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2079U -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2079U
CN210212079U CN201920406520.0U CN201920406520U CN210212079U CN 210212079 U CN210212079 U CN 210212079U CN 201920406520 U CN201920406520 U CN 201920406520U CN 210212079 U CN210212079 U CN 210212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ircuit
vehicle
voltage battery
switch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65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ngfei Liu
刘鹏飞
Bifeng Su
苏碧峰
Anguo Song
宋安国
Xu Peng
彭旭
Zhiguang Liu
刘治广
Renhua Wu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65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2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直流充电功能与交流充电功能集成于车载充电机,使车载充电机成为一个电池与外部能量的控制和转换中心,解放了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了整车控制器局域网络结构和直流功率路线。

Description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汽车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引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车载电子设备(比如DC/DC变换器和集成车载充电机)呈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功率密集化的趋势。目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已实现通过市电为动力电池组或者蓄电池充电的功能,但该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集成车载充电机在未来场景中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本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集成直流充电功能与交流充电功能,使车载充电机成为一个电池与外部能量的控制和转换中心,解放了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了整车控制器局域网络结构和直流功率路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用于连接交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和充电输出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相连的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保险器件、第二保险器件和滤波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器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二保险器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所述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所述滤波电路的所述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便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选择控制模块;所述选择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保险器件、所述第二保险器件和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所述选择控制模块还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第三微控制单元、整流处理电路、第一DC/DC电路、第二DC/DC 电路和低压接口电路;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和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并可与所述交流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DC/DC电路;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所述第二DC/DC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和所述低压电池,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低压接口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整流处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输出至直流母线,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并与地端相连。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机还包括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高压电池;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出端连接风机、空调、热敏电阻PTC和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车载充电机。
所述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电池、车载充电机和低压电池;
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高压电池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低压电池,所述车载充电机还用于连接外部的直流充电桩和外部的交流充电桩。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和所述低压电池,以及连接交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和所述低压电池,以及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和充电输出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高压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相连的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用于连接交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可见,本申请拓展了充电机的检测和控制功能,让其除了能实现交流慢充功能外,还能控制直流快充,省去了直流充电桩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交互的过程,进而解放电池管理系统 BMS的功能,优化了整车控制器局域网络和直流功率线路。解决了传统集成车载充电机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集成车载充电机在未来场景中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滤波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交流充电处理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整流处理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常用的车载OBC解决方案中,OBC一般独立于DC/DC变换器设置,该方案虽然节省了部分结构件和端口配线,但仍需要大量的电气元件,成本高、体积大,集成化程度较低。市电输入通过EMC滤波电路、单相整流电路、PFC功率校正电路、OBC输入侧开关电路进入OBC主变压器,再通过OBC输出侧整流电路、OBC输出侧滤波电路将能量传递给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将能量通过 DC/DC输出侧EMC滤波电路、DC/DC输入侧开关的电路传递给DC/DC主变压器,并通过DC/DC主变压器将能量通过DC/DC输出侧整流电路、DC/DC输出侧滤波电路传输给蓄电池。现有的电气集成方案只能实现电池充电的单一功能,并不能满足现实的多样性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本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用于连接交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拓展了充电机的检测和控制功能,让其除了能实现交流慢充功能外,还能控制直流快充,省去了直流充电桩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交互的过程,进而解放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优化了整车控制器局域网络和直流功率线路。解决了传统集成车载充电机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集成车载充电机在未来场景中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机的示意图,该车载充电机100包括控制电路110、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130,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110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200和整车控制器400;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用于连接交流充电桩、低压电池500和通过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连接高压电池300,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高压电池300和低压电池500;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300,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500;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300,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50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所述控制电路110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2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100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和充电输出端口T2,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 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输出端口T2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池300;
所述控制电路110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相连的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T2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300。
其中,控制电路110通过与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连接来检测输入的直流电功率、电压、电流或通信信号来确定当前充电模式为直流快充模式还是直流慢充模式,若为直流快充模式则控制电路110控制第一继电器K1接通,K2关闭;若为直流慢充模式则控制电路110控制第一继电器K1接通,K2关闭。
举例来说,当用户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首先电流信号通过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流入,控制电路110检测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的电流信号后,根据电流信号中的信息判断是直流快充模式还是直流慢充模式,或者,控制电路110检测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T1的电流信号后,与直流充电桩交互判断是直流快充模式还是直流慢充模式,或者,用户可以手动选择充电模式为直流快充模式还是直流慢充模式,用户选择后生成的选择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器400,整车控制器400再将选择信号发送给车载充电机100的控制电路110,控制电路 110再进行控制;若为直流快充模式,则控制电路110接通第一继电器K1所在的电路,电流信号通过第一继电器K1、第一保险器件F1和滤波电路131到达充电输出端口T2;若为直流慢充模式,则控制电路接通第二继电器K2所在的电路,电流信号通过第二继电器K2、第二保险器件F2和滤波电路131到达充电输出端口T2;充电输出端口T2根据控制电路110传送的控制信号选择当前电流信号传送至低压电池500或者是高压电池300;或者用户可以手动选择当前的充电模式,包括高压电池充电模式和低压电池充电模式,用户选择后将选择信号传输至整车控制器400,整车控制器400再将信号传输至车载充电机100的控制电路110,控制电路110再控制充电输出端口T2导通相应的电路,将电流信号传输至高压电池300或低压电池500。
可见,本示例中,控制电路110可以有效的与直流充电桩进行通讯以识别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进而针对性的启用相应的电路,保证了不同模式下电路的传输效率。同时,由于控制电路110可以与直流充电桩进行交互,车载充电机100包括控制电路110,使得电池管理系统BMS200和整车控制器400只需与车载充电机100进行连接便可实现必要的通讯,无需再与直流充电桩进行通讯连接,简化了车载充电机100的通讯网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还包括第一保险器件F1、第二保险器件F2和滤波电路131;所述第一继电器K1通过所述第一保险器件F1连接所述滤波电路131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K2通过所述第二保险器件F2连接所述滤波电路131的所述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1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T2;
所述滤波电路131的所述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以便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通过所述滤波电路131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T2。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加入保险器件来保证电路传输电流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将直流充电过程与交流充电过程均通过同一滤波电路来完成,既保证了电流传输质量,同时简化了车载充电机的线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滤波电路131的示意图,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132、第二滤波电路133和选择控制模块134;所述选择控制模块134连接图1中所述第一保险器件F1、所述第二保险器件F2 和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所述选择控制模块134还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 132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3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132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3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T2。
其中,选择控制模块134首先检测当前充电电流来自与保险器件连接的电路还是来自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若当前的充电电流来自第一保险器件F1连接的电路和第二保险器件F2连接的电路,则选择第一滤波电路132,并接通与第一滤波电路132连接的电路;若当前的充电电流来自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则选择第二滤波电路133,并接通与第二滤波电路133连接的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 的示意图,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121、第二微控制单元122、第三微控制单元123、整流处理电路124、第一DC/DC电路125、第二 DC/DC电路126和低压接口电路127;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121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122、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123和所述整流处理电路124;所述整流处理电路124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125并可与所述交流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125连接所述高压电池300、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122和所述第二DC/DC电路126;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122连接所述高压电池300;所述第二DC/DC电路126连接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123和所述低压电池500,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123连接所述低压接口电路127。
其中,第二微控制单元122、第三微控制单元123对DC/DC电路实时进行监控采样,并根据实际的电压和电流情况对DC/DC进行调节。
举例来说,车载充电机连接交流充电桩后,交流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通过交流充电线传送至车载充电机的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 中的整流处理电路124首先对交流电进行整流,经整流过后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直流电再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以提高用电设备功率因数,之后直流电经第一 DC/DC电路125变压后传送至高压电池300或者传送至第二DC/DC电路126,经第二DC/DC电路126变压后传送至低压电池50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图3中所示的整流处理电路124 的示意图。所述整流处理电路124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 D3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24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24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输出至直流母线,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并与地端相连。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机100还包括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30、所述低压电池500和所述高压电池300;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出端连接风机、空调、热敏电阻PTC和电机。
其中,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将可将交流充电处理电路120输出的直流电,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120输出的直流电和所述低压电池500及所述高压电池300的电能中任一项进行功率转换,并匹配为风机、空调、热敏电阻PTC 和电机中任一项的功率,进而由相应的连接电路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系统,请参阅图5,图5为所述车载充电系统的示意图,所述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模块601、电池管理系统 BMS模块602、高压电池模块603、车载充电机模块604和低压电池模块605;
所述整车控制器模块601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BMS602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连接所述低压电池模块605,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还用于连接外部的直流充电桩和外部的交流充电桩。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机模块604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模块602和整车控制器模块601;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和所述低压电池模块605,以及连接交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和所述低压电池模块605,以及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模块605;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模块605。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和充电输出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相连的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模块603。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对充电机的检测和控制功能的拓展,让其除了能实现交流慢充功能外,还能控制直流快充,省去了直流充电桩与电池管理系统BMS 交互的过程,进而解放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优化了整车控制器局域网络和直流功率线路。解决了传统集成车载充电机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集成车载充电机在未来场景中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用于连接交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和充电输出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相连的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保险器件、第二保险器件和滤波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器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通过所述第二保险器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所述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所述滤波电路的所述输入端还用于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便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通过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选择控制模块;所述选择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保险器件、所述第二保险器件和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所述选择控制模块还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第三微控制单元、整流处理电路、第一DC/DC电路、第二DC/DC电路和低压接口电路;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和所述整流处理电路;所述整流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并可与所述交流充电桩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DC/DC电路;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高压电池;所述第二DC/DC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和所述低压电池,所述第三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低压接口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处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具有所述整流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输出至直流母线,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并与地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还包括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高压电池;所述充放电及功率转换总成的输出端连接风机、空调、热敏电阻PTC和电机。
8.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机
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高压电池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连接所述低压电池,所述车载充电机还用于连接外部的直流充电桩和外部的交流充电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控制电路、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和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和所述低压电池,以及连接交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高压电池和所述低压电池,以及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支持直流快充模式和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快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在支持所述直流慢充模式时,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高压电池,或者,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充电桩和所述低压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直流充电输入端口和充电输出端口,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输出端口连接所述高压电池;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以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输入端口相连的直流充电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所述直流快充模式和所述直流慢充模式;
所述充电输出端口还连接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以将所述交流充电处理电路处理交流电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传输给所述高压电池。
CN201920406520.0U 2019-03-27 2019-03-27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Active CN210212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6520.0U CN210212079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6520.0U CN210212079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2079U true CN210212079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6520.0U Active CN210212079U (zh) 2019-03-27 2019-03-27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20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209A (zh) * 2019-03-27 2020-07-0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机及制造方法、车载充电机系统
CN113165524A (zh) * 2020-08-10 2021-07-23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低压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209A (zh) * 2019-03-27 2020-07-0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机及制造方法、车载充电机系统
CN113165524A (zh) * 2020-08-10 2021-07-23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低压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WO2022032437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低压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CN113165524B (zh) * 2020-08-10 2023-10-20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低压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705B (zh) 蓄电设备、连接设备、蓄电系统、电子装置、和电动车辆
US20120280655A1 (en)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20190036366A1 (en) Combined charger and power converter
CN105281385B (zh) 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方法
WO2014199203A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vehicle
CN103023106B (zh) 一机多充电动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0497808B (zh) 一种具有多种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7303825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及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方法
EP4380002A1 (en) Charging/discharging device and vehicle
CN210212079U (zh) 车载充电系统及车载充电机
CN114954313A (zh) 电动汽车车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99237B (zh) 一种车载充电供电集成系统
CN111386209A (zh) 车载充电机及制造方法、车载充电机系统
CN111404393A (zh) 一种车载充电电路和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CN207241442U (zh) 一种车载充电供电集成系统
CN212950158U (zh) 一种集成电能转换装置、供电装置、车辆及设备
CN211655781U (zh) 一种充电机转换电路
CN211493698U (zh) 一种充电桩
CN110784013A (zh) 一种车载不间断电源
CN21789252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
CN212171955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7994168U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装置
CN216055936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高压配电箱电路
CN113085611B (zh) 直流补能储能充电车以及直流补能储能充电系统
CN218876940U (zh) 一种新能源车及充电桩双模式取电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