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7358U - 一种手机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7358U
CN210137358U CN201921614396.3U CN201921614396U CN210137358U CN 210137358 U CN210137358 U CN 210137358U CN 201921614396 U CN201921614396 U CN 201921614396U CN 210137358 U CN210137358 U CN 210137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rame
hole
press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43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旺
赖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43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7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7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7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其包括壳体及按键,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及底板,所述边框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收纳腔,所述边框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内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将所述按键孔分为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连接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表面上,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的上分别设有所述卡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所述卡接条位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相互抵接,从而防止所述按键脱离所述按键孔。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掉落而造成损伤,通常会在手机的表面套设手机保护壳,并在手机保护壳上设置与手机功能键对应的按键,以使手机套上保护壳后也可以正常使用。
传统的手机保护壳按键与手机保护壳为一体设置,在按压按键时,利用保护壳边框整体的弹性使按键下沉,以挤压手机上的功能键。这种按键设置的方式对保护壳边框的弹性要求较高,且按键按压的手感及灵敏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传统手机保护壳按键按压的手感及灵敏度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按键,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及底板,所述边框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收纳腔,所述边框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内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将所述按键孔分为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连接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表面上,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上分别设有所述卡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所述卡接条位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相互抵接,从而防止所述按键脱离所述按键孔。
优选的,所述卡接条远离所述收纳腔的一面低于所述边框的外表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条远离所述收纳腔的一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上,朝垂直于所述按键孔轴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的内表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靠近所述收纳腔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内表面上还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内表面接触时,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的深度与所述卡接部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为斜面,所述卡接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适配的挡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抵接,从而防止所述按键脱离所述按键孔。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结合部及抵触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上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边框内表面上开设有沉头槽,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沉头槽内,且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沉头槽平行于所述边框内表面的一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为环形。
优选的,所述卡接条与所述边框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机保护壳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卡接部与卡接条共同将按键卡接于壳体上的方式,利用卡接条的弹性使得按键可相对壳体按动,从而增加手机保护壳套设于手机上时,按键按压的灵敏度。
2、通过将卡接条远离收纳腔的一面设置为低于边框外表面,可减少按键安装于壳体上时凸出于边框外表面的高度,增加手机保护壳整体的使用体验。
3、通过卡接部抵接边框内表面的方式限制按键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按键与壳体的卡接,其结构简单,且拆、装较为方便。
4、通过将按键孔侧壁设置为斜面,且卡接部对应设置为与该斜面配合抵接的挡块,从而,限制按键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不需要在边框内壁再设置放置卡接部的槽,进而精简手机保护壳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按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壳体与按键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按键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使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按键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俯视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例:10、壳体;11、边框;12、底板;20、按键;111、按键孔;113、卡接条;1111、第一卡接孔; 1113、第二卡接孔;1131、凹槽;201、第一按压部;203、第二按压部;205、连接部;207、卡接部;114、卡接槽。
第二实施例:11a、边框;20a、壳体;113a、卡接条; 201a、第一按压部;203a、第二按压部;207a、卡接部。
第三实施例:11b、边框;20b、壳体;201b、第一按压部;203b、第二按压部;207b、卡接部;205b、插接槽; 112b、沉头槽;2071b、插接部;2073b、结合部;2075b、抵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于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仅仅表示两组件之间具有连接关系,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横”、“竖”亦是仅仅为了描述方便,各部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包括壳体10及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按键 20,壳体10包括边框11及底板12,边框11与底板12连接,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收纳腔,手机容置于收纳腔内时,底板12覆盖手机的背面,边框11包覆手机的侧面。
边框11上开设有按键孔111及设置于按键孔111内的卡接条113,卡接条113将按键孔111分割为第一卡接孔 1111及第二卡接孔1113。
按键20包括第一按压部201、第二按压部203、连接部 205及卡接部207,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设置于连接部205的同一面上,且第一按压部201与第二按压部 203之间存在间距,卡接部207分别设置于第一按压部201 和第二按压部203上。
第一按压部201的形状与第一卡接孔1111适配,第二按压部203与第二卡接孔1113的形状适配,且第一按压部 201及第二按压部203分别位于第一卡接孔1111及第二卡接孔1113内。连接部205位于收纳腔外,卡接部207与边框接触,以限制按键20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防止按键 20从壳体上脱落。卡接条113位于第一按压部201与第二按压部203之间,并与连接部205接触,通过卡接条113及卡接部207,可将按键20卡接于壳体10上,实现按键20与壳体10 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边框11为弹性材料,按键孔111位置与手机放入收纳腔内后的电源键、音量键等功能键的位置对应。卡接条113也为弹性材料,当按键20与壳体10卡接时,对按键20施加朝向边框11方向的压力,也即向边框11的方向按压连接部205,连接部205受力后带动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朝靠近边框11的方向移动,并与收纳腔内手机的功能键接触。在连接部205受力移动时,卡接条113与连接部205保持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当连接部205的按压力消失后,卡接条113复位,并通过连接部205带动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回到按压前的位置。通过弹性的卡接条113起到复位作用,可增加按键20按压时的灵敏度,即按压与取消按压时,只有卡接条113发生弹性形变即可,无需边框11整体弹性变形,避免了手机容置于收纳腔中后,手机的四周抵接边框11,导致边框11不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需说明的是,卡接条113可以是与边框1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粘合或卡接连接,弹性材料可以是TPU、TPE等受力后会发生弹性形变的材料,优选的,卡接条113与边框11一体成型,且皆为TPU。
需说明的是,边框11与底板1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套啤、粘合等方式连接,底板12可以是PC硬胶,也可以是TPU、TPE等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卡接条113远离收纳腔的一面低于边框11 的外表面,以使按键20卡接于按键孔111内时,减少按键20 凸出于边框外表面的高度,增加手机保护壳整体的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卡接条远离收纳腔的一面开设凹槽1131,连接部205与卡接条113接触时位于凹槽1131内,以减少按键20与边框11卡接后凸出于边框11外表面的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卡接条113整体做薄,从而使得卡接条113远离收纳腔的一面低于边框11的外表面。
可以理解,边框11的外表面即为边框11远离收纳腔的一面。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07为从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上,朝垂直于按键孔111轴向方向延伸的挡块。当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分别位于第一卡接孔1111及第二卡接孔1113中时,卡接部207与边框11的内表面接触,以限制按键20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从而防止按键20从按键孔111内脱离。卡接条113与连接部205靠近边框11的一面抵接,与卡接部207共同实现按键与壳体10的卡接。
可以理解,边框11的内表面即为边框11靠近收纳腔的一面。
需说明的是,卡接部207可以与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粘贴、卡接、螺纹连接等其他方式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边框11的内表面上还开设有卡接槽114,卡接部207与边框内表面接触时,位于卡接槽114内,以避免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靠近收纳腔的一端凸出于边框11的内表面,使得手机套入手机保护壳时不会被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干涉。
进一步地,卡接部207设置于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靠近收纳腔的一端。即,卡接部207与第一按压部 201及第二按压部203靠近收纳腔一端的距离小于卡接部 207与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远离收纳腔一端的距离。
可以理解,通过将卡接部207设置于第一按压部201及第二按压部203靠近收纳腔一端的位置,可以减少卡接槽 114的深度,从而降低边框11的厚度。
更进一步的,卡接槽114的深度等于卡接部207的厚度。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其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在于,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的侧壁为斜面,即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从靠近边框11a外表面一端向靠近边框11a 内表面一端的孔径逐步增大。卡接部207a为具有与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适配斜面的挡块,其设置于第一按压部201a及第二按压部203a上。当第一按压部201a 与第二按压部203a分别位于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内时,卡接部207a与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抵接,限制按键20a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以将按键20a卡接于第一卡接孔1111a及第二卡接孔1113a内。
请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其区别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地方在于,卡接部207b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2071b、结合部2073b及抵触部2075b,且插接部2071b、结合部2073b及抵触部2075b皆为环形,即,所述卡接部207b为环形。插接部2071b及抵触部2075b与边框11b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平行,结合部 2073b与边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垂直。第一按压部201b 及第二按压部203b上分别开设有插接槽205b,插接部 2071b与插接槽205b插接配合,以实现卡接部207b与第一按压部201b及第二按压部203b的连接。边框11内表面上开设有沉头槽112b,结合部2073b及抵触部2075b位于沉头槽112b内,且抵触部2075b与沉头槽112b平行于边框11b内表面的一面抵接,以限制按键20b朝远离收纳腔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按键20b卡接于边框11b上。
可以理解,在上述3个实施例中,按键20可以为刚性材料,也可以为弹性材料,优选的,按键20为弹性TPU,通过按键20自身的弹性,使得按键20与壳体10的拆装更加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按键,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及底板,所述边框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收纳腔,所述边框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内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将所述按键孔分为第一卡接孔及第二卡接孔;
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连接部及卡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表面上,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上分别设有所述卡接部;
所述第一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所述卡接条位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相互抵接,从而防止所述按键脱离所述按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条远离所述收纳腔的一面低于所述边框的外表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条远离所述收纳腔的一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上,朝垂直于所述按键孔轴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的内表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靠近所述收纳腔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内表面上还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边框内表面接触时,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的深度与所述卡接部的厚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为斜面,所述卡接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适配的挡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及所述第二卡接孔的侧壁抵接,从而防止所述按键脱离所述按键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结合部及抵触部,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按压部上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边框内表面上开设有沉头槽,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沉头槽内,且所述抵触部与所述沉头槽平行于所述边框内表面的一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环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条与所述边框一体成型。
CN201921614396.3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手机保护壳 Active CN210137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396.3U CN210137358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手机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396.3U CN210137358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手机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7358U true CN210137358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8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4396.3U Active CN210137358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手机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7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0622B1 (ja) 携帯端末装置
US8361643B2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20100035136A1 (en) Battery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US20060125257A1 (en) Pick and place tool for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US7123886B2 (en) Handheld mobile phone with a detachable battery pack
JP3127080U (ja) ツールチャック装置
US7548761B2 (en) Radiotelephone
CN210137358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108925092B (zh) 电子设备
JP4214350B2 (ja) 携帯電話のsimカード取り付け構造
CN218038945U (zh) 一种按键结构、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US20040266498A1 (en) Enclosure for mobile phone with changeable panel
CN109274389B (zh) 电子设备
JP4071875B2 (ja) 携帯電話機の内蔵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CN219873246U (zh) 防水基材结构、防水按键机构及电子产品
CN109246949B (zh) Sim卡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010098100A (ko) 삽입형 이어-마이크로폰
CN216752045U (zh) 具有闭合锁止功能的耳机充电仓保护套
CN213752461U (zh) 耐用型轻触开关及开关装置
CN215911336U (zh) 防水按键组件、无线耳机充电盒及电子设备
CN211182034U (zh) 按键组件以及移动电源
CN218159026U (zh) 扫描枪
CN216851944U (zh) 蓝牙发射器
JPH11168787A (ja) イヤホーンジャックの防塵キャップ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