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4421U -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4421U
CN209974421U CN201920787361.3U CN201920787361U CN209974421U CN 209974421 U CN209974421 U CN 209974421U CN 201920787361 U CN201920787361 U CN 201920787361U CN 209974421 U CN209974421 U CN 209974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aterial
material matrix
artificial wetland
plant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73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杰
祝栋林
贺含悦
庞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yu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yu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yu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yu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73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4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4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4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进水区、人工湿地池和集水渠,所述混凝沉淀池和所述进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与所述集水渠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滤料基质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位于所述滤料基质的上方;所述滤料基质为砾石滤料基质、粗砂滤料基质、石灰石滤料基质、沸石滤料基质或陶粒滤料基质,所述滤料基质的厚度为50‑100cm。本实用新型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吸附能力强,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COD去除率达到70%,TN去除率达到60%,TP去除率达到50%,溶氧量>4mg/L。

Description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经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并将需处理的水体引入建造的湿地中,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多组分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多重作用处理净化污废水的技术。现已运行的人工湿地的基质主要为石块、砾石等天然材料,此类基质吸附能力差且易于饱和,长期运行会导致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下降。而且氧气供应传质不佳,其人工湿地的硝化反应难以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吸附能力强,保证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COD去除率达到70%,TN去除率达到60%,TP去除率达到50%,溶氧量>4mg/L。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混凝沉淀池、进水区、人工湿地池和集水渠,所述混凝沉淀池和所述进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与所述集水渠连通;
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滤料基质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位于所述滤料基质的上方;
所述滤料基质为砾石滤料基质、粗砂滤料基质、石灰石滤料基质、沸石滤料基质或陶粒滤料基质,所述滤料基质的厚度为50-100cm;
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的间距为3-5m,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
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所述支撑缓坡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
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水区包括布水渠和阀门井,所述混凝沉淀池和所述布水渠连通,所述布水渠和所述阀门井连通,所述阀门井和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集水渠的内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可调出水管,所述可调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曝氧装置,所述曝氧装置包括主管和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和所述主管相互垂直设置,相邻所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1-2m。
进一步地说,所述混凝沉淀池为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或涌浪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混凝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格栅,且所述格栅位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侧壁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菰、茭草、香蒲、水葱或慈姑,所述沉水植物为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车前或轮藻,所述浮叶植物为睡莲、荇菜或芡实。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缓坡为砾石支撑缓坡。
进一步地说,所述砾石滤料基质的粒度为1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本实用新型的滤料基质为砾石、粗砂、石灰石、沸石或陶粒,从而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长期吸收,吸附能力强,值得一提的是,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多种植物交替分布,最大程度的提高人工湿地处理能力,减少人工湿地池的占用空间,植物根区分泌的草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改变基质的架构,增强通透性和透水率,利用在植物根区微环境中的繁殖完成各种硝化、反硝化、矿化等氮磷转化过程,COD去除率达到70%,TN去除率达到60%,TP去除率达到50%;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池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支撑缓坡的坡比<1:1,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从而使人工湿地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曝氧装置,相邻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1-2m,保证黑臭水中的溶氧量>4mg/L,利于植物根系中的微生物进行消化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沉淀池为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沉淀池,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对水体进行初步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混凝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格栅,对黑臭水中的大分子杂质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区包括布水渠和阀门井,集水渠的内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可调出水管从而黑臭水的处理量进行调控,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混凝沉淀池1、格栅11、进水区2、布水渠21、阀门井22、人工湿地池3、滤料基质31、挺水植物32、沉水植物33、浮叶植物34、支撑缓坡35、集水渠4、可调出水管41、曝氧装置5、主管51和曝气管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混凝沉淀池1、进水区2、人工湿地池3和集水渠4,所述混凝沉淀池1和所述进水区2连通,所述进水区2和所述人工湿地池3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3与所述集水渠4连通;
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内部设有滤料基质31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位于所述滤料基质31的上方;
所述滤料基质31为砾石滤料基质、粗砂滤料基质、石灰石滤料基质、沸石滤料基质或陶粒滤料基质,所述滤料基质31的厚度为50-100cm;
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挺水植物32、沉水植物33和浮叶植物34,所述浮叶植物34位于所述沉水植物33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32之间的间距为3-5m,相邻所述挺水植物32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33和/或浮叶植物34;
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35,所述支撑缓坡35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35的填料的直径>10cm。
所述进水区2包括布水渠21和阀门井22,所述混凝沉淀池1和所述布水渠21连通,所述布水渠21和所述阀门井22连通,所述阀门井22和所述人工湿地池3连通。
所述集水渠4的内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可调出水管41,所述可调出水管41的进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池3连通。
具体实施时,所述可调出水管41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螺纹连接,转动所述外管以调节所述可调出水管41的高度。
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内部设有曝氧装置5,所述曝氧装置5包括主管51和曝气管52,所述曝气管52和所述主管51相互垂直设置,相邻所述曝气管52之间的间距为1-2m。
所述混凝沉淀池1为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或涌浪机。
具体实施时,所述混凝沉淀池1与所述布水渠2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液泵。
所述混凝沉淀池1的进水侧设有格栅11,且所述格栅11位于所述混凝沉淀池1的侧壁上方。
所述挺水植物32为芦苇、菰、茭草、香蒲、水葱或慈姑,所述沉水植物33为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车前或轮藻,所述浮叶植物34为睡莲、荇菜或芡实。
所述支撑缓坡35为砾石支撑缓坡。
所述砾石滤料基质的粒度为10-1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黑臭水经过格栅过滤掉大分子杂质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初步处理,再经过布水渠和阀门井送入人工湿地池,通过滤料基质和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吸收,最后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COD去除率达到70%,TN去除率达到60%,TP去除率达到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沉淀池(1)、进水区(2)、人工湿地池(3)和集水渠(4),所述混凝沉淀池和所述进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与所述集水渠连通;
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滤料基质(31)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位于所述滤料基质的上方;
所述滤料基质为砾石滤料基质、粗砂滤料基质、石灰石滤料基质、沸石滤料基质或陶粒滤料基质,所述滤料基质的厚度为50-100cm;
所述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挺水植物(32)、沉水植物(33)和浮叶植物(34),所述浮叶植物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的上方,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的间距为3-5m,相邻所述挺水植物之间设有所述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
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两侧设有支撑缓坡(35),所述支撑缓坡的坡比<1:1,所述支撑缓坡的填料的直径>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包括布水渠(21)和阀门井(22),所述混凝沉淀池和所述布水渠连通,所述布水渠和所述阀门井连通,所述阀门井和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渠的内部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可调出水管(41),所述可调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部设有曝氧装置(5),所述曝氧装置包括主管(51)和曝气管(52),所述曝气管和所述主管相互垂直设置,相邻所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1-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为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或涌浪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进水侧设有格栅(11),且所述格栅位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侧壁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菰、茭草、香蒲、水葱或慈姑,所述沉水植物为狐尾藻、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车前或轮藻,所述浮叶植物为睡莲、荇菜或芡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缓坡为砾石支撑缓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滤料基质的粒度为10-15mm。
CN201920787361.3U 2019-05-29 2019-05-29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Active CN209974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7361.3U CN20997442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7361.3U CN20997442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4421U true CN209974421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7361.3U Active CN209974421U (zh) 2019-05-29 2019-05-29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4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836A (zh) * 2020-02-07 2020-05-08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多级缺氧-厌氧-好氧一体化复合人工湿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5836A (zh) * 2020-02-07 2020-05-08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多级缺氧-厌氧-好氧一体化复合人工湿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1064B (zh) 厌氧内置零价铁反应器
CN101698556B (zh)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CN103172226B (zh) 同步强化去除氮、磷及雌激素的表面滞水型折流湿地系统
CN201864644U (zh) 一体化脱氮除磷污水处理池
CN101792228A (zh) 一种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双层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2464404B (zh) 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5236671A (zh)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1233165A (zh) 一种复合型脱磷滤料
CN109574233B (zh) 一种添加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1602563A (zh) 生物、生态分段式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12744912A (zh)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1134623A (zh) 抑制蓝藻生长综合治理污染水质的方法
CN209974421U (zh) 利于治理黑臭水体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3214093A (zh) 低c/n生活污水高效脱氮的复合电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CN211339184U (zh) 基于钢渣陶粒填料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5110562A (zh) 一种农田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5036450A (zh) 一种三级环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04029A (zh) 一种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的人工土壤渗滤系统
CN210030338U (zh) 基于人工湿地的黑臭水治理系统
CN111253019A (zh) 一种mabr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方法
CN111592099A (zh)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208071544U (zh) 一种铁路通讯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20777502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系统
CN102503045B (zh)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