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5391U - 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5391U
CN210135391U CN201920876428.0U CN201920876428U CN210135391U CN 210135391 U CN210135391 U CN 210135391U CN 201920876428 U CN201920876428 U CN 201920876428U CN 210135391 U CN210135391 U CN 210135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liding
supporting seat
sliding portion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64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德利
何荣勋
潘龙
余建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64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5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5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5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滑动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推杆,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支撑座外,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内,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滑动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一滑动部的枢接处;支撑座内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部,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回位弹簧依靠弹力驱使第一滑动部移动;第一推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一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动部设置,当第一滑动部向支撑座内移动时,第一推杆的端部抵靠于第二夹臂使第一夹持部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出于安全考虑,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时,如何固定手机,就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手机支架,在固定手机时,往往需要一手持该物件,一手撑开支架,而在取下手机时,又需要用力将手机拔出。这样的动作,在驾车过程中既不安全,又使得用户在享受手机和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反而增加了一些麻烦、落后的体验,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且,现有的手机支架通常在两侧设置夹持手机的夹臂,依靠两侧夹臂向外或向内平移实现打开和夹持手机,这样的夹臂结构需要较大的横向活动空间,使得手机支架体积较大,容易阻碍驾驶员视线,而且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结构和操作简单,能满足用户需求。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在支撑座的两侧,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滑动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推杆,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支撑座外,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内,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滑动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一滑动部的枢接处,第一弹性件用于依靠弹力使第一夹持部保持张开状态;支撑座内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部,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或支撑座,回位弹簧用于依靠弹力驱使第一滑动部向支撑座内移动;第一推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一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动部设置,当第一滑动部向支撑座内移动时,第一推杆远离第一夹持部的端部抵靠于支撑座或第二夹臂使第一夹持部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夹臂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滑动部、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推杆,该第二夹持部设置于该支撑座外,该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并与该第一滑动部相对设置,该第二夹持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滑动部,该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滑动部的枢接处,该第二弹性件用于依靠弹力使该第二夹持部保持张开状态,该第二推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二夹持部,该第二推杆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二滑动部设置;该回位弹簧连接于该第一滑动部与该第二滑动部之间,该回位弹簧依靠弹力驱使该第二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内移动时,该第二推杆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端部抵靠于该支撑座或该第一夹臂夹使该第二夹持部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本体部两端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一转轴实现枢接,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第一本体部,该第一支脚抵靠于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支脚抵靠于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二本体部两端的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二转轴实现枢接,该第二转轴穿过该第二本体部,该第三支脚抵靠于该第二夹持部,该第四支脚抵靠于该第二滑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推杆通过第三转轴实现连接,该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腰型孔,该第三转轴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腰型孔内;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推杆通过第四转轴实现连接,该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腰型孔,该第四转轴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二腰型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该驱动器的驱动轴分别与该第一传动件、该第二传动件连接,该第一传动件的一端抵靠于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传动件的一端抵靠于该第二滑动部,该驱动器通过该第一传动件和该第二传动件驱使该第一滑动部和该第二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外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器的驱动轴上设有齿轮,该第一传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该第一齿条与该齿轮啮合,该第二传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与该齿轮啮合,该第一滑动部上设有第一顶块,该第一传动件的端部抵靠于该第一顶块,该第二滑动部上设有第二顶块,该第二传动件的端部抵靠于该第二顶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还设有支撑架,该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滑槽,该第一滑动部和该第二滑动部设置在该滑槽内,该支撑架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平行相对设置,该第一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中,该第二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架上设有多条凸棱和活动孔,各该凸棱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容置槽和该第二容置槽由相邻两该凸棱间隔形成,该活动孔贯穿该支撑架,该支撑座内设有安装槽,该驱动器设置在该安装槽内,该驱动器的驱动轴位于该活动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设有多个定位柱,该支撑架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该支撑架通过各该连接件固定在该定位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还设有传感器、触发组件和电路板,该传感器、该触发组件、该驱动器分别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上设有控制该驱动器启动或关闭的控制电路,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终端,或者该触发组件检测到触摸或按压操作时,该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器启动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结构和操作简单,能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张开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张开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正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a所示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张开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张开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拆分正视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7,移动终端支架100包括支撑座10、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驱动机构40。
支撑座10包括前壳11、后壳12、支撑架13、回位弹簧14、传感器(图未示)、触发组件15和电路板(图未示)。前壳11连接在后壳12上,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形成容置腔109,支撑架13、回位弹簧14、传感器、触发组件15和电路板设置在容置腔109内。支撑座10的前壳11上设有多个定位柱112,支撑架13上设有多个连接件132,支撑架13通过各连接件132固定在各定位柱112上。支撑架13靠近前壳11的一侧设有滑槽102,滑槽102沿着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支撑座1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支撑架13远离前壳1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103a和第二容置槽103b,第一容置槽103a和第二容置槽103b沿着水平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架13上设有多条凸棱131和活动孔106,各凸棱131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容置槽103a和第二容置槽103b由相邻两凸棱131间隔形成。活动孔106设置于支撑架13的中部,活动孔106贯穿支撑架13。
进一步地,传感器、触发组件15、驱动机构40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上设有控制驱动机构40启动或关闭的控制电路,当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终端,或者触发组件15检测到触摸或按压操作时,控制电路控制驱动器41启动或关闭。触发组件15设置于支撑座10的顶部,方便触摸或按压。
进一步地,回位弹簧14连接于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之间,但并不以为限制,当第一夹臂20可移动,第二夹臂30不能移动时,回位弹簧1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20,回位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0;当第二夹臂30可移动,第一夹臂20不能移动时,回位弹簧1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30,回位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0;当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均可移动时,在支撑座10内设置两根回位弹簧14,将其中一根回位弹簧1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20,回位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0,将另一根回位弹簧1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30,回位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0。
进一步地,支撑座10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与容置腔109连通。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a所示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9,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相对设置在支撑座10的两侧,第一夹臂20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07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内,第二夹臂3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08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20或第二夹臂30可固定在支撑座10上,即第一夹臂20或第二夹臂30无法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夹臂20包括第一夹持部21、第一滑动部22、第一弹性件23和第一推杆25,第一夹持部21设置在支撑座10外,第一滑动部22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的滑槽102内,第一夹持部21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滑动部22,第一弹性件23连接于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滑动部22的枢接处,第一弹性件23用于依靠弹力使第一夹持部21保持张开状态,第一推杆25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部21,第一推杆2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动部22设置。回位弹簧14连接于第一滑动部22与第二夹臂30之间,回位弹簧14用于依靠弹力驱使第一滑动部2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一推杆25远离第一夹持部21的端部抵靠于支撑座10或第二夹臂30使第一夹持部2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进一步地,第二夹臂30包括第二夹持部31、第二滑动部32、第二弹性件33和第二推杆35,第二夹持部31设置在支撑座10外,第二滑动部32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座10的滑槽102内,第二滑动部32与第一滑动部2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部31的一端枢接于第二滑动部32,第二弹性件33连接于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滑动部32的枢接处,第二弹性件33用于依靠弹力使第二夹持部31保持张开状态,第二推杆35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夹持部31,第二推杆3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滑动部32设置。回位弹簧14连接于第一滑动部22与第二滑动部32之间,回位弹簧14依靠弹力驱使第二滑动部3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二推杆35远离第二夹持部31的端部抵靠于支撑座10或第一夹臂20的第一滑动部22使第二夹持部3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一推杆25远离第一夹持部21的端部抵靠于第二滑动部32朝向第一夹臂20的端面而使第一夹持部2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第二滑动部3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二推杆35远离第二夹持部31的端部抵靠于第一滑动部22朝向第二夹臂30的端面而使第二夹持部3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座10的滑槽102中设有挡片(图未示),第一滑动部2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一推杆25远离第一夹持部21的端部抵靠于该挡片朝向第一夹臂20的侧面,使第一夹持部2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第二滑动部32向支撑座10内移动时,第二推杆35远离第二夹持部31的端部抵靠于该挡片朝向第二夹臂30的侧面,使第二夹持部31转动实现收拢动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滑道102中设置挡片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推杆25和第二推杆35相对滑槽102的移动距离,即调节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5转动的位置,实现对多种宽度尺寸手机的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的收拢动作是指第一夹持部21绕着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滑动部22的枢接处旋转指定角度(例如90°),使得第一夹持部21盖合于前壳11的表面上,类似的,第二夹持部31的收拢动作是指第二夹持部31绕着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滑动部32的枢接处旋转指定角度(例如90°),使得第二夹持部31盖合于前壳11的表面上。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1的收拢动作,不仅让移动终端支架在待机时体积更小,不遮挡驾驶员视线,而且放置手机时,两夹持部与前壳11形成稳定的三个支撑点以稳固的夹持手机。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22上设有供第一推杆25穿过的第一过孔101a,第一过孔101a沿着水平方向贯穿第一滑动部22;第二滑动部32上设有供第二推杆35穿过的第二过孔101b,第二过孔101b沿着水平方向贯穿第二滑动部32。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33为扭簧或弹片,第一弹性件23包括第一本体部231以及连接于第一本体部231两端的第一支脚232和第二支脚233,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滑动部22通过第一转轴24实现枢接,第一转轴24穿过第一本体部231,第一支脚232抵靠于第一夹持部21,第二支脚233抵靠于第一滑动部22。第二弹性件33包括第二本体部331以及连接于第二本体部331两端的第三支脚332和第四支脚333,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滑动部32通过第二转轴34实现枢接,第二转轴34穿过第二本体部331,第三支脚332抵靠于第二夹持部31,第四支脚333抵靠于第二滑动部32。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本体部231和第二本体部331为弹片结构或螺旋弹簧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1与第一推杆25通过第三转轴27实现连接,第一夹持部21上设有第一腰型孔105a,第三转轴27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腰型孔105a内,即第一腰型孔105b的长内径大于第三转轴27的外径;第二夹持部31与第二推杆35通过第四转轴37实现连接,第二夹持部31上设有第二腰型孔105b,第四转轴37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腰型孔105b内,即第二腰型孔105b的长内径大于第四转轴37的外径。当第一推杆25的端部靠在第二滑动部32上时,第一推杆25可推动第一夹持部21绕着第三转轴27转动,此时第一弹性件23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二推杆35的端部靠在第一滑动部22上时,第二推杆35可推动第二夹持部31绕着第四转轴37转动,此时第二弹性件33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22上设有第一顶块26,第一顶块26位于支撑架13的端部;第二滑动部32上设有第二顶块36,第二顶块36位于支撑架13的另一端部,即支撑架13位于第一顶块26与第二顶块36之间。
驱动机构40包括驱动器41、第一传动件42和第二传动件43,驱动器41的驱动轴分别与第一传动件42、第二传动件43连接,第一传动件42与第二传动件43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传动件42的一端抵靠于第一滑动部22,第二传动件43的一端抵靠于第二滑动部32,驱动器41通过第一传动件42和第二传动件43驱使第一滑动部22和第二滑动部32向支撑座10外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内设有安装槽104,安装槽104由后壳12的局部凹陷形成,驱动器41设置在安装槽104内,驱动器41的驱动轴位于活动孔106中。
进一步地,驱动器41的驱动轴上设有齿轮412,第一传动件42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422,第一齿条422沿着第一传动件4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条422与齿轮412啮合,第二传动件43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432,第二齿条432沿着第二传动件4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齿条432与齿轮412啮合,第一传动件42设置于第一容置槽103a中,第二传动件43设置于第二容置槽103b中,第一传动件42的端部从第一容置槽103a中伸出并抵靠于第一顶块26,第二传动件43的端部从第二容置槽103b中伸出并抵靠于第二顶块3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41例如为电机。
当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终端时,控制电路控制驱动器41关闭(断电),回位弹簧14依靠弹力驱使第一滑动部22和第二滑动部32向着支撑座10内移动,当第一推杆25的端部抵靠于第二滑动部32、第二推杆35的端部抵靠于第一滑动部32时,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31转动夹持移动终端,此时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33发生弹性形变。
当触发组件15检测到触摸或按压操作时,控制电路控制驱动器41启动(供电),驱动器41驱使齿轮412正转或反转,齿轮412驱使第一传动件42推动第一滑动部22向着支撑座10外移动以及驱使第二传动件43推动第二滑动部32向着支撑座10外移动,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33恢复弹性形变,第一弹性件23使第一夹持部21保持张开状态,第二弹性件33使第二夹持部31保持张开状态,此时可拿取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0的第一夹臂20或/和第二夹臂30会自动张开或夹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0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满足用户需求。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所申请的保护范围中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
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相对设置在该支撑座的两侧,该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滑动部、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推杆,该第一夹持部设置在该支撑座外,该第一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该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滑动部的枢接处,该第一弹性件用于依靠弹力使该第一夹持部保持张开状态;
该支撑座内设有回位弹簧,该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滑动部,该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夹臂或该支撑座,该回位弹簧用于依靠弹力驱使该第一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内移动;
该第一推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一推杆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一滑动部设置,当该第一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内移动时,该第一推杆远离该第一夹持部的端部抵靠于该支撑座或该第二夹臂使该第一夹持部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臂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滑动部、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推杆,该第二夹持部设置于该支撑座外,该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支撑座内,并与该第一滑动部相对设置,该第二夹持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滑动部,该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滑动部的枢接处,该第二弹性件用于依靠弹力使该第二夹持部保持张开状态,该第二推杆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二夹持部,该第二推杆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二滑动部设置;该回位弹簧连接于该第一滑动部与该第二滑动部之间,该回位弹簧依靠弹力驱使该第二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内移动时,该第二推杆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端部抵靠于该支撑座或该第一夹臂夹使该第二夹持部转动实现收拢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本体部两端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一转轴实现枢接,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第一本体部,该第一支脚抵靠于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支脚抵靠于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二本体部两端的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二转轴实现枢接,该第二转轴穿过该第二本体部,该第三支脚抵靠于该第二夹持部,该第四支脚抵靠于该第二滑动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推杆通过第三转轴实现连接,该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腰型孔,该第三转轴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腰型孔内;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推杆通过第四转轴实现连接,该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腰型孔,该第四转轴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二腰型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该驱动器的驱动轴分别与该第一传动件、该第二传动件连接,该第一传动件的一端抵靠于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传动件的一端抵靠于该第二滑动部,该驱动器通过该第一传动件和该第二传动件驱使该第一滑动部和该第二滑动部向该支撑座外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的驱动轴上设有齿轮,该第一传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该第一齿条与该齿轮啮合,该第二传动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与该齿轮啮合,该第一滑动部上设有第一顶块,该第一传动件的端部抵靠于该第一顶块,该第二滑动部上设有第二顶块,该第二传动件的端部抵靠于该第二顶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内还设有支撑架,该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滑槽,该第一滑动部和该第二滑动部设置在该滑槽内,该支撑架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平行相对设置,该第一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中,该第二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上设有多条凸棱和活动孔,各该凸棱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容置槽和该第二容置槽由相邻两该凸棱间隔形成,该活动孔贯穿该支撑架,该支撑座内设有安装槽,该驱动器设置在该安装槽内,该驱动器的驱动轴位于该活动孔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内设有多个定位柱,该支撑架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该支撑架通过各该连接件固定在该定位柱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内还设有传感器、触发组件和电路板,该传感器、该触发组件、该驱动器分别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上设有控制该驱动器启动或关闭的控制电路,当该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终端,或者该触发组件检测到触摸或按压操作时,该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器启动或关闭。
CN201920876428.0U 2019-06-10 2019-06-10 移动终端支架 Active CN210135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428.0U CN210135391U (zh) 2019-06-10 2019-06-10 移动终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428.0U CN210135391U (zh) 2019-06-10 2019-06-10 移动终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5391U true CN210135391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6428.0U Active CN210135391U (zh) 2019-06-10 2019-06-10 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5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9108B (zh) 游戏控制器与支撑架模块
US2009032160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s
CN201772213U (zh) 用于移动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US8567739B2 (en) Support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evice
WO2007114584A1 (en) Slide-up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10049158B (zh) 终端设备
CN210135392U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10135391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08571640A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253719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08819865B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115789468A (zh) 一种支架
CN113721772B (zh) 电子设备
CN110329165A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控制方法
CN212537197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62396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7508823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223158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127885U (zh) 手机支架
CN210133072U (zh) 移动终端支架
US20090036182A1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case sliding method
KR102522141B1 (ko) 단말기 거치대
CN21667306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WO2018099127A1 (zh) 投影仪
CN219875817U (zh) 一种夹持臂带弹簧的自动夹紧的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