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1501U -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1501U
CN210131501U CN201920628974.2U CN201920628974U CN210131501U CN 210131501 U CN210131501 U CN 210131501U CN 201920628974 U CN201920628974 U CN 201920628974U CN 210131501 U CN210131501 U CN 210131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fiber
gas distribution
spray pipe
hole si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89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积志
李海波
邓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89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1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1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1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包括:塔器壳体;气体分布盘,所述气体分布盘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气体分布盘设置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侧,所述气体分布盘上设有多个第一孔位及多个第二孔位,多个所述第一孔位及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贯穿所述气体分布盘,多个所述第一孔位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四周;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气体分布盘的上侧;板式除雾器,所述板式除雾器设置在所述喷淋管的上侧;纤维除雾器,所述纤维除雾器设置在所述板式除雾器的上侧。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脱除烟气中水分,消除“白色烟羽”的形成,达到超净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悬浮于烟气中的雾滴是不可避免的。雾滴主要由机械力作用、蒸汽冷凝、化学反应或气液夹带生成。电厂、冶金及焦化行业的含硫废气处理,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湿法脱硫工艺,脱硫处理后烟气中的含湿量接近饱和状态。若饱和湿烟气直接经烟囱排放,其与温度较低的环境大气接触,饱和烟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为小液滴,经光线的折射或者散射作用,形成“白色烟羽”。
机械力作用如液体从喷嘴喷出的液滴的直径在20~1000um之间,饱和蒸汽冷凝的雾滴直径在0.1~30um之间,化学反应生成的雾滴在 0.1~8um之间,气体从喷淋塔或鼓泡塔内夹带的液滴大部分集中在 500-2000um之间。
湿法脱硫后,烟气温度在55℃左右,含湿量接近饱和态,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形成明显视觉污染。同时由于湿烟羽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成分,在扩散过程中凝结析出的小液滴飘落到地面会对周边形成环境污染,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对企业的公共关系和形象不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脱除烟气中水分,消除“白色烟羽”的形成,达到超净排放。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包括:塔器壳体,所述塔器壳体的下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塔器壳体的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塔器壳体的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气体分布盘,用于使气体流场分布均匀,所述气体分布盘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气体分布盘设置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侧,所述气体分布盘上设有多个第一孔位及多个第二孔位,多个所述第一孔位及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贯穿所述气体分布盘,多个所述第一孔位设于所述气体分布盘的盘面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设于所述气体分布盘的盘面四周;喷淋管,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气体分布盘的上侧;板式除雾器,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板式除雾器设置在所述喷淋管的上侧;纤维除雾器,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纤维除雾器设置在所述板式除雾器的上侧。
本技术方案中,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用于快速降低脱硫后的烟气温度,脱除烟气中的各种雾滴和尘粒,通过不同的设计,可以对排放的白色烟羽进行彻底或部分消除。塔器壳体内的气体分布盘用于均布烟气气流,防止壁流和涡流,从而提高后续喷淋换热的效率;通过喷淋管对烟气的喷淋降温,降低烟气中水汽和污染物的含量,回收烟气中的水用于系统循环利用;板式除雾器与纤维除雾器主要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的机理来捕集雾滴,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的含湿量,消除湿烟羽的形成,达到烟气超净排放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多个所述第一孔位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孔位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四周,所述第一孔位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位的孔径,多个相邻所述第一孔位的孔距大于多个相邻所述第二孔位的孔距。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气体分布盘的开孔率大于40%。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塔内中心气速快,塔边缘气速慢。故气体分布盘中心部分采用大孔大间距,边缘部分采用小孔小间距设计,使塔内的气流均布,防止涡流和壁流,提高后续降温喷淋的效率。开孔率大于40%,使塔内压降<100Pa。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射角度为90~12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喷淋管包括第一喷淋管及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位于所述第二喷淋管上侧,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第二喷淋管的间距为1.5~2.5m。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两个喷淋管,喷淋管间距设计在1.5~2.5m 之间,管上装配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射角度为90~120°,可使喷洒覆盖率达150%以上,提高气液接触面积和换热效率,降低装置液气比,节约喷淋水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板式除雾器设有多个叶片,多个相邻所述叶片的间距为10~35mm,所述叶片上设有折角,所述折角为70~12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纤维除雾器包括多个纤维丝,所述纤维丝的直径为5~100um,所述纤维丝外涂改性氟材料。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丝外涂改性氟材料,可提高纤维除雾器的除湿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多个所述纤维丝排列形成纤维床,所述纤维床的厚度为20-200mm,所述纤维床的密度为100-500kg/m3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床的厚度为20-200mm,所述纤维床的密度为100-500kg/m3,此设计可保证纤维床操作弹性大,压降小,不易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纤维丝的排列方向与塔器壳体长度的轴线方向成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纤维床还包括疏液层及下游层,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床层中部,所述疏液层由疏液性材质制成,所述下游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下部,所述下游层由直径为100~300um的纤维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丝的排列方向与塔器壳体长度的轴线方向成锐角,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床层中部,所述疏液层由疏液性材质制成,所述下游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下部,所述下游层由直径为 100~300um的纤维制成,以促进纤维床排液,防止雾滴被气流二次夹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塔内中心气速快,塔边缘气速慢,通过将气体分布盘中心部分采用大孔大间距,边缘部分采用小孔小间距设计,使塔内的气流均布,防止涡流和壁流,提高后续降温喷淋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纤维床的厚度为20-200mm,纤维床的密度为 100-500kg/m3,此结构可使纤维床操作弹性大,压降小,不易堵塞。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喷淋管对烟气的喷淋降温,降低烟气中水汽和污染物的含量,回收烟气中的水用于系统循环利用;除雾器主要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的机理来捕集雾滴,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的含湿量,消除湿烟羽的形成,达到烟气超净排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气体分布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塔器壳体,2.气体分布盘,21.第一孔位,22.第二孔位,3.喷淋管,4.板式除雾器,5.纤维除雾器,A.净化后烟气,B.脱硫后烟气。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 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包括:塔器壳体1,塔器壳体1为圆柱形结构,塔器壳体1的下端设有烟气入口,烟气入口用于输入脱硫后烟气B,塔器壳体1 的内部设有烟气通道,塔器壳体1的上端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用于输出净化后烟气A,烟气出口为圆锥形结构;气体分布盘2,用于使气体流场分布均匀,气体分布盘2为圆盘形结构,气体分布盘2的外径与塔器壳体1的内径大小适配,气体分布盘2固定在烟气通道内部,气体分布盘2设置在烟气入口的上侧,气体分布盘2上设有多个第一孔位21 及多个第二孔位22,多个第一孔位21及多个第二孔位22纵向贯穿气体分布盘2,多个第一孔位21设于气体分布盘2的盘面中部,多个第二孔位22设于气体分布盘2的盘面四周;优选地,多个第一孔位21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2的盘面中部,多个第二孔位22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2 的盘面四周,第一孔位2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位22的孔径,多个相邻第一孔位21的孔距大于多个相邻第二孔位22的孔距,气体分布盘的开孔率大于40%。特殊设计的孔洞分布使气流经过分布盘时压力损失小于 100Pa,该气体分布盘2使塔内的气流均布,防止涡流和壁流,提高后续降温喷淋的效率。喷淋管3固定在烟气通道内部,喷淋管3与循环水管连接,循环水管为喷淋管3提供降温所需的水源,喷淋管3设置在气体分布盘2的上侧,当脱硫后烟气B经过气体分布盘后,喷淋管3对硫后烟气B喷淋降温,降低硫后烟气B中水汽和污染物的含量,回收硫后烟气B中的水用于系统循环利用。板式除雾器4为圆板形结构,板式除雾器4的外径与塔器壳体1的内径大小适配,板式除雾器4固定在烟气通道内部,板式除雾器4设置在喷淋管3的上侧;纤维除雾器5为圆板形结构,纤维除雾器5的外径与塔器壳体1的内径大小适配,纤维除雾器 5固定在烟气通道内部,纤维除雾器5设置在板式除雾器4的上侧。板式除雾器4与纤维除雾器5主要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的机理来捕集雾滴,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的含湿量,消除湿烟羽的形成,达到烟气超净排放的目的。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喷淋管3上设有喷嘴,喷嘴的喷射角度为90~120°。喷淋管3包括第一喷淋管及第二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位于第二喷淋管上侧,第一喷淋管与第二喷淋管的间距为1.5~2.5m。此结构喷洒覆盖率150%以上,提高气液接触面积和换热效率,降低装置液气比,节约喷淋水量。优选地,喷嘴为碳化硅喷嘴,碳化硅喷嘴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强烈腐蚀、剧烈磨损、耐高温等优良的性能,在恶劣的条件下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板式除雾器5可采用PP、PVC、PVDF以及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板式除雾器5设有多个叶片,多个相邻叶片的间距为10~35mm,叶片上设有折角,折角为 70~120°,可降低消白装置压降。优选地,叶片上布置弧沟,提高液滴脱除效率,降低烟气含湿量。板式除雾器5是根据液滴的惯性、离心力、撞击、重力等原理。烟气通过叶片,含雾滴的气体经若干次改变方向,雾滴在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在叶片上,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叶片上的小液滴汇集成大颗粒液滴,靠重力落下。叶片采用最新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优选石墨烯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酸、耐碱、耐高浓度氯离子、耐磨、表面光滑等优点,并能在60℃烟气工况下连续使用。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的基础上,纤维除雾器5包括多个纤维丝及除雾器外框,多个纤维丝固定在外框内部,外框固定在塔器壳体1内部,纤维丝直径为5~100um,纤维丝采用金属、玻璃纤维、聚酯等制成,纤维丝外涂疏水材料,优选改性氟材料和石墨烯材料,提高纤维床除雾器的除湿性能和耐腐蚀性。除雾器外框采用金属、玻璃钢、聚丙烯等制成。多个纤维丝排列形成纤维床,纤维床的厚度为20-200mm,纤维床的密度为100-500kg/m3。此设计可保证纤维床操作弹性大,压降小,不易堵塞。纤维丝的排列方向与塔器壳体1长度的轴线方向成锐角。纤维床还包括疏液层及下游层,疏液层位于纤维床的床层中部,疏液层由疏液性材质制成,下游层位于纤维床的下部,下游层由直径为100~300um的纤维制成。此结构可促进纤维床排液,防止雾滴被气流二次夹带。
具体的,脱硫后烟气B进入到塔器壳体1内,脱硫后烟气B首先经过气体分布盘2对气流进行均布;均布后的脱硫后烟气B进入降温喷淋段,喷淋管3对脱硫后烟气B喷淋降温,降温后的脱硫后烟气B中的饱和水会形成一部分冷凝水,喷淋水和冷凝水对烟气中的粉尘、SO3等污染物有包裹去除作用;随后脱硫后烟气B经过板式除雾器4去除大液滴,初除雾后的脱硫后烟气B进入高精度的纤维除雾器5,细小雾滴通过惯性碰撞、直接拦截和布朗运动三种机理捕集在单根纤维上,并逐渐凝聚成大颗粒或液膜,在气流推动下穿过纤维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纤维除雾器5内层排出,最终落入塔底,作为循环浆液的一部分。经除雾除尘后的烟气进入下游设备,最终消除湿烟羽的形成,实现烟气的超净排放。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器壳体,所述塔器壳体的下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塔器壳体的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塔器壳体的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气体分布盘,用于使气体流场分布均匀,所述气体分布盘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气体分布盘设置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侧,所述气体分布盘上设有多个第一孔位及多个第二孔位,多个所述第一孔位及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贯穿所述气体分布盘,多个所述第一孔位设于所述气体分布盘的盘面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孔位设于所述气体分布盘的盘面四周;喷淋管,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气体分布盘的上侧;板式除雾器,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板式除雾器设置在所述喷淋管的上侧;纤维除雾器,位于烟气通道内部,所述纤维除雾器设置在所述板式除雾器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孔位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孔位均匀设于气体分布盘的盘面四周,所述第一孔位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位的孔径,多个相邻所述第一孔位的孔距大于多个相邻所述第二孔位的孔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分布盘的开孔率大于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射角度为9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包括第一喷淋管及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位于所述第二喷淋管上侧,所述第一喷淋管与所述第二喷淋管的间距为1.5~2.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式除雾器设有多个叶片,多个相邻所述叶片的间距为10~35mm,所述叶片上设有折角,所述折角为70~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除雾器包括多个纤维丝,所述纤维丝的直径为5~100um,所述纤维丝外涂改性氟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纤维丝排列形成纤维床,所述纤维床的厚度为20-200mm,所述纤维床的密度为100-500kg/m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丝的排列方向与塔器壳体长度的轴线方向成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床还包括疏液层及下游层,所述疏液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床层中部,所述疏液层由疏液性材质制成,所述下游层位于所述纤维床的下部,所述下游层由直径为100~300um的纤维制成。
CN201920628974.2U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Active CN210131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8974.2U CN210131501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8974.2U CN210131501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1501U true CN210131501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8974.2U Active CN210131501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1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3261A (zh) * 2022-06-30 2022-10-18 北京北排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柱式膜组件布气盘及清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3261A (zh) * 2022-06-30 2022-10-18 北京北排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柱式膜组件布气盘及清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3260B1 (en) Venturi scrubber with optimized counterflow spray
CN106582248B (zh)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及工艺
CN110124503B (zh)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及工艺
CN106268178A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系统的除尘‑雾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10131501U (zh) 一种烟气除雾除尘消白装置
JP2777962B2 (ja) ガス冷却・加湿・浄化用スプレー塔及び方法
KR200295322Y1 (ko) 볼벤튜리를 이용한 유해가스 및 악취 정화장치
CN111111328A (zh) 一种螺旋除尘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CN112295351A (zh) 一种用于除去粉尘污染物的旋流板洗涤塔及其处理工艺
CN219942112U (zh) 一种旋流除雾装置及使用旋流除雾装置的脱硫塔
CN109045918B (zh) 一种空气净化及湿烟气除湿装置
US20080257162A1 (en) Efficient drop separator
CN111265980A (zh) 一种高效脱硫塔
JP3179700B2 (ja) ガス不純物の除去装置
KR20130110188A (ko) 배기 정화 장치
CN114345062A (zh) 一种洗涤器及挤出机挥发废气处理方法
CN211987524U (zh) 一种螺旋除尘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CN210751883U (zh) 一种带有高效除尘除雾功能的喷淋塔
KR20230119342A (ko) 여과회전필터를 갖는 유해 배기가스 습식 정화장치
CN106731430A (zh) 一种文丘里管束式除尘除雾器
CN202006082U (zh) 循环雾化脱硫除尘器
WO19950186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ution control
CN212383461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
CN220026504U (zh) 一种折流式除雾器
CN111298523A (zh) 一种旋流除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