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6843U - 一种生化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化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6843U
CN210176843U CN201920885724.7U CN201920885724U CN210176843U CN 210176843 U CN210176843 U CN 210176843U CN 201920885724 U CN201920885724 U CN 201920885724U CN 210176843 U CN210176843 U CN 21017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incubator body
sealing door
biochemica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57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gfan Hu
胡扬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Lanbo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Lanbo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Lanbo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Lanbo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57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68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连接在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培养箱本体设置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连接有电加热线圈,夹层结构的内层采用导热材料制作,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培养箱本体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线圈均电连接PLC控制器,培养箱本体上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密封门,密封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该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对培养物生长环境恒温保温的效果,同时使工作人员在对培养箱内的培养物进行生长观察使更加的方便,培养的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生化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化培养箱。
背景技术
生化培养箱是生物、遗传工程、医学、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农林畜牧等行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或部门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生化培养箱广泛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药检、农畜、水产等研究、院校、生产部门、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
生化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物的生长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培养物所需要的温度,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对培养物的生长条件很难实现恒温保温的效果,通常会导致培养的效果不好,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同时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定期观察培养箱内部的培养物的生长情况,现有的设备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将设备的密封门打开进行观察,这样不仅会对培养物的生长环境的控制条件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引入一些病菌,对培养物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恒温保温的效果造成培养的效果不好,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工作人员在观察培养物的生长状况时需要打开密封门进行观察造成对培养物生长环境的破坏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生化培养箱,该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对培养物生长环境恒温保温的效果,同时使工作人员在对培养箱内的培养物进行生长观察使更加的方便,培养的效果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连接在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培养箱本体设置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连接有电加热线圈,夹层结构的内层采用导热材料制作,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培养箱本体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线圈均电连接PLC控制器,培养箱本体上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密封门,密封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在使用本申请中的一种生化培养箱时,工作人员将需要培养的生物放置到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到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上,工作人员接通电加热线圈的电源线,通过电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为培养箱本体内部进行升温处理,工作人员根据具体需要在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上设置培养的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通过连接在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感知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信号,当培养箱本体内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感知的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加热线圈开启和关闭的电控阀,其中电控阀与PLC电连接,电控阀接收到PLC的信号之后即可将电加热线圈关闭,此时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即为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同时外层材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即可使对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实现保温的效果,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长时间处于培养物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当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降低至设置在温度传感器上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之下时,温度传感器再次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加热线圈开启和关闭的电控阀,将电加热线圈开启,对培养箱本体内部进行升温处理,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物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同时本申请的密封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工作人员即可随时观察培养箱内部的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与传统的生化培养箱相比,本申请中的生化培养箱通过将培养箱本体设置为夹层结构,在夹层结构中连接电加热线圈,同时配合在培养箱本体内部连接温度传感器,即可通过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控温效果,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培养物所需要的最佳的温度范围中,实现了对培养箱本体的恒温保温的效果,培养效果好,检测的数据更加的准确。同时本申请的夹层结构的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即可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达到最适宜的温度之后,将电加热线圈关闭,实现了保温的效果,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上的滑轨,所述密封门上连接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密封门上连接有推拉把手,所述密封门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在需要开启培养箱本体上的密封门时,将固定机构松开,工作人员拉动推拉把手即可将密封门打开;在需要将密封门关上时,工作人员握住推来把手即可推动密封门,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密封门固定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门和所述培养箱本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相互吸引的条形磁铁。在开启密封门时,工作人员拉动密封门,即可使连接在密封门上的条形磁铁与连接在培养箱本体上的条形磁铁分开,即可将密封门打开;在需要将密封门关闭时,工作人员将推动密封门,即可使密封门上的条形磁铁与培养箱本体上的条形磁铁接触,相互吸引固定,达到固定的效果。本申请通过使用条形磁铁进行固定,一方面在开启和关闭密封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使密封门的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皿放置机构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卡槽,所述卡槽内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置有多个培养皿放置槽。首先将放置有培养物的培养皿放置在放置板上的放置槽内,然后将放置板插入到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卡槽内,将放置板固定即可,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本体内部连接有灭菌机构。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内部连接灭菌机构,即可在随时对培养箱本体内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物被细菌污染导致培养的效果不好,实现了对培养物的保护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培养箱本体顶部的紫外灭菌灯。在需要进行灭菌处理时,通过开启培养箱本体内部的紫外灭菌灯即可实现对培养箱本体内部的灭菌的效果,操作方便,灭菌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本体上连接有与培养箱本体内部连通的供氧泵、以及连接在培养箱本体上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上活动连接有孔盖。有的培养物是需要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有的培养物是需要在氧气充足的环境培养,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上连接供养泵,即可在培养物需要氧气时,工作人员通过启动供氧泵即可对培养箱本体内部提供氧气,同时将出气孔上的孔盖打开;在培养的培养物不需要氧气时,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即不需要将供氧泵打开,同时将孔盖连接在出气孔上。其中出气孔上设置有螺纹槽,孔盖上设置有与螺纹槽配合的螺纹,在需要将孔盖固定在出气孔上时,通过旋转孔盖即可。本申请通过连接供氧泵和出气孔,即可使本申请中的生化培养箱即可以培养厌氧型生物,也可以培养好氧型生物,进一步扩大了本申请中的培养箱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本体底部连接有便于移动的行走机构。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底部连接行走机构,即可在需要移动该培养箱时更加的方便,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将整个培养箱移走,降低了劳动力度,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底部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上连接有锁紧机构。在移动过程中,整个培养箱本体在行走轮的带动下往前移动,在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为了防止整个培养箱本体自由移动,本申请在行走轮上连接了锁紧机构,即可对整个培养箱本体进行锁紧。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底部的锁紧片,所述锁紧片和所述行走轮上均设置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上连接有锁紧销。在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转移时,工作人员将连接在锁紧孔内的锁紧销抽掉,即可使整个装置移动,在整个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工作人员将锁紧销插入到锁紧孔内即可将整个装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装置的移动对冷却工作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中的生化培养箱通过将培养箱本体设置为夹层结构,在夹层结构中连接电加热线圈,同时配合在培养箱本体内部连接温度传感器,即可通过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线圈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控温效果,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培养物所需要的最佳的温度范围中,实现了对培养箱本体的恒温保温的效果,培养效果好,检测的数据更加的准确。
(2)本申请的夹层结构的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即可使培养箱本体内部的温度达到最适宜的温度之后,将电加热线圈关闭,实现了保温的效果,节约了能源。
(3)本申请通过使用条形磁铁进行固定,一方面在开启和关闭密封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使密封门的密封效果更好。
(4)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内部连接灭菌机构,即可在随时对培养箱本体内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培养物被细菌污染导致培养的效果不好,实现了对培养物的保护的效果。
(5)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上连接供养泵,即可在培养物需要氧气时,工作人员通过启动供氧泵即可对培养箱本体内部提供氧气,同时将出气孔上的孔盖打开;在培养的培养物不需要氧气时,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即不需要将供氧泵打开,同时将孔盖连接在出气孔上。
(6)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底部连接行走机构,即可在需要移动该培养箱时更加的方便,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将整个培养箱移走,降低了劳动力度,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生化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生化培养箱的放置板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推拉把手,2-密封门,3-条形磁铁,4-滑块,5-温度传感器,6-滑轨,7-供氧泵,8-紫外灭菌灯,9-出气孔,10-孔盖,11-夹层结构,12-电加热线圈,13-卡槽,14-放置板,15-培养箱本体,16-锁紧片,17-锁紧孔,18-行走轮,19-锁紧销,20-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2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化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5,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培养箱本体15设置为夹层结构11,夹层结构11内连接有电加热线圈12,夹层结构11的内层采用导热材料制作,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培养箱本体15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和电加热线圈12均电连接PLC控制器,培养箱本体15上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密封门2,密封门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在使用本申请中的一种生化培养箱时,工作人员将需要培养的生物放置到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到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上,工作人员接通电加热线圈12的电源线,通过电加热线圈12产生的热量为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进行升温处理,工作人员根据具体需要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上设置培养的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通过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传感器5感知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信号,当培养箱本体15内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5将感知的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加热线圈12开启和关闭的电控阀,其中电控阀与PLC电连接,电控阀接收到PLC的信号之后即可将电加热线圈12关闭,此时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即为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同时外层材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即可使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实现保温的效果,使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长时间处于培养物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当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降低至设置在温度传感器5上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之下时,温度传感器5再次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加热线圈12开启和关闭的电控阀,将电加热线圈12开启,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进行升温处理,使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物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同时本申请的密封门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工作人员即可随时观察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与传统的生化培养箱相比,本申请中的生化培养箱通过将培养箱本体15设置为夹层结构11,在夹层结构11中连接电加热线圈12,同时配合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接温度传感器5,即可通过温度传感器5与电加热线圈12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控温效果,使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培养物所需要的最佳的温度范围中,实现了对培养箱本体15的恒温保温的效果,培养效果好,检测的数据更加的准确。同时本申请的夹层结构11的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即可使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温度达到最适宜的温度之后,将电加热线圈12关闭,实现了保温的效果,节约了能源。
实施例2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滑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上的滑轨6,密封门2上连接有与滑轨6配合的滑块4,密封门2上连接有推拉把手1,密封门2上连接有固定机构。
在需要开启培养箱本体15上的密封门2时,将固定机构松开,工作人员拉动推拉把手1即可将密封门2打开;在需要将密封门2关上时,工作人员握住推来把手即可推动密封门2,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将密封门2固定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3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密封门2和培养箱本体15上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相互吸引的条形磁铁3。
在开启密封门2时,工作人员拉动密封门2,即可使连接在密封门2上的条形磁铁3与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上的条形磁铁3分开,即可将密封门2打开;在需要将密封门2关闭时,工作人员将推动密封门2,即可使密封门2上的条形磁铁3与培养箱本体15上的条形磁铁3接触,相互吸引固定,达到固定的效果。本申请通过使用条形磁铁3进行固定,一方面在开启和关闭密封门2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使密封门2的密封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3,该实施例的培养皿放置机构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卡槽13,卡槽13内放置有放置板14,放置板14上设置有多个培养皿放置槽20。
首先将放置有培养物的培养皿放置在放置板14上的放置槽20内,然后将放置板14插入到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卡槽13内,将放置板14固定即可,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实施例5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接有灭菌机构。
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接灭菌机构,即可在随时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物被细菌污染导致培养的效果不好,实现了对培养物的保护的效果。
实施例6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5,该实施例的灭菌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顶部的紫外灭菌灯8。
在需要进行灭菌处理时,通过开启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紫外灭菌灯8即可实现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灭菌的效果,操作方便,灭菌效果好。
实施例7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培养箱本体15上连接有与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通的供氧泵7、以及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上的出气孔9,出气孔9上活动连接有孔盖10。
有的培养物是需要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有的培养物是需要在氧气充足的环境培养,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本体15上连接供养泵,即可在培养物需要氧气时,工作人员通过启动供氧泵7即可对培养箱本体15内部提供氧气,同时将出气孔9上的孔盖10打开;在培养的培养物不需要氧气时,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即不需要将供氧泵7打开,同时将孔盖10连接在出气孔9上。其中出气孔9上设置有螺纹槽,孔盖10上设置有与螺纹槽配合的螺纹,在需要将孔盖10固定在出气孔9上时,通过旋转孔盖10即可。本申请通过连接供氧泵7和出气孔9,即可使本申请中的生化培养箱即可以培养厌氧型生物,也可以培养好氧型生物,进一步扩大了本申请中的培养箱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8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培养箱本体15底部连接有便于移动的行走机构。
本申请通过在培养箱底部连接行走机构,即可在需要移动该培养箱时更加的方便,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将整个培养箱移走,降低了劳动力度,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实施例9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8,该实施例的行走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底部的行走轮18,行走轮18上连接有锁紧机构。
在移动过程中,整个培养箱本体15在行走轮18的带动下往前移动,在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为了防止整个培养箱本体15自由移动,本申请在行走轮18上连接了锁紧机构,即可对整个培养箱本体15进行锁紧。
实施例10
参照图1-2,基于实施例9,该实施例的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底部的锁紧片16,锁紧片16和所述行走轮18上均设置有锁紧孔17,锁紧孔17上连接有锁紧销19。
在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转移时,工作人员将连接在锁紧孔17内的锁紧销19抽掉,即可使整个装置移动,在整个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工作人员将锁紧销19插入到锁紧孔17内即可将整个装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装置的移动对冷却工作造成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电加热线圈与PLC控制器电连接,该技术属于现有技术。
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的电加热线圈、供氧泵、PLC控制器均属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具体需求在市场上采购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化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5),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培养皿放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5)设置为夹层结构(11),所述夹层结构(11)内连接有电加热线圈(12),所述夹层结构(11)的内层采用导热材料制作,外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所述培养箱本体(15)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和电加热线圈(12)均电连接PLC控制器,所述培养箱本体(15)上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密封门(2),所述密封门(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上的滑轨(6),所述密封门(2)上连接有与所述滑轨(6)配合的滑块(4),所述密封门(2)上连接有推拉把手(1),所述密封门(2)上连接有固定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门(2)和所述培养箱本体(15)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相互吸引的条形磁铁(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放置机构包括设置在培养箱本体(15)内部的卡槽(13),所述卡槽(13)内放置有放置板(14),所述放置板(14)上设置有多个培养皿放置槽(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接有灭菌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培养箱本体(15)顶部的紫外灭菌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5)上连接有与培养箱本体(15)内部连通的供氧泵(7)、以及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上的出气孔(9),所述出气孔(9)上活动连接有孔盖(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5)底部连接有便于移动的行走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底部的行走轮(18),所述行走轮(18)上连接有锁紧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在培养箱本体(15)底部的锁紧片(16),所述锁紧片(16)和所述行走轮(18)上均设置有锁紧孔(17),所述锁紧孔(17)上连接有锁紧销(19)。
CN201920885724.7U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生化培养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5724.7U CN210176843U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生化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5724.7U CN210176843U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生化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6843U true CN210176843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57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6843U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生化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68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279A (zh) * 2021-09-27 2022-01-04 武汉东湖学院 一种光模块低温性能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279A (zh) * 2021-09-27 2022-01-04 武汉东湖学院 一种光模块低温性能测试装置
CN113884279B (zh) * 2021-09-27 2023-08-18 武汉东湖学院 一种光模块低温性能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6843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204550529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110551627A (zh) 一种便于调节培养环境的医学细菌培养装置
CN210641651U (zh) 一种农业幼苗培育用培育箱
CN212335207U (zh) 一种多功能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3755961U (zh) 一种智慧农业多功能恒温培养装置
CN208964899U (zh) 一种实验室用生物培养装置
CN212800343U (zh) 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
CN207362230U (zh)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基的装置
CN108130262A (zh) 一种病理学实验的细菌培养皿
CN211509968U (zh) 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
CN211035936U (zh)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210765342U (zh) 一种体外胚胎培养装置
CN210176844U (zh) 一种改进的生化培养箱
CN220335208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216808845U (zh) 隔水式培养箱
CN108395981A (zh) 一种细菌培养鉴定方法
CN215517471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7905637U (zh) 一种信前胡茎尖培养的装置
CN203369185U (zh) 植物无土培育机
CN213835295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8710466U (zh) 一种菌种的杀菌、培养、测序一体化装置
CN218951366U (zh) 一种样本培养箱
CN214937552U (zh) 一种用于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快速鉴定的培养基
CN213295375U (zh) 一种干细胞检测用细胞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