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4698U -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4698U
CN210144698U CN201820038418.5U CN201820038418U CN210144698U CN 210144698 U CN210144698 U CN 210144698U CN 201820038418 U CN201820038418 U CN 201820038418U CN 210144698 U CN210144698 U CN 21014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ring
bare stent
spring
guide wire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84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清声
沈毓
景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0384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4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4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包括裸支架和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一端锚定于所述裸支架的外表面;其还包括若干柔性的捆绑件、一根第一导丝和一根第二导丝,所述捆绑件弯曲成C形并于外围间隔地将所述裸支架横向捆绑,各所述捆绑件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导丝依次串起;所述第二导丝沿所述弹簧圈轴向穿过所述弹簧圈并通过细线捆绑。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弹簧圈和裸支架在输送鞘中以及定位释放过程中缠绕,定位释放可多级调控提高精确性,而且释放后的所述弹簧圈可在锚定区周围盘缩准确封堵裂口,大大提高弹簧圈的封堵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通常采用腔内微创的方法。但由于腹主动脉分支区的夹层裂口封堵将影响重要脏器供血,因此不能单纯采用覆膜支架隔绝裂口,治疗上存在特殊性。针对该部位的治疗,目前多采用复合手术、开窗技术、分支技术、多层裸支架技术等,但仍存在各种缺陷,比如,复合手术带来的创伤较大、并发症率高。开窗和分支技术通常需定制支架,费用高、周期长、手术难度大。而裸支架虽然起到血流导向作用,但本身并不能隔绝夹层裂口本身。因此,对于累及腹主动脉分支区的特殊夹层裂口,目前的腔内治疗手段仍然存在困境。
针对上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在采用裸支架的基础上辅以弹簧圈栓塞假腔的方法治疗该区域的夹层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国专利CN203852449U 公开了一种将弹簧圈一端固定于裸支架的新型主动脉夹层裂口封堵器,其包括裸支架、侧支外鞘以及被压缩于侧支外鞘内的封堵侧支;所述的封堵侧支还包括弹簧圈和弹簧圈微绒毛或所述的封堵侧支还包括钢丝和海绵状封堵物。其中封堵侧支固定于夹层裂口处可有效封堵裂口,阻挡血流进入假腔,诱导假腔血栓机化并吸收。但该主动脉夹层裂口封堵器仍存在两大问题:1、送入患者体内时,弹簧圈和裸支架在输送鞘内容易发生缠绕,而且从输送鞘内释放后,裸支架会立即展开,裸支架展开后弹簧圈被压在血管壁,无法调整位置,无法固定在裂口周围准确封堵夹层裂口,而且强行释放弹簧圈会发生缠绕甚至使夹层裂口越撕越大;2、取出侧支外鞘时,相对与裸支架需要向外侧抽拉侧支外鞘,这是使得弹簧圈盘绕形态不受控制且比较松散,不能盘缩在连接位点,进而降低了弹簧圈的封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现有的主动脉夹层裂口封堵器中采用裸支架的基础上辅以弹簧圈栓塞假腔的方法治疗夹层病变时,弹簧圈容易和裸支架缠绕、不能准确定位在裂口周围且形态松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弹簧圈和裸支架缠绕,并且弹簧圈释放后可盘旋在裂口周围,可大大提高封堵效果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包括裸支架和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一端锚定于所述裸支架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柔性的捆绑件、一根第一导丝和一根第二导丝,所述捆绑件弯曲成C形并于外围间隔地将所述裸支架横向捆绑,各所述捆绑件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导丝依次串起;所述第二导丝沿所述弹簧圈轴向穿过所述弹簧圈并通过细线捆绑。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捆绑件为闭合的长条状丝圈。以此,所述丝圈弯曲成C形后,为双线体,不仅可以增加捆绑位点和力度,而且所述第一导丝可直接穿过所述丝圈的两端,所述丝圈两端无需再设置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丝串接。
当然,所述捆绑件也可设置为单线结构,此时两端需要设有穿孔或穿环等类似结构供所述第一导丝串接。
较佳的,所述弹簧圈一端通过连接环锚定于所述裸支架的外表面。
较佳的,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第二导丝的末端分别设有控制拉环。关于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第二导丝的方位,该装置输送进入患者体内时,先进入一端为前端,后进入或者位于体外的一端为末端。
作为异物,捆绑在所述弹簧圈上的所述丝线本身就具有促凝作用。
较佳的,所述细线为毛绒细线。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促凝作用,还可在细线外包裹促凝药物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捆绑件将所述裸支架横向捆绑,并通过所述第一导丝串起各所述捆绑件的两端。一方面,所述捆绑件捆绑所述裸支架,使其与所述弹簧圈物理隔离,可有效避免所述弹簧圈与所述裸支架在输送鞘中以及定位释放过程中的缠绕;另一方面,通过输送鞘将该装置送至患者体内后,裸支架从鞘内释放后不立即展开,可根据裂口位置再次调整弹簧圈封堵位点,完成定位后抽拉所述第一导丝,由前至后逐个释放各所述捆绑件展开支架,使得所述裸支架定位可多级调控,保证支架精准定位。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圈由所述第二导丝和具有促凝作用的细线捆绑和释放,所述弹簧圈被捆绑成线形,避免释放前盘缩,不仅可进一步避免所述弹簧圈与所述裸支架本体的缠绕,而且弹簧圈的释放采用与在先专利抽取侧支外鞘不同的方式,而是通过抽拉所述第二导丝环释放弹簧圈时,所述第二导丝自所述弹簧圈与所述裸支架的连接锚定部位抽离,所述弹簧圈受所述第二导丝的拉力以及自身的收缩弹力,可在锚定区周围紧密盘缩起到封堵裂口的作用,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弹簧圈的封堵效果。而且所述弹簧圈外部未设置侧支外鞘,释放前被捆绑成线形,可有效减小输送系统直径,从而降低导入血管的损伤。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弹簧圈和裸支架在输送鞘中以及定位释放过程中缠绕,而且定位可多级调控提高裸支架和弹簧圈定位的精确性,弹簧圈的封堵效果可大大提高,有效降低移位误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送入输送鞘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裸支架释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圈释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裸支架1、弹簧圈2、丝圈3、第一导丝4、第二导丝5、控制拉环6、输送鞘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包括裸支架1、弹簧圈2、丝圈3、第一导丝4和第二导丝5。
弹簧圈2一端通过连接环锚定于裸支架1的外表面。丝圈3呈长条状,若干(图中显示3条)丝圈3弯曲成C形并于外围间隔地将裸支架1横向捆绑,各丝圈3的两端位于裸支架1同一侧并通过第一导丝4依次串起。第二导丝5穿过弹簧圈2并通过细线捆绑。第一导丝4和第二导丝5的末端分别设有控制拉环6。
其中,丝圈3将裸支架1横向捆绑,并通过第一导丝4串起各丝圈3的两端。一方面,丝圈3捆绑裸支架1,使其与弹簧圈2物理隔离,如图2所示,在通过输送鞘7以及从鞘内放出至抽拉第一导丝4进行释放前,裸支架1均呈捆绑状态,可有效避免弹簧圈2与裸支架1的缠绕。另一方面,裸支架1从鞘内放出来后呈捆绑状态(第一级释放),此时可调整裸支架1进行定位,然后抽拉第一导丝4末端的控制拉环6,各丝圈3从前往后逐个松开,如图3所示,裸支架1完成展开(第二级释放)。可见通过输送鞘7将该装置送至患者体内后,从鞘中释放后裸支架1和弹簧圈2不立即展开,可根据裂口位置再次调整弹簧圈封堵位点后展开裸支架1,保证精准定位。
而弹簧圈由第二导丝5和具有促凝作用的细线捆绑和释放,弹簧圈2被捆绑成线形,避免释放前盘缩,不仅可进一步避免弹簧圈2与裸支架本体1的缠绕,而且弹簧圈2的释放采用与在先专利抽取侧支外鞘不同的方式,而是通过抽拉第二导丝5环释放弹簧圈 2,如图4所示,第二导丝5自弹簧圈2与裸支架1的连接锚定部位抽离,弹簧圈2受述第二导丝5的拉力以及自身的收缩弹力,可在锚定区周围盘缩起到封堵裂口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弹簧圈2的封堵效果。而且弹簧圈2外部未设置侧支外鞘,释放前被捆绑成线形,可有效减小输送系统直径,从而降低导入血管的损伤。
综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弹簧圈2和裸支架1在输送鞘中以及定位释放过程中缠绕,而且定位释放可多级调控,提高裸支架1和弹簧圈2定位的精确性,弹簧圈2的封堵效果也可大大提高,有效降低移位误栓的风险。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新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包括裸支架和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一端锚定于所述裸支架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柔性的捆绑件、一根第一导丝和一根第二导丝,所述捆绑件弯曲成C形并于外围间隔地将所述裸支架横向捆绑,各所述捆绑件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导丝依次串起;所述第二导丝沿所述弹簧圈轴向穿过所述弹簧圈并通过细线捆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件为闭合的长条状丝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件为单线且两端设有穿孔或穿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一端通过连接环锚定于所述裸支架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第二导丝的末端分别设有控制拉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线为毛绒细线。
CN201820038418.5U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Active CN21014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418.5U CN210144698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418.5U CN210144698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4698U true CN210144698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3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8418.5U Active CN210144698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46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727A (zh) * 2018-01-10 2018-06-05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727A (zh) * 2018-01-10 2018-06-05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CN108113727B (zh) * 2018-01-10 2024-03-05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0296B2 (ja) 拡張リングを備えた編組ステント及びその送達方法
US1020679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flow through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US10517712B2 (en) Bifurcated medical device for treating a target sit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0188538B2 (en) Hybrid trigger wire for endografts
US8603156B2 (en) Stent grafts for the thoracic aorta
CN103505310B (zh) 一种便于回收的一体式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US20110288624A1 (en) Variable diameter trigger wire
EP2298248A1 (en) Stent graft with opening and method for binding the stent graft
KR20100119067A (ko) 스텐트 제거용 당김줄 구조
US20060064036A1 (en) Variable flexibility wire guide
CN106551713A (zh) 栓塞装置
JP2011511693A (ja) 湾曲形成器械及び湾曲可能な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212213955U (zh) 支架输送系统
JP2003517869A (ja) 閉塞性コイルの製造およびデリバリー
CN111035486A (zh) 支架输送系统及装载支架的方法
US20200054860A1 (en) Introducer with sheath having a withdrawal support wire
US20100312321A1 (en) Embolization coil and delivery system
KR100772472B1 (ko) 인공혈관 스텐트 삽입장치
CN210144698U (zh)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CN108113727B (zh) 一种一体化弹簧圈裸支架释放调控装置
WO2022142800A1 (zh) 覆膜支架系统
CN110314014A (zh) 血管支架及其牵引装置
US20090248032A1 (en) Inserting device of artificial blood stent
US20200008926A1 (en) Looped wire for advanced stent graf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206342564U (zh) 一种可控制支架部位释放顺序的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