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6165U - 盖梁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梁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6165U
CN210216165U CN201920822439.0U CN201920822439U CN210216165U CN 210216165 U CN210216165 U CN 210216165U CN 201920822439 U CN201920822439 U CN 201920822439U CN 210216165 U CN210216165 U CN 210216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block
adjusting block
shaped adjusting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24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 Li
李伟
Jing Bai
白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8224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6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6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6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的盖梁调节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导向装置和锁紧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结构和齿条;第一楔形调节块内具有安装空间,齿轮结构设置在安装空间中;第一调节面上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与安装空间相连通;齿轮结构穿过转动槽延伸至第一调节面的外侧;齿条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面上;齿轮结构连接有把手;导向装置沿第二调节面的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之间;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就能实现第一楔形调节块沿第二调节面倾斜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盖梁调节装置的高度调节。

Description

盖梁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工程中的盖梁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大多为无落地式现浇支架托梁支撑法,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灵活,无法调节高度,无法改变方向,使得盖梁无法快速地对准墩柱中心点等缺点,极大地加大了现场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增加了工程成本并严重制约整个桥梁工程的完工进度。
申请公布号为CN10893022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穿心棒法盖梁支撑调节系统施工方法,将成对的楔形调节块安装在抱箍上,且保证楔形调节装置的顶部处于水平状态,测量楔形调节装置的垂直高度,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调整楔形调节块的垂直高度,通过调整楔形调节块的高度,可控制盖梁浇筑模的标高。楔形调节块上开设有调节孔,对拉杆穿过调节孔且对拉杆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由于楔形调节块的质量较大,在调整两个楔形调节块的相对位置时,存在不方便调节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盖梁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盖梁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导向装置和锁紧装置;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调节面和第二调节面;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结构和齿条;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齿轮结构设置在安装空间中;
所述第一调节面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安装空间相连通;所述齿轮结构穿过转动槽延伸至第一调节面的外侧;
所述齿条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面上;
所述齿轮结构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穿过第一楔形调节块侧壁上的通孔,且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的外侧;
所述导向装置沿第二调节面的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之间;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和第二楔形调节块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二调节面上,所述滑块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调节面上;
所述滑槽和滑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结构包括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连接轴;
所述主动轮固定设置在连接轴上;
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楔形调节块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楔形调节块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轮分别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与齿条啮合;
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均穿过所述转动槽,且延伸至第二调节面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纹孔和螺栓;
所述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楔形调节块的侧壁上,且与滑槽相连通;
所述滑块的长度与滑槽的长度相等;
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齿条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钢板和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
所述第二楔形调节块、钢板和抱箍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钢板的面积大于第二楔形调节块的底面积;
所述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均分别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与钢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通过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就能实现第一楔形调节块沿第二调节面倾斜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盖梁调节装置的高度调节;工作人员还能站立在钢板上作业,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楔形调节块与齿轮结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楔形调节块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和抱箍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楔形调节块;101-第一调节面;2-第二楔形调节块;201-第二调节面;3-齿条;4-连接轴;5-转动槽;6-滑槽;7-滑块;8-把手;9-主动轮;10-第一从动轮;11-第二从动轮;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螺纹孔;15-钢板;16-第一抱箍;17-第二抱箍;18-第一螺杆;19-第二螺杆;20-第一螺母;21-第二螺母;22-钢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盖梁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导向装置和锁紧装置;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调节面101和第二调节面201;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结构和齿条3;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齿轮结构设置在安装空间中;所述第一调节面101上设置有转动槽5,所述转动槽5与安装空间相连通;所述齿轮结构穿过转动槽5延伸至第一调节面101的外侧;所述齿条3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面201上;所述齿轮结构连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穿过第一楔形调节块1侧壁上的通孔,且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外侧;所述导向装置沿第二调节面201的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之间;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具体实施时,第二楔形调节块2固定安装在抱箍上。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调节面101和第二调节面201,高度调节装置驱动第一楔形调节块1运动,导向装置沿第二调节面201的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之间。导向装置保证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运动方向是沿第二调节面201的倾斜方向。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结构和齿条3,齿轮结构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1内的安装空间中,齿条3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面201上,通过齿轮结构与齿条3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齿轮结构连接有把手8,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1外侧的把手8,实现齿轮结构的转动。当调节到合适位置时,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导向装置既可以为滑轨与滑块,也可以为滑槽与滑块。
为了节约制造成本,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槽6和滑块7,所述滑槽6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二调节面201上,所述滑块7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调节面101上;所述滑槽6和滑块7滑动配合。滑槽6直接开设在第二调节面201上,制造成本低,经济实用。
齿轮结构可由齿轮和连接轴构成,齿轮通过键槽结构固定设置在连接轴上,齿轮穿过转动槽5,且延伸至第一调节面101的外侧。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把手8连接,齿轮与齿条3啮合。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中齿轮只有一个,轮齿的受力能力有限,因此,齿轮上的轮齿在抵消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自身重力时,容易出现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齿轮结构包括主动轮9、第一从动轮10、第二从动轮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和连接轴4;所述主动轮9固定设置在连接轴4上;所述第一从动轮10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12上,所述第二从动轮11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3上;所述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4的一端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9分别与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分别与齿条3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穿过所述转动槽5,且延伸至第二调节面201的外侧。主动轮9可以通过键槽结构与连接轴4连接,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可以通过键槽结构分别与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连接。工作人员转动把手8,带动连接轴4和主动轮9转动,主动轮9将力的作用传递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上。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分别与齿条3啮合,进而实现第一楔形调节块1沿第二调节面201倾斜方向的运动。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同时与齿条3产生啮合,因此,在抵消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自身重力时,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在起作用,每个轮齿受到的力减小,不容易损坏。
锁紧装置具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锁紧装置包括螺纹连接的连杆和螺母,连杆穿过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侧壁,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且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1内的安装空间中;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且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外侧。施工人员将卡紧块卡接在齿轮结构的两个轮齿之间,然后调节螺母的位置,实现锁紧,防止第一楔形调节块1沿第二调节面201的倾斜方向下滑。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锁紧装置包括螺纹孔和螺栓,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楔形调节块2的侧壁上,且与滑槽6相连通;滑块7的长度与滑槽6的长度相等;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均能实现锁紧。
由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锁紧方式针对齿轮结构本身,针对齿轮本身锁紧通常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同时卡紧块容易对轮齿造成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纹孔14和螺栓;所述螺纹孔14设置在第二楔形调节块2的侧壁上,且与滑槽6相连通;所述滑块7的长度与滑槽6的长度相等;所述螺栓与螺纹孔14螺纹连接。滑槽6中设置有滑动配合的滑块7,滑块7的长度与滑槽6的长度相等,螺栓穿过螺纹孔14,通过向滑块7的径向施加预紧力,实现锁紧。
为了更好地实现导向作用,优选的,所述滑槽6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6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齿条3的两侧。
为了更好地实现锁紧效果,优选的,所述螺纹孔14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螺纹孔14沿所述滑槽6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螺栓分别与若干个螺纹孔14螺纹连接,能够向滑块7的径向施加若干个预紧力,锁紧效果好。
作业时,工作人员通常将吊绳绑在身上,吊绳与放绳装置相连,然后以放绳装置为基点,从上往下降,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提高作业安全,优选的,还包括钢板15和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所述第二楔形调节块2、钢板15和抱箍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钢板15的面积大于第二楔形调节块2的底面积;所述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均分别通过第一螺杆18和第一螺母20与钢板1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通过第二螺杆19和第二螺母21可拆卸连接。第二楔形调节块2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钢板15上。设置在钢板15下方的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通过第二螺杆19和第二螺母21可拆卸连接,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共同对钢板15起支撑作用,提高钢板15的竖向受力能力。钢棒22预置在墩柱中,钢棒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墩柱外侧,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分别位于钢棒22一端轴向的两侧。工作人员站立在钢板15上对第一楔形调节块1进行调节,安全性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就能实现第一楔形调节块沿第二调节面倾斜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盖梁调节装置的高度调节;工作人员还能站立在钢板上作业,安全性高。

Claims (7)

1.盖梁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导向装置和锁紧装置;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调节面(101)和第二调节面(201);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结构和齿条(3);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齿轮结构设置在安装空间中;
所述第一调节面(101)上设置有转动槽(5),所述转动槽(5)与安装空间相连通;所述齿轮结构穿过转动槽(5)延伸至第一调节面(101)的外侧;
所述齿条(3)沿倾斜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面(201)上;
所述齿轮结构连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穿过第一楔形调节块(1)侧壁上的通孔,且位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外侧;
所述导向装置沿第二调节面(201)的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之间;
所述第一楔形调节块(1)和第二楔形调节块(2)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槽(6)和滑块(7),所述滑槽(6)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二调节面(201)上,所述滑块(7)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第一调节面(101)上;
所述滑槽(6)和滑块(7)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结构包括主动轮(9)、第一从动轮(10)、第二从动轮(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和连接轴(4);
所述主动轮(9)固定设置在连接轴(4)上;
所述第一从动轮(10)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12)上,所述第二从动轮(11)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13)上;所述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3)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轴(4)的一端与第一楔形调节块(1)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轮(9)分别与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分别与齿条(3)啮合;
所述第一从动轮(10)和第二从动轮(11)均穿过所述转动槽(5),且延伸至第二调节面(20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纹孔(14)和螺栓;
所述螺纹孔(14)设置在第二楔形调节块(2)的侧壁上,且与滑槽(6)相连通;
所述滑块(7)的长度与滑槽(6)的长度相等;
所述螺栓与螺纹孔(14)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6)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齿条(3)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4)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螺纹孔(14)沿所述滑槽(6)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15)和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
所述第二楔形调节块(2)、钢板(15)和抱箍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钢板(15)的面积大于第二楔形调节块(2)的底面积;
所述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均分别通过第一螺杆(18)和第一螺母(20)与钢板(15)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抱箍(16)和第二抱箍(17)通过第二螺杆(19)和第二螺母(21)可拆卸连接。
CN201920822439.0U 2019-05-31 2019-05-31 盖梁调节装置 Active CN210216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439.0U CN210216165U (zh) 2019-05-31 2019-05-31 盖梁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439.0U CN210216165U (zh) 2019-05-31 2019-05-31 盖梁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6165U true CN210216165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2439.0U Active CN210216165U (zh) 2019-05-31 2019-05-31 盖梁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61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442A (zh) * 2020-11-28 2021-03-02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支架卸荷块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442A (zh) * 2020-11-28 2021-03-02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支架卸荷块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5115B1 (de) Verfahren zum errichten einer windkraftanlage
CN210216165U (zh) 盖梁调节装置
DE102007000241B4 (de) Verbesserte Konstruktion für Sicherungssystem aus säulenartig angeordneten Mutterbacken bei Vertikal-Schiffshebewerken aus Stahlbeton
CN107059604A (zh) 一种可调桥梁支座
CN214785852U (zh) 一种适用于高围挡屋顶的建筑物外墙作业吊篮
CN113373812B (zh) 一种可调节盖梁端头倒角模板标高的支撑装置及施工工艺
CN108708297A (zh) 穿心棒抱箍支撑装置
CN210687511U (zh) 一种可调节地脚螺栓结构
CN208668289U (zh) 穿心棒抱箍支撑装置
CN204623600U (zh) 一种履带行走系统、移动式筛分站及移动式破碎站
CN214503144U (zh) 一种高速公路箱梁静载试验装置
CN205908014U (zh) 用于液压爬模系统的涡轮螺杆式可连续调节的支撑装置
CN211872644U (zh)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装置
CN114197486A (zh) 一种深基坑装配式型钢支撑结构
CN111270900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力塔基座
CN210947754U (zh)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快速装拆装置
CN2126895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107962088B (zh) 料车轨道矫正装置及方法
EP2748100B1 (de) Bauteil einer windkraftanlage mit einer aufnahme zur handhabung des bauteils sowie tragbalken zur handhabung von bauteilen einer windkraftanlage
CN215252337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盖梁托架结构
CN220884125U (zh) 一种用于井下电机车牵引架线的快速更换装置
CN215402845U (zh) 一种电网基建用设备安装升降装置
CN219793674U (zh) 一种桥梁墩柱施工用导轨
CN220768394U (zh) 一种钢结构房建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216864835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t梁端部台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