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9939U - 一种烟雾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雾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9939U
CN210199939U CN201921030637.XU CN201921030637U CN210199939U CN 210199939 U CN210199939 U CN 210199939U CN 201921030637 U CN201921030637 U CN 201921030637U CN 210199939 U CN210199939 U CN 210199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water absorbing
cavity
sm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06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n Liu
刘斌
Daoyuan Chen
陈道远
Yubin Zhao
赵毓斌
Ruilong Zhou
周瑞龙
Xiuwen Meng
孟修文
Yu Chen
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0306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9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9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9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雾传感器,涉及探测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吸水件,所述吸水件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具有进口的烟雾通道,所述进口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分布,所述吸水件位于所述烟雾通道的进口处。本实用新型中烟雾通道可供烟雾进入以触发传感器组件实现报警;由进口处进来的流体都会经过吸水件进行吸附水分,减少水雾进入烟雾通道触发传感器组件,从而减少烟雾传感器的误报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烟雾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雾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推进,消防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中散射光式光电烟雾探测器就是众多消防传感器中的一种,其具有检测室及光学迷宫盒,正常情况下,检测室内的受光器件接收不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因而不产生光电流;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光学迷宫盒内部,发光器件的红外光通过烟雾粒子发生折射、反射,受光器件接收到红外光,使受光器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探测器收到信号然后判断是否需要发出报警信号。但是,环境中喷洒的香水、烧的开水产生的水雾若进入光学迷宫盒也可以产生漫反射,使得受光器件接收到发光器件的红外光,使得传感器发生误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烟雾传感器因水雾的存在发生误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误报问题的烟雾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雾传感器,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若干吸水件,若干所述吸水件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具有进口的烟雾通道,所述进口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分布,所述吸水件位于所述烟雾通道的进口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吸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延伸并形成一闭合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件之间形成空置区域,所述空置区域与所述烟雾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件包括若干吸水片,若干所述吸水片沿所述第一固定部呈梳齿状排布,所述吸水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且所述第二壳体用于与所述吸水件固定的侧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吸水片之间的间距为1mm-3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水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用于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一容纳腔;
所述第二固定部沿其周向具有敞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吸水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进口通过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容纳腔形成所述烟雾通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感光发射器及感光接收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感光发射器及所述感光接收器;
所述盖体内形成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以遮挡板相隔,所述感光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感光接收器位于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均与所述烟雾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烟雾通道,烟雾通道可供烟雾进入以触发传感器组件实现报警;同时,通过设置于烟雾通道的进口处的吸水件可有效对水雾进行吸附,而且吸水件沿第二壳体的周向布置,由进口处进来的流体都会经过吸水件进行吸附水分,减少水雾进入烟雾通道触发传感器组件,从而减少烟雾传感器的误报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11、第二固定部,111、安装腔,13、容纳腔,14、盖体,141、第一空腔,142、第二空腔,143、感光发射器,144、感光接收器,145、遮挡板,2、第二壳体,21、第一固定部,211、固定件,212、空置区域,3、吸水件,4、烟雾通道,5、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雾传感器,包括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其中,传感器组件包括感光发射器143及感光接收器144;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吸水件3,吸水件3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设置于第二壳体2的一侧面上;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盖合连接,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具有进口5的烟雾通道4,进口5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分布,吸水件3位于烟雾通道4的进口5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烟雾通道4,烟雾通道4是一种光学迷宫,可供烟雾进入以触发传感器组件实现报警;同时,通过设置于烟雾通道4的进口5处的吸水件3可有效对水雾进行吸附,而且吸水件3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布置,由进口5处进来的流体都会经过吸水件3进行吸附水分,减少水雾进入烟雾通道4触发传感器组件,从而减少烟雾传感器的误报现象。
其中,第一壳体1的外缘将第二壳体2的外缘包围在内,第一壳体1及其用于安装传感器组件的盖体14均为吸光材质,例如二者均设置为黑色;第二壳体2为铝合金件、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第一固定部21与第二壳体2围成一个腔体,吸水件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21上,第一固定部21可用于支撑及固定吸水件3。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21还可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沿第二壳体2的周向延伸并形成一闭合结构,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固定,第一固定部21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件211;固定件2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2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且每两个相邻的固定件211之间形成空置区域212,空置区域212与烟雾通道4连通;此时通过设置的固定件211实现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同时还可以保证连接状态下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烟雾通道4能够通过空置区域212保持畅通。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固定件211设置为定位凸起,第一壳体1对应定位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凹槽,定位凸起与凹槽卡接以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安装及拆卸方便。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中,吸水件3包括若干吸水片,若干吸水片沿第一固定部21呈梳齿状排布,每个吸水片均被第一固定部21均分为两部分,这样可以使得吸水片靠近进口5侧及远离进口5侧均可以有效吸附水雾;吸水件3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固定,且第二壳体2用于与吸水件3固定的侧面上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也可以对水雾有效吸附,同时还可以对吸水片上的水简单吸附,保证吸水片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中的吸水件3及吸水层为由吸水材料制得,如,吸水树脂、吸水橡胶、吸水纤维、复合材料等,其中,吸水片可为吸水树脂片,吸水层可为纳米硅涂层。
为最大限度的实现吸水片吸收水雾的效果,尽量减少或避免烟雾传感器误报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吸水片之间的间距为1mm-3mm,保证吸水片在第一固定部21围成的圆周上分布足够多,同时能够保证相邻的吸水片都能有效发挥吸水效果,从而使得吸水片吸收水雾效果更好。
空气进入烟雾通道4后,为实现吸水片对水分的有效吸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传感器中,吸水片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壳体2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吸水片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水分由进口5进入后、沿吸水片运动,吸水片形成一个亲水性材料组成狭长通道,从而保证烟雾进入传感器后,大部分随烟雾一同通过的水雾均能吸附在吸水片上,水不会在烟雾器壳体的表面形成水珠,直接在吸水片上迅速散开,不会堵塞烟雾通道4,也不会产生误报现象。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用于与第二壳体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1,第二固定部11与第一壳体1围成一容纳腔13;第二固定部11沿其周向具有敞口的安装腔111,第一固定部21及吸水件3通过敞口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且第二壳体2与第二固定部11之间形成进口5;其中,带有吸水件3的第一固定部21将安装腔111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第一固定部21的固定件211与第二固定部11的顶壁连接,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此时相邻两个固定件211之间形成的空置区域212可保证安装腔111与容纳腔13的畅通;进口5通过安装腔111与容纳腔13连通,安装腔111与容纳腔13形成烟雾通道4。烟雾的路径为:由进口5进入第二固定部11的安装腔111(空置区域212位于安装腔111的顶部保持安装腔111畅通),进入安装腔111的烟雾再流入容纳腔13内。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盖体14,盖体14上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感光发射器143(红外光发射管)及感光接收器144(红外光接收管);盖体14内形成第一空腔141及第二空腔142,第一空腔141与第二空腔142以遮挡板145相隔,感光发射器143位于第一空腔141,感光接收器144位于第二空腔142;第一空腔141与第二空腔142均与烟雾通道4连通。当正常状态下时,容纳腔13内部的空气不会让红外光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发射漫反射,因此红外光直接照射在遮挡板145(遮挡板145为一黑色吸光件)上,红外光不发生反射。而如图1所示,外界的干扰光由入口照射,最多在铝合金的第二壳体2(具体为第二壳体2的第一固定部21)上经过一次反射后,打在黑色吸光材质的第一壳体1上,光不被发射反射;所以此时红外光接收管不会因接收到红外光而响应。
当环境产生水雾时,水雾通过进口5(黑色吸光的第一壳体1与铝合金的第二壳体2周向上的间隙)进入到安装有吸水片的第二安装部的安装腔111内,由于吸水片的亲水性,大量的水雾被吸附在吸水片上,各吸水片构成的吸水通道越狭长,吸水就越彻底。另外,第二壳体2的表面也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具有亲水性,被吸附在吸水片上的水不会形成水珠,而会迅速在吸水层上散开,沿吸水层流出,这样也不会阻碍烟雾的通过;因此进入到容纳腔13的水雾大大较少,以至于达不到红外接收管响应的水平;以此来降低甚至避免传感器误报的情况。
当环境产生烟雾时,烟雾直接通过进口5进入安装腔111、在进入容纳腔13,达到一定浓度后,红外光发射管通过漫反射进入到红外光接收管的强度达到相应阈值,烟雾报警器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变了光学迷宫盒的材质和结构,使得光学迷宫在保留隔绝外界干扰光的同时,还具有吸附水雾的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为水雾而发射误报警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
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吸水件(3),所述吸水件(3)沿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面上;
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盖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具有进口(5)的烟雾通道(4),所述进口(5)沿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向分布,所述吸水件(3)位于所述烟雾通道(4)的进口(5)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所述吸水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沿所述第二壳体(2)的周向延伸并形成一闭合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件(211);
所述固定件(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连接,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件(211)之间形成空置区域(212),所述空置区域(212)与所述烟雾通道(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1)设置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壳体(1)对应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以将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3)包括若干吸水片,若干所述吸水片沿所述第一固定部(21)呈梳齿状排布,所述吸水件(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且所述第二壳体(2)用于与所述吸水件(3)固定的侧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吸水片之间的间距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延伸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用于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1),所述第二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壳体(1)围成一容纳腔(13);
所述第二固定部(11)沿其周向具有敞口的安装腔(111),所述第一固定部(21)及所述吸水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11)内,且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1)之间形成所述进口(5);所述进口(5)通过所述安装腔(111)与所述容纳腔(13)连通,所述安装腔(111)与所述容纳腔(13)形成所述烟雾通道(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感光发射器(143)及感光接收器(1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盖体(14),所述盖体(14)上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感光发射器(143)及所述感光接收器(144);
所述盖体(14)内形成第一空腔(141)及第二空腔(142),所述第一空腔(141)与所述第二空腔(142)以遮挡板(145)相隔,所述感光发射器(143)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41),所述感光接收器(14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42);所述第一空腔(141)与所述第二空腔(142)均与所述烟雾通道(4)连通。
CN201921030637.XU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烟雾传感器 Active CN210199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0637.XU CN210199939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烟雾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0637.XU CN210199939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烟雾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9939U true CN210199939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0637.XU Active CN210199939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烟雾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99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562A (zh) * 2020-06-05 2020-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及其修正方法
CN114140976A (zh) * 2022-02-07 2022-03-04 尼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雾干扰的感烟探测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562A (zh) * 2020-06-05 2020-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报警器及其修正方法
CN114140976A (zh) * 2022-02-07 2022-03-04 尼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雾干扰的感烟探测器
CN114140976B (zh) * 2022-02-07 2022-05-17 尼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雾干扰的感烟探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346B (zh)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KR100741184B1 (ko) 산란광 검출기
AU2003233745B2 (en) Fire detector
CN210199939U (zh) 一种烟雾传感器
KR101963111B1 (ko) 비화재보 발생 방지부를 구비한 광전식 화재감지기
JP2787001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KR100467130B1 (ko) 연기경보장치
CN113269944A (zh) 烟雾探测器
KR101675305B1 (ko) 화재감지기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13168753A (zh) 火灾或烟雾报警器
WO1993008461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 sampling chamber for a pollution detector
CA1050631A (en) Photocell smoke detector
JP6957273B2 (ja) 散乱光式感知器
JP5210757B2 (ja) 煙感知器
CN113034838B (zh) 结合太赫兹波检测的火灾感烟探测器
CN212009807U (zh) 一种可定向排除凝露干扰的烟雾报警器
JP5512165B2 (ja) 警報器
CN210690332U (zh) 油烟检测组件和厨房装置
JP2581838B2 (ja) 光散乱式粒子検知センサ
JP2021162937A (ja) 感知ケース及び煙感知器
CN217113509U (zh) 一种用于光电式检测器的迷宫装置
JP2016115062A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219418242U (zh) 一种感烟探测器
JPH04160697A (ja) 光散乱式粒子検知センサ
CN218098776U (zh) 油烟传感器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