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9008U -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9008U
CN210139008U CN201920630309.7U CN201920630309U CN210139008U CN 210139008 U CN210139008 U CN 210139008U CN 201920630309 U CN201920630309 U CN 201920630309U CN 210139008 U CN210139008 U CN 210139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bottom supporting
plate
pie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03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Wen Dous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Wen Dous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Wen Dous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Wen Dous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03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9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9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9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码装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包括:工作台,顶部设有漏料槽;压铆件,包括压铆机、底托板;型材存放组件;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型材存放件的一侧,带动型材由开口处沿与型材垂直的方向,移动至底托板上;第一定位件,设置于底托板上,底托板上,型材置于底托板上时,第一定位件与型材背离存放槽的一侧抵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压铆件的一侧,将型材由底托板上推入至漏料槽内;角码导轨,一端设置于底托板上,角码导轨如此设置,以使得角码由角码导轨移动至底托板上、型材移动至底托板上时,角码的插入端正对型材的端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角码导轨朝向底托板的一端处,推动角码向型材端部移动。

Description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码装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在光伏加工时,需要使用到边框,目前,常用的边框多呈角码连接型材的形式,例如,型材和角码的形式多如图6图7中所示,角码具有插入型材端部的插入端,在安装时,角码的插入端插入至型材的端部,然后再将角码与型材连接,角码与型材装配后多如图8、图9中所示。目前,多通过压铆机压铆连接,在实际装配时,需要工人手动的将角码的插入端插入至型材的端部内,然后在通过压铆机压铆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容易出现工伤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实用新型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可以高效自动的完成型材与角码之间的装配,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部设有漏料槽;压铆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于所述漏料槽的上侧,包括压铆机、设置于所述压铆机下侧的底托板;型材存放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形成有存放槽,型材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存放于所述存放槽内,且所述存放槽侧壁朝向所述压铆件一侧的下端设有供单个型材通过的开口;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件的一侧,带动所述型材由所述开口处沿与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第一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型材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型材背离所述存放槽的一侧抵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压铆件的一侧,将所述型材由所述底托板上推入至所述漏料槽内;角码导轨,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所述角码导轨如此设置,以使得角码由所述角码导轨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角码的插入端正对所述型材的端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角码导轨朝向所述底托板的一端处,推动所述角码向所述型材端部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铆件共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压铆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压铆件位置处,分别设有底托板、第一驱动件、第一定位件、第二驱动件、角码导轨、第三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存放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槽体,两所述U 型槽体之间形成所述存放槽;所述装配机还包括一个安装板,其中一个所述压铆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U型槽体包括:基体,呈L型的板状结构,与所述压铆件相连;抵接板,呈L型的板状结构,平行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基体之间滑动连接;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基体和所述抵接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底托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侧,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底托块,设置于所述底托气缸的伸缩端上;平推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端处,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推块,设置于所所述平推气缸的伸缩端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机还包括:防脱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上,沿竖直方向伸缩;抵接块,与所述防脱气缸的伸缩端相连,且所述型材放置于所述存放槽内时,所述抵接块与型材朝向所述压铆机的一侧抵接,且所述抵接块向下移动至其下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抵接块下端与所述底托板的距离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抵接块向上移动至其上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块下端与所述底托板的距离大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宽度的二倍。
进一步的,所述压铆机朝向的一侧还设有一个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且在所述底托板的上侧间隔设有有一个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漏料槽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型材通过的缺口,所述漏料槽内还设有一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伸至所述缺口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底托板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机还包括振盘,所述角码导轨与所述振盘的出料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机还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存放型材组件的下端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开口处时,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第一定位件位置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号;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角码导轨的端部的一侧处,所述角码移动至所述角码导轨端部处的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三传感器获取所述角码的位置信息;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压铆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可以高效自动的完成型材与角码之间的装配,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压铆机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向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压铆机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角码与型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角码与型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台;2、漏料槽;3、压铆机;4、底托板;5、存放槽;6、开口;7、第一定位件;8、角码导轨;9、U型槽体;901、基体;902、抵接板;10、安装板;11、底托气缸;12、底托块;13、平推气缸;14、推块;15、防脱气缸;16、抵接块;17、压紧气缸;18、压紧块;19、缺口;20、导向板; 21、振盘;22、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第三传感器;25、控制器; 26、腰形孔;27、螺栓;28、把手部;29、排料气缸;30、角码推送气缸;31、角码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设有漏料槽2;压铆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于所述漏料槽2的上侧,包括压铆机3、设置于所述压铆机3下侧的底托板4;型材存放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形成有存放槽5,型材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存放于所述存放槽5内,且所述存放槽5侧壁朝向所述压铆件一侧的下端设有供单个型材通过的开口6;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件的一侧,带动所述型材由所述开口6处沿与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底托板4上;第一定位件7,设置于所述底托板4上,所述底托板4上,所述型材置于所述底托板4上时,所述第一定位件7与所述型材背离所述存放槽5的一侧抵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压铆件的一侧,将所述型材由所述底托板4上推入至所述漏料槽2内;角码导轨8,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托板4上,所述角码导轨8 如此设置,以使得角码由所述角码导轨8移动至所述底托板4上、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4上时,所述角码的插入端正对所述型材的端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角码导轨8朝向所述底托板4的一端处,推动所述角码向所述型材端部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在使用时,首先将型材依次存放槽5内,使得型材由上至下的在存放槽5内放置,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将最下侧的型材移动至底托板4上,通过第一定位件7与型材侧部抵接,确定型材在底托板4上的最终位置处,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型材再次下落;同时,角码由角码导轨8移动至底托板4上,此时,角码的插入端对准型材的端部,然后,第三驱动件推动角码,将角码的插入端插入型材中,接着,压铆机3进行压铆,将角码与型材之间压铆连接,然后第二驱动件向外推动型材,将型材推入至漏料槽2内,此时,第一驱动件,再次将最下侧的型材移动至底托板4上,进行下一装配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在整个装配过程中,各驱动件和压铆机3之间配合,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拿持型材、角码,工人无需靠近压铆机3,可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可防止工人靠近压铆机3导致的工伤事故。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将型材移动至底托板4处,型材与角码之间插装工序、压铆工序,均由驱动件和压铆机3接续完成,整个装配过程生产连续、标准,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7为设置在底托板4上的定位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件包括一个排料气缸29,排料气缸29设置于设置于第一定位件7的一侧。第三驱动件包括一个角码推送气缸 30,在角码推送气缸30的伸缩端上设有角码推块3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需要对型材两端部同时安装角码,此时,可如图1所示,所述压铆件共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压铆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压铆件位置处,分别设有底托板4、第一驱动件、第一定位件7、第二驱动件、角码导轨8、第三驱动件。
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型材存放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槽体9,两所述U型槽体9之间形成所述存放槽5;所述装配机还包括一个安装板10,其中一个所述压铆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上,所述安装板10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
由此可以通过滑动安装板10,调节两个U型槽体9之间的距离、同时调节两个压铆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型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漏料槽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轨,安装板10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为了能够将安装板10锁紧在一个位置上,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如图所示,在安装板10上设置于滑轨相连的螺栓27 锁止块,在需要锁止安装板10时,通过旋紧螺栓27锁止块,使得螺栓27锁止块夹紧滑轨,实现安装板10的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加工不同宽度的型材,还可如此设置,所述 U型槽体9包括:基体901,呈L型的板状结构,与所述压铆件相连;抵接板902,呈L型的板状结构,平行设置于所述基体901的内侧,且与所述基体901 之间滑动连接;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基体901和所述抵接板902之间。
如图3所示,在抵接板902上设有腰形孔26,在基体上设有通孔,锁紧件为螺栓27和螺母,通过抵接板902上的腰形孔26,提供抵接板902与基体901 之间的滑动空间,在将抵接板902和基体901之间位置调整好后,通过旋紧螺栓27和螺母,实现基体901与抵接板902之间的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27上还形成有把手部28。
或者,也可在基体901上设置腰形孔26,在抵接板902上设置通孔。
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底托气缸11,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侧,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底托块12,设置于所述底托气缸11的伸缩端上;平推气缸13,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端处,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推块14,设置于所所述平推气缸13的伸缩端上,且位于所述开口6处。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平推气缸13和底托气缸11一同移动,使得底托块12承托型材、推块14推动型材,一同的将型材向压铆机3的方向移动,在底托块12与底托板4之间抵接后,推块14继续移动,将型材推送至底托板4上,并与第一定位件7抵接,再然后,推块14和底托块12收回至原位。
在本实施中,如图3所示,推块14的长度如此设置,在推块14将型材推送至底托板4上时,推块14的后端处于存放槽5的下侧,此时,存放槽5内最下侧的型材位于推块14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机还包括:防脱气缸15,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上,沿竖直方向伸缩;抵接块16,与所述防脱气缸15 的伸缩端相连,且所述型材放置于所述存放槽5内时,所述抵接块16与型材朝向所述压铆机3的一侧抵接,且所述抵接块16向下移动至其下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抵接块16下端与所述底托板4的距离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抵接块16向上移动至其上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块16下端与所述底托板4的距离大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宽度的二倍。
由此在需要向外推出型处时,抵接块16处于上极限位置处,抵接块16可以对与最下段型材相邻的型材提供抵接力,防止其移动,而且,在最下侧型材被推出后、推块14回复原位后,此时,通过将抵接块16向下再移动至下极限位置,可在抵接块16向下移动时,上侧的型材在自重的作用下、在抵接块16 的带动下,型材落下,可保证型材能够稳定的落在底托块12上,防止出现型材落不下的情况。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压铆机3朝向的一侧还设有一个压紧气缸17,所述压紧气缸17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且在所述底托板4的上侧间隔设有有一个压紧块18,所述压紧块18与所述压紧气缸17的伸缩端相连。
由此在压铆之前、将角码插入型材端部之前,可以通过压紧块18将型材压紧,防止型材,在需要将型材推入至漏料槽2内时,压紧块18脱离型材。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漏料槽2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型材通过的缺口19,所述漏料槽2内还设有一个导向板20,所述导向板20的一端伸至所述缺口19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底托板4的下侧。由此可以将装配好的型材,由底托板4上漏下时,直接由导向板20导向排出整个工作台1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板20整体呈弧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板20 也可为倾斜设置的直板。
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装配机还包括振盘21,所述角码导轨8与所述振盘21的出料端相连通。由此可以通过振盘21向角码导轨8提供角码,本实施方式中所选用的振盘21,和角码导轨8,可选用现有的振盘21和角码导轨8。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机还包括:第一传感器22,设置于所述存放型材组件的下端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开口6处时,所述第一传感器22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息;第二传感器23,设置于所述底托板4上第一定位件7 位置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4上时,所述第二传感器23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号;第三传感器24,设置于所述底托板4上角码导轨8的端部的一侧处,所述角码移动至所述角码导轨8端部处的底托板4上时,所述第三传感器24获取所述角码的位置信息;控制器25,与所述第一传感器22、第二传感器23、第三传感器24、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压铆机3电性连接。
由此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转,具体的在使用时,首先将型材依次存放槽5内,使得型材由上至下的在存放槽5内放置,第一传感器22获取型材处于存放槽5最下端的位置信息后,控制器25控制第一驱动件动作,将型材移动至底托板4上,通过第一定位件7与型材侧部抵接,确定型材在底托板4上的最终位置处,第一驱动件回到原位,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型材再次下落;此时,控制器25控制压紧块18压紧型材,第二传感器23 获取型材处于底托板4上的位置信息,同时第三传感器24获取角码处于型材端部的位置信息,控制器25控制第三驱动件动作,将角码插入型材的端部,控制器25控制压铆机3进行压铆,将角码与型材之间压铆连接,在完成压铆连接后,控制器25控制第二驱动件向外推动型材,将型材推入至漏料槽2内,完成一个型材的装配步骤。
通过如此设置,可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进行,在各传感器监测到信息异常时,整个装配机停止运转,可减少废料的产生。
其中,第一传感器22、第二传感器23、第三传感器24,优选的可以选用电容式位置传感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工作台顶部设有漏料槽;
压铆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于所述漏料槽的上侧,包括压铆机、设置于所述压铆机下侧的底托板;
型材存放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形成有存放槽,型材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存放于所述存放槽内,且所述存放槽侧壁朝向所述压铆件一侧的下端设有供单个型材通过的开口;
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件的一侧,带动所述型材由所述开口处沿与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
第一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型材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型材背离所述存放槽的一侧抵接;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压铆件的一侧,将所述型材由所述底托板上推入至所述漏料槽内;
角码导轨,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所述角码导轨如此设置,以使得角码由所述角码导轨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角码的插入端正对所述型材的端部;
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角码导轨朝向所述底托板的一端处,推动所述角码向所述型材端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件共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压铆件相对设置,在各所述压铆件位置处,分别设有底托板、第一驱动件、第一定位件、第二驱动件、角码导轨、第三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U型槽体,两所述U型槽体之间形成所述存放槽;
所述装配机还包括一个安装板,其中一个所述压铆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体包括:
基体,呈L型的板状结构,与所述压铆件相连;
抵接板,呈L型的板状结构,平行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基体之间滑动连接;
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基体和所述抵接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底托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侧,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
底托块,设置于所述底托气缸的伸缩端上;
平推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的下端处,且沿所述型材垂直的方向伸缩;
推块,设置于所所述平推气缸的伸缩端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还包括:
防脱气缸,设置于所述型材存放组件上,沿竖直方向伸缩;
抵接块,与所述防脱气缸的伸缩端相连,且所述型材放置于所述存放槽内时,所述抵接块与型材朝向所述压铆机的一侧抵接,且所述抵接块向下移动至其下极限位置处时,所述抵接块下端与所述底托板的距离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抵接块向上移动至其上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块下端与所述底托板的距离大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型材在竖直方向上宽度的二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机朝向的一侧还设有一个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且在所述底托板的上侧间隔设有有一个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料槽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型材通过的缺口,所述漏料槽内还设有一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伸至所述缺口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底托板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还包括振盘,所述角码导轨与所述振盘的出料端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机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存放型材组件的下端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开口处时,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息;
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第一定位件位置处,所述型材移动至所述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型材的位置信号;
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托板上角码导轨的端部的一侧处,所述角码移动至所述角码导轨端部处的底托板上时,所述第三传感器获取所述角码的位置信息;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压铆机电性连接。
CN201920630309.7U 2019-04-30 2019-04-30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Active CN210139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0309.7U CN210139008U (zh) 2019-04-30 2019-04-30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0309.7U CN210139008U (zh) 2019-04-30 2019-04-30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9008U true CN210139008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0309.7U Active CN210139008U (zh) 2019-04-30 2019-04-30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90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1046A (zh) * 2020-04-22 2020-08-14 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侧铆压功能的角码分向铆压机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1046A (zh) * 2020-04-22 2020-08-14 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侧铆压功能的角码分向铆压机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50686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wall frame structures
CN107020401B (zh) 一种自动钻孔压铆一体机
CN210139008U (zh) 光伏边框角码自动装配机
CN205362441U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的落料装置
CN112338009A (zh) 一种建筑业用圆形铁片自动化成形机器
CN105934290A (zh) 压弯机
CN205414180U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的上料装置
CN108057792B (zh) 铝型材框架生产线的装配角码装置
CN210305596U (zh) 一种直管铆钉的自动穿钉铆合装置
CN111215490B (zh) 金属管双头折弯机
CN205519297U (zh) 一种扩管机
CN112621181B (zh) 一种摆轮座装配轴承自动化设备
CN205324521U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的压紧装置
CN205324514U (zh) 自动扩管机的压紧装置
CN111545650B (zh) 一种腔体钢珠压铆装置
CN205519298U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
CN217432943U (zh) 铆合装置及铆合系统
CN105344861A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的压紧装置
CN214078770U (zh) 一种长型管件冲孔设备
CN210450802U (zh) 自动抽芯拉铆机
CN211105938U (zh) 一种包装盒压紧装置
CN209754477U (zh) 一种罐体灌满液后罐体的自动下灌工装
CN111451735A (zh) 一种拉簧上料及装配装置
CN112404242A (zh) 一种长型管件冲孔设备
CN216780216U (zh) 插角件六点铆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dong Jiahua CNC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JINAN WENDOUS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463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hotovoltaic frame corner code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413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