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3367U -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3367U
CN210213367U CN201920902928.7U CN201920902928U CN210213367U CN 210213367 U CN210213367 U CN 210213367U CN 201920902928 U CN201920902928 U CN 201920902928U CN 210213367 U CN210213367 U CN 210213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ealing
upper cover
liquid outlet
low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29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biao Li
李红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uabaole Daily Necessitie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uabaole Daily Necessitie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uabaole Daily Necessitie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uabaole Daily Necessitie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29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3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3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33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内的活动塞,所述活动塞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底座内还设有将底座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正常放置时,上盖连接于底座上开口,此为一级密封,第一密封件阻隔底座内腔,此为二级密封,第二密封件阻隔底座内腔,此为三级密封,因此,该结构具有多级密封的特点和其中密封部件可重复起密封作用,有利于起到节能环保和使用便捷特点,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和多次密封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封盖,尤其是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背景技术】
对应一些如容器的封装,其需要采用内盖,即在容器口部安装内盖后再连接外盖。现有技术中,有直接采用硅胶一体制成的内盖/塞,然采用该结构使用时需要将内盖/塞取下,在取下内盖/塞的过程中,在开封使用后存在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内盖结构,其由多个组件连接形成,但其存在组装及制造成本高,以及使用时出液效果不佳,同样在开封使用后,存在密封性能不理想的缺陷。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多级密封、出液顺畅、操作便捷及成本低容器封盖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和与其连接上盖,所述上盖直接或间接可活动伸入底座的内腔,在上盖和底座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第二密封件,在上盖上还设有防盗件或出液窗口,底座上设有与出液窗口配合的出液口;正常放置时,上盖连接在底座上口部,此为一级密封,第一密封件将底座上下口阻隔,此为二级密封,第二密封件将底座上下口阻隔,此为三级密封;而密封件在上盖的作用下,第一密封件发生错位可再次密封、第二密封件遭破坏、出液窗口与出液口对齐可再次错位密封;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多级密封的特点,当打开上盖使用时,密封件则不再密封堵住底座内腔使其上下口连通,相应倾倒该容器封盖,可使得容器内的液体顺畅地倒出,具有使用便捷的特点,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和多次密封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于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而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活动塞3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活动塞3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可拆卸设有防盗件2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防盗件20和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上盖2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上盖2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上盖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00,作用复位弹簧400时,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阻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当上盖连接在底座上开口时,使得容器封盖具有多级密封结构,可确保长时间保质保存容器内的溶液而不变质,而且第一密封件、出液窗口与出液口配合可持续进行密封作用,能够重复使用而进行密封,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之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之五;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之六;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之七;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之八;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三;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四;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五;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立体图之六;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个实施方案剖视图之七;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一;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三;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个实施方案A剖视图与B剖视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于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而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通过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底座1上开口处,一级密封,活动塞3和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二级密封;在底座1内腔设有将其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三级密封;所述有利于实现容器封盖的多级密封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密封作用;作用上盖2时,则活动塞3随上盖2活动而活动,当上盖2相对底座1向下活动时,活动塞3随其向下活动,进而将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再将上盖2取走即可使底座1内腔从上开口与外界连通,则用户倾倒容器可将盛放在容器内部的物质从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中取出。
当取好容器内的物质时,将上盖2重新连接于底座1的上开口处,则第一密封件4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进行密封作用,上盖2连接底座1上和第一密封件4可重复使用起到密封作用,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至少有一道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所述第二密封件5至少有一道密封件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作用上盖2时,活动塞3可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第一密封圈41或第一密封槽42随其活动与底座1上的第一密封槽42或第一密封圈41发生错位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第一密封圈41与第一密封槽42配合阻隔底座1上下开口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如图1-5所示,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和提高容器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1-5所示,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能够限制活动塞3随上盖2转动而转动,以提高该结构的工作效率。
如图1、5所示,为了提供多种结构方式,所述止转件6设于活动塞3的内部或外部。
如图1-5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使用装有该结构的容器时,作用上盖2将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破坏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并使伸缩出液套管7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用户倾斜即可取出容器内的物质,不需将上盖2取走,有利于提高该结构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取出物质的操作步骤,方便用户需求和使用。
如图1-5所示,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设于底座1的侧壁上。
如图1-5所示,所述上盖2上设有供伸缩出液套管7伸出状态时的开口。
如图1-3、5所示,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上盖2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上盖2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作用单个部件即可联动其他部件工作,有利于简化操作步骤和方便用户使用,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效果。
如6-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个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可拆卸设有防盗件2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防盗件20和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上盖2连接在底座1上口部,一级密封;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二级密封;底座1内还设有将其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三级密封;上盖2上设有防盗件20,四级密封,有利于实现容器封盖的多级密封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密封作用;使用容器时,先撕掉防盗件20,使上盖2可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作用上盖2将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破坏,再将上盖2取走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则用户倾倒容器可将盛放在容器内部的物质从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中取出。
当取好容器内的物质时,将上盖2重新连接于底座1的上开口处,则第一密封件4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进行密封作用,上盖2连接在底座1上和第一密封件4可重复使用起到密封作用,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至少有一道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所述第二密封件5至少有一道密封件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
如图6-13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作用上盖2时,上盖2可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第一密封圈41或第一密封槽42随其活动与底座1上的第一密封槽42或第一密封圈41发生错位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第一密封圈41与第一密封槽42配合阻隔底座1上下开口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如6-13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使用装有该结构的容器时,作用上盖2将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破坏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并使伸缩出液套管7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用户倾斜即可取出容器内的物质,不需将上盖2取走,有利于提高该结构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取出物质的操作步骤,方便用户需求和使用。
如11-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伸缩出液套管7。
如图6-13所示,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上盖2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上盖2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作用单个部件即可联动其他部件工作,有利于简化操作步骤和方便用户使用,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效果。
如图14-20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第三个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正常放置时,上盖2连接在底座1上口部,一级密封;上盖2与底座1内腔设有第一密封件4,二级密封;底座1内设有将其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三级密封;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设置,四级密封,有利于实现容器封盖的多级密封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密封作用;作用上盖2时,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破坏,使底座1上下开口之间连通,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用户倾斜容器即可从出液口300取出物质。
当取好容器内的物质时,再次作用上盖2使出液窗口200和出液口300错位设置、第一密封件4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进行密封作用,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和第一密封件4可重复使用起到密封作用,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至少有一道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所述第二密封件5至少有一道密封件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
如图14-20所示,所述出液口300为两个,所述出液口300相对设置在底座1侧壁上;作用上盖2时,两出液口300均与两出液窗口200对齐设置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用户倾斜容器从其中一个出液口300取出物质时,另一个出液口300可供底座1内腔与外界形成补气通道以达到进气作用,有利于使底座1内腔气压平衡,容易将底座1内腔的物质倒出,给用户良好体验效果。
如图14-20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作用上盖2时,上盖2可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第一密封圈41或第一密封槽42随其活动与底座1上的第一密封槽42或第一密封圈41发生错位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第一密封圈41与第一密封槽42配合阻隔底座1上下开口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如图17-20所示,所述底座1和上盖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00,作用复位弹簧400时,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阻隔;用户取好容器内的物质时,复位弹簧400可自动将上盖2相对底座1恢复初始状态,即使第一密封件4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密封,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使底座内腔与外界密封。
如图21-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四个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正常放置时,通过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底座1上开口处,一级密封,活动塞3和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二级密封;在底座1内腔设有将其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三级密封;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四级密封,有利于实现容器封盖的多级密封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密封作用;作用上盖2时,则活动塞3随上盖2活动而活动,将第一密封件4错位和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则用户倾倒容器可将盛放在容器内部的物质从出液口300取出,不必将上盖2取走。
当取好容器内的物质时,再次作用上盖2,使第一密封件4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进行密封作用,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使底座内腔与外界密封,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配合、第一密封件4可重复使用起到密封作用,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开封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4至少有一道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所述第二密封件5至少有一道密封件将底座1上下口之间阻隔。
如图21-24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作用上盖2时,活动塞3可相对底座1活动,进而第一密封圈41或第一密封槽42随其活动与底座1上的第一密封槽42或第一密封圈41发生错位使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正常放置时,第一密封圈41与第一密封槽42配合阻隔底座1上下开口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如图21-24所示,为了提高容器结构的连接性能,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1-24所示,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能够限制活动塞3随上盖2转动而转动,以提高该结构的工作效率。
如图21、24所示,为了提供多种结构方式,所述止转件6设于活动塞3的内部或外部。

Claims (17)

1.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于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而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活动塞(3)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活动塞(3)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
7.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可拆卸设有防盗件(2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作用防盗件(20)和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伸缩出液套管(7),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一端连通于底座(1)的内腔,另一端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连通于外界,初始状态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封闭,作用上盖(2)时,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底座(1)外壁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出液套管(7)位于底座(1)内腔的一端上设有复位件(71),所述上盖(2)内设有凸台(21);当上盖(2)向上活动时,所述凸台(21)抵触伸缩出液套管(7)突出或露出于底座(1)外壁上而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当上盖(2)向下活动时,所述复位件(71)使伸缩出液套管(7)收缩于底座(1)内腔。
11.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可活动伸入底座(1)的内腔,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与底座(1)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上盖(2)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上盖(2)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上盖(2)内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上盖(2)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上盖(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00),作用复位弹簧(400)时,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将底座(1)内腔与外界阻隔。
14.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开口连通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有上盖(2),所述上盖(2)上设有出液窗口(200),所述上盖(2)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可活动伸入底座(1)内的活动塞(3),所述活动塞(3)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将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底座(1)上设有出液口(300),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和/或第二密封件(5)使底座(1)上下开口阻隔,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错位,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相对底座(1)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件(4)发生错位和/或第二密封件(5)受活动塞(3)顶压破坏将底座(1)上下开口连通,所述出液窗口(200)与出液口(300)对齐使底座(1)内腔与外界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圈(41)和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1)配合密封的第一密封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41)设置在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或底座(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密封槽(42)设置在底座(1)的内壁上或活动塞(3)的外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活动塞(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活动塞(3)转动的止转件(6),作用上盖(2)时,所述活动塞(3)只可相对底座(1)上下活动。
CN201920902928.7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13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2928.7U CN21021336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2928.7U CN21021336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3367U true CN210213367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292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1336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3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361C (zh) 单件配给系统和其制造的方法
US3874562A (en)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pump parts and container using the same
ITMI20081462A1 (it) Dispositivo erogatore di sostanze fluide
CN109850370B (zh) 一种使用便捷的内盖组件
CN103350821A (zh) 一种真空分配器
CN210213367U (zh)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KR102072308B1 (ko) 토출용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20248608A1 (zh)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CN208264914U (zh) 环保防漏乳液泵
US2185608A (en) Dispenser top for containers
WO2021027635A1 (zh) 一种旋顶免开盖组件
CN210479533U (zh) 一种旋顶免开盖组件
CN100494007C (zh) 具有垂直可移动喷射导向件的喷管组件
CN201148237Y (zh) 防外流液体瓶瓶盖
CN211870191U (zh) 一种自动开闭密封盖组件
CN210028532U (zh) 一种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CN210479540U (zh) 一种可伸缩侧撕的盖组件
CN208439637U (zh) 一种简易可压缩出液容器
CN211845364U (zh) 一种密封盖组件
CN219277984U (zh) 一种大喷量阀门的外镶件型复合腔室
CN212448779U (zh) 一种多功能盖组件
CN212448783U (zh) 一种多功能密封盖组件
CN211845744U (zh)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EP3919181B1 (en) All-plastic liquid dispenser
CN211618662U (zh) 一种多功能封闭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