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0280U - 一种鱼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0280U CN210130280U CN201920768312.5U CN201920768312U CN210130280U CN 210130280 U CN210130280 U CN 210130280U CN 201920768312 U CN201920768312 U CN 201920768312U CN 210130280 U CN210130280 U CN 2101302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 groove
- connecting portion
- metal
- fi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坠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鱼坠与鱼线连接的不可拆卸式的结构、鱼坠更换不方便、易损坏鱼竿和鱼线、不能满足钓鱼者需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金属坠体和连接部,金属坠体内芯向外开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线口和第一卡接口,凹槽外侧边缘开口高度小于凹槽内部空间高度;连接部可卡入凹槽的槽孔内且与金属坠体可拆卸固定连接,可广泛应用于钓具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坠装置。
背景技术
鱼坠是钓鱼线组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钓鱼人通过对鱼坠的重量进行调整来找到整个钓鱼线组的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准确判断鱼情的目的。在不同的水域或外部条件(如季节、天气、渔情等)发生变化时,需要使用不同的鱼漂或是要调整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鱼坠的配重,来达到最佳垂钓效果。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鱼坠大多为与鱼线连接的不可拆卸式的结构,在不同水域或外部条件下不能及时调整钓鱼线组的最佳平衡点,进而影响垂钓效果,并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存在定位豆或太空豆外露、个体臃肿、下沉水阻力大以及对钓鱼线有磨损较大的缺点。
目前,经常发生钓鱼时,钓鱼线最下端的鱼坠被卡死在水底的石头缝里面,用劲拽鱼竿会造成鱼竿断裂或钓鱼线受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垂钓者根据不同水域情况和钓鱼需求随意更换选择不同配重的金属坠体、省时省力、不损坏钓鱼杆和线、显著提高鱼被钓上来的概率,满足垂钓者的需求的鱼坠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坠装置,其包括金属坠体和连接部,金属坠体内芯向外开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线口和第一卡接口,凹槽外侧边缘开口高度小于凹槽内部空间高度;连接部可卡入凹槽的槽孔内且与金属坠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连接部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出线口和第二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端为圆锥台状结构,且其外侧壁设有一体成型的卡接把手,当连接部卡入金属坠体的凹槽内时,第二卡接口端的外侧壁与第一卡接口的内侧壁贴合卡紧设置,且第二出线口的外侧壁与凹槽内壁相贴合。
优选的,位于连接部中间段的外径尺寸小于连接部两端的外径尺寸,连接部的中间段上还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部两端的外径尺寸,当连接部卡入金属坠体的凹槽内时,密封圈与凹槽内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凹槽的内壁上还设有卡接凸起。
优选的,金属坠体外部整体为扁球型结构,扁球型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向内部凹陷设置,上表面、下表面上均固设有晶状体结构的凸起。
优选的,其还设有穿线柱,穿线柱的两端均为设有穿线孔的锥体结构,穿线柱端部的锥体结构可卡接在第二卡接口端的圆锥台状结构内部。
优选的,位于连接部外侧的穿线柱上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的,金属坠体材质为铅或者钨合金;连接部材质为塑料材质。
优选的,金属坠体外壁上喷射有荧光漆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鱼坠装置,其结构简单、根据钓鱼过程中的需求设计科学巧妙,连接部与金属坠体可拆卸固定连接,垂钓者根据不同水域情况和钓鱼需求,需要选择不同配重的金属坠体,可以满足随意选择更换不同重量尺寸的金属坠体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再金属坠体连接绳剪断,可根据水域或外部条件及时进行随意更换金属坠体重量尺寸等,满足配重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鱼坠装置,连接部与金属坠体之间连接稳固不易松动,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当特殊时候还可以有效将连接部从金属坠体内拔出,保护钓鱼杆和线不受损坏。
(3)本实用新型的鱼坠装置,还具有一定的引诱鱼上钩的功能,隐蔽性更强,有利于提高鱼被钓上来的概率,满足垂钓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金属坠体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金属坠体的左视图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连接部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金属坠体,2.连接部,3.第一出线口,4.第一卡接口, 5.第二出线口,6.第二卡接口,7.卡接把手,8.卡接凸起,9.密封圈, 10.晶状体结构的凸起,11.穿线柱,12.穿线孔,13.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坠装置,其包括金属坠体 1和连接部2,金属坠体1内芯向外开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线口3和第一卡接口4,凹槽外侧边缘开口高度小于凹槽内部空间高度;连接部2可卡入凹槽的槽孔内且与金属坠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垂钓者根据不同水域情况和钓鱼需求,需要选择不同配重的金属坠体1,连接部2与金属坠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可以满足随意选择更换不同重量尺寸的金属坠体1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再将金属坠体1连接绳剪断,随意更换金属坠体1,满足配重需求,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连接部2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出线口5和第二卡接口6,第二卡接口6端为圆锥台状结构,且其外侧壁设有一体成型的卡接把手7,当连接部2卡入金属坠体1的凹槽内时,第二卡接口6端的外侧壁与第一卡接口4的内侧壁贴合卡紧设置,且第二出线口5的外侧壁与凹槽内壁相贴合。凹槽的内壁上还设有卡接凸起8,进一步将卡入金属坠体1内的连接部2稳固连接,不易松掉。位于连接部2中间段的外径尺寸小于连接部2两端的外径尺寸,连接部2的中间段上还套设有密封圈9,密封圈9的外径尺寸略大于连接部2两端的外径尺寸,当连接部2卡入金属坠体1的凹槽内时,密封圈9与凹槽内壁紧密贴合。连接部2自身结构与卡接凸起8和密封圈9协同增效,实现连接部2与金属坠体1的稳固连接,安全不松动,同时也方便金属坠体1的更换,省时省力。
金属坠体1外部整体为扁球型结构,扁球型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向内部凹陷设置,上表面、下表面上均固设有晶状体结构的凸起10,金属坠体1外壁上喷射有荧光漆涂层,实现模拟水体中鱼类等生物,吸引鱼的注意,有利于提高鱼被钓上来的概率,满足垂钓者的需求。同时,钓鱼时,当鱼坠装置被水底的石头缝卡死时,具能够方便地从金属坠体1 内拔出连接部2,保护钓鱼杆和线不受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坠装置,其还设有穿线柱11,穿线柱11的两端均为设有穿线孔12的锥体结构,穿线柱11一端部的锥体结构可卡接在第二卡接口6端的圆锥台状结构内部,通过穿线孔12内连接固定装置穿过连接部2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后固定,实现穿线柱11与金属坠体1 的稳固连接,不脱落。穿线柱11的另一端部的穿线孔12中可以连接假诱饵连接线,位于连接部2外侧的穿线柱11上套设有橡胶套13,橡胶套 13上可以拴上鱼钩装置,同时可以将诱饵进一步固定,实现对于鱼钩的隐藏,当鱼在假诱饵附近游动觅食时,可以有效鱼钩住,也有利于提高鱼被钓上来的概率,满足垂钓者的需求。
金属坠体1材质为铅或者钨合金,可以满足钓鱼配重需求;连接部2 材质为塑料材质,有利于实现与金属坠体1的稳固连接,不易松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鱼坠装置,根据钓鱼过程中的需求,连接部2 与金属坠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垂钓者根据不同水域情况和钓鱼需求,可以满足随意选择更换不同重量尺寸的金属坠体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再将金属坠体连接绳剪断,可根据水域或外部条件及时进行随意更换金属坠体重量尺寸等,满足配重需求,连接稳固不易松动,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引诱鱼上钩的功能,隐蔽性更强,有利于提高鱼被钓上来的概率,满足垂钓者的需求;当特殊时候还可以有效将连接部从金属坠体内拔出,保护钓鱼杆和线不受损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例如金属坠体1的尺寸重量大小,及其金属坠体1的材质为铅或者钨合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鱼坠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前”、“后”、“内”、“外”、“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Claims (9)
1.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金属坠体和连接部,所述金属坠体内芯向外开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线口和第一卡接口,所述凹槽外侧边缘开口高度小于所述凹槽内部空间高度;所述连接部可卡入所述凹槽的槽孔内且与所述金属坠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出线口和第二卡接口,所述第二卡接口端为圆锥台状结构,且其外侧壁设有一体成型的卡接把手,当连接部卡入所述金属坠体的凹槽内时,所述第二卡接口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卡接口的内侧壁贴合卡紧设置,且所述第二出线口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部中间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部的中间段上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外径尺寸,当连接部卡入所述金属坠体的凹槽内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凹槽内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还设有卡接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坠体外部整体为扁球型结构,所述扁球型结构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向内部凹陷设置,所述上表面、下表面上均固设有晶状体结构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穿线柱,所述穿线柱的两端均为设有穿线孔的锥体结构,所述穿线柱端部的锥体结构可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口端的圆锥台状结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部外侧的所述穿线柱上套设有橡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坠体材质为铅或者钨合金;所述连接部材质为塑料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坠体外壁上喷射有荧光漆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8312.5U CN21013028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鱼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8312.5U CN21013028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鱼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0280U true CN210130280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68312.5U Active CN210130280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一种鱼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0280U (zh)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68312.5U patent/CN2101302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246940A1 (en) | Fishing lure for sinking presentation | |
US8635803B1 (en) | Buoyant fishing device | |
KR101882086B1 (ko) | 수심측정이 용이하며 미세 부력조절이 가능한 이중 낚시찌 | |
US5490347A (en) | Fishing lure | |
US20120000111A1 (en) | Interchangeable fishing lure | |
KR200476223Y1 (ko) | 낚싯줄에 관통되어 낚싯줄을 타고 상하 유동하는, 부력구, 밑밥 부착구 및 무게 추 일체형 유동식 집어 봉돌 | |
US5386658A (en) | Bead with dual-diameter bore | |
CN210130280U (zh) | 一种鱼坠装置 | |
KR100858909B1 (ko) | 낚시추 | |
US2817923A (en) | Fishing bobber | |
KR20170135073A (ko) | 낚시용 봉돌 | |
CA2697064C (en) | Fishing lure | |
KR20150108432A (ko) | 부력 조절이 용이한 낚시찌 | |
KR200338841Y1 (ko) | 무게조절이 가능한 낚시추 | |
CN208676149U (zh) | 一种加力筏竿 | |
CN212753879U (zh) | 新型爆炸钩 | |
JP7203467B2 (ja) | 釣用ウキ | |
CN208354393U (zh) | 一种多视角浮漂 | |
CN216135050U (zh) | 一种可调节的路亚饵 | |
US20230232803A1 (en) | Lead-Free Weedless Bottom Bouncer Device | |
CN211020628U (zh) | 一种钓鱼打窝器 | |
AU2008207493A1 (en) | A new jig body fishing lure | |
KR200292563Y1 (ko) | 낚시용 수중찌 | |
JP2007089570A (ja) | コマセを運ぶ巾着ネットウキ | |
KR970007302B1 (ko) | 수중찌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