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7398U -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7398U
CN210237398U CN201920969972.XU CN201920969972U CN210237398U CN 210237398 U CN210237398 U CN 210237398U CN 201920969972 U CN201920969972 U CN 201920969972U CN 210237398 U CN210237398 U CN 210237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gravel
microorganism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99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an Liu
刘娟
Shu Zheng
郑姝
Ke Yang
杨科
Jia Zhu
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Qingro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Qingro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Qingro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Qingro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99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7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7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7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池与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水板,挡水板相对且错列设置,进水池内被挡水板分割形成弓字型回路,弓字型回路内填设有砾石填料;所述湿地本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种植层、布水层、碎石层、微生物层、滤料层、砂石层及集水层;所述布水层内设置有布水管道;所述集水层内布置有开有集水孔的集水管道;所述微生物层包括对称的支撑网格与微生物固定板,支撑网格分别支撑在碎石层下方、滤料层上方,支撑网格间空间被多个纵隔板分割成若干反应槽,反应槽内设置有微生物固定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工湿地,水净化处理效果好且不易发生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构建占据了重要地位,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人工湿地以其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耗电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关键技术。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同时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废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主要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在现有技术中,垂直流人工湿地被广泛运用,但是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进水中的悬浮物被填料截留,导致人工湿地被堵塞,降低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并且铺设在人工湿地填料里的微生物易堆积发生板结现象,减小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降低微生物的处理能力,从而影响人工湿地的净化水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包括:
湿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池与出水池;所述进水池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水板,挡水板相对且错列设置,进水池内被挡水板分割形成弓字型回路,弓字型回路内填设有砾石填料;进水池底部通过进水管与外界污水源连接;
所述湿地本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种植层、布水层、碎石层、微生物层、滤料层、砂石层及集水层;所述布水层内设置有布水管道,布水管道进水端通过压力泵与进水池连通;所述集水层内布置有开有集水孔的集水管道,集水管道穿过湿地本体与出水池连通;所述微生物层包括对称的支撑网格与微生物固定板,所述支撑网格分别支撑在碎石层下方、滤料层上方,支撑网格间空间被多个纵隔板分割成若干均匀排列的反应槽,反应槽内设置有V形的所述微生物固定板。
优选的是,所述布水管道由外管与内管组成的管道本体,所述内管顶部轴向上开有若干溢水孔,拦截网呈弧形设置在内管顶部,所述外管底部开有若干布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内管与外管间设置有若干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由支撑杆与电加热管组成,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内管与外管上,电加热管环绕于支撑杆上。
优选的是,所述砾石填料采用粒径为25~40mm的砾石颗粒。
优选的是,所述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10~20mm。
优选的是,所述砂石层中砂石的粒径为1~2mm。
优选的是,在所述集水层与砂石层间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孔径小于砂石层中砂石的粒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新型人工湿地的进水池对进入湿地本体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污水逐步通过砾石填料后得到了初步净化,污水中的SS(固体悬浮物浓度)和有机物有效减少,使得进入湿地本体内的污水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较低,有效地避免湿地本体发生堵塞,有利于保证湿地的净化处理效率;且砾石填料孔隙较大,不易发生堵塞,有利于维持进水池对污水的初步处理作用;进入湿地本体内的污水依次经过碎石层、微生物层、滤料层、砂石层处理;微生物层的微生物固定板将微生物均匀固定,分散微生物,避免出现板结成团现象,保证微生物的处理效果,V形结构的微生物固定板有利于增大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果,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情况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管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管道内管与外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湿地本体,2-进水池,21-挡水板,3-出水池,4-砾石填料,5-进水管,6-植物种植层,7-布水管道,71-外管,72-内管,721-溢水孔,73-拦截网,74-布水孔,75-加热单元,751-支撑杆,752-电加热管,8-碎石层,9-微生物层,91-支撑网格,92-微生物固定板,93-纵隔板,94-反应槽,10-滤料层,11-砂石层,12-集水管道,121-集水孔,13-压力泵,1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包括:
湿地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池2与出水池3;所述进水池2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水板21,挡水板21相对且错列设置,进水池2内被挡水板21分割形成弓字型回路,弓字型回路内填设有砾石填料4;进水池2底部通过进水管5与外界污水源连接;
所述湿地本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种植层6、布水层、碎石层8、微生物层9、滤料层10、砂石层11及集水层;所述布水层内设置有布水管道7,布水管道7进水端通过压力泵13与进水池2连通;所述集水层内布置有开有集水孔121的集水管道12,集水管道12穿过湿地本体1与出水池3连通;所述微生物层9包括对称的支撑网格91与微生物固定板92,所述支撑网格91分别支撑在碎石层8下方、滤料层10上方,支撑网格91间空间被多个纵隔板93分割成若干均匀排列的反应槽94,反应槽94内设置有V形的所述微生物固定板92。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植物种植层6种植有起到协同净化处理效果的湿地植物;污水经进水管5进入进水池2内,砾石填料4的砾石粒径较大,砾石颗粒彼此间孔隙较大,砾石颗粒表面可以作为沉积面和机械截留区域,也能形成较少的生物膜进行生物氧化,污水从底部逐步向上通过砾石填料4后得到了初步净化,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有效减少,使得进入湿地本体1内的污水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较低,有效地避免湿地本体1发生堵塞,有利于保证湿地的净化处理效率;且挡水板21分割成的弓字型回路延长了污水在砾石填料4的流动时间,增强了进水池2的初步处理效果,而孔隙较大的砾石填料4不易发生堵塞,有利于维持进水池2对污水的初步处理作用;控制压力泵13抽取进水池2顶部已被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湿地本体1内,污水因重力作用垂直向下依次被碎石层8、微生物层9、滤料层10、砂石层11处理;微生物层9的微生物固定板92使得微生物被均匀固定,起到分散微生物的作用,避免微生物堆积出现板结成团现象,保证微生物的处理效果,且V形结构的微生物固定板92有利于增大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果,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反应槽94的设置便于空气流通;微生物固定板92可采用表面镂空的中空板结构,微生物固定板92内部固定多根双面生物带;经过处理后的水体在湿地本体1底部经集水孔121进入集水管道12内,最后通过集水管道12排入至出水池3内,以便执行后续处理工序。其中,砾石填料4采用粒径为25~40mm的砾石颗粒,所述碎石层8中碎石的粒径为10~20mm,所述砂石层11中砂石的粒径为1~2mm,所述滤料层10可采用活性炭颗粒填充。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布水管道7由外管71与内管72组成,所述内管72顶部轴向上开有若干溢水孔721,拦截网73呈弧形设置在内管72顶部,所述外管71底部开有若干布水孔74。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布水管道7采用内管72与外管71设计,内管72与外管71两端封闭,内管72穿出外管71与压力泵13出水口连接;当内管72内充满水后,污水从其顶部的溢水孔721流至外管71与内管72间,再由外管71底部的布水孔74排出,实现均匀布水;呈弧形设置的拦截网73过滤水体中含有的杂质,减少从溢水孔721漏出的水体中的固体杂质含量,有效地避免布水孔74发生堵塞,保证布水管道7的正常通水、排水工作。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内管72与外管71间设置有若干加热单元75,加热单元75由支撑杆751与电加热管752组成,支撑杆751两端分别固定在内管72与外管71上,电加热管752环绕于支撑杆751上。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电加热管752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当外界温度过低时,加热单元75对流入外管71与内管72间的水体进行加热处理,使得从布水孔74流出的水体具有一定温度,带有热量的水体可为微生物层9的微生物提供热量,使得微生物保持处理活性,满足污水处理的温度条件,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及效果;且电加热管752环绕于支撑杆751上,有利于增强电加热管752的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在另一种实例中,在所述集水层与砂石层11间设置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的孔径小于砂石层11中砂石的粒径。采用这种方案,避免砂石层11的砂石颗粒及水体中的杂质堵塞集水孔121。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地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水池(2)与出水池(3);所述进水池(2)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挡水板(21),挡水板(21)相对且错列设置,进水池(2)内被挡水板(21)分割形成弓字型回路,弓字型回路内填设有砾石填料(4);进水池(2)底部通过进水管(5)与外界污水源连接;
所述湿地本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种植层(6)、布水层、碎石层(8)、微生物层(9)、滤料层(10)、砂石层(11)及集水层;所述布水层内设置有布水管道(7),布水管道(7)进水端通过压力泵(13)与进水池(2)连通;所述集水层内布置有开有集水孔(121)的集水管道(12),集水管道(12)穿过湿地本体(1)与出水池(3)连通;所述微生物层(9)包括对称的支撑网格(91)与微生物固定板(92),所述支撑网格(91)分别支撑在碎石层(8)下方、滤料层(10)上方,支撑网格(91)间空间被多个纵隔板(93)分割成若干均匀排列的反应槽(94),反应槽(94)内设置有V形的所述微生物固定板(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道(7)由外管(71)与内管(72)组成,所述内管(72)顶部轴向上开有若干溢水孔(721),拦截网(73)呈弧形设置在内管(72)顶部,所述外管(71)底部开有若干布水孔(7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72)与外管(71)间设置有若干加热单元(75),加热单元(75)由支撑杆(751)与电加热管(752)组成,支撑杆(751)两端分别固定在内管(72)与外管(71)上,电加热管(752)环绕于支撑杆(7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填料(4)采用粒径为25~40mm的砾石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8)中碎石的粒径为10~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层(11)中砂石的粒径为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层与砂石层(11)间设置有滤网(14),所述滤网(14)的孔径小于砂石层(11)中砂石的粒径。
CN201920969972.X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Active CN210237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972.XU CN210237398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972.XU CN210237398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7398U true CN210237398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9972.XU Active CN210237398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73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2523A (zh) * 2020-04-15 2020-07-0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起伏表面地表径流污染生态拦截治理系统
CN114524591A (zh) * 2022-03-14 2022-05-2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带有保温作用的人工湿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2523A (zh) * 2020-04-15 2020-07-0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起伏表面地表径流污染生态拦截治理系统
CN114524591A (zh) * 2022-03-14 2022-05-2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带有保温作用的人工湿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8124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动力的智控型抗堵塞人工湿地雨污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4039221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膜法四池净化系统
CN210237398U (zh)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CN210367360U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农村水循环系统
CN206692417U (zh) 一种立体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08862846A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KR200411670Y1 (ko) 천연섬유를 이용한 수질 정화 장치
CN209974421U (zh)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13830966A (zh) 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868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潜流型植物辅助装置
CN220907321U (zh)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09974536U (zh)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的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05133356U (zh) 污水处理器
CN217377664U (zh) 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
CN108423804A (zh) 一种隔板式曝气生物滤池
CN216808496U (zh) 改良原位净化装置
CN211497108U (zh) 一种新型变向流氧化塘耦合可拆卸式潜流湿地装置
CN21990731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
CN217148732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KR102320364B1 (ko) 수처리용 여과정원 시스템
CN216005362U (zh) 一种双层式无动力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2099158U (zh) 一种应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