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4377U -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4377U
CN210154377U CN201921024899.5U CN201921024899U CN210154377U CN 210154377 U CN210154377 U CN 210154377U CN 201921024899 U CN201921024899 U CN 201921024899U CN 210154377 U CN210154377 U CN 21015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cylinder
sleeve aluminum
arc
outer sleeve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4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冠华
赵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ity And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And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And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And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24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安装于罐体上,上盖体分别设有第一水管;工况输入管和工况输出管,下盖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水管,其中:罐体内安装有第一内套铝筒,第一内套铝筒套有第二内套铝筒,第二内套铝筒设有用于通水的第三弧形位,第二内套铝筒和第一内套铝筒之间相焊接而成,罐体设有外套铝筒,外套铝筒位于罐体的内壁与第二内套铝筒之间,第三弧形位一端与第一水管相连接,第三弧形位另一端与第二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结构通过第二内套铝筒和外套铝筒组合使用,能实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提升10%的热交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交换设备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冰箱、冷库及热泵热水器是应用十分广泛的空气源热交换设备,其利用冷媒在液相和气相变化时产生的吸热、放热现象实现外界的制冷或制热。换热机构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热泵热交换部件.
现有的换热机构罐体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原因是:冷媒在热交换时,是在上下尺寸一致的圆环筒内流动,工质内胆中的冷媒单位流量恒定,难以充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降低了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导致出现冷媒的换热能效降低的现象。上述现象除了降低换热效果外,还会使热泵机组出现能耗增大、使用成本提高的缺陷,因此,传统的换热器罐体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另外,换换管采用铜管,铜管存在成本高,不利于实施降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提升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并且实施降低成本的高效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安装于罐体上,上盖体分别设有第一水管;工况输入管和工况输出管,下盖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水管,其中:罐体内安装有第一内套铝筒,第一内套铝筒套有第二内套铝筒,第二内套铝筒设有用于通水的第三弧形位,第二内套铝筒和第一内套铝筒相焊接而成,罐体设有外套铝筒,外套铝筒位于罐体的内壁与第二内套铝筒之间,第三弧形位一端与第一水管相连接,第三弧形位另一端与第二水管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外套铝筒分为第一外套铝筒和第二外套铝筒,第一外套铝筒和第二外套铝筒相连接,第一外套铝筒设有第一弧形位,第二外套铝筒设有第二弧形位,第一弧形位与第二弧形位构成输水管。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三弧形位分别连接有第一接驳管和第二接驳管,第一接驳管连接于第一水管,第二接驳管连接于第二水管。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三弧形位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套铝筒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外套铝筒的外表面与罐体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内套铝筒的高度小于外套铝筒的高度。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内套铝筒的内径小于外套铝筒和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结构通过第二内套铝筒和外套铝筒组合使用,能实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弥补第二内套铝筒和外套铝筒的材质存在热传递的缺陷,并且能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提升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内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外套筒和第二外套筒相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说明:
罐体1;上盖体2;下盖体3;第一水管4;工况输入管5;工况输出管6;第一外套铝筒7;第一弧形位701;第二外套铝筒8;第二弧形位801;第一内套铝筒9;第二内套铝筒10;第三弧形位1001;第一接驳管1002;第二接驳管1003;第二水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1、上盖体2和下盖体3,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安装于罐体1上,上盖体2分别设有第一水管4;工况输入管5和工况输出管6,下盖体3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水管11,其中罐体1内安装有第一内套铝筒9,第一内套铝筒9套有第二内套铝筒10,第二内套铝筒10设有用于通水的第三弧形位1001,第二内套铝筒10和第一内套铝筒9相焊接而成,罐体1设有外套铝筒,外套铝筒位于罐体1的内壁与第二内套铝筒10之间,第三弧形位1001一端与第一水管4相连接,第三弧形位1001另一端与第二水管11相连接。
本结构通过第二内套铝筒10和外套铝筒组合使用,能实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弥补第二内套铝筒10和外套铝筒的材质存在热传递的缺陷,并且能分利用冷媒在换热初期的潜热和换热后期的过冷热量,从而提升冷媒的整体换热效果。
所述外套铝筒分为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相连接,第一外套铝筒7设有第一弧形位701,第二外套铝筒8设有第二弧形位801,第一弧形位701与第二弧形位801构成输水管。所述第三弧形位1001分别连接有第一接驳管1002和第二接驳管1003,第一接驳管1002连接于第一水管4,第二接驳管1003连接于第二水管11。所述第三弧形位1001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套铝筒7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外套铝筒8的外表面与罐体1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内套铝筒10的高度小于外套铝筒的高度。所述第二内套铝筒10的内径小于外套铝筒和内径。
其中第一弧形位701与第二弧形位801构成输水管,即输水管和第三弧形位1001实施输入冷水。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输水管和第三弧形位1001呈螺旋状平行地分别分布于第一外套铝筒7、第二外套铝筒内8和第二内套铝筒10。
在运行时,冷媒通过工质输入管5进入罐体1的中部处,冷水通过第二水管11流入。期间,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在罐体1的上腔处并提早与第一外套铝筒7、第二外套铝筒8和第二内套铝筒1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随后进入罐体1中部的冷媒逐渐相变液气状态,其冷凝成高压液体而放出大量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外套铝筒7、第二外套铝筒8和第二内套铝筒10的中部流经的水,水吸收其放出的热量而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制得热水,热水由第一弧形位701和输水管之间通过第一水管4集中往外输送;此时,进入罐体1的下腔的冷媒逐渐相变液状态。
由于第一弧形位701和输水管组合,用于增加热交热面积,使得冷媒潜热和罐体1下腔的过冷热量能充分热交换,促使第一外套铝筒7、第二外套铝筒8和第二内套铝筒10上部份的热水处于保温状态,甚至处于持续升温状态,进一步加强换热效果。并且,通过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的下端伸至于罐体1下腔内,使冷媒可与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的下端实施冷水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冷媒冷凝温度,达到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耗和降低成本投入。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罐体(1)、上盖体(2)和下盖体(3),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安装于罐体(1)上,上盖体(2)分别设有第一水管(4);工况输入管(5)和工况输出管(6),下盖体(3)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水管(11),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安装有第一内套铝筒(9),第一内套铝筒(9)套有第二内套铝筒(10),第二内套铝筒(10)设有用于通水的第三弧形位(1001),第二内套铝筒(10)和第一内套铝筒(9)相焊接而成,罐体(1)设有外套铝筒,外套铝筒位于罐体(1)的内壁与第二内套铝筒(10)之间,第三弧形位(1001)一端与第一水管(4)相连接,第三弧形位(1001)另一端与第二水管(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铝筒分为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第一外套铝筒(7)和第二外套铝筒(8)相连接,第一外套铝筒(7)设有第一弧形位(701),第二外套铝筒(8)设有第二弧形位(801),第一弧形位(701)与第二弧形位(801)构成输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位(1001)分别连接有第一接驳管(1002)和第二接驳管(1003),第一接驳管(1002)连接于第一水管(4),第二接驳管(1003)连接于第二水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位(1001)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套铝筒(7)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套铝筒(8)的外表面与罐体(1)的内壁面相隔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套铝筒(10)的高度小于外套铝筒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套铝筒(10)的内径小于外套铝筒和内径。
CN201921024899.5U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Active CN21015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4899.5U CN210154377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4899.5U CN210154377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4377U true CN210154377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4899.5U Active CN210154377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4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919U (zh) 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CN2876624Y (zh) 太阳能热交换器
CN210154377U (zh)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CN104567120B (zh) 不耗水无垢节能组合冷凝器
CN102410747B (zh) 多级增压节能换热器
CN205037418U (zh) 采暖用相变超导散热器
CN203671999U (zh) 不耗水无垢节能组合冷凝器
CN208154872U (zh) 热水倒串联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2705897A (zh) 空气能采暖散热器
CN108444147A (zh) 热水倒串联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1497245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211261348U (zh) 一种一体化结构节能型直燃发生器
CN209500823U (zh) 一种蒸馏釜保温加热结构
CN210108082U (zh) 一种单冷高效换热装置
CN208124669U (zh) 热水倒串联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8333177U (zh) 天然气余冷过冷与直接接触凝结换热设备
CN207635612U (zh) 一种环保节能热水机组
CN206338948U (zh) 一种分区加热式水箱
CN108825467A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0996802Y (zh) 复合型超导暖气散热器
CN215176012U (zh) 一种热泵和驱动热源加热器复叠制热水系统
CN21971410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煤气加热器
CN201259284Y (zh) 太阳能水能采暖制冷节能装置
CN109578346A (zh) 天然气装载机用液压油箱
CN108224716A (zh) 一种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