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8410U - 颈枕 - Google Patents

颈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8410U
CN210158410U CN201821830126.1U CN201821830126U CN210158410U CN 210158410 U CN210158410 U CN 210158410U CN 201821830126 U CN201821830126 U CN 201821830126U CN 210158410 U CN210158410 U CN 210158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pillow
pillow
bag
neck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01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俐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ra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LATFOR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LATFORM Inc filed Critical NINGBO PLATFORM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8301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8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8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8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38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head
    • A47C7/383Detachable or loose head- or neck-supports, e.g. horse-shoe shaped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颈枕,所述颈枕包括一枕体和一连体袋,所述枕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以及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外侧面,所述颈枕具有一收纳状态,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枕体的所述主体向所述内侧面卷叠形成一卷收结构,所述连体袋反向翻折包裹所述卷收结构。

Description

颈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颈枕。
背景技术
颈枕是一种被枕在脖子周围的一种枕头,其能够保护使用者身体的颈部,辅助睡眠或者休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颈枕不像普通的头枕,被稳定地放置于一个确定的位置,比如放置于床头,方便卧床休息。颈枕的使用自由度较大,使用的时间和空间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有些人喜欢放在办公室,午间坐立休息使用;有些人喜欢出行时使用,比如乘坐火车或者飞机时。
实用新型人发现,使用者对于颈枕的需求在满足支撑颈部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存在其它需求,但是现有的颈枕并不能满足。
基于颈枕的使用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颈枕需要被方便收纳,同时也需要被方便取用,但是现有的颈枕并不能满足。举例地,现有的颈枕通常都处于展开的状态,即持续保持待使用的状态,体积比较大的状态,可是这种状态使用者携带或者放置都不方便,需要占用比较大的空间。由于不方便放置,使用者有时不得已将颈枕一直放置于颈部,比如在去乘坐火车或者飞机的过程中,使用者将颈枕套在颈部行走,这种情况并不是使用者喜欢遇到的。
另一方面,由于颈枕是弹性部件,在收纳的过程中,去除外力作用后,就会恢复原有的体积较大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必须要克服弹性力或者寻找额外的东西来使其保持被收缩的状态,使用者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收纳,因此使用者放弃收纳或者在旅行途中不得不选择放弃携带颈枕。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能够被方便收纳于自带的连体袋中,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收纳部件,方便收纳和取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的收纳方法,其中所述连体带能够从背面包裹枕体,并将其限制在所述连体带的收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连体带被隐藏地设置于所述枕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颈枕能够其保持其卷叠状态的情况下从背侧包裹,使其保持在较小体积的卷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其中所述枕体能够被包裹于所述连体袋内,在所述枕体不被使用时,保护所述枕体。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优势,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颈枕一颈枕,其包括:
一枕体,所述枕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以及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和
一连体袋,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外侧面,所述颈枕具有一收纳状态,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枕体的所述主体向所述内侧面卷叠形成一卷收结构,所述连体袋反向翻折包裹所述卷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颈枕的打开状态一个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打开状态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封闭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连体袋被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并肩支撑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一收纳过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颈枕的另一收纳过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使用情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使用情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颈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图1-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颈枕100被揭露。所述颈枕 100包括一枕体110和一连体袋120,所述连体袋120被连体地设置于所述枕体 110,所述连体袋120用于收纳所述枕体110。
所述枕体110包括具有一第一端111和一第二端112,以及包括一延伸于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2之间的主体113。所述连体袋120具有一开口1202,以便于所述枕体110进或出所述连体袋120。
参照图1-2,所述颈枕100具有一打开状态101,在所述打开状态101,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2远离形成一入口1101。参照图3,所述卷枕具有一封闭状态102,在所述封闭状态102,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2形成的所述入口1101被封闭,形成一封闭结构。参照图5,所述颈枕100具有一收纳状态103,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被卷叠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内。所述颈枕100能够在所述打开状态101、所述封闭状态102和所述收纳状态103 之间变化,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所述枕体110可以是由各种适合的柔性材料制成,以便于进行弯曲变形从而在所述打开状态101、所述封闭状态102和/或所述收纳状态103之间柔性变化,且适于接触身体部位。优选地,所述枕体110可以是弹性柔性材料制成,从而使得所述枕体110变形后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
参照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13包括一背部1133和一两肩部1134,两所述肩部1134位于所述背部1133两侧。优选地,在所述打开状态101,两所述肩部1134一体地连接于所述背部1133两侧形成一弧形支撑结构,以支撑使用者U的不同身体部位,比如,在使用时,所述背部1133适于支撑于使用者U的身体颈部后侧,两所述肩部1134适于支撑于使用者U的两肩膀。
所述主体113具有一内侧面1131和一外侧面1132,在所述打开状态101和所述闭合状态,所述内侧面1131向内弯曲形成一佩戴空间1102,以容纳使用者 U的身体部位,比如颈部。所述入口1101连通所述佩戴空间1102,以便于使用者U在使用时,身体部位由所述入口1101进入所述佩戴空间1102,比如在使用时,颈部经过所述入口1101进入所述佩戴空间1102,使得所述主体113能够被放置于所述使用者U的肩部1134,并且所述主体113能够环抱于使用者U的颈部周围。当然,所述枕体110也可以被用于支撑使用者U的身体的其它部位,比如背部1133、腰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枕体110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所述打开状态101和所述封闭状态102,所述内侧面1131和所述外侧面 1132向所述内侧面1131一侧弯曲形成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以供支撑所述使用者 U的特定身体部位,比如颈部。在使用时,所述内侧面1131靠近所述使用者U 的身体部位,比如颈部,所述外侧面1132背离所说使用者U的身体部位。
优选地,在所述打开状态101,两所述肩部1134弧形地一体连接于所述颈部的两侧形成立体的所述佩戴空间1102。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在所述收纳状态103,以所述枕体110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起点,所述外侧面1132依附所述内侧面 1131环绕卷收形成一叠层卷收结构105,所述叠层卷收结构105被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中。特别地,在所述卷收状态,所述枕体110呈大致圆形的叠层环绕结构,使得所述枕体110由展开延伸的较大体积转变较小体积的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被锁定在所连体袋120内,即保持于较小的体积状态,方便携带和放置。也就是说,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内侧面1131的所述佩戴空间1102被所述主体113逐渐叠层环绕填充,从而减小所述主体113的空间结构。换句话说,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能够依附其延伸形态,向其使用方向一侧卷收,使得枕体110的所述佩戴空间1102被填充,充分减小其空间占用,且卷收后的形态被所述连体袋120保持,从而使其保持于较小的体积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在所述收纳状态103,以所述枕体110的两端各自为起点,所述外侧面1132依附所述侧面向内卷收行形成一对向卷收结构105,所述对向卷收结构105被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中,使得所述连体袋120保持所述对向卷收结构105的体积形态。特别地,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呈两相对的大致圆形的对向卷收结构105,使得所述枕体110由展开的延时的较大体积转变为较小体积的对接圆形结构,且对接圆形结构被锁定在所述连体袋120内,即保持于较小的体积状态,方便携带和放置。也就是说,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内侧面1131的所述佩戴空间1102被所述主体113向两个方向逐渐叠层环绕填充,从而减小所述主体113 的空间结构。换句话说,在所述收纳状态103,所述枕体110能够依附其延伸形态,向其使用方向一侧卷收,使得枕体110的所述佩戴空间1102被填充,充分减小其空间占用,且卷收后的形态被所述连体袋120保持,从而使其保持于较小的体积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颈枕100处于所述收纳状态103时,所述枕体110能够被大致完全地包裹于所述连体袋120内部,从而使得所述颈枕100成为一个大致实心的弹性体,从而便于整体地支撑于需要的位置。比如,垫于腰后,或者支撑于头部。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颈枕100处于所述收纳状态103时,所述枕体110被大致完全地包裹于所述连体袋120内部,使得所述枕体110与外部隔离,从而通过所述枕体110保护所述枕体110,比如防止所述枕体110被污染。更进一步,所述连体袋120可以由防水、防油材料制成,从而当所述枕体110被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内时,防护所述枕体110收到水渍或者油渍的污染,比如当使用者U 将其直接悬挂于背包外时,即使在雨天,所述枕体110也不会被淋湿。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枕体110呈弧形的弹性结构,在卷收时,以其中一端或者两端为起点,所述外侧面1132依附所述内侧面1131向内卷收形成卷收结构 105,也就是说,在卷收时,沿着所述枕体110的延伸形态的侧弯卷曲,顺应完全的趋势,从而减小对其原来形态的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10还可以被卷收形成其它减小所述枕体110体积的收缩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枕体110的卷叠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6,图9,所述枕体110进一步包括一并肩支撑状态104,在所述并肩支撑状态104,所述连体袋120包裹于所述枕体110的背部1133,所述枕体110的两所述两部靠近形成一并肩支撑结构106。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并肩支撑结构106中,两所述肩部1134被所述连体袋120束缚,两所述肩部1134向所述佩戴空间1102内侧靠近,从而使得所述佩戴空间1102减小,即所述并肩支撑结构106能够为使用者U提供并排的支撑作用,以适应整体的支撑需求。举例地,所述并肩支撑结构106能够被作为躺卧时的头部支撑,或者所述并肩支撑结构 106可以被用用于以向前姿态趴在桌边休息时,支撑于使用者U的头部。
所述连体袋120在所述收纳状态103包裹所述枕体110,使得所述枕体110 保持于所述收纳状态10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体袋120连体地固定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以便于所述连体袋120包裹枕体110时,提供固定施力点,反向地包裹所述卷收结构10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中,所述连体袋1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在其连接于所述枕体110时,所述枕体110为所述连体袋120提供固定施力点。
举例地,在收纳时,所述枕体110被卷叠收后,借助所述枕体110提供的固定施力点,向所述枕体110内侧方向翻折所述连体袋120,使得所述连体袋120 的开口1202朝向所述枕体110内侧方向,从而从所述枕体110背侧包围卷叠后的所述枕体110。
参照图4,所述连体袋120包括一底壁122和一周壁121,所述周壁121环绕连接所述底壁122形成一背向收纳腔1201。所述底壁122的至少部分被固定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的开口1202朝向所述外侧面1132外侧方向。优选地,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开口1202朝向所述背部1133 外侧方向。可选地,所述背向开口1202腔开口1202朝向所述肩部1134外侧方向。
在收纳时,所述枕体110被卷叠后,所述周壁121向反向翻折形成一正向收纳腔1203,包裹于所述枕体110,从而使得所述枕体110被保持于所述连体袋 120内。也就是说,所述连体能够被翻折,在翻折时,所述连体袋120的内外空间交换,即,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和所述正向收纳腔1203交换,所述卷枕能够被包裹在翻折后形成的空间内,即所述正向收纳腔1203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6,所述连体袋120具有一反向状态和一正向状态。在所述反向状态,所述周壁121环绕于所述底壁122形成所述收纳腔,开口1202 背向所述枕体110,形成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在所述正向状态,所述周壁121 由所述反向状态反向翻折形成所述正向收纳腔1203。优选地,所述连体袋120 的初始状态为所述方向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体袋12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为所述连体袋120提供翻折固定施力点,因此当所述连体袋120需要被翻折时,使用者U只需要从连体袋120的周壁121位置施力,就可以将所述连体翻折,而不需要额外去牵扯底部,即自动地完成翻折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枕体110处于打开状态101时,所述连体袋120处于所述反向状态,所述周壁121与所述侧壁1141形成所述收纳腔,此时,当使用者 U使用所述枕体110时,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能够容纳临时物品,比如手机、耳机等使用者U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具体地,当使用者U将所述枕体110佩戴于肩部1134时,可以将手机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内,如果需要戴耳机听音乐,则可以将耳机插接于位于所述连体袋120内的手机上,方便地使用耳机,解除了人们需要随时在口袋内放置手机或者手中握持手机的烦恼。
进一步,参照图4-8,所述连体袋120包括一收口件123,以便于收缩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具体地,所述收口件123被设置于所述周壁121的靠近外边缘位置。当所述连体袋120处于所述反向状态时,所述收口件123收缩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从而将放置于所述收纳腔内的物品保持于其中。当所述连体袋120处于所述正向状态时,所述收口件123收缩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将处于所述卷收状态的所述枕体110保持于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口件123由一收口绳1231和一定位件1232构成,所述收口绳123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体袋120的边缘,所述定位件123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收口绳1231。抽动所述收口绳1231,所述连体袋 120的边缘被收缩,所述定位件1232可以被移动至收缩后靠近所述连体袋120 边缘的位置,并且定位于当前位置,则所述连体袋120开口1202被保持于收缩的状态。
所述收口件123能够被实施为任何能够将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收缩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口件123可以是一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被设置于所述连体袋120的边缘,当进行反向翻折时,所述松紧带被撑开,将所述枕体110收纳于所述背向收纳腔1201中,当解除外力后,所述松紧带自动收缩,将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收缩。
所述连体袋120能够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任何可以反向包裹所述枕体110的卷收状态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肩部1134对应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中,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肩部1134 对应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肩部1134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枕体11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正背面,以便于所述枕体110能够形成对称的所述并肩支撑结构106。具体地,所述连体袋120从所述外侧面1132的正背面位置反向翻折包裹于所述枕体110,使得所述枕体110的两所述肩部1134向内靠近,从而形成大致对称的并肩支撑结构106。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体袋120设置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 的正背面,可以为所述连体袋120提供较大的设置位置,并且在所述枕体110卷收后,方便反向翻折收纳所述枕体110,而防止所述连体袋120被卷收而不能进行收纳。
在使用时,当需要收纳所述颈枕100时,使用者U只需要将所述颈枕100 向其内侧面1131卷收形成卷收结构105,而后反向牵引所述连体袋120的周壁 121,就可以从所述枕体110的后方将所述枕体110包裹于所述连体袋120内,进一步,收缩所述收口件123,使得所述连体袋120的开口1202被收缩,从而使得所述枕体110被稳定地保持于所述连体袋120内,不需要繁琐的操作过程,也不需要寻找单独的收纳袋。当需要释放所述颈枕100是,使用者U只需要将所述收口件123打开,使得所述开口1202释放,进一步抽动所述枕体110的卷收边缘,所述枕体110则可以借由其自身的弹性自然展开,而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述颈枕100包括一领结组件130,所述领结组件13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以使得所述枕体110形成所述封闭结构。也就是说,当所述领结组件130结合时,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入口1101被封闭。
当使用时,颈部通过所述入口1101进入所述佩戴空间1102,从而使得所述枕体110环绕于颈部的周围,当所述领结组件130结合时,所述入口1101被封闭形成封闭环,防止所述颈枕100脱离使用者U的颈部而掉落。
所述领结组件130包括一第一领131、一第二领132和一连接组件133,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能够被设置于任何使得所述枕体110形成封闭环的位置,所述连接组件133分别被配置于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以便于所述一领和所述第二领132相互结合。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 被配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2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内侧面1131。优选地,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分别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 112靠近所述内侧面1131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 大致平直地向内延伸搭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分别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2相对应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相互结合时,两所述肩部1134始终对称地设置。
所述连接组件133能够被实施为任何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 132相互结合的方式,比如卡扣、粘接、纽扣、磁铁扣、按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33包括一第一结合件和一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领131和所述第二领132,以使得所述第一领131 和所述第二领132相互结合。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能够被实施为卡扣、粘接、纽扣、磁铁扣、按扣中的其中一种相互配合结合的配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被实施为按扣组件,也就是说,使用者 U是需要相互按压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就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相互结合。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4,所述颈枕100包括一隐藏袋114,所述隐藏袋 114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所述连体被隐藏地配置于所述隐藏袋114内。
所述连体袋120具有一隐藏状态和一抽出状态,当所述连体袋120处于所述隐藏状态时,所述连体袋120被隐藏于所述隐藏袋114内,当所述连体袋120处于所述抽出状态时,所述连体袋120被显露于所述隐藏袋114外部,方便使用者 U操作包裹所述枕体110。
所述隐藏袋114包括两侧壁1141,两所述侧壁1141形成一隐藏腔11401,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隐藏腔1140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侧壁1141分别对向地设置于所述枕体110的外侧面1132。也就是说,两所述侧壁1141分别与所述外侧面1132形成部分所述隐藏腔11401。进一步,两所述侧壁1141对向地设置形成一对接缝11402,所述对接缝11402连通所述隐藏腔11401和外部空间,为所述连体袋120提供出口。也就是说,所述连体袋 120通过所述对接缝11402进或出所述隐藏腔11401。
所述隐藏袋114包括一接缝组件1142,所述接缝组件1142被设置于两所述侧壁1141,以便于闭合所述对接缝11402。也就是说,当所述接缝组件1142打开时,所述对接缝11402连通所述隐藏腔11401和外部,所述隐藏袋114能够通过所述对接缝11402进或出所述隐藏腔11401,当所述接缝组件1142连接时,所述对接缝11402被封闭,所述隐藏袋114隐藏于所述隐藏腔11401内,并且阻挡其出来。所述接缝组件1142能够被实施为任何能够使得两所述侧壁1141相结合,闭合或者减小所述对接缝11402的方式,举例地但不限于拉链、扣件、魔术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隐藏带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接缝组件114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接缝组件1142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隐藏袋114可以被配置于所述主体113的所述外侧面1132任意可以配置所述连体袋120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隐藏袋114的配置位置配合所述连体袋120配置,以便于隐藏所述连体袋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隐藏袋114配合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 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肩部1134对应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中,所述隐藏袋114配合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肩部1134对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隐藏袋114配合所述连体袋120被配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肩部1134背面,即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的所述背部1133对应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隐藏袋114的侧壁1141可以被配置为一体连接于所述外侧面1132,从而使得在所述枕体110的表面不易看到所述隐藏袋114的明显配置,使得所述颈枕100的外表更加简洁美观。
在使用者U佩戴所述颈枕100时,将所述连体袋120隐藏于所述隐藏袋114 内,而当需要收纳所述颈枕100时,将所述连体袋120从所述隐藏袋114抽出,进而卷收所述枕体110,将所述连体袋120反向翻折朝向所述枕体110内侧,包裹卷收后的所述枕体110,从而使得连体袋120只在需要被使用的情况下显露,而其它情况不显露。
参照图9、图10,所述颈枕100能够提供多种使用状态和支撑结构,以方便使用者U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所述打开状态101,所述颈枕100能够被方便地佩戴于使用者U的身体部位,比如颈部,在所述封闭状态102时,使得所述颈枕100被稳定保持于佩戴的位置,在所述卷收状态时,所述枕体110被稳定收纳于所述连体袋120内,使其保持在较小的收纳体积,在所述并肩支撑状态104,所述颈枕100提供一并肩支撑结构106,为使用者U提供需求的支撑。且进一步,在所述打开状态101时,所述连体袋120被抽出后,所述连体袋120内能够用于容纳随身携带的小物品,比如手机,耳机等,从而为打开状态101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通过所述连体袋120和所述枕体110的结合,使得所述枕体110 在多种形态之间转变,同时提供使用者U多种使用方式。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颈枕100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没有设置所述隐藏袋114,所述连体袋120 的底壁122被整体地连接于所述外侧面1132,从而使得所述枕体110为所述连体袋120提供更大面积的固定施力点,或者说提供一个施力面,从而不需要单独地固定所述连体袋120来收纳所述枕体1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面1132 形成所述连体的所述底壁122,也就是说,不需要单独提供所述底部,而将所述侧壁1141连接于所述外侧面1132,比如将所述侧壁1141缝制于所述外侧面1132 形成所述连体袋120。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所述连体袋120的所述底壁122,将所述底部的四周固定于所述外侧面1132。也就是说,所述底部重叠地设置于所述枕体110的所述外侧面113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侧壁 1141和所述底壁122的连接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被固定连接于所述枕体的外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包括一底壁和一周壁,所述周壁环绕于所述底壁形成一背向收纳腔,所述背向收纳腔开口朝向所述外侧面外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连体袋的周壁向所述内侧面一侧翻折形成一正向收纳腔,所述卷收结构被收纳于所述正向收纳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连体袋的周壁向所述内侧面一侧翻折形成一正向收纳腔,所述主体的部分被收纳于所述正向收纳腔形成一并肩支撑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的外侧面形成所述底壁,所述周壁连接于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背向收纳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底壁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外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各自为起点,依附所述内侧面卷叠形成所述卷收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卷收状态时,以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为起点,依附所述内侧面向内卷叠形成所述卷收结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背部和两肩部,两所述肩部位于所述背部两侧,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肩部对应的所述外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背部和两肩部,两所述肩部位于所述背部两侧,所述连体袋设置于所述背部对应的所述外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包括一收口件,所述收口件被设置于所述连体袋的开口,以收束所述开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收口件包括一收口绳和一定位件,所述收口绳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体袋的开口边缘,所述定位件可以活动定位地设置于所述收口绳,以通过所述收口绳控制所述开口的大小,并通过所述定位件使其保持稳定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收口件是一弹性带。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具有一打开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主体呈弧形地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内侧面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一入口,所述入口连通所述佩戴空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包括一领结组件,所述颈枕具有一封闭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领结组件将所入口封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包括一第一领、一第二领和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分别被设置于枕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置,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使得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结合或打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在使用时,所述内侧面靠近所述使用者U 的身体部位,所述外侧面远离所述使用者U的身体部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枕体包括一隐藏袋,所述连体袋配合所述连体袋设置于所述外侧面,所述隐藏袋具有一隐藏腔,所述连体袋可被抽出地容纳于所述隐藏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隐藏袋包括两侧壁,两所述侧壁对向地设置形成一对接缝,所述对接缝连通所述隐藏腔,所述连体袋通过所述对接缝进出所述隐藏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隐藏袋包括一接缝组件,所述接缝组件被设置于两所述侧壁,以闭合或打开所述对接缝。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接缝组件是一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颈枕的收纳方法,所述颈枕包括一枕体和一连体袋,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枕体,所述枕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以及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主体,其包括步骤:
卷收所述枕体;和
反向翻折所述连体袋收纳被卷收的所述枕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收纳方法,其中包括步骤:以所述枕体的外侧面为固定施力点,牵引所述连体袋反向翻折。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收纳方法,其中包括步骤:以所述枕体的其中一端为起点,向所述枕体的内侧面卷收所述枕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收纳方法,其中包括步骤:以所述枕体的两端为起点,分别向所枕体的内侧面卷收所述枕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收纳方法,其中包括步骤:收束所述连体袋的开口,以使得所述枕体被稳定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5)

1.一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枕体,所述枕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以及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一内侧面和一外侧面;和
一连体袋,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外侧面,所述颈枕具有一收纳状态,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枕体的所述主体向所述内侧面卷叠形成一卷收结构,所述连体袋反向翻折包裹所述卷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被固定连接于所述枕体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包括一底壁和一周壁,所述周壁环绕于所述底壁形成一背向收纳腔,所述背向收纳腔开口朝向所述外侧面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连体袋的周壁向所述内侧面一侧翻折形成一正向收纳腔,所述卷收结构被收纳于所述正向收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连体袋的周壁向所述内侧面一侧翻折形成一正向收纳腔,所述主体的部分被收纳于所述正向收纳腔形成一并肩支撑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的外侧面形成所述底壁,所述周壁连接于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背向收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底壁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各自为起点,依附所述内侧面卷叠形成所述卷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在形成所述收纳状态时,以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为起点,依附所述内侧面向内卷叠形成所述卷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背部和两肩部,两所述肩部位于所述背部两侧,所述连体袋被设置于所述肩部对应的所述外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背部和两肩部,两所述肩部位于所述背部两侧,所述连体袋设置于所述背部对应的所述外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连体袋包括一收口件,所述收口件被设置于所述连体袋的开口,以收束所述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收口件包括一收口绳和一定位件,所述收口绳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体袋的开口边缘,所述定位件可以活动定位地设置于所述收口绳,以通过所述收口绳控制所述开口的大小,并通过所述定位件使其保持稳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收口件是一弹性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具有一打开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主体呈弧形地延伸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主体内侧面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一入口,所述入口连通所述佩戴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颈枕包括一领结组件,所述颈枕具有一封闭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领结组件将所入口封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包括一第一领、一第二领和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分别被设置于枕体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置,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使得所述第一领和所述第二领结合或打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领结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在使用时,所述内侧面靠近所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所述外侧面远离所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
2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枕体包括一隐藏袋,所述连体袋配合所述连体袋设置于所述外侧面,所述隐藏袋具有一隐藏腔,所述连体袋可被抽出地容纳于所述隐藏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隐藏袋包括两侧壁,两所述侧壁对向地设置形成一对接缝,所述对接缝连通所述隐藏腔,所述连体袋通过所述对接缝进出所述隐藏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隐藏袋包括一接缝组件,所述接缝组件被设置于两所述侧壁,以闭合或打开所述对接缝。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接缝组件是一拉链。
CN201821830126.1U 2018-11-07 2018-11-07 颈枕 Active CN210158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0126.1U CN2101584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颈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0126.1U CN2101584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颈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8410U true CN210158410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8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0126.1U Active CN210158410U (zh) 2018-11-07 2018-11-07 颈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8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67634U (ja) 背負いバッグ
JP3965363B2 (ja) 携帯用ベッドのワンタッチ折畳みとシートの波打ち防止装置
US20110142373A1 (en) Flexibly collapsible bag for being self-stored in itself in two different places thereof
CN210158410U (zh) 颈枕
CN111150277A (zh) 颈枕和收纳方法
CN209807865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枕头
CN210124508U (zh) 卷枕
JPH08238154A (ja) バッグへの転用が可能な保温具、および保温具への転用が可能なバッグ
CN213074488U (zh) 便携式羽绒服
JP4530816B2 (ja) 背負い式かばん
CN221635221U (zh) 多功能容纳包
KR20100129038A (ko) 탈장착 가능한 휴대폰 케이스를 구비한 의류
JP3222666U (ja) 抱っこ紐
WO2019205492A1 (zh) 一种带有可扩展保温层的背包
CN111184401A (zh) 颈枕和收纳方法
CN111096620A (zh) 卷枕和卷收方法
CN208480766U (zh) 一种环保折叠背包
CN210124510U (zh) 颈枕
CN208510256U (zh) 一种背包
CN210276193U (zh) 一种便携式雨伞
CN210581492U (zh) 美发工具包
CN212590822U (zh) 一种多功能背包辅助配件
CN220255882U (zh) 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CN219333074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瑜伽垫
CN214049075U (zh) 神经内科用外出急诊医疗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2

Address after: 315100 room 1404, No.7 Tianzhi lane, Shounan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Bora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700 No. 17, grand road, Chengdong Industrial Park, Xiangshan County,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PLATFORM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