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9314U -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9314U
CN210149314U CN201822144582.7U CN201822144582U CN210149314U CN 210149314 U CN210149314 U CN 210149314U CN 201822144582 U CN201822144582 U CN 201822144582U CN 210149314 U CN210149314 U CN 210149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main body
pair
wall surface
pai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45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445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9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9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9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包括动力舱以及主体,所述主体活动安装于动力舱上方,所述动力舱与主体之间活动安装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动力舱分为控制舱以及行进舱,所述行进仓内安装有动力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船体技术领域,该高速地效飞船结构先进,使用方便,控制简单,通过主体与动力舱之间的高度调节结构,使得主体抬离水面,彻底消除水流对船体的阻力,仅仅动力舱位于水下,通过动力舱内的平变桨有效增加水流在动力舱内的通过速度,通过平变桨获得螺旋桨所不具备的高推进比和动能转化效率,使得动力舱高速前进,同时通过主体的流线型结构有效减小空气阻力,进一步提升船体的行进速度,通过以上结构配合,实现船体高速平稳前进。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船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只船身部分直接遭受海面波浪冲击,因而颠簸较大,且船只动力结构多为螺旋桨推进,动能转换效率低,因而大大限制了船只的航行速度,因此,亟需一种船身颠簸摇晃小,新型动力结构的高速船改变现状,参考专利号2018110920499所述的平变桨,依据其动能转化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应用到本实用中,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地效飞船,解决了现有的船只船身部分直接遭受海面波浪冲击,因而颠簸较大,且船只动力结构多为螺旋桨推进,动能转换效率低,因而大大限制了船只的航行速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包括动力舱以及主体,所述主体活动安装于动力舱上方,所述动力舱与主体之间活动安装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动力舱分为控制舱以及行进舱,所述行进仓内安装有动力结构;
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前支杆、一对结构相同的后支杆、电动推杆、一对结构相同的导套、连接杆以及距离传感器;
一对所述前支杆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下壁面之间,且位于控制舱两侧,一对所述后支杆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下壁面之间,且位于一对所述前支杆后方,所述电动推杆活动安装于主体下壁面上,且位于一对所述后支杆后方,一对所述导套活动套装于一对所述后支杆上,所述连接杆连接于一对所述导套上,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安装于连接杆一侧壁面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主体下壁面上;
所述动力结构,其包括: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轴、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平变桨以及液位传感器;
所述行进仓前后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其内具有直线水道,若干对所述驱动轴并列插装于行进仓内上壁面,若干对所述平变桨安装于若干对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液位传感器嵌装于行进仓下壁面内。
优选的,所述控制舱内具有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电机,且其驱动端分别于若干对驱动轴连接,控制舱内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呈流线体结构,且其上壁面安装有导流翼,主体两侧壁面具有一对可动前翼,且后壁面具有尾翼:该形状结构空气阻力小。
优选的,若干对所述平变桨上均具有若干桨叶,且对称的一对平变桨桨叶长度相同,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桨叶长度依次增长。
优选的,所述控制舱以及行进仓前端均具有弧形结构:该形状结构水下阻力小。
优选的,所述行进舱以及控制舱均为空腔结构:该结构重量小、浮力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高速地效飞船结构先进,使用方便,控制简单,通过主体与动力舱之间的高度调节结构,使得主体抬离水面,彻底消除水流对船体的阻力,仅仅动力舱位于水下,利用地面效应,飞船高速行使时,只需克服主仓空气阻力和动力仓在水中的运行阻力,并且利用动力舱内的平变桨有效增加水流在动力舱内的通过速度,通过平变桨获得螺旋桨所不具备的高推进比和动能转化效率,使得动力舱高速前进,同时通过主体的流线型结构有效减小空气阻力,进一步提升船体的行进速度,通过以上结构配合,实现船体高速平稳前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地效飞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地效飞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速地效飞船的行进舱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舱;2、行进舱;3、主体;4、前支杆;5、后支杆;6、电动推杆;7、导套;8、连接杆;9、距离传感器;10、驱动轴;11、平变桨;12、液位传感器;13、驱动电机;14、导流翼;15、可动前翼;16、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包括动力舱以及主体3,所述主体3活动安装于动力舱上方,所述动力舱与主体3之间活动安装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动力舱分为控制舱1以及行进舱2,所述行进仓内安装有动力结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前支杆4、一对结构相同的后支杆5、电动推杆6、一对结构相同的导套7、连接杆8以及距离传感器9;一对所述前支杆4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控制舱1两侧,一对所述后支杆5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一对所述前支杆4后方,所述电动推杆6活动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且位于一对所述后支杆5后方,一对所述导套7活动套装于一对所述后支杆5上,所述连接杆8连接于一对所述导套7上,所述电动推杆6的伸缩端安装于连接杆8一侧壁面上,所述距离传感器9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所述动力结构,其包括: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轴10、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平变桨11以及液位传感器12;所述行进仓前后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其内具有直线水道,若干对所述驱动轴10并列插装于行进仓内上壁面,若干对所述平变桨11安装于若干对所述驱动轴10上,所述液位传感器12嵌装于行进仓下壁面内;所述控制舱1内具有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电机13,且其驱动端分别于若干对驱动轴10连接,控制舱1内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所述主体3呈流线体结构,且其上壁面安装有导流翼14,主体3两侧壁面具有一对可动前翼15,且后壁面具有尾翼16:该形状结构空气阻力小;若干对所述平变桨11上均具有若干桨叶,且对称的一对平变桨 11桨叶长度相同,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桨叶长度依次增长;所述控制舱1以及行进仓前端均具有弧形结构:该形状结构水下阻力小;所述行进舱2以及控制舱1均为空腔结构:该结构重量小、浮力大。
下列为本案中所提及的部分电气件的型号;
驱动电机:东兴威电机公司生产的R8668-180KV型防水无刷电机。
控制器:SPC-STW-S0402CTR型4点运动控制器。控制器(英文名称:controller)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电动推杆:扬州中佳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YTZ型电动推杆。
下列为本案中的主体、前支杆、后支杆、导流翼以及尾翼形状以及材质的说明;
主体:Q235材质的具有背部导流翼两侧安装可动前翼尾部具有尾翼形状类似海豚的板块。
前支杆、后支杆:Q235材质的圆柱形板块。
导流翼:Q235材质的海豚背鳍型板块。
尾翼:Q235材质的海豚尾鳍型板块。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根据图1-3可知,主体3活动安装于动力舱上方,主体 3内部中空,当船体处于静止或者低速状态下,依靠船体主体3的浮力漂浮于水面上,此时动力舱提供前进推力,但是由于主体3未脱离水面遭受水面阻力因而速度较慢,一对前支杆4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控制舱1两侧,一对后支杆5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一对前支杆4后方,电动推杆6活动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且位于一对后支杆5后方,一对导套7活动套装于一对后支杆5上,连接杆8连接于一对导套7 上,电动推杆6的伸缩端安装于连接杆8一侧壁面上,距离传感器9 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当船体行进高速时,飞船主仓依空气浮力离开水面,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推扦伸缩保持动力仓在水下运行,同时控制可动前翼15的伸展控制主仓的空气浮力,使主仓在距离水面设定的范围内平稳高速运行。行进仓前后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其内具有直线水道,若干对驱动轴10并列插装于行进仓内上壁面,若干对平变桨11安装于若干对驱动轴10上,液位传感器 12嵌装于行进仓下壁面内,通过平变桨11的上的变角装置,改变桨叶角度,使其桨叶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中线处变为垂直水面状态,将进水口进入的水加速推出出水口,获得动力加快行进速度,进而使得主体3高速前进,并且通过液位传感器12感测动力舱位于水面之下的深度,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6及时调整主体3与水面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控制舱1内具有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电机13,且其驱动端分别于若干对驱动轴10连接,控制舱1内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主体3呈流线体结构,且其上壁面安装有导流翼14,主体3两侧壁面具有一对可动前翼15,且后壁面具有尾翼16:该形状结构空气阻力小,通过可动前翼15以及后翼调整主体3的破风姿态。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若干对平变桨11上均具有若干桨叶,且对称的一对平变桨11桨叶长度相同,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桨叶长度依次增长,平变桨11的桨叶呈V型布置,出水口侧的桨叶长度比进水口侧的桨叶长度长,加速水流在其中的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控制舱1以及行进仓前端均具有弧形结构:该形状结构水下阻力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行进舱2以及控制舱1均为空腔结构:该结构重量小、浮力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包括动力舱以及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活动安装于动力舱上方,所述动力舱与主体(3)之间活动安装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动力舱分为控制舱(1)以及行进舱(2),所述行进仓内安装有动力结构;
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前支杆(4)、一对结构相同的后支杆(5)、电动推杆(6)、一对结构相同的导套(7)、连接杆(8)以及距离传感器(9);
一对所述前支杆(4)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控制舱(1)两侧,一对所述后支杆(5)活动连接于控制仓上壁面与主体(3)下壁面之间,且位于一对所述前支杆(4)后方,所述电动推杆(6)活动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且位于一对所述后支杆(5)后方,一对所述导套(7)活动套装于一对所述后支杆(5)上,所述连接杆(8)连接于一对所述导套(7)上,所述电动推杆(6)的伸缩端安装于连接杆(8)一侧壁面上,所述距离传感器(9)安装于主体(3)下壁面上;
所述动力结构,其包括: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轴(10)、若干对结构相同的平变桨(11)以及液位传感器(12);
所述行进仓前后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其内具有直线水道,若干对所述驱动轴(10)并列插装于行进仓内上壁面,若干对所述平变桨(11)安装于若干对所述驱动轴(10)上,所述液位传感器(12)嵌装于行进仓下壁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1)内具有若干对结构相同的驱动电机(13),且其驱动端分别于若干对驱动轴(10)连接,控制舱(1)内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呈流线体结构,且其上壁面安装有导流翼(14),主体(3)两侧壁面具有一对可动前翼(15),且后壁面具有尾翼(16):该形状结构空气阻力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其特征在于,若干对所述平变桨(11)上均具有若干桨叶,且对称的一对平变桨(11)桨叶长度相同,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桨叶长度依次增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1)以及行进仓前端均具有弧形结构:该形状结构水下阻力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地效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舱(2)以及控制舱(1)均为空腔结构:该结构重量小、浮力大。
CN201822144582.7U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Active CN210149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4582.7U CN210149314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4582.7U CN210149314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9314U true CN210149314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4582.7U Active CN210149314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9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6015B1 (en)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with water turbine with bi-symmetric airfoil
JP2007210361A (ja) 魚状ロボット
CN110758707B (zh) 一种适用于船舶的发电推进减摇一体化装置
CN105235837A (zh) 一种基于对长鳍波动水下推进装置
CN108974287A (zh) 一种波动翼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
CN107117277A (zh) 带有仿生导管的吊舱推进器
CN100360378C (zh) 仿生平板船舶推进器
CN210149314U (zh) 一种高速地效飞船
CN106585935A (zh) 一种仿生机构驱动的海上航行器
CN103192951A (zh) 水翼前向推进效率实验装置
CN114905903B (zh) 一种扇翼航行器的海空两用航行方法
CN205203323U (zh) 一种依靠浮子调节水翼攻角的推进装置
CN215622630U (zh) 一种电动竹筏推进装置
CN2799396Y (zh) 一种潜艇
CN216269839U (zh) 一种新型水下滑翔机
KR20150100222A (ko) 연료 소비 저감을 위한 선박
CN203753372U (zh) 一种遥控表面张力漂浮活动平台
CN100448742C (zh) 充气履带船
CN114578850A (zh) 一种长航时两栖无人机及其姿态控制方法
CN115071971A (zh) 一种基于矢量四旋翼的水空两栖航行器及控制方法
CN110027679B (zh) 一种船舶
CN114644112A (zh) 一种水空两用无人机
CN203864971U (zh) 一种桨叶旋转式机动艇
CN203450369U (zh) 一种可调重心飞艇吊舱
CN203854849U (zh) 改良型动蹼明轮组推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