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5744U -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5744U
CN211845744U CN201922032169.6U CN201922032169U CN211845744U CN 211845744 U CN211845744 U CN 211845744U CN 201922032169 U CN201922032169 U CN 201922032169U CN 211845744 U CN211845744 U CN 211845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iquid outlet
air inlet
cavity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2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5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5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与空气腔的活动塞,储液腔与空气腔始终相互隔绝,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储液腔内,以更好的保质;所述容器本体的储液腔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所述容器本体的空气腔上设有用于空气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当作用容器本体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和进气控制结构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的物质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内,进而使得活动塞由进气控制结构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一端运动,为此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延续保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具体是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容器涉及各行各业,以用于保护商品,具有方便储存及使用,利于运输,促进销售,防止环境污染和预防安全事故等作用,不同行业及不同的产品需要按一定技术规范而采用相应的包装容器。
目前生活当中,填装有物质/液体的包装容器在倒取过程中,存在难以将包装容器内腔的物质倒取出来,从而造成使用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且空气容易进入储液腔内,致使物质/液体容易变质。
同时,现有包装容器还存在结构复杂而引起生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现有包装容器中存在问题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与空气腔的活动塞,储液腔与空气腔始终相互隔绝,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储液腔内,以更好的保质;所述容器本体的储液腔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所述容器本体的空气腔上设有用于空气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当容器本体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控制结构和进气控制结构均关闭,而储液腔和空气腔均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和进气控制结构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的液体/物质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内,进而使得活动塞由进气控制结构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一端运动,为此,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延续保鲜的功能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 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2与空气腔3的活动塞 11,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2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20,所述容器本体1的空气腔3上设有用于控制空气腔3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30,当容器本体1 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均关闭,而使得储液腔2和空气腔3均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液体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3内,进而使得活动塞11由进气控制结构30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20一端运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与储液腔2连通的出液腔体201和设在出液腔体201内的出液密封球202,所述出液腔体2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储液腔2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出液口2011,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二出液口2012,所述第二出液口 2012的口边缘设有出液缺口2013;当容器本体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球202封堵住第一出液口201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密封球202脱离第一出液口2011而往第二出液口2012运动,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出液缺口 2013流出外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 上设有储液腔安装孔21;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出液部203和设在储液腔安装孔21上的安装部204,所述出液部203为弹性结构,所述出液部203上设有出液划口2031,所述安装部204上设有将出液划口2031与储液腔2连通的出液通孔204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划口2031贴合封闭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经过出液通孔2041而作用出液划口2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三出液口205和出液密封件206,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相对第三出液口205设在储液腔2外侧上,所述出液密封件2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连接部与储液腔2铰接,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出液口 2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出液口205,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作用出液密封件206且使第三出液口205打开,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四出液口2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出液口207上的单向阀杆208,所述第四出液口207位于外部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A2071,所述单向阀杆208相对应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形成有锥形端A2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阀杆208的锥形端A2081封堵住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阀杆 208的锥形端A2081脱离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四出液口207流出外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五出液口209及设在第五出液口209 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出液口210、以及贯穿第五出液口209的连接杆 211和设在连接杆211上且位于第五出液口209上下侧的上密封件 212与下密封件213,所述上密封件2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下密封件 2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上密封件212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上密封件212脱离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且使下密封件213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六出液口210流出外部。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与空气腔3连通的进气腔体301和设在进气腔体301内的进气密封球302,所述进气腔体3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进气腔体301与空气腔3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进气口3011,所述进气腔体3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3012,所述第一进气口3011的口边缘设有进气缺口3013,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球302封堵住第二进气口3012,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进气密封球302脱离第二进气口3012 而往第一进气口3011运动,而使得外部空气从进气缺口3013进入空气腔3内。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腔3 上设有空气腔安装孔31;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进气部303和设在空气腔安装孔31上的空气腔安装部304,所述进气部303为弹性结构,所述进气部303上设有进气划口3031,所述空气腔安装部304上设有将进气划口3031与外部连通的进气通孔3041,当容器本体1 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划口3031贴合封闭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进气划口3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三进气口305和进气密封件306,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相对第三进气口305设在空气腔3内侧上,所述进气密封件3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连接部与空气腔3铰接,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进气口3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进气口305,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 1时,可使外部空气作用进气密封件306且使第三进气口305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四进气口3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进气口307上的单向杆柱308,所述第四进气口307位于空气腔3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3071,所述单向杆柱308柱相对应第四进气口307 的锥形面3071而形成有锥形端3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杆柱308的锥形端3081贴合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杆柱308 的锥形端3081脱离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进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四进气口307进入空气腔3内。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五进气口309及设在第五进气口309 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进气口310、以及贯穿第五进气口309的连接柱 311和设在连接柱311上且位于第五进气口309上下侧的密封件A312 与密封件B313,所述密封件A3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密封件B3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密封件A312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密封件A312脱离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且使密封件B313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六进气口310进入空气腔3内。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 1上设有标识刻度12。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 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封盖组件4;所述封盖组件4包括与储液腔2开口连接的底座41和上盖42,所述上盖42盖合在底座41上,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底座41上。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 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上盖42;所述储液腔2与上盖42之间设有暂储腔5,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储液腔2与暂储腔5之间而使得储液腔2与暂储腔5连通或隔绝。
如上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 1的空气腔3具有开口,所述空气腔3的开口上连接有底盖6,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设在底盖6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与空气腔的活动塞,储液腔与空气腔始终相互隔绝,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储液腔内,以更好的保质,从而保障填装在储液腔内物质的使用周期;所述容器本体的储液腔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所述容器本体的空气腔上设有用于空气腔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当容器本体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控制结构和进气控制结构均关闭,而储液腔和空气腔均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和进气控制结构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的液体/物质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内,进而使得活动塞由进气控制结构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一端运动,为此,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延续保鲜的功能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2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2与空气腔3的活动塞11,储液腔2与空气腔3始终相互隔绝,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储液腔2内,以更好的保质,从而保障填装在储液腔2内物质的使用周期,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2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20,所述容器本体1的空气腔3上设有用于控制空气腔3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30,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均关闭,而使得储液腔2和空气腔3均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液体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3内,进而使得活动塞11由进气控制结构30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20一端运动,为此,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延续保鲜的功能优点。
如图1、2、11、16所示,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与储液腔2 连通的出液腔体201和设在出液腔体201内的出液密封球202,所述出液腔体2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储液腔2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出液口2011,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二出液口2012,所述第二出液口2012的口边缘设有出液缺口2013;当容器本体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球202封堵住第一出液口201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密封球202脱离第一出液口2011而往第二出液口2012运动,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出液缺口2013流出外部。当倾斜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出液密封球在自身重力或储液腔物质的重力作用下,与第一出液口分离且向第二出液口方向运动,从而储液腔的物质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入出液腔体内,进而从出液缺口流出外部。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储液腔的物质受挤捏压力作用下而使得出液密封球与第一出液口分离且向第二出液口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储物腔的物质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入出液腔体内,再从出液缺口流出外部。
如图1、2、11、16所示,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与空气腔3 连通的进气腔体301和设在进气腔体301内的进气密封球302,所述进气腔体3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进气腔体301与空气腔3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进气口3011,所述进气腔体3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3012,所述第一进气口3011的口边缘设有进气缺口3013,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球302封堵住第二进气口3012,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 时,可使进气密封球302脱离第二进气口3012而往第一进气口3011 运动,而使得外部空气从进气缺口3013进入空气腔3内。当倾斜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进气密封球在重力作用下或在空气腔内产生吸力作用下,进气密封球与第二进气口分离且向第一进气口方向运动,从而使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进气腔体内,再从进气缺口流入空气腔内。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空气腔产生吸力而作用进气密封球与第二进气口分离且向第一进气口方向运动,从而使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进气腔体内,再从进气缺口流入空气腔内。
如图3、4、12、17所示,所述储液腔2上设有储液腔安装孔21;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出液部203和设在储液腔安装孔21上的安装部204,所述出液部203为弹性结构,所述出液部203上设有出液划口2031,所述安装部204上设有将出液划口2031与储液腔2连通的出液通孔204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划口2031贴合封闭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经过出液通孔2041而作用出液划口2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或者挤捏容器本体时,储液腔的物质通过出液通孔而作用出液划口,而使得出液划口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储液腔的物质通过出液划口形成的缝隙流出外部。
其中出液划口的形状可为长方形、S型、椭圆形等各种形状,出液划口的数量至少一个。
如图3、4、12、17所示,所述空气腔3上设有空气腔安装孔31;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进气部303和设在空气腔安装孔31上的空气腔安装部304,所述进气部303为弹性结构,所述进气部303上设有进气划口3031,所述空气腔安装部304上设有将进气划口3031与外部连通的进气通孔304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划口3031贴合封闭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进气划口3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活动塞由空气腔往储液腔移动而使空气腔产生负压、吸力,从而使得进气划口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孔、进气划口而流入空气腔内。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空气腔可产生吸力而使得进气划口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孔、进气划口而流入空气腔内。
其中进气划口的形状可为长方形、S型、椭圆形等各种形状,进气划口的数量至少一个。
如图5、6、13、18所示,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 2上的第三出液口205和出液密封件206,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相对第三出液口205设在储液腔2外侧上,所述出液密封件2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连接部与储液腔2铰接,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出液口2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出液口205,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 的物质作用出液密封件206且使第三出液口205打开,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储液腔的物质作用出液密封件与第三出液口分离,而使得第三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储液腔的物质流出外部;或者,出液密封件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三出液口分离而使得第三出液口打开。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出液腔的物质受挤捏压力而作用出液密封件与第三出液口分离,而使得第三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储液腔的物质经过第三出液口流出外部。
如图5、6、13、18所示,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 3上的第三进气口305和进气密封件306,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相对第三进气口305设在空气腔3内侧上,所述进气密封件3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连接部与空气腔3铰接,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进气口3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进气口305,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外部空气作用进气密封件306且使第三进气口305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活动塞由空气腔往储液腔移动而使空气腔产生负压、吸力,从而作用进气密封件与第三进气口分离,而使第三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内;或者,进气密封件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三进气口分离而使得第三进气口打开。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空气腔可产生吸力而使得进气密封件与第三进气口分离,而使第三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内。
如图7、8、14、19所示,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 2上的第四出液口2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出液口207上的单向阀杆 208,所述第四出液口207位于外部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A2071,所述单向阀杆208相对应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形成有锥形端A2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阀杆208的锥形端 A2081封堵住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阀杆208的锥形端A2081脱离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四出液口207流出外部。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单向阀杆208受重力作用下,可使锥形端A2081与锥形面A2071分离,而使得第四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出液腔的物质流出外部。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储液腔的物质受挤捏压力而作用锥形端 A2081与锥形面A2071分离,而使得第四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出液腔的物质流出外部。
如图7、8、14、19所示,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 3上的第四进气口3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进气口307上的单向杆柱 308,所述第四进气口307位于空气腔3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3071,所述单向杆柱308柱相对应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而形成有锥形端3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杆柱308的锥形端3081贴合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杆柱308的锥形端3081脱离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进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四进气口307 进入空气腔3内。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单向杆柱308 收重力作用下,可使锥形端3081与锥形面3071分离,而使得第四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内;或者,活动塞由空气腔向储液腔方向运动,而使得空气腔内产生吸力,进而使得锥形端3081 与锥形面3071分离。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空气腔可产生吸力而作用锥形端3081与锥形面3071分离,而使得第四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内。
如图9、10、15、20所示,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五出液口209及设在第五出液口209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出液口210、以及贯穿第五出液口209的连接杆211和设在连接杆211 上且位于第五出液口209上下侧的上密封件212与下密封件213,所述上密封件2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下密封件2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上密封件212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上密封件212脱离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且使下密封件213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六出液口210流出外部。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受重力作用下,上密封件与第五出液口和第六出液口分离且下密封件封堵住第五出液口,而使得第六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储液腔的物质从第六出液口流出外部。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储液腔的物质受挤捏压力可作用上密封件与第五出液口和第六出液口分离且下密封件封堵住第五出液口,而使得第六出液口打开,进而使得储液腔的物质从第六出液口流出外部。
如图9、10、15、20所示,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五进气口309及设在第五进气口309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进气口310、以及贯穿第五进气口309的连接柱311和设在连接柱311 上且位于第五进气口309上下侧的密封件A312与密封件B313,所述密封件A3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密封件B3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密封件A312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密封件A312脱离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且使密封件B313 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六进气口310进入空气腔3内。当倾斜放置或倒向放置容器本体时,密封件A与密封件B受重力作用下,密封件A与第五进气口和第六进气口分离且密封件B 封堵住第五进气口,而使得第六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可进入空气腔内。
当挤捏容器本体时,空气腔内可产生吸力而作用密封件A与第五进气口和第六进气口分离且密封件B封堵住第五进气口,而使得第六进气口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可进入空气腔内。
如图1-20所示,为了便于倒取,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标识刻度12。
如图1-10所示,根据设计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同时将开口盖合,防止灰尘、飞虫进入容器本体内腔,以保障卫生干净,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封盖组件4;所述封盖组件4包括与储液腔2开口连接的底座41和上盖42,所述上盖42盖合在底座41上,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底座41上。
为了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中底座与储液腔开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扣接或卡接。
为了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中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铰接或翻转连接或扣接。
如图11-20所示,在使用时,为了使从储物腔内流出的物质能有一个缓冲或者暂存的空间,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上盖42;所述储液腔2与上盖42之间设有暂储腔5,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储液腔2与暂储腔5之间而使得储液腔2与暂储腔5连通或隔绝。
如图11-15所示,所述暂储腔5活动设在储液腔2内。
如图16-20所示,所述暂储腔5由隔板将容器本体1内腔分隔而形成,所述暂储腔5设在储液腔2上侧或上方。
为了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中上盖与储液腔开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扣接或卡接。
如图16-20所示,根据设计需求,为了将空气腔开口盖合,所述容器本体1的空气腔3具有开口,所述空气腔3的开口上连接有底盖6,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设在底盖6上。
为了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中底盖与空气腔开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扣接或卡接。

Claims (15)

1.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上活动设有用于将容器本体内腔分隔成储液腔(2)与空气腔(3)的活动塞(11),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上设有用于控制储液腔(2)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出液控制结构(20),所述容器本体(1)的空气腔(3)上设有用于控制空气腔(3)与外部导通或隔绝的进气控制结构(30),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均关闭,而使得储液腔(2)和空气腔(3)均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控制结构(20)和进气控制结构(30)打开,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液体流出、外部空气流入空气腔(3)内,进而使得活动塞(11)由进气控制结构(30)一端往出液控制结构(20)一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与储液腔(2)连通的出液腔体(201)和设在出液腔体(201)内的出液密封球(202),所述出液腔体(2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储液腔(2)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出液口(2011),所述出液腔体(2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二出液口(2012),所述第二出液口(2012)的口边缘设有出液缺口(2013);当容器本体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球(202)封堵住第一出液口(201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出液密封球(202)脱离第一出液口(2011)而往第二出液口(2012)运动,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出液缺口(2013)流出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上设有储液腔安装孔(21);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出液部(203)和设在储液腔安装孔(21)上的安装部(204),所述出液部(203)为弹性结构,所述出液部(203)上设有出液划口(2031),所述安装部(204)上设有将出液划口(2031)与储液腔(2)连通的出液通孔(204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划口(2031)贴合封闭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经过出液通孔(2041)而作用出液划口(2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三出液口(205)和出液密封件(206),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相对第三出液口(205)设在储液腔(2)外侧上,所述出液密封件(2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连接部与储液腔(2)铰接,所述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出液口(2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液密封件(2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出液口(205),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作用出液密封件(206)且使第三出液口(205)打开,进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流出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四出液口(2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出液口(207)上的单向阀杆(208),所述第四出液口(207)位于外部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A(2071),所述单向阀杆(208)相对应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形成有锥形端A(2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阀杆(208)的锥形端A(2081)封堵住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阀杆(208)的锥形端A(2081)脱离第四出液口(207)的锥形面A(2071),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四出液口(207)流出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包括设在储液腔(2)上的第五出液口(209)及设在第五出液口(209)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出液口(210)、以及贯穿第五出液口(209)的连接杆(211)和设在连接杆(211)上且位于第五出液口(209)上下侧的上密封件(212)与下密封件(213),所述上密封件(2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下密封件(2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上密封件(212)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而使得储液腔(2)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上密封件(212)脱离第五出液口(209)与第六出液口(210)且使下密封件(213)封堵住第五出液口(209),而使得填装在储液腔(2)的物质从第六出液口(210)流出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与空气腔(3)连通的进气腔体(301)和设在进气腔体(301)内的进气密封球(302),所述进气腔体(301)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进气腔体(301)与空气腔(3)连通的开口端形成第一进气口(3011),所述进气腔体(301)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3012),所述第一进气口(3011)的口边缘设有进气缺口(3013),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球(302)封堵住第二进气口(3012),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进气密封球(302)脱离第二进气口(3012)而往第一进气口(3011)运动,而使得外部空气从进气缺口(3013)进入空气腔(3)内。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腔(3)上设有空气腔安装孔(31);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进气部(303)和设在空气腔安装孔(31)上的空气腔安装部(304),所述进气部(303)为弹性结构,所述进气部(303)上设有进气划口(3031),所述空气腔安装部(304)上设有将进气划口(3031)与外部连通的进气通孔(304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划口(3031)贴合封闭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进气划口(3031)形成缝隙,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三进气口(305)和进气密封件(306),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相对第三进气口(305)设在空气腔(3)内侧上,所述进气密封件(306)具有连接部与密封部,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连接部与空气腔(3)铰接,所述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于第三进气口(305)上,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进气密封件(306)的密封部封堵住第三进气口(305),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外部空气作用进气密封件(306)且使第三进气口(305)打开,进而使得外部空气进入空气腔(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四进气口(307)和贯穿连接在第四进气口(307)上的单向杆柱(308),所述第四进气口(307)位于空气腔(3)一侧的口部呈锥形面(3071),所述单向杆柱(308)柱相对应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而形成有锥形端(3081),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单向杆柱(308)的锥形端(3081)贴合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单向杆柱(308)的锥形端(3081)脱离第四进气口(307)的锥形面(3071),进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四进气口(307)进入空气腔(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包括设在空气腔(3)上的第五进气口(309)及设在第五进气口(309)外围的至少一个第六进气口(310)、以及贯穿第五进气口(309)的连接柱(311)和设在连接柱(311)上且位于第五进气口(309)上下侧的密封件A(312)与密封件B(313),所述密封件A(31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密封件B(313)的横截面直径,当容器本体(1)处于自然状态时,密封件A(312)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而使得空气腔(3)与外部隔绝,当作用容器本体(1)时,可使密封件A(312)脱离第五进气口(309)与第六进气口(310)且使密封件B(313)封堵住第五进气口(309),而使得外部空气从第六进气口(310)进入空气腔(3)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标识刻度(1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封盖组件(4);所述封盖组件(4)包括与储液腔(2)开口连接的底座(41)和上盖(42),所述上盖(42)盖合在底座(41)上,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底座(41)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腔(2)具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的开口上连接有上盖(42);所述储液腔(2)与上盖(42)之间设有暂储腔(5),所述出液控制结构(20)设在储液腔(2)与暂储腔(5)之间而使得储液腔(2)与暂储腔(5)连通或隔绝。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或14所述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空气腔(3)具有开口,所述空气腔(3)的开口上连接有底盖(6),所述进气控制结构(30)设在底盖(6)上。
CN201922032169.6U 2019-06-13 2019-11-21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Active CN2118457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37192 2019-06-13
CN201920883719 2019-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5744U true CN211845744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2169.6U Active CN211845744U (zh) 2019-06-13 2019-11-21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57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976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李红彪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CN114634149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李红彪 一种容器用的抽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976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李红彪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CN114634149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李红彪 一种容器用的抽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8976A (zh)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CN211845744U (zh) 一种便于取用的容器装置
JP6400398B2 (ja) 逆止弁付きキャップ
JPS59174476A (ja) ペ−スト状ないしは液状物質取出し容器の底面自動閉鎖弁
CN110498125B (zh) 一种旋顶免开盖组件
CN213769712U (zh) 一种用于储存调料的容器
CN113682637A (zh) 自密封控量式液体包装瓶
CN208665935U (zh) 一种食品包装瓶
JP5046105B2 (ja) 二剤混合容器
CN210479540U (zh) 一种可伸缩侧撕的盖组件
CN210213367U (zh) 一种具有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CN204038131U (zh) 一种带防盗环的翻启式容器盖
CN216003682U (zh) 一种低成本的双层瓶
CN211845616U (zh) 一种便于倒取容器
JP5179990B2 (ja) 注出栓
CN114275302B (zh) 一种倒取方便的容器
CN210455788U (zh) 一种带柔性伞形阀的盖子
CN210028532U (zh) 一种多级密封的容器封盖
CN114275334B (zh) 一种用于储存调料的容器
CN213802907U (zh) 一种饮料保鲜器
JP6169515B2 (ja) 二重容器
CN108190224A (zh) 卫生尖嘴阀盖
CN213058298U (zh) 一种层流瓶盖
CN114275349A (zh) 一种便于倒取容器
CN213769859U (zh) 一种即配式饮料包装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