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4726U -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4726U
CN210134726U CN201821909634.9U CN201821909634U CN210134726U CN 210134726 U CN210134726 U CN 210134726U CN 201821909634 U CN201821909634 U CN 201821909634U CN 210134726 U CN210134726 U CN 210134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lock pin
vehicle
lock
lock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096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卫东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096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4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4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4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车锁本体包括驱动件、传动机构和锁销;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锁销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锁销做伸出和收回的轴向往复运动。车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通过驱动件提供动力,利用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锁销,使得锁销能够插入到设置在车轮或车轮的转轴上的锁孔中,实现锁车功能,而不需要锁销从车轮的一侧插到另一侧,避免了锁销与辐条的撞击,保证了辐条的强度和寿命。

Description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锁一般均为马蹄锁,其锁定的方式为将锁销从车轮的一侧插到车轮的另一侧,通过对车轮上的辐条的阻挡来实现锁车功能。
利用马蹄锁进行锁车,自行车在锁住后,车轮还能进行小幅度转动,即马蹄锁的锁销在相邻的两根辐条之间进行移动。
这样就会导致在忘记已经锁车的情况下,突然启动自行车,使得锁销与辐条相撞,进而可能会影响的辐条,如将辐条撞击变形等,进而影响到车辆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通过驱动件提供动力,利用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锁销,使得锁销能够插入到设置在车轮或车轮的转轴上的锁孔中,实现锁车功能,而不需要锁销从车轮的一侧插到另一侧,避免了锁销与辐条的撞击,保证了辐条的强度和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锁本体,包括驱动件、传动机构和锁销;
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锁销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锁销做伸出和收回的轴向往复运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车锁本体还包括外壳体;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
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所述锁销通过的销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转轮、突出部和第一联动部;
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在所述锁销上;
所述传动转轮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传动转轮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联动部靠近所述锁销的一侧相抵,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驱动下,带动所述锁销收回。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锁销一体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止挡部的一侧与所述突出部相抵,用于阻止所述传动转轮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凸轮和第二联动部;
所述第二联动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锁销上;
所述传动凸轮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传动凸轮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联动部靠近所述锁销的一侧相抵,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驱动下,带动所述锁销收回。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锁销上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将所述锁销从锁孔中抽出或将所述锁销插入到锁孔中。
结合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复位装置为第一压簧;
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锁销相抵。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簧套设在所述锁销上,所述锁销上设置有抵接台阶,所述第一压簧与所述抵接台阶相抵。
结合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簧远离所述抵接台阶的一端设置密封圈,用于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或灰尘通过所述锁销进入外壳体中。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垫圈。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簧和所述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金属垫片,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压簧对所述密封圈造成损坏。
结合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复位装置为第一拉簧;
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所述锁销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用于给所述锁销一个插入到所述锁孔内的力。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车锁本体还包括第一检测开关;
所述第一检测开关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锁销是否伸出。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车锁本体还包括第二检测开关;
所述第二检测开关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锁销是否收回。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车轮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轮的转动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车锁本体还包括机械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联动部将所述锁销收回后,将所述第一联动部机械锁定。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机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杠杆、锁定块和转动轴;
所述锁定块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的侧部;
所述转动杠杆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以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来带动所述锁定块与所述第一联动部相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车锁本体还包括弹性装置;
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用于给所述锁定块施加向所述第一联动部转动的力。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压簧;
所述第二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
所述第二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所述锁定块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三压簧;
所述第三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
所述第三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的与所述锁定块相对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拉簧;
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
所述第二拉簧与所述转动杠杆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三拉簧;
所述第三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
所述第三拉簧与所述转动杠杆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的与所述锁定块相对的一侧,且设置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一扭簧;
所述第一扭簧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扭簧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
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的相抵位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扭簧;
所述第二扭簧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
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位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锁定块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滑入斜面;
所述滑入斜面靠近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到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滑入斜面远离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到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L2,即 L1>L2。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锁定部配合的弧形面。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壳盖;所述壳盖与所述主壳体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容纳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机构的密闭空腔。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第一检测开关的第一安装部。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锁销的第二安装部。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锁销的第二安装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用于锁销滑动通过的滑动段和用于安装复位装置的复位段。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复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段的直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锁,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车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通过驱动件提供动力,利用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锁销,使得锁销能够插入到设置在车轮或车轮的转轴上的锁孔中,实现锁车功能,而不需要锁销从车轮的一侧插到另一侧,避免了锁销与辐条的撞击,保证了辐条的强度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车锁的爆炸图;
图8为图7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本体的主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本体上的第二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本体上的机械锁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1:车锁本体;2:锁定部;3:锁孔;4:主壳体;5:第二安装部;6:锁销;7:壳盖;8:驱动件;9:第二检测开关;10:传动机构;11:第一检测开关;12:接触凸起;13:传动转轮;14:第一联动部;15:止挡部; 16:突出部;17:密封圈;18:金属垫片;19:第一压簧;20:电线;21:第二安装孔;22:抵接台阶;23:机械锁定机构;24:第二压簧;25:转动杠杆;26:转动轴;27:锁定块;28:第一安装部;29:第一安装孔; 30:定位柱;31:车轮传感器;32:滑动段;33:复位段;34:第三压簧; 35:第二拉簧;36:第三拉簧;37:第一扭簧;38:中心轴;39: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锁本体,包括驱动件8、传动机构10和锁销6;驱动件8通过传动机构10与锁销6连接,用于带动锁销6做伸出和收回的轴向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车锁本体通过驱动件8提供锁销6移动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10将驱动件8的驱动力传递给锁销6,带动锁销6在锁孔3内做轴向往复运动,实现与锁车环之间的连接锁定和分离开锁。
在本实施例,车锁本体的动力为驱动件8,但其不仅仅局限于驱动件8,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动力装置,如还可以是使用手柄进行手动驱动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给锁销6提供插入和滑出锁孔3的动力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锁销6具体为圆柱杆状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锁销6可以是圆柱杆状结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一种结构方式,其还可以是设置为方柱、三棱柱、六棱柱等形状,其只要能够与锁车环上的锁孔3进行配合,以实现锁车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车锁本体1还包括外壳体;驱动件8和传动机构10设置在外壳体内;外壳体上设置有锁销6通过的销孔。
通过壳体的设置,使得车锁本体1上所有的零部件都能放置在外壳体内,通过外壳体对各个零部件进行保护,进而保证了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也同时避免了外界环境对车锁本体1内各零部件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锁销6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0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可以如下述几种:
在传动机构1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如图2-图8所示,传动机构10 包括传动转轮13、突出部16和第一联动部14;第一联动部14设置在锁销 6上;传动转轮13设置在驱动件8上;突出部16设置在传动转轮13远离驱动件8的一侧,且与第一联动部14靠近锁销6的一侧相抵,用于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0使用传动转轮13与驱动件8的电机轴同轴连接,能够在驱动件8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在传动转轮13远离驱动件8的一侧设置有突出部16,通过传动转轮 13的转动,带动突出部16绕传动转轮13的中心轴38转动,进而通过突出部16带动第一联动部14朝远离或靠近锁孔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销6 从锁孔3内抽出,或带动锁销6插入到锁孔3内。
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16为柱状结构,其侧壁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联动部14贴合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14固定设置在锁定销上,固定方式为一体设置或铆接、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14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联动部14上设置有止挡部15,止挡部15的一侧与突出部16相抵,用于阻止传动转轮13转动。
如图3和图8所示,驱动件8带动传动转轮13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上的止挡部15对突出部16产生阻挡,进而避免传动转轮13转动,实现了传动转轮13的转动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15和第一联动部14一体设置,具体的,设置为L形板结构。当需要对突出部16进行逆时针阻挡时,将止挡部15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的另一端即可。
在传动机构1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中,传动机构10包括传动凸轮和第二联动部;第二联动部固定设置在锁销6上;传动凸轮设置在驱动件8上,且传动凸轮的侧壁与第二联动部靠近锁销6的一侧相抵,用于在驱动件8 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传动凸轮对第二联动部施加推力,使第二联动部移动,进而带动锁销6插入锁孔3,或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也就是说,通过传动凸轮转动时形成的距离差来实现对第二联动部的推动,进一步带动锁销6的移动。
进一步的,锁销6上设置有复位装置,如图6所示,复位装置用于将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或将锁销6插入到锁孔3中。
利用复位装置,能够始终给锁销6一个力,且该力的方向与突出部16 给第一联动部14所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突出部16和复位装置分别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和带动锁销6插入到锁孔3中。
在使用时,驱动件8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不会带动锁销6插入锁孔3中,进而保证了在锁孔3与锁销6不对齐的情况下,锁销6、传动机构10以及驱动件8的安全性。
当需要将锁销6插入到锁孔3内时,驱动件8停止给传动机构10提供动力,使得锁销6不再具有从锁孔3内抽出的动力,进而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锁销6插向锁孔3。当锁孔3与锁销6不对应时,锁销6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与锁定部2相抵,当车轮转动,使得锁孔3与锁销6对应后,锁销6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进入到锁孔3内,实现锁车功能。
复位装置的设置方式有很多中,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复位装置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复位装置为第一压簧19;第一压簧19 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锁销6相抵。
通过将第一压簧19的一端与锁销6进行抵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外壳体上后,能够实现给锁销6一个从锁孔3抽出或插入到锁孔3中的力,进而使得驱动件8通过突出部16将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后,在驱动力消失后,能够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以完成锁车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压簧19的一端与锁销6抵接,另一端可以是与外壳体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直接与车架进行固定连接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第一压簧19的另一端进行固定位置不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簧19设置在锁销6远离锁孔3的一端,其可以直接设置在端部,也可以是将第一压簧19套设在锁销6上,并在锁销6上设置抵接台阶22,使得第一压簧19与抵接台阶22相抵。
在使用的时候,第一压簧19的一端与外壳体或与车架等固定不动的部件相抵,另一端与抵接台阶22远离锁孔3的一侧相抵,使得第一压簧19 能够使锁销6插入到锁孔3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锁销6的第二安装部5,且第二安装部5上设置第二安装孔21,锁销6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1内,能够通过第二安装孔21从外壳体内滑出后,插入到锁孔3 内,以实现对车辆的锁定。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21分为两部分,如图10所示,一部分为用于锁销6滑动通过的滑动段32,另一部分为用于安装第一压簧 19的复位段33。
当滑动段32设置在复位段33远离锁孔3的一端,且滑动段32的直径小于复位段33的直径时,使得第一压簧19能够设置在复位段33内,且一端与滑动段32的端部相抵,用于给锁销6施加插入锁孔3的力,此时驱动件8通过传动机构10能够带动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
当滑动段32设置在复位段33靠近锁孔3的一端,且滑动段32的直径小于复位段33的直径时,使得一压簧能够设置在复位段33内,且一端与滑动段32的端部相抵,用于给锁销6施加将锁销6从锁孔3中抽出的力,此时,驱动件8通过传动机构10能够带动锁销6插入到锁孔3中。
为了避免外界的雨水或灰尘等通过锁销6的第二安装孔21进入到外壳体内,对驱动件8或传动机构10造成损害,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安装孔21 进行了密封,具体措施为,在第一压簧19远离抵接台阶22的一端,即第一压簧19与滑动段32相抵的一端设置密封圈17,用于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或灰尘通过锁销6进入外壳体中。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7使用的是硅胶垫圈。
需要指出的是,密封圈17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使用硅胶垫圈,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垫圈,如可以使用橡胶垫圈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通过密封圈17实现外壳体内部的密封功能即可。
第一压簧19需要抵接在滑动段32的端部,而密封圈17也设置在滑动段32的端部,进而将密封圈17设置在第一压簧19和滑动段32之间,利用第一压簧19的压力,保证了密封圈17的稳定性。
而第一压簧19之间与密封圈17相抵接,第一压簧19的反复压缩和震动,会对密封圈17造成损坏,为避免这一状况发生,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簧19和硅胶垫圈之间设置了金属垫片18,使得第一压簧19先与金属垫片18抵接,在通过金属垫片18将密封圈17挤压在滑动段32的端部,进而有效的避免了第一压簧19对硅胶垫圈造成损坏。
复位装置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中,复位装置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一端与锁定销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用于给锁销6一个插入到锁孔3内的力。
当复位装置为第一拉簧时,外壳体内设置的第二安装部5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21中,滑动段32设置在复位段33靠近锁孔3的一端,第一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段32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锁销6上,使得第一拉簧能够给锁销6一个插入到锁孔3内的力,此时,驱动件8通过传动机构10带动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
当复位装置为第一拉簧时,外壳体内设置的第二安装部5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21中,还可以是滑动段32设置在复位段33远离锁孔3的一端,第一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段32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锁销6上,使得第一拉簧能够给锁销6一个从锁孔3内抽出的力,此时,驱动件8通过传动机构10使锁销6插入到锁孔3内。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复位装置为压簧或拉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压簧或拉簧两种设置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具有弹性的结构,如皮筋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通过复位装置将驱动件8带动的锁销6 进行复位即可。
为了能够准确实现驱动件8的驱动定位,实现对车锁的锁车状态进行监测,如图2-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检测开关11;第一检测开关11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的下方,第一检测开关11与传动机构10连接,能够根据传动机构10的状态,检测锁销6的位置状态,具体为锁销6是否伸出,即锁销6是否插入到锁孔3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开关11为微动开关,在传动机构10 的传动转轮13的侧壁上设置接触凸起12,当传动转轮13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即通过传动机构10带动锁销6插入到锁孔3内时,接触凸起12与微动开关接触,微动开关形成闭合回路,使得微动开关得电,微动开关的得电信号传输给驱动件8后,使得驱动件8停止驱动。
为了能够准确实现驱动件8的驱动定位,实现对车锁的开锁状态进行监测,如图2-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第二检测开关9,第二检测开关9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8上;其与传动机构10连接,能够根据传动机构10的状态,检测锁销6的位置状态,具体为锁销6是否收回,即锁销6 是否从锁孔3内抽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开关9也设置为微动开关,在传动机构10的传动转轮13的侧壁上设置接触凸起12,当传动转轮13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即通过传动机构10带动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接触凸起12 与微动开关接触,微动开关形成闭合回路,使得微动开关得电,微动开关的得电信号传输给驱动件8后,使得驱动件8停止驱动。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检测开关11和第二检测开关9可以同时设置,即同时监测锁销6插入和抽出锁孔3的状态,也可以只是设置其中一个检测开关,能够通过任意一个检测开关来确定车锁的状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壳体上设置有车轮传感器31,用于检测车轮的转动状态。
具体的,车轮传感器31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能够通过外壳体对车轮传感器31进行保护,其只要不影响车轮传感器31的正常使用即可。
通过车轮传感器31能够对车轮的转动状态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车轮还在继续转动的情况下,锁销6插入到锁孔3进行锁车,进而保证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具体的,车轮传感器31为距离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
当车轮传感器31为距离传感器时,通过距离传感器对车辆的辐条进行感应,当辐条经过距离传感器感应区时,距离传感器判断车轮还在转动状态中;当车轮停止转动时,距离传感器的感应区内长时间没有距离变化,即可判断车轮停止转动,进而可以进行锁车操作。
也就是说,在使用距离传感器作为车轮传感器31时,还可以设置计时器与距离传感器配合使用。
当车轮传感器31为速度传感器时,通过速度传感器监测车轮任意位置的转动速度,当转动速度不为零时,其车轮为正在转动中;当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车轮速度为零时,车轮停止转动,进而可以进行锁车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车轮感应器可以是距离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传感器,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感应器,如还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通过任意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对车轮转动状态的监控即可。
在传动机构10的第三种设置方式中,传动机构10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传动齿条设置在锁销6上,且与传动齿轮啮合,能够在传动齿轮转动的情况下,带动传动齿条移动,进一步带动锁销6移动。
需要指出的是,传动机构10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第一种设置方式,也可以是第二种设置方式,还可以是第三种设置方式,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设置方式,其还可以是使用其他的传动方式,如还可以使用链条蜗轮蜗杆传动、螺纹螺杆传动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驱动件8的动力传动给锁销6,使得锁销6能够沿其轴向进行移动即可。
无论是传动机构1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还是第二种设置方式,其上均可以设置有机械锁定机构23,如图7和图8所示,用于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将锁销6从锁孔3内滑出后,将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机械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机械锁定机构23,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锁定,避免其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同时,还能够使得在开锁后,不需要利用驱动件8定位,避免了驱动件8误操作而导致的无法锁车等情况出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机械锁定机构23包括转动杠杆25、锁定块 27和转动轴26;锁定块27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一端的侧部;转动杠杆25 与转动轴26的一端连接,通过绕转动轴26转动带动锁定块27与第一联动部14相抵接。
在安装时,转动轴26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8上,使得转动杠杆25能够在外壳体内绕转动轴26转动。
为了能够实现自动锁定,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弹性装置;弹性装置与转动杠杆25连接,用于给锁定块27一个向第一联动部14转动的力。
弹性装置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弹性装置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1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一压簧19,第二压簧24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第二压簧24的另一端与转动杠杆25 上设置有锁定块27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转动轴26远离锁定块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簧24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同一侧,转动轴26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中间。
在转动杠杆25上设置了定位柱30,在外壳体的内壁上也设置了定位柱 30,第二压簧24的两端均套设在定位柱30上,进而能够避免第二压簧24 从转动杠杆25和外壳体之间脱离。
第二压簧24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外推力,转动杠杆25的另一端会给锁定块27施加一个内压力,将锁定块27推到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前方,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阻挡,以实现机械锁定的功能。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二压簧24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压动第二压簧24,将锁定块 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第二压簧24,使得锁定块27在第二压簧24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弹性装置的第二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2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三压簧34;第三压簧34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第三压簧34的另一端与转动杠杆25 上与锁定块27相对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转动轴26靠近锁定块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6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锁定块27和第三压簧34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同一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相对两侧。
此时,第三压簧34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压力,使得设置在该端的锁定块27一起向外壳体内压进,进而当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设置在锁定块27的后方时,能够通过锁定块27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机械锁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开锁位置的准确性和开锁状态保持的稳定性,以及不需要作为驱动件8的驱动电机始终保持供电张贴,节省了电量。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三压簧34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压动第三压簧34,将锁定块 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第三压簧34,使得锁定块27在第三压簧34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弹性装置的第三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3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二拉簧35;第二拉簧35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转动杠杆25连接;第二拉簧35与转动杠杆25的连接点设置在转动杠杆25上设置有锁定块27的一侧,且设置在转动轴26靠近锁定块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6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锁定块27和第二拉簧35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同一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同一侧。
在转动杠杆25上设置了拉簧连接孔,在外壳体的内壁上也设置了拉簧连接孔,第二拉簧3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簧连接孔进行连接,进而能够避免第二拉簧35从转动杠杆25和外壳体之间脱离。
第二拉簧35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外拉力,使得设置在该端的锁定块27一起向外壳体内压进,进而当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设置在锁定块27的后方时,能够通过锁定块27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机械锁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开锁位置的准确性和开锁状态保持的稳定性,以及不需要作为驱动件8的驱动电机始终保持供电张贴,节省了电量。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二拉簧35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推动转动杠杆25,使得第二拉簧35拉长,将锁定块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转动杠杆25,第二拉簧35复位,使得锁定块27在第二拉簧35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 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弹性装置的第四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4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三拉簧36;第三拉簧36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转动杠杆25连接;第三拉簧36与转动杠杆25的连接点设置在转动杠杆25上与锁定块27相对的一侧,且设置在转动轴26远离锁定块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拉簧36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相对两侧,转动轴26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中间。
在转动杠杆25上设置了拉簧连接孔,在外壳体的内壁上也设置了拉簧连接孔,第三拉簧3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簧连接孔进行连接,进而能够避免第三拉簧36从转动杠杆25和外壳体之间脱离。
第三拉簧36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外推力,转动杠杆25的另一端会给锁定块27施加一个内压力,将锁定块27推到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前方,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阻挡,以实现机械锁定的功能。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三拉簧36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推动转动杠杆25,使得第三拉簧36拉长,将锁定块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转动杠杆25,第三拉簧36复位,使得锁定块27在第三拉簧36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 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弹性装置的第五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5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一扭簧37;第一扭簧37的中心轴38设置在转动杠杆25靠近锁定块27的一侧,且第一扭簧37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转动杠杆25相抵;第一扭簧37的另一个伸出端与转动杠杆25的相抵位置设置在转动轴26远离锁定块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簧37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同一侧,转动轴26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中间。
在转动杠杆25的一侧设置有扭簧轴,第一扭簧37套在扭簧轴上,通过扭簧轴实现对第一扭簧37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扭簧轴与转动杠杆25 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第一扭簧37的正常作业。
第一扭簧37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外推力,转动杠杆25的另一端会给锁定块27施加一个内压力,将锁定块27推到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前方,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阻挡,以实现机械锁定的功能。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一扭簧37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推动转动杠杆25,使得第一扭簧37转动,将锁定块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转动杠杆25,第一扭簧37复位,使得锁定块27在第一扭簧37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 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弹性装置的第六种设置方式中,如图16所示,弹性装置为第二扭簧39;第二扭簧39的中心轴38设置在转动杠杆25远离锁定块27的一侧,且第二扭簧39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转动杠杆25相抵;第二扭簧39的另一个伸出端与转动杠杆25相抵位置设置在转动轴26靠近锁定块 27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2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8上的第一安装孔29内,且转动轴26和锁定块27分别设置在转动杠杆25的两端,第一扭簧37设置在转动轴26和锁定块27之间,或设置在设置锁定块27的一端,且设置在转动杠杆25上与锁定块27相对的一侧。
在转动杠杆25的一侧设置有扭簧轴,第二扭簧39套在扭簧轴上,通过扭簧轴实现对第二扭簧39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扭簧轴与转动杠杆25 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第二扭簧39的正常作业。
第二扭簧39给转动杠杆25的一端施加一个外推力,使得转动杠杆25 的一端给锁定块27施加一个内压力,将锁定块27推到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前方,对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进行阻挡,以实现机械锁定的功能。
在使用时,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在驱动件8的作用下,带动锁销6向从锁孔3内抽出,此时,锁定块27在第一扭簧37的作用下,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推动转动杠杆25,使得第一扭簧37转动,将锁定块27从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轨迹上移开,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即锁销6从锁孔3内抽出后,松开转动杠杆25,第一扭簧37复位,使得锁定块27在第一扭簧37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的移动轨迹上,阻挡第一联动部 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即阻挡锁销6再次插入到锁孔3内,进而实现了对锁销6的机械锁定。
由于弹性装置的作用,锁定块27为设置在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的轨迹上,为了能够使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移动到位后,再将锁定块27移动到第一联动部14或第二联动部复位的轨迹上,本实施例中,锁定块27远离转动轴26的一侧设置有滑入斜面;滑入斜面靠近转动杠杆25的一端到转动轴26之间的距离L1,大于滑入斜面远离转动杠杆的一端到转动轴26之间的距离L2,即L1>L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驱动件8为驱动电机。
需要指出的是,驱动件8可以是使用驱动电机,但其不仅仅局限于驱动电机,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提供动力的驱动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体上设置了接线孔,用于给电机供电的电线20 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锁定部2 配合的弧形面。
与车锁本体1配合的锁定部2为圆环结构或圆形结构,当锁孔3为锁定部2的径向设置时,车锁本体1的外壳体上设置一个与锁定部2配合的弧形面,使得车锁本体1与锁定部2之间不会具有较大的间隙,避免了外部杂物进入到车锁本体1和锁定部2之间,保证了锁销6的正常插入锁孔3 和从锁孔3中正常抽出。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包括主壳体4和壳盖7;壳盖7与主壳体4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容纳驱动件8和传动机构10的密闭空腔。
具体的,驱动电机与传动机构10以及锁销6的一部分均设置在密闭空腔内,能够通过密闭空腔实现对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10的保护,避免外界杂物对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10造成损坏,保证了车锁本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壳盖7和主壳体4之间为卡接,即壳盖7卡设在主壳体4的卡槽内。
需要指出的是,壳盖7和主壳体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卡接,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如还可以是设置为螺栓连接等,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将壳盖7设置在主壳体4上,且能够使壳盖7与主壳体4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外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10进行维护和更换即可。
基于本实用新型前述的车锁本体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锁,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车锁本体1。
基于本实用新型前述的车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通过驱动件8提供动力,利用传动机构10将动力传递给锁销6,使得锁销6能够插入到设置在车轮或车轮的转轴上的锁孔3中,实现锁车功能,而不需要锁销6从车轮的一侧插到另一侧,避免了锁销6与辐条的撞击,保证了辐条的强度和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36)

1.一种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传动机构和锁销;
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锁销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锁销做伸出和收回的轴向往复运动;
还包括外壳体;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
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所述锁销通过的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转轮、突出部和第一联动部;
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在所述锁销上;
所述传动转轮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传动转轮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联动部靠近所述锁销的一侧相抵,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驱动下,带动所述锁销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锁销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一侧与所述突出部相抵,用于阻止所述传动转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凸轮和第二联动部;
所述第二联动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锁销上;
所述传动凸轮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且所述传动凸轮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联动部靠近所述锁销的一侧相抵,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驱动下,带动所述锁销收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上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将所述锁销从锁孔中抽出或将所述锁销插入到锁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第一压簧;
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锁销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簧套设在所述锁销上,所述锁销上设置有抵接台阶,所述第一压簧与所述抵接台阶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簧远离所述抵接台阶的一端设置密封圈,用于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或灰尘通过所述锁销进入外壳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垫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簧和所述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金属垫片,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压簧对所述密封圈造成损坏。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第一拉簧;
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所述锁销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用于给所述锁销一个插入到所述锁孔内的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开关;
所述第一检测开关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锁销是否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开关;
所述第二检测开关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锁销是否收回。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车轮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轮的转动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联动部将所述锁销收回后,将所述第一联动部机械锁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杠杆、锁定块和转动轴;
所述锁定块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的侧部;
所述转动杠杆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以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来带动所述锁定块与所述第一联动部相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装置;
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用于给所述锁定块施加向所述第一联动部转动的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压簧;
所述第二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
所述第二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所述锁定块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三压簧;
所述第三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
所述第三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的与所述锁定块相对的一侧相抵,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拉簧;
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
所述第二拉簧与所述转动杠杆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设置有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三拉簧;
所述第三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杠杆连接;
所述第三拉簧与所述转动杠杆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的与所述锁定块相对的一侧,且设置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一扭簧;
所述第一扭簧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扭簧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
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的相抵位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第二扭簧;
所述第二扭簧的中心轴设置在所述转动杠杆远离所述锁定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一个伸出端固定,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
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个伸出端与所述转动杠杆相抵位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锁定块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滑入斜面;
所述滑入斜面靠近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到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滑入斜面远离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到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L2,即L1>L2。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锁定部配合的弧形面。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壳盖;所述壳盖与所述主壳体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容纳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机构的密闭空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设置第一检测开关的第一安装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锁销的第二安装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锁销的第二安装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用于锁销滑动通过的滑动段和用于安装复位装置的复位段。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车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段的直径。
35.一种车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34任一项所述的车锁本体。
3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锁。
CN201821909634.9U 2018-11-19 2018-11-19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Active CN210134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9634.9U CN210134726U (zh) 2018-11-19 2018-11-19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9634.9U CN210134726U (zh) 2018-11-19 2018-11-19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4726U true CN210134726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09634.9U Active CN210134726U (zh) 2018-11-19 2018-11-19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47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040A (zh) * 2020-04-30 2020-10-30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车锁、车轮及单车
CN115182651A (zh) * 2018-11-19 2022-10-14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锁本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651A (zh) * 2018-11-19 2022-10-14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锁本体
CN111846040A (zh) * 2020-04-30 2020-10-30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车锁、车轮及单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4726U (zh)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WO2018103459A1 (zh) 旋转锁止机构及其应用的车锁和锁止控制方法
US9947151B2 (en) Wheel hub safet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056283B (zh) 一种防盗客户管理系统
KR20110095234A (ko) 벽의 개구 내의 고정을 위한 고정 장치와 고정 방법 및, 고정 장치를 구비한 센서 요소
CN102371969B (zh) 电动转向锁定装置
SI9111718A (en) System for protecting a vehicle against theft, modular gearbox lock, vehicle incorporating such lock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a vehicle against theft
KR20200130456A (ko) 휠 달린 차량을 고정하기 위한 잠금 조립체
CN111703333A (zh) 一种锁止机构、锁止机构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1197437A (zh)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WO2015049680A1 (en) Sliding bolt padlock
CN107386834B (zh) 一种锁具、车辆及车辆的开锁方法
CN211667433U (zh) 一种镜头角度调节机构及监测装置
JP4951680B2 (ja) タイヤ空気圧測定装置
CN214470793U (zh) 一种建筑监测用建筑倾斜警示装置
CN211943157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带智能管控装置
CN210310661U (zh) 一种机车智能锁
JP5646093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111197438A (zh) 车锁本体、车锁和车辆
WO2017008626A1 (zh) 电子封条和电子封条系统
CN219085889U (zh) 蓝牙门磁开关
CN209384745U (zh) 一种用于双柱升降停车库的全程保险装置
CN113459961A (zh) 一种基于ai应用的行车记录仪
JP5283603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211223249U (zh) 汽车警报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4

Address after: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ou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No. 34, building No. 8, West flourish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03, floor 2,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ou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