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9225U -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9225U
CN210229225U CN201920656952.7U CN201920656952U CN210229225U CN 210229225 U CN210229225 U CN 210229225U CN 201920656952 U CN201920656952 U CN 201920656952U CN 210229225 U CN210229225 U CN 210229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mud
pipe
sludge discharge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69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eng Jin
靳增
Ji Bian
边辑
Qian Chi
池钱
Yingrui Tai
邰英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69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9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9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92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包括池体和锥斗,锥斗设于池体的底部并与池体固定连接,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管,排泥管与排泥口连通,排泥管的内壁上设有脉冲部件;进气管,进气管设于排泥管上并与排泥管连通,进气管上设有用以调节进气量的进气阀。通过在该排泥系统的排泥管内壁设置脉冲部件并在排泥管上设置一个进气管,从而使得该排泥管具有脉冲式气提排泥功能,将其应用于沉淀池排泥系统中可有效改善排泥操作环境,节能环保,从而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化排泥。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免维护免维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多斗沉淀池的节能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沉淀池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上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现有的多斗沉淀池具有沉淀效果好、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多斗沉淀池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多斗排泥时,对每个斗进行机械刮泥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耗较低的多斗沉淀池排泥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通过在该排泥系统的排泥管上设置一个进气管,从而保证了该排泥系统能够低能耗地进行排泥,而且有效地延长了该排泥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包括池体和锥斗,所述锥斗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池体固定连接,所述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口;
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一端为污泥进口端,所述污泥进口端与所述排泥口连接,另一端为污泥出口端,所述排泥管的内壁上设有脉冲部件;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泥管上并与所述排泥管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用以调节进气量的进气阀。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通过在该排泥系统的排泥管内壁设置脉冲部件并在排泥管上设置一个进气管,从而使得该排泥管具有脉冲式气提排泥功能,将其应用于沉淀池排泥系统中拓宽了对污泥的适应范围,可有效改善排泥操作环境,节能环保,从而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化排泥。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免维护免维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锥斗有多个,多个所述锥斗之间一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多个锥斗之间的一体化连接降低了该沉淀池的运行及维护成本,且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空间,利用多锥斗一体连接结构还能够使得锥斗中的污泥及时回流从而减少污泥膨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排泥管上靠近所述污泥出口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脉冲部件沿所述排泥管径向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气管进入排泥管的气体经脉冲部件后高速喷射入排泥管,与排泥管内的污泥混合,随着气体不断进入排泥管,受压力差作用,气体带动污泥通过排泥管的污泥出口端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部件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脉冲部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排泥管轴向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部件为长条形孔,其外壁孔径大于内壁孔径呈梯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外壁的大孔径使脉冲部件能吸收大量气体,而小孔径能够提高气流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于所述池体内壁的顶端,并与所述池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溢流堰能够有效保持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防溅罩,所述污泥防溅罩套设于所述污泥出口端的外部,并与所述污泥出口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防止污泥在排泥管的污泥出口端发生喷溅。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排泥管上并与所述排泥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排泥管上靠近所述污泥进口端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进水管能够有效避免污泥在排泥管内产生板结从而堵塞排泥管的情况,利用排水管内排出的水流可对排泥管内壁进行有效的冲刷,保持排泥管的排泥通畅。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泥槽,所述排泥槽与所述污泥出口端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排泥槽可对经排泥管排出的污泥进行有效的收纳。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所述排泥槽连接,所述污泥泵用以将所述排泥槽内的污泥抽回到生化系统进行回收利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排出污泥的回收再利用,提高污泥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的俯视图。
其中:1-沉淀池,11-池体,12-锥斗,121-排泥口,13-溢流堰,2-排泥管, 21-脉冲部件,22-污泥进口端,23-污泥出口端,3-进气管,31-进气阀,4-污泥防溅罩,5-进水管,51-进水阀,6-排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包括:
沉淀池1,沉淀池1包括池体11和锥斗12,锥斗12设于池体11的底部并与池体11固定连接,锥斗12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21;
排泥管2,排泥管2与排泥口121连通,排泥管2的内壁上设有脉冲部件 21;
进气管3,进气管3一端连接在排泥管2上并与排泥管2连通,进气管3 上设有用以调节进气量的进气阀31。
其中,如图3所示,锥斗12有多个,多个锥斗12之间一体连接,多个锥斗之间的一体化连接结构不仅降低了该沉淀池的运行及维护成本,且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空间,利用多锥斗一体连接结构还能够使得锥斗中的污泥及时回流从而减少污泥膨胀。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排泥管2的一端为污泥进口端22,污泥进口端 22与排泥口121连接,另一端为污泥出口端23,从而使得各个锥斗中沉淀的污泥能够通过排泥管及时排出。
进气管3一端连接在排泥管2上靠近污泥出口端23处,脉冲部件21为多个,多个脉冲部件21沿排泥管径向均匀布置再同一圆周上,使得通过进气管进入排泥管的气体经脉冲部件后高速喷射入排泥管,与排泥管内的污泥混合,随着气体不断进入排泥管,受压力差作用,气体带动污泥通过排泥管的污泥出口端排出。
脉冲部件21为长条形孔,脉冲部件21的长度方向沿排泥管2轴向方向布置,其外壁孔径大于内壁孔径呈梯形状,脉冲部件上外壁的大孔径结构使得其能够吸收大量气体,而其内壁上的小孔径结构能够提高排气管内的气流速度。
如图1所示,为了保持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性,沉淀池1还包括溢流堰 13,溢流堰13设于池体11内壁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有效防止污泥在排泥管的污泥出口端发生喷溅,该排泥系统还包括污泥防溅罩4,污泥防溅罩4套设于污泥出口端23的外部,并与污泥出口端23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进水管5,进水管5连接在排泥管 2上靠近污泥进口端22处,且进水管5与排泥管2连通,进水管5上设有进水阀51,从而有效避免了污泥在排泥管内产生板结从而堵塞排泥管的情况,利用排水管内排出的水流可对排泥管内壁进行有效的冲刷,保持排泥管内部排泥通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排泥槽6,排泥槽6与污泥出口端23连通,排泥槽可对经排泥管排出的污泥进行有效的收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污泥泵,污泥泵与排泥槽6连接,污泥泵用以将排泥槽6内的污泥抽回到生化系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对排出污泥的回收再利用,提高污泥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通过在排泥管内壁设置脉冲部件并在排泥管上设置一个进气管,从而使得该排泥管具有脉冲式气提排泥功能,将其应用于一体化多斗沉淀池排泥系统中拓宽了多斗沉淀池对污泥的适应范围,可有效改善排泥操作环境,节能环保,从而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化排泥。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免维护免维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鉴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节能减排的需要,该排泥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推出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包括池体(11)和锥斗(12),所述锥斗(12)设于所述池体(11)的底部并与所述池体(11)固定连接,所述锥斗(12)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21);
排泥管(2),所述排泥管(2)的一端为污泥进口端(22),所述污泥进口端(22)与所述排泥口(121)连接,另一端为污泥出口端(23),所述排泥管(2)的内壁上设有脉冲部件(21);
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泥管(2)上并与所述排泥管(2)连通,所述进气管(3)上设有用以调节进气量的进气阀(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斗(12)有多个,多个所述锥斗(12)之间一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部件(21)为多个,多个所述脉冲部件(21)沿所述排泥管(2)径向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部件(2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脉冲部件(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排泥管(2)轴向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还包括溢流堰(13),所述溢流堰(13)设于所述池体(11)内壁的顶端,并与所述池体(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防溅罩(4),所述污泥防溅罩(4)套设于所述污泥出口端(23)的外部,并与所述污泥出口端(2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连接于所述排泥管(2)上并与所述排泥管(2)连通,所述进水管(5)上设有进水阀(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槽(6),所述排泥槽(6)与所述污泥出口端(2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所述排泥槽(6)连接,所述污泥泵用以将所述排泥槽(6)内的污泥抽回到生化系统进行回收利用。
CN201920656952.7U 2019-05-09 2019-05-09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29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6952.7U CN210229225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6952.7U CN210229225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9225U true CN210229225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7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695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29225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9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0190U (zh) 一种斜板沉淀池清污装置
CN206901980U (zh) 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CN210229225U (zh) 一体化多斗沉淀池节能排泥系统
CN207608465U (zh) 一种小型的曝气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8561833U (zh) 一种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48338A (zh) 一种极板生产用酸液收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3833164B (zh)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215352262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处理装置
CN205933554U (zh) 固态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
CN110436619B (zh) 一种工业污水酸化处理均布器
CN105668655A (zh) 钟罩式脉冲布水器
CN215256854U (zh) 一种潜水清於泵
CN205699628U (zh) 一种新型泥水分离与污泥回流组合装置
CN212450668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末端回流装置
CN205627192U (zh) 斜管沉淀装置
CN204874135U (zh) 一种用于圣诞球喷涂废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03866093U (zh) 一种圆形环流式一体化水解酸化装置
CN108751398A (zh) 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终端的防污泥流失方法
CN215858151U (zh) 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
CN214735059U (zh) 一种自动清理的市政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19098886U (zh) 一种mbr膜一体化装置
CN208265810U (zh) 小型生化隔油池
CN109771992B (zh) 一种泵站取供水装置
CN209039106U (zh) 一种涡凹气浮机控制式外回流装置
CN211987229U (zh) 一种新型回流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64000 xiaoshangguzhuang village, Fengrun Town,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4000 xiaoshangguzhuang village, Fengrun Town, Fengrun District,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ngshan Zhongtian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