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8641U - 一种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8641U
CN210178641U CN201920957215.0U CN201920957215U CN210178641U CN 210178641 U CN210178641 U CN 210178641U CN 201920957215 U CN201920957215 U CN 201920957215U CN 210178641 U CN210178641 U CN 210178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groove
sealing washer
deformation
ro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72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n Chen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ge Intelligent Pump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IGO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IGO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IGO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72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8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8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8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转子结构中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转子结构,包括具有转子轴的转子体、陶瓷垫片和密封圈,陶瓷垫片套设在转子轴上且位于转子体的一侧,陶瓷垫片的端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嵌入槽,嵌入槽的内侧贯穿陶瓷垫片的内圈,密封圈嵌设在嵌入槽内且内径小于陶瓷垫片的内径,转子轴穿过密封圈对密封圈具有一个向外挤压的力,密封圈发生弹性形变后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的内壁上具有较好的夹紧力,不会发生松动,转子体的端面上具有沿轴向凸出的插接条,陶瓷垫片上具有插接槽,插接条插设在插接槽内,能够进一步实现周向限位,保证不会发生相对运动,避免了磨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现有的常见的泵结构均是包括泵体、定子、转子和叶轮,转子通过转子轴与叶轮连接,在运行过程中,转子会发生轴向的窜动,转子的端面与泵体上的轴承端面会之间贴靠,从而使得两者之间会因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从而造成磨损,使用寿命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通过在转子的端面侧设置陶瓷垫片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20619089.X)公开了一种排水泵结构,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扇叶轮,泵体外连接有定子线圈组件,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两轴承内安装有转子轴,转子轴上固定有位于两轴承之间的转子,该转子轴一端伸入泵体内与所述扇叶轮连接,所述转子端面设置有凹腔,该凹腔内固定有与所述轴承相对的陶瓷垫片,该陶瓷垫片端面突出于所述凹腔端面,所述凹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陶瓷垫片的橡胶垫圈,凹腔开口内侧设置有与橡胶垫圈端部卡合的棘齿。该排水泵的转子结构中,通过陶瓷垫片来减小相对运动中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摩擦发热,可以有效减少转子端面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该转子结构中,陶瓷垫片外包覆橡胶垫圈,通过橡胶垫圈与转子端面凹腔上的棘齿配合固定,而棘齿在卡紧在橡胶垫圈的上端时会使得橡胶垫圈的上端向内发生变形,从而适应变形,橡胶垫圈的下端会相应略微外扩变形,从而使得橡胶垫圈与陶瓷垫片之间会发生松动,影响陶瓷垫片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得陶瓷垫片与转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同时陶瓷垫片仅仅通过橡胶垫圈与棘齿的卡紧力来实现联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转子发生轴向移动后,陶瓷垫片与泵体上的轴承端面抵靠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会受到一个反向的摩擦力,当橡胶垫圈的预紧力达不到要求后,就会加剧两者之间的磨损,继而使得陶瓷垫片的连接更加不稳定。
为了提高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现有的常规做法有以下几种:1、选用更加耐磨损的橡胶垫圈或者弹性预紧力更好的橡胶垫圈,但是成本就较高。2、延长棘齿的长度,增加卡紧力,但是装配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子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陶瓷垫片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子结构,包括具有转子轴的转子体、呈环形的陶瓷垫片和呈环形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垫片套设在转子轴上且位于转子体的一侧,所述陶瓷垫片的端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内侧贯穿陶瓷垫片的内圈,所述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嵌入槽内,且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小于陶瓷垫片的内径,所述转子轴穿过所述密封圈且与所述密封圈紧配合,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抵紧在所述嵌入槽的内周壁上,所述转子体的端面上具有沿轴向凸出的插接条,所述陶瓷垫片上具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条插设在所述插接槽内。
本转子结构中,陶瓷垫片套设在转子轴上且与转轴之间具有间隙或者与转轴相适配,并且通过反常规设计,将陶瓷垫片设置在位于转子体的一侧,然后陶瓷垫片上开设贯穿至其内圈的嵌入槽,环形密封圈嵌设在嵌入槽内并且使其内径小于陶瓷垫片的内径,转子轴紧配合插接在密封圈上,转子轴对密封圈具有一个向外挤压的力,密封圈发生径向弹性形变后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的内壁上,从而使得密封圈与陶瓷垫片之间具有较好的夹紧力,不会发生松动,能够紧紧的固定在转子轴上,实现与转子轴的同步转动,连接的稳定相较好。而且陶瓷垫片上还具有插接槽,转子体上具有插接条,通过插接条和插接槽的插接配合,能够进一步实现陶瓷垫片与转子体之间的周向限位,从而进一步保证陶瓷垫片与密封圈以及转子体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避免了磨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周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一。通过形变槽一的设计,转子轴紧配合插接在密封圈上使其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的内壁上后,形变槽一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转子轴的外表面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使得密封圈与转子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形变槽一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转子轴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紧密贴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沿密封圈轴向截面,所述形变槽一为弧形槽。形变槽一设计为弧形槽,形变力更好,使得其两侧壁产生的抓紧力也更大,也更不易受到应力损伤失效。使得密封圈与转子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周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二。通过形变槽二的设计,转子轴紧配合插接在密封圈上使其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的内壁上后,形变槽二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嵌入槽的内周壁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使得密封圈与陶瓷垫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稳定性。同时,形变槽二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转子轴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紧密贴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沿密封圈轴向截面,所述形变槽二为弧形槽。形变槽二设计为弧形槽,形变力更好,使得其两侧壁产生的抓紧力也更大,也更不易受到应力损伤失效。使得密封圈与陶瓷垫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转子体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伸入嵌入槽内抵压在密封圈上。转子体上的环形凸台伸入嵌入槽内抵压在密封圈上,使得密封圈在轴向上也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密封圈与环形凸台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摩擦预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密封圈至少一端面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三。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的两端面上均具有上述的形变槽三。通过形变槽三的设计,环形凸台伸入嵌入槽内抵压在密封圈上后,形变槽三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环形凸台或嵌入槽的底壁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形变槽三的设置,使得密封圈与环形凸台之间或者密封圈与嵌入槽的底壁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紧密贴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沿密封圈轴向截面,所述形变槽三为弧形槽。形变槽三设计为弧形槽,形变力更好,使得其两侧壁产生的抓紧力也更大,也更不易受到应力损伤失效。使得密封圈与陶瓷垫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密封圈的两端面上的形变槽三对称设置。两端面的形变槽对称设置,使得两端的抓紧力更为均匀、更加的稳固。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转子体的两端均具有端盖,所述端盖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靠近陶瓷垫片的那个端盖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安装台,所述环形凸台和插接条均位于环形安装台上,所述插接条具有若干个且环绕所述环形凸台设置。端盖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插接条一体成型在端盖上,使得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后,减小了与插接条与插接槽槽壁之间的硬性接触造成的磨损。
在上述的转子结构中,所述陶瓷垫片远离转子体的一端端面上具有若干弧形槽,若干弧形槽沿周向均匀分布。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减小陶瓷垫片与泵体上的轴承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子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陶瓷垫片设置在位于转子体的一侧,然后将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嵌入陶瓷垫片上的嵌入槽内,并配合密封圈上独特的形变槽一。形变槽二和形变槽三的结构设计,使得密封圈与转子体之间以及密封圈与陶瓷垫片之间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形成较好的抓紧力,连接更加的牢固,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2、转子体上的插接条与陶瓷垫片上的插接槽的插接配合,能够进一步实现陶瓷垫片与转子体之间的周向限位,从而进一步保证陶瓷垫片与密封圈以及转子体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避免了磨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转子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5是陶瓷垫片的立体图。
图中,1、转子体;1a、插接条;1b、环形凸台;1c、端盖;1d、环形安装台;2、转子轴;3、陶瓷垫片;3a、嵌入槽;3b、插接槽;4、密封圈;4a、形变槽一;4b、形变槽二;4c、形变槽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转子结构,包括具有转子轴2的转子体1、呈环形的陶瓷垫片3、和呈环形的密封圈4。转子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转子体1的两端均具有端盖1c,端盖1c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具体地说,如图2和3所示,陶瓷垫片3套设在转子轴2上且位于转子体1的一侧,陶瓷垫片3与转轴之间具有间隙或者陶瓷垫片3的内径与转轴外径相适配。陶瓷垫片3的端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嵌入槽3a,嵌入槽3a的内侧贯穿陶瓷垫片3的内圈,即在陶瓷垫片3的端面上形成一环形台阶槽。密封圈4嵌设在嵌入槽3a内,靠近陶瓷垫片3的那个端盖1c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安装台1d,环形安装台1d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凸台1b,环形凸台1b伸入嵌入槽3a内抵压在密封圈4上。密封圈4的内径小于陶瓷垫片3的内径,转子轴2穿过密封圈4且与密封圈4紧配合,转子轴2对密封圈4具有一个向外挤压的力,密封圈4发生径向弹性形变后外周壁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3a的内周壁上,从而使得密封圈4与陶瓷垫片3之间具有较好的夹紧力,不会发生松动,能够紧紧的固定在转子轴2上,实现与转子轴2的同步转动,连接的稳定相较好。
进一步地说,密封圈4的内周壁上具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一4a,使得密封圈4与转子轴2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转子轴2紧配合插接在密封圈4上后,形变槽一4a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转子轴2的外表面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使得密封圈4与转子轴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3的连接稳定性。沿密封圈4轴向截面,形变槽一4a为弧形槽。
密封圈4的外周壁上具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二4b,使得密封圈4与转子轴2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转子轴2紧配合插接在密封圈4上使其紧紧的抵压在嵌入槽3a的内壁上后,形变槽二4b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嵌入槽3a的内周壁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使得密封圈4与陶瓷垫片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稳定性。沿密封圈4轴向截面,形变槽二4b为弧形槽。
密封圈4至少一端面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三4c。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的两端面上均具有形变槽三4c,密封圈4的两端面上的形变槽三4c对称设置,使得密封圈4与环形凸台1b之间或者密封圈4与嵌入槽3a的底壁之间又并不是完全贴紧抵死,具有一定的形变调整空间,环形凸台1b伸入嵌入槽3a内抵压在密封圈4上后,形变槽三4c两侧的槽壁受力会略微向外变形,从而对环形凸台1b或嵌入槽3a的底壁产生一个向内夹持的抓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垫片3的连接稳定性。沿密封圈4轴向截面,形变槽三4c为弧形槽。
陶瓷垫片3远离转子体1的一端具有倒角,且该端的端面上具有若干弧形槽,若干弧形槽沿周向均匀分布,能够减小陶瓷垫片3与泵体上的轴承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
更进一步地说,环形安装台1d上还具有沿轴向凸出的插接条1a,插接条1a具有若干个且环绕环形凸台1b设置,陶瓷垫片3的外周壁上对应开设有若干插接槽3b,插接条1a插设在插接槽3b内,能够进一步实现陶瓷垫片3与转子体1之间的周向限位,从而进一步保证陶瓷垫片3与密封圈4以及转子体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避免了磨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子结构,包括具有转子轴(2)的转子体(1)、呈环形的陶瓷垫片(3)和呈环形的密封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垫片(3)套设在转子轴(2)上且位于转子体(1)的一侧,所述陶瓷垫片(3)的端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嵌入槽(3a),所述嵌入槽(3a)的内侧贯穿陶瓷垫片(3)的内圈,所述密封圈(4)嵌设在所述嵌入槽(3a)内,且所述密封圈(4)的内径小于陶瓷垫片(3)的内径,所述转子轴(2)穿过所述密封圈(4)且与所述密封圈(4)紧配合,所述密封圈(4)的外周壁抵紧在所述嵌入槽(3a)的内周壁上,所述转子体(1)的端面上具有沿轴向凸出的插接条(1a),所述陶瓷垫片(3)上具有插接槽(3b),所述插接条(1a)插设在所述插接槽(3b)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的内周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一(4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密封圈(4)轴向截面,所述形变槽一(4a)为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的外周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二(4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密封圈(4)轴向截面,所述形变槽二(4b)为弧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体(1)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凸台(1b),所述环形凸台(1b)伸入嵌入槽(3a)内抵压在密封圈(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至少一端面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且呈环形的形变槽三(4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槽三(4c)为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的两端面上均具有上述的形变槽三(4c),所述密封圈(4)的两端面上的形变槽三(4c)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体(1)的两端均具有端盖(1c),所述端盖(1c)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靠近陶瓷垫片(3)的那个端盖(1c)上具有凸出的环形安装台(1d),所述环形凸台(1b)和插接条(1a)均位于环形安装台(1d)上,所述插接条(1a)具有若干个且环绕所述环形凸台(1b)设置。
CN201920957215.0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转子结构 Active CN210178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215.0U CN210178641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215.0U CN210178641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8641U true CN210178641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7215.0U Active CN210178641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86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587A (zh) * 2019-06-24 2019-08-23 浙江威格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587A (zh) * 2019-06-24 2019-08-23 浙江威格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86553A (en) Shaft seal
JP2002519602A (ja) ユニット式オイルシールと製造方法
CN104011395B (zh) 泵机组
CN210178641U (zh) 一种转子结构
CN87101792A (zh) 密封装置
CN102767624A (zh) 一种组合密封件及动密封结构
CN109780212A (zh) 密封件
JP7291913B2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7276289B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10401290A (zh) 一种自动调心减振唇形密封的轴承电机
US6997461B2 (en) High speed high pressure rotary
CN209761844U (zh) 一种外转子泵叶轮与主轴的卡环连接结构
CN209604274U (zh) 一种汽车电子水泵
CN211852799U (zh) 自吸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CN202228677U (zh) 一种高压旋转组合密封圈
CN107070057B (zh) 一种潜水电机的密封结构
CN215860947U (zh) 增压泵用组合式密封装置
CN209733635U (zh) 一种轴密封部件和食品加工机
CN218152044U (zh)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轴承密封结构
CN210531432U (zh) 一种消除轴承游隙的结构
JPS6342206Y2 (zh)
CN211397943U (zh) 潜水泵
CN220107724U (zh) 一种电机轴承内盖及电机
CN212969275U (zh) 一种电机防水结构
CN219827714U (zh) 一种分体式机械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Wulijing village, Zeguo Town,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ige Intelligent Pump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Wulijing village, Zeguo Town,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IGO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