬升轨道、右爬升轨道;
编织三角系统包括起针三角,挺针三角设于起针三角上方,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分别设于挺针三角左右两侧,不织压片设于起针三角下方,不织压片上部设有集圈压片,左推片清针三角、右推片清针三角分别设于不织压片左右两侧;
选针三角系统包括预选针三角,推针三角设于预选针三角两侧,导针三角设于预选针三角上方,预选针三角上设有选针器,选针器上设有选针器拨片;
织针由选针片、推片、挺针片组成;选针片上部依次设有选针片尾部片踵、选针片中部片踵、选针片头部片踵,选针片下部设有选针片下部片踵;挺针片上依次设有挺针片尾部片踵、挺针片中部片踵、挺针片前部片踵;选针片尾部片踵与预选针三角、推针三角作用,预选针三角、推针三角推动选针片上升,选针片下部片踵推动推片尾,从而推片上升,使得推片头部推动挺针片尾部片踵,最终驱动挺针片;挺针片尾部片踵和挺针片中部片踵用于控制挺针片各轨道的选择,挺针片前部片踵用于与各三角轨道作用,从而驱动挺针片运动。
优选地,所述选针三角系统选针时,通过选针器与选针片的两次配合工作,可将推片推至B、H、A三个不同高度的工位;其中,如果选针片第一次被选中,推片将被推至H工位;如果选针片第二次也被选中,推片将被推至A工位;如果选针片第一、二次都没被选中,则推片将保持在B工位。
优选地,当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时,移圈三角、起针三角、挺针三角将沉入三角底板,上翻针导针三角和下翻针导针三角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上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
优选地,当进行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时,起针三角将沉入三角底板,下翻针导针三角和移圈三角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
优选地,当进行下针床之间接圈动作时,只有一个接圈三角作用,不作用的一个接圈三角将沉入三角底板,而挺针三角也将沉入三角底板,移圈三角与左接圈三角、右接圈三角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下针床之间接圈轨迹。
优选地,当进行成圈动作时,集圈压片、左推片清针三角沉入三角底板,起针三角和挺针三角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成圈轨迹。
优选地,当进行集圈动作时,集圈压片处于凸起工作状态,左推片清针三角沉入三角底板,起针三角和挺针三角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集圈轨迹。
优选地,所述左接圈三角、右接圈三角统称为接圈三角,所述移圈三角、接圈三角与起针三角两两之间具有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左/右高度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初始运动高度;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作用时,挺针片被有效控制在起针三角高度;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不作用时,挺针片将继续沿着左/右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或接圈三角高度;
左/右移圈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移圈或者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作用时,挺针片将在接圈高度停止上升;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不作用,挺针片将继续沿着左/右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高度。
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作用于挺针片中部片踵时,挺针片前部片踵将被抬起,从而跨越左/右爬升轨道沿直线运动;
左/右高度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时,挺针片前部片踵将继续被左/右爬升轨道驱动上升至移圈或接圈三角高度,此时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作用,挺针片尾部片踵将被抬起,在接圈高度跨越左/右爬升轨道,进入接圈轨迹;
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作用,挺针片前部片踵将继续被左/右爬升轨道驱动上升至移圈高度,此时,如果左/右移圈选择压片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将被抬起,跨过移圈三角的全部,从而进入下针床之间的移圈轨迹;
如果左/右移圈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将继续被移圈三角驱动,从而进入上下针床之间的移圈轨迹。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三角系统,具有6个不同高度的运动轨迹,分别为不织轨迹、集圈轨迹、成圈轨迹、上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接圈轨迹。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三角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够完成移圈、接圈、成圈、集圈、不织这些基本动作,而且能够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的相互移圈和接圈,达到提高横机编织效率、多样化编织样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专利文献US5992183中披露的三角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翻针三角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编织三角系统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选择三角系统结构图;
图6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相配合的织针的整体装配图;
图7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上下针床之间移圈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下针床之间翻针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下针床之间接圈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0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成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1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集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不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2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整体结构图,通常,横机三角座滑架上装载有多个结构类似的三角系统,本发明结构中具有四个结构类似的三角系统,其中:位于中间标记为PART2的两组称为编织三角系统,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负责成圈与集圈;位于三角座滑架两侧的被标记为PART1、PART3的称为翻针三角系统,该翻针三角系统除了基本编织功能外,还可进行上下针床之间、下针床之间移圈和下针床之间接圈动作,其主要作用是负责翻针,包括从前、后上针床向前、后下针床翻针,前、后下针床向前、后上针床翻针;被标记为PART4的部分为选针三角系统区,由于有两翻针三角系统、两编织三角系统,故选针三角系统区具有四组结构类似选针三角系统。
图3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翻针三角系统结构图,其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起针三角8,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上翻针导针三角1,下翻针导针三角2,挺针三角9,左接圈三角10a、右接圈三角10b,左推片清针三角11a、右推片清针三角11b,集圈压片12,不织压片13,移圈三角14,左爬升轨道3a、右爬升轨道3b。挺针三角9位于起针三角8上方,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分别位于起针三角8下部左右两侧,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分别位于挺针三角9左右两侧;移圈三角14位于挺针三角9上方,下翻针导针三角2位于移圈三角14上方,上翻针导针三角1位于下翻针导针三角2上方,左接圈三角10a、右接圈三角10b位于移圈三角14下部左右两侧;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分别位于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下方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分别位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与上翻针导针三角之间分别设有左爬升轨道3a、右爬升轨道3b。
图4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编织三角系统结构图,其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左推片清针三角11a、右推片清针三角11b,集圈压片12,不织压片13。挺针三角9位于起针三角8上方,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分别位于挺针三角9左右两侧,不织压片13位于起针三角8下方,不织压片13上部设有集圈压片12,左推片清针三角11a、右推片清针三角11b分别位于不织压片13左右两侧。
编织三角系统与翻针三角系统结构极其相似,但由于只具备成圈和集圈功能,故编织三角系统结构中不需要左爬升轨道3a、右爬升轨道3b,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选针三角系统结构图,其主要由导针三角14、推针三角16、选针器17、预选针三角18组成,推针三角16位于预选针三角18两侧,导针三角14位于预选针三角18上方,预选针三角18上设有选针器17和19,选针器上设有选针器拨片15。
图6是与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所配合的织针结构示意图,其中织针由选针片20、推片21、挺针片22组成。选针片20上部依次设有尾部片踵20c、中部片踵20b、头部片踵20a,选针片20下部设有下部片踵20d。选针片尾部片踵20c与预选针三角18、推针三角16作用,预选针三角18、推针三角16推动选针片20上升,选针片下部片踵20d推动推片尾21b,从而推片21上升,使得推片头部21a推动挺针片尾部片踵22a,最终驱动挺针片22。挺针片22结构与传统挺针片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挺针片尾部额外添加了一片踵22a,利用传统的挺针片生产制造工艺即可加工出与本发明应用于全成型电脑横机的复合三角系统相配合的挺针片。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和挺针片中部片踵22b用于控制挺针片各轨道的选择,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主要用于与各三角轨道作用,从而驱动挺针片运动,挺针片前部22c为挺针片与舌针连接部。
为了使得三角系统整体能够与挺针片相适应,防止挺针片运动时片踵与三角相干涉,移圈三角、接圈三角与起针三角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为了使挺针片能够快速从起针三角高度切换至移圈、接圈三角高度或从移圈、接圈三角高度切换至起针三角高度,在左右移圈三角系统与编织三角系统之间分别设置有爬升轨道。
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具有若干压片机构,按功能可分为高度选择压片、移圈接圈选择压片、移圈选择压片、集圈压片、不织压片。高度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运动高度,当其作用时,挺针片运行至起针三角高度便不再沿爬升轨道上升,当其不作用时,挺针片将继续沿着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或接圈三角高度,此时若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作用,挺针片将在接圈高度停止上升,若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不作用,挺针片将继续沿着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高度,最后移圈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移圈或者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三角系统具有6个不同高度的运动轨迹,分别为上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下针床之间接圈轨迹、成圈轨迹、集圈轨迹、不织轨迹,具体如下:
图7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上下针床之间移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假设机头首先从左向右运行,如图7-a、7-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若选针器拨片15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则此选针片20被选上且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动推片21从B工位升至H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7-c、7-d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第一次被选中的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中,与此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若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此选针片20再次被选上,选针片20将不会被抬起,选针片20将沿着推针三角16上升,推动推片21从H工位升至A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左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左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没入左爬升轨道3a中,左爬升轨道3a将继续驱动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上升。图7-e中,挺针片22位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位置时,此时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处于沉降不工作状态,则挺针片尾部片踵22a不会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被左爬升轨道3a驱动上升。图7-f中,左移圈选择压片5a最后进行一次选择作用,此时其也处于沉降状态,则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不会跃过下翻针导针三角2。最后如图7-g、7-h所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会沿着上翻针导针三角1、下翻针导针三角2之间的轨道完成上下针床之间的移圈运动轨迹。需要说的是,在移圈的整个过程中,为防止挺针片尾部片踵22a与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发生干涉,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始终处于沉降状态。图7i为与上下针床之间移圈的轨迹路线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下针床之间移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假设机头首先从左向右运行,如图8-a、8-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若选针器拨片15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则此选针片20被选上且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动推片21从B工位升至H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8-c、8-d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第一次被选中的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中,与此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若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此选针片20再次被选上,选针片20将不会被抬起,选针片20将沿着推针三角16上升,推动推片21从H工位升至A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左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左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没入左爬升轨道3a中,左爬升轨道3a将继续驱动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上升。图8-e中,当挺针片22位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位置时,此时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则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将不会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没入左爬升轨道3a中,左爬升轨道3a将继续驱动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上升。当到达图8-f位置时,左移圈选择压片5a进行一次选择作用,此时其也处于工作状态,则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将被左移圈选择压片5a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下翻针导针三角2。在图8-g、8-h中,挺针片前部片踵22c沿着下翻针导针三角2与移圈三角14之间的轨道继续运动。最后,如图8-i、8-j所示,当挺针片22到达右移圈选择压片5b时进行一次选择作用,此时右移圈选择压片5b处于工作状态,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将被右移圈选择压片5b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下翻针导针三角2,重新回到右爬升轨道3b中,直至整个移圈过程完成。需要说的的是,在移圈的整个过程中,为防止挺针片尾部片踵22a与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发生干涉,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始终处于沉降状态。图8k为与下针床之间翻针的轨迹路线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下针床之间接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假设机头首先从左向右运行,如图9-a、9-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若选针器拨片15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则此选针片20被选上且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动推片21从B工位升至H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9-c、9-d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第一次被选中的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中,与此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若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此选针片20再次被选上,选针片20将不会被抬起,选针片20将沿着推针三角16上升,推动推片21从H工位升至A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左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左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没入左爬升轨道3a中,左爬升轨道3a将继续驱动挺针片前部片踵22c上升。图9-e、图9-f中,当挺针片22位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位置时,此时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处于凸起工作状态,则挺针片尾部片踵22a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跃过左爬升轨道3a。在图9-g、9-h中,左接圈三角10a位处于沉降状态,右接圈三角10b位处于工作状态,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进入移圈三角14与右接圈三角10b组成的轨道中。最后,如图9-i所示,当挺针片22到达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时进行一次选择作用,此时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处于工作状态,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将被右移圈选择压片6b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下翻针导针三角2,重新回到右爬升轨道3b中,直至整个接圈过程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圈的整个过程中,为防止挺针片尾部片踵22a与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发生干涉、挺针三角9干涉,左推片清针三角11a、起针三角8发生干涉、挺针三角9始终处于沉降状态。图9j为与下针床之间接接圈的轨迹路线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成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假设机头首先从左向右运行,如图10-a、10-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若选针器拨片15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不会被抬起,则此选针片20被选上且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动推片21从B工位升至H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10-c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第一次被选中的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中,与此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若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将会被抬起,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没有被选上,选针片20将跃过推针三角16,推片21经过第二次选针后仍然处于H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左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左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挺针片22将会被抬起,从而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左爬升轨道3a。如图10-d所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开始进入左度目三角4a、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组成的轨道中。图10-e中,当推片前部片踵21a到达集圈压片12位置时,集圈压片12处于沉降不工作状态,则推片21不会被抬起,从而挺针片22也不会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在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组成的轨道中,最后,如图10-f所示,当挺针片22到达右高度选择压片7b时,此时右高度选择压片7b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挺针片22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重新回到右爬升轨道3b中。需要说的的是,度目三角6a、6b是一个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滑块机构,当挺针片22在度目三角6a、6b位置时,通过控制度目三角6a、6b的高度可以达到调节线圈紧密程度,最终达到调节织物密度的目的。图10-g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成圈的轨迹路线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集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与成圈轨迹路线图高度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集圈压片12是否工作。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如图11-a、11-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选针器拨片15不工作,则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不会被抬起,则此选针片20被选上且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动推片21从B工位升至H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11-c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第一次被选中的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中,与此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工作,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被抬起,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没有被选上,选针片20跃过推针三角16,推片21经过第二次选针后仍然处于H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左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左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挺针片22被抬起,从而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左爬升轨道3a,如图11-d所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开始进入左度目三角4a、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组成的轨道中。图11-e中,当推片前部片踵21a到达集圈压片12位置时,此时集圈压片12处于工作状态,推片21被抬起,从而挺针片22也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跃过起针三角8的山峰部分,最后,如图11-f所示,当挺针片22到达右高度选择压片7b时,此时右高度选择压片7b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挺针片22被抬起,挺针片前部片踵22c重新回到右爬升轨道3b中。图11g为与本发明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集圈的轨迹路线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复合三角系统的不织工作原理示意图,首先如图12-a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一次选针,选针器拨片15工作,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被抬起,此选针片20不会被选上,且选针片20不会沿着预选针三角18上升,推片21处于B工位,接着机头换向,从右向左运行。如图12-b所示,选针三角系统进行第二次选针,在第二次选针中,与选针片20对应的选针器拨片15工作,相应选针片中部片踵20b被抬起,选针片20在第二次选针也没被选上,选针片20跃过推针三角16,推片21经过第二次选针后仍然处于B工位,与此同时,当挺针片22位于高度选择压片7a位置时,此时高度选择压片7a处于凸起工作状态,则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会被抬起跨越左爬升轨道3a。图12-c中,当挺针片22位于不织压片13位置时,此时不织压片13始终处于凸起工作状态,挺针片22一直保持被抬起状态,挺针片前部片踵22c跨越起针三角8,最后,如图12-d所示,当挺针片22位于右高度选择压片7b位置时,此时右高度选择压片7b处于凸起工作状态,则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会被抬起重新进入右爬升轨道3b,挺针片22整个过程高度始终静止不变。

Claims (10)

1.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三角座滑架左右两侧的翻针三角系统,布置于三角座滑架中间的两组编织三角系统,布置于翻针三角系统及编织三角系统下方的四组选针三角系统,及织针;
翻针三角系统包括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设于起针三角(8)上方,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分别设于起针三角(8)下部左右两侧,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分别设于挺针三角(9)左右两侧;移圈三角(14)设于挺针三角(9)上方,下翻针导针三角(2)设于移圈三角(14)上方,上翻针导针三角(1)设于下翻针导针三角(2)上方,左接圈三角(10a)、右接圈三角(10b)分别设于移圈三角(14)下部左右两侧;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分别设于左移圈选择压片(5a)、右移圈选择压片(5b)下方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分别设于左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a)、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6b)外侧;左高度选择压片(7a)、右高度选择压片(7b)与上翻针导针三角(1)之间分别设有左爬升轨道(3a)、右爬升轨道(3b);
编织三角系统包括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设于起针三角(8)上方,左度目三角(4a)、右度目三角(4b)分别设于挺针三角(9)左右两侧,不织压片(13)设于起针三角(8)下方,不织压片(13)上部设有集圈压片(12),左推片清针三角(11a)、右推片清针三角(11b)分别设于不织压片(13)左右两侧;
选针三角系统包括预选针三角(18),推针三角(16)设于预选针三角(18)两侧,导针三角(14)设于预选针三角(18)上方,预选针三角(18)上设有选针器(17),选针器上设有选针器拨片(15);
织针由选针片(20)、推片(21)、挺针片(22)组成;选针片(20)上部依次设有选针片尾部片踵(20c)、选针片中部片踵(20b)、选针片头部片踵(20a),选针片(20)下部设有选针片下部片踵(20d);挺针片(22)上依次设有挺针片尾部片踵(22a)、挺针片中部片踵(22b)、挺针片前部片踵(22c);选针片尾部片踵(20c)与预选针三角(18)、推针三角(16)作用,预选针三角(18)、推针三角(16)推动选针片(20)上升,选针片下部片踵(20d)推动推片尾(21b), 从而推片(21)上升,使得推片头部(21a)推动挺针片尾部片踵(22a),最终驱动挺针片(22);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和挺针片中部片踵(22b)用于控制挺针片各轨道的选择,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用于与各三角轨道作用,从而驱动挺针片(22)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三角系统选针时,通过选针器(17)与选针片(20)的两次配合工作,可将推片(21)推至B、H、A三个不同高度的工位;其中,如果选针片第一次被选中,推片将被推至H工位;如果选针片第二次也被选中,推片将被推至A工位;如果选针片第一、二次都没被选中,则推片将保持在B工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时,移圈三角(14)、起针三角(8)、挺针三角(9)将沉入三角底板,上翻针导针三角(1)和下翻针导针三角(2)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上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时,起针三角(8)将沉入三角底板,下翻针导针三角(2)和移圈三角(14)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下针床之间移圈轨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下针床之间接圈动作时,只有一个接圈三角作用,不作用的一个接圈三角将沉入三角底板,而挺针三角(9)也将沉入三角底板,移圈三角(14)与左接圈三角(10a)或右接圈三角(10b)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下针床之间接圈轨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成圈动作时,集圈压片(12)、左推片清针三角(11a)沉入三角底板,起针三角(8)和挺针三角(9)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的运动路径,此路径称为成圈轨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进行集圈动作时,集圈压片(12)处于凸起工作状态,左推片清针三角(11a)沉入三角底板,起针三角(8)和挺针三角(9)封闭组成的通道为挺针片前部片踵(22c)的运动 路径,此路径称为集圈轨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接圈三角(10a)、右接圈三角(10b)统称为接圈三角,所述移圈三角(14)、接圈三角与起针三角(8)两两之间具有高度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高度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22)初始运动高度;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作用时,挺针片(22)被有效控制在起针三角高度;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不作用时,挺针片(22)将继续沿着左/右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或接圈三角高度;
左/右移圈选择压片用于控制挺针片(22)进行上下针床之间移圈或者下针床之间移圈动作;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作用时,挺针片(22)将在接圈高度停止上升;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不作用,挺针片(22)将继续沿着左/右爬升轨道上升至移圈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左/右高度选择压片作用于挺针片中部片踵(22b)时,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被抬起,从而跨越左/右爬升轨道沿直线运动;
左/右高度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时,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被左/右爬升轨道驱动上升至移圈或接圈三角高度,此时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作用,挺针片尾部片踵(22a)将被抬起,在接圈高度跨越左/右爬升轨道,进入接圈轨迹;
若左/右移圈接圈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作用,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被左/右爬升轨道驱动上升至移圈高度,此时,如果左/右移圈选择压片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被抬起,跨过移圈三角(14)的全部,从而进入下针床之间的移圈轨迹;
如果左/右移圈选择压片处于沉入状态不工作,挺针片前部片踵(22c)将继续被移圈三角(14)驱动,从而进入上下针床之间的移圈轨迹。
CN201510713800.2A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9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3800.2A CN105239264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3800.2A CN105239264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9264A CN105239264A (zh) 2016-01-13
CN105239264B true CN105239264B (zh) 2017-03-29

Family

ID=5503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38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9264B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9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9383B (zh) * 2017-04-21 2019-03-29 东华大学 一种具有方向选择功能的电脑横机度目机构
CN112981688B (zh) * 2021-02-24 2023-06-16 张家港市文杰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织针选择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3093A (en) * 1985-07-01 1987-09-15 Veb Kombinat Textima Cam system for knitting machines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133767C (zh) * 1998-05-15 2004-01-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横机用线圈保持设备
CN201347489Y (zh) * 2009-01-15 2009-11-18 浙江虎王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电控自动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04328594A (zh) * 2014-11-24 2015-02-04 西安工程大学 采用电磁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3093A (en) * 1985-07-01 1987-09-15 Veb Kombinat Textima Cam system for knitting machines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133767C (zh) * 1998-05-15 2004-01-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横机用线圈保持设备
CN201347489Y (zh) * 2009-01-15 2009-11-18 浙江虎王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电控自动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104328594A (zh) * 2014-11-24 2015-02-04 西安工程大学 采用电磁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9264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99007B1 (ko) 횡편기의 코 고리 예치장치
US7207196B2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for producing items of cloth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CN207775475U (zh) 一种横机三系统山板
CN106948074A (zh) 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
CN105239264B (zh)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JP4015982B2 (ja) 編地編成用カム装置
CN106637641A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04328594A (zh) 采用电磁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CN107488934B (zh) 织袜机
CN205152524U (zh) 一种经济型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01501969U (zh) 电脑横编织机的走针控制机构
CN102817173A (zh)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
CN201713649U (zh) 电脑横机的度目三角
CN206089974U (zh) 一种平纹电脑提花机
CN112030333B (zh) 三角控制机构及双系统吊目编织方法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05239263B (zh) 一种应用于全成型电脑横机的复合三角系统
CN206858759U (zh) 具有预成圈功能的五功位圆纬机编织结构
CN203513947U (zh) 一种应用于纬编针织小圆机中的新型下盘提花编织机构
KR101324866B1 (ko) 양말 편성용 환편기
CN104499178A (zh) 一种采用多级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CN205856757U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山板结构
CN212640780U (zh) 直选针织机及其山板结构
CN216445566U (zh) 一种可分段压针的上针盘及针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