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9336U -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9336U
CN210129336U CN201921058148.5U CN201921058148U CN210129336U CN 210129336 U CN210129336 U CN 210129336U CN 201921058148 U CN201921058148 U CN 201921058148U CN 210129336 U CN210129336 U CN 210129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unit
banana head
add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81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恋
郭立强
曹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0581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9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9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9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包括底座、面板和香蕉头连接线;所述面板集成了异或门逻辑单元、发光二极管单元、与非门逻辑单元、加法器单元、逻辑电平单元和UPS单元。该装置使用灵活、易于实现,使用者可通过香蕉头连接线将各功能单元连接成一位全加器,同时能够对加法器芯片74LS283进行功能测试与演示;该装置采用大尺寸的元件和芯片标识,具有良好的课堂演示功能,是师生互动的良好实验载体,便于在高校课堂上进行推广使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是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物理学等非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后续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计算机组成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法器作为典型的组合逻辑电路,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关于加法器及其电路原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分立元件加法器的设计和加法器芯片74LS283的使用。通过这两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器的设计方法和加法器芯片的测试及使用。加法器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组合逻辑电路的学习。
目前,各高校电类专业的实验条件较好,都配有数字电路专业实验室。但是,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中,本门课均采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授课模式,即先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理论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很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演示,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要么是占地面积很大的大型实验平台,要么是比较笨重的实验箱。对于大型的实验平台是无法移动到普通的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上课演示的。对于实验箱,由于体积较小,而包含的功能单元却很多,这导致元件密度很大,LED、数码管、开关等均使用小尺寸元器件。实验演示时也仅仅是前两排学生能看清楚,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楚实验过程及结果。同时,实验箱的供电均采用220V交流电,可移动性较差。另外,如果要把实验箱正面朝向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箱上的翻盖会挡住学生的视线,演示起来很不方便。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物理学等非电子类专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对于一些实验条件较差的高校,由于非电类专业不具备专业的实验室,本门课的实验往往采用基于计算机的EDA仿真来完成相关实验教学。这种情况对于计算机类的专业最为普遍。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差,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缺乏直观性,授课氛围较沉闷。
根据麦克斯等权威机构对高校学生课程学习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往往对互动性强的上课方式以及实验演示类的课程最感兴趣,听课时精力最为集中。而对于那些PPT灌输式教学往往提不起精神。根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无法使用硬件设备在理论课上方便地进行加法器电路功能演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课堂演示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用于搭建分立元件加法器并对74LS283芯片进行功能测试。该装置既是加法器电路实验演示的教学仪器,同时也是进行师生互动的良好载体,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示范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学习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及使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包括底座、面板和香蕉头连接线;所述面板集成了异或门逻辑单元、发光二极管单元、与非门逻辑单元、加法器单元、逻辑电平单元和UPS单元;
所述异或门逻辑单元由74LS86芯片、芯片转接板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86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固定在面板上,74LS86芯片的电源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74LS86芯片的“异或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由发光二极管、电阻和香蕉头插座构成,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与UPS单元的地端口相连,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与非门逻辑单元由CD4011芯片、芯片转接板和香蕉头插座构成,CD4011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固定在面板上,CD4011芯片的电源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CD4011芯片的“与非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加法器单元由74LS283芯片、锁紧座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283芯片通过锁紧座固定在面板上;
所述逻辑电平单元由单刀双掷开关、香蕉头插座和排阻构成,单刀双掷开关一侧的输入端与UPS单元的地端口相连,另外一侧的输入端通过排阻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单刀双掷开关的中间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UPS单元由5V电源插座、UPS电源模块、锂电池、电源开关和香蕉头插座构成,5V电源插座的正极和负极与UPS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相连,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UPS电源模块的电池端口相连,UPS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正极通过电源开关与香蕉头插座相连,为整个实验装置供电,UPS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负极与香蕉头插座相连,作为整个实验装置的接地端。
优选地,所述底座是由单层亚克力板构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面板为单层亚克力板并通过长杆螺丝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和面板长60厘米,宽45厘米。
优选地,所述芯片转接板由螺丝孔位、芯片插座、印刷导线和焊盘构成,所述焊盘通过导线与所述香蕉头插座相连,所述芯片转接板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面板上。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直径为1厘米,发光颜色为红色。
优选地,所述锂电池为18650锂电池。
优选地,所述香蕉头连接线两端各有一个插头,所述插头由塑料手柄和金属莲花头构成,所述金属莲花头的直径和所述香蕉头插座的内孔直径均为2毫米,所述塑料手柄的顶部带有内径为2毫米的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型号为74LS283的加法器芯片进行测试,同时还可以搭建基于“异或门”和“与非门”的一位全加器电路,通过本实验装置的演示使学生掌握加法器的基本原理,熟悉74LS283芯片的引脚功能,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具有简单、易懂和通用性强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单元丰富,易于实现,使用者可通过香蕉头连接线将各功能单元连接来完成加法器芯片的测试和分立元件加法器电路的搭建,使用灵活。
3.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面板均采用亚克力板制作,具有耐候性及耐酸碱性良好,抗冲击力强、易清洁和绝缘性良好等优势,并且造价低,性价比高。
4.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和面板长为60厘米,宽为45厘米,面板上每一个单元都印刷有相应芯片或者元件的大尺寸标识图,发光二极管的直径为1厘米,这种独特的大尺寸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课堂演示功能,是师生互动的良好实验载体,方便在高校课堂上进行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板上各个单元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芯片转接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搭建一位全加器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测试74LS283芯片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01-异或门逻辑单元,102-发光二极管单元,103-与非门逻辑单元,104-加法器单元,105-逻辑电平单元,106-UPS单元,201-芯片转接板,202-螺丝孔位,203-芯片插座,204-印刷导线,205-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包括底座、面板和香蕉头连接线。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底座是由厚度为3毫米的亚克力板制作的“盒状”长方体,其长度为60厘米,宽度为45厘米,高度为5厘米。所述面板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也是用厚度为3毫米的亚克力板制作,在面板和底座的4个角上各有一个螺丝孔位,且上下对齐,便于把面板通过长杆螺丝固定在底座上。底座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护面板背面的电子线路走线,另外一个作用是便于将该实验装置的面板正面朝向学生并立在讲台上,方便学生观察电路的连接及其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面板集成了异或门逻辑单元101、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与非门逻辑单元103、加法器单元104、逻辑电平单元105和UPS单元106。
所述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由74LS86芯片、芯片转接板201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86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201固定在面板上,74LS86芯片的电源端口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106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并为芯片供电,74LS86芯片的“异或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74LS86芯片内部有四组独立的二输入端异或门,如图2的异或门逻辑单元101所示,香蕉头插座A1和B1连接第一组异或门的输入端,香蕉头插座Y1连接第一组异或门的输出端。以此类推,其余三组异或门的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分别与香蕉头插座“A2、B2、Y2”、“A3、B3、Y3”和“A4、B4、Y4”连接。图2中异或门逻辑单元101所对应的电路图如图3中标号为101的子电路图所示,该电路图是用Proteus软件绘制,该软件默认芯片自动接电源和地,故该芯片的7引脚和14引脚均被忽略(即电路图中没有这两个引脚)。如图3标号为101的子电路图所示,4个独立的异或门分别用“U1:A”~“U1:D”标记,4个异或门输入、输出引脚上的数字表示74LS86芯片的引脚标号。
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主要作用是和与非门逻辑单元103一起来搭建一位全加器,在后面的具体实施例中详细介绍。
如图4所示,所述芯片转接板201上有螺丝孔位202(分布在芯片转接板201的4个角上)、芯片插座203、印刷导线204和焊盘205。芯片转接板201的作用是固定集成逻辑门芯片,每一个焊盘与芯片引脚间构成良好的电气连通,方便与相应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异或门逻辑单元101为例,在面板正面的异或门逻辑单元101开两排共计14个直径为1毫米的圆孔,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离为2.5毫米,垂直方向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离30毫米;将74LS86芯片插入芯片插座203(如图4所示,注意芯片的缺口朝左,此时下面一排按照从左向右的方向,第1个焊盘与芯片的1引脚相连,第2个焊盘与芯片的2引脚相连,以此类推到第7个焊盘;第7个焊盘正上方的那个焊盘是第8个焊盘,此时方向按照从右向左,依次是第9个焊盘,直到左上角的第14个焊盘);选择左下角第一个孔位,将导线从面板背面穿过亚克力面板和芯片转接板201左下角的第1个焊盘,将导线焊接在该焊盘上,按照图3中标号为101的子电路图,导线的另一端焊接在香蕉头插座“A1”上,以此类推,除了第7个和第14个焊盘外,其余焊盘均焊接到相应的香蕉头插座上。74LS86芯片的7引脚是接地端,因此第7个焊盘的导线在面板背面焊接在UPS单元106的接地端口。同样地,该芯片的14引脚为电源端,因此第14个焊盘的导线在面板背面焊接在UPS单元106的电源输出端口。所有导线焊接完毕后,将芯片转接板用4个螺丝固定在面板正面的异或门逻辑单元101所示区域。
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02由8个直径为1厘米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和香蕉头插座构成,如图2所示。选择大直径发光二极管的目的是便于实验演示,方便学生观察。发光二极管是通过内孔直径为1厘米的LED灯座固定在面板的相应区域,LED灯座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在安装LED灯座时,需要根据灯座外直径的实际尺寸,在面板相应区域进行开孔,然后把LED灯座插入面板并在面板背面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灯座外直径为1.35厘米。8个灯座的相邻中心间距要适当,方便开孔,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灯座中心间距为3.5厘米。在每一个灯座正下方5厘米处开一个直径为4毫米的圆孔,用于安装香蕉头插座。接下来将红色发光二极管放入灯座内,在面板的背面将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阻值为10KΩ的电阻与UPS单元106的地端口相连(具体是通过导线飞线焊接完成),发光二极管阳极与香蕉头插座相连。如图2中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02所示,“LED1”~“LED8”代表8个直径为1厘米的红色发光二极管,这8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香蕉头插座“L1”~“L8”相连,具体电路如图3中标号为102的子电路图所示,在该电路图中,元件标号“D1”~“D8”分别代表前面所述的8个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单元102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显示求和输出端电平的高低。为了验证所安装的发光二极管是否成功,可以将香蕉头连接线的一个插头插入到图2中UPS单元106中的电源端口,即插入标记为“V1”的香蕉头插座中,香蕉头连接线的另一个插头依次插入到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标号为“L1”、“L2”、…、“L8”的香蕉头插座,按下电源开关,观察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是否被点亮,以此来验证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过程是否有问题。
所述与非门逻辑单元103由CD4011芯片、芯片转接板201和香蕉头插座构成,CD4011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201固定在面板上,CD4011芯片的电源端口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106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并为芯片供电,CD4011芯片的“与非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CD4011芯片内部有四组独立的二输入端与非门,如图2的与非门逻辑单元104所示,香蕉头插座A1和B1连接第一组与非门的输入端,香蕉头插座Y1连接第一组与非门的输出端。以此类推,其余三组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分别与香蕉头插座“A2、B2、Y2”、“A3、B3、Y3”和“A4、B4、Y4”连接。图2中与非门逻辑单元103所对应的电路图如图3中标号为103的子电路图所示,该电路图是用Proteus软件绘制,该软件默认芯片自动接电源和地,故该芯片的7引脚和14引脚均被忽略(即电路图中没有这两个引脚)。如图3标号为103的子电路图所示,4个独立的与非门分别用“U1:A”~“U1:D”标记,4个与非门输入、输出引脚上的数字表示CD4011芯片的引脚标号。与非门逻辑单元103中使用芯片转接板201固定CD4011芯片的实施步骤与前面异或门逻辑单元101固定74LS86芯片的实施步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与非门逻辑单元103的主要作用是与异或门逻辑单元101一起来搭建一位全加器,在后面的具体实施例中详细介绍。
所述加法器单元104由74LS283芯片、锁紧座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283芯片通过锁紧座固定在面板上的加法器单元104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列直插16个引脚的宽体锁紧座,其引脚直径为0.8毫米,长度为1厘米,该锁紧座可在市场上购买到。在面板正面加法器单元104的相应位置开两排共计16个直径为1毫米的圆孔,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离为2.5毫米,垂直方向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离为10毫米。在锁紧座的底部涂上101胶水,并将锁紧座插入前面所述的两排圆孔中,通过101胶水将锁紧座和面板固定在一起。在面板的背面采用飞线的形式将锁紧座的16个引脚与对应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具体电路如图3中标号为104的子电路图所示,锁紧座左下角第一个孔位的引脚与面板上标号为“1”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左下角第二个孔位的引脚与面板上标号为“2”的香蕉头插座相连,以此类推,按照逆时针方向,锁紧座左上角第一个孔位的引脚与面板上标号为“16”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具体电路如图3中标号为104的子电路图所示,在该图中,“CHIP LOCK””代表具有16个引脚的锁紧座,这16个引脚分别与标号为“1”、“2”、…、“16”的端子相连(这些端子代表加法器单元104所对应的香蕉头插座)。将74LS283芯片插入到锁紧座中便实现了芯片引脚与加法器单元104上所对应的香蕉头插座的电气连接。
如图2所示,在加法器单元104区域的中间位置印刷了放大版的74LS283芯片示意图及引脚标识文字,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1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2
引脚为加数输入端口,用字母“A1”、“A2”、“A3”和“A4”来标识。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3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4
引脚为被加数输入端口,用字母“B1”、“B2”、“B3”和“B4”来标识。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5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6
引脚为求和输出端口,用字母“S1”、“S2”、“S3”和“S4”来标识。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7
引脚为进位输入端口,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8
引脚为进位输出端口,分别用“CI”和“CO”来表示。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9
引脚为接地端口,用字母“GND”来标识;芯片的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10
引脚为电源端口,用字母“VCC”来标识。上述芯片引脚标识和面板上加法器单元104区域的香蕉头插座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11
与标号为“1”的香蕉头插座对应,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12
与标号为“2”的香蕉头插座对应,…,
Figure BSA00001856886800000613
与标号为“16”的香蕉头插座对应,这样便于进行电路连接。上述芯片示意图和引脚标识均可采用UV打印的方式印刷在亚克力板上(委托相关UV打印商家定制)。通过上述设计,使74LS283芯片各个引脚的功能清晰可见,方便教学演示。
加法器单元104的主要作用是测试74LS283芯片,使学生熟悉其外围引脚功能。
所述逻辑电平单元105由单刀双掷开关、香蕉头插座和两个5Pin排阻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单刀双掷开关采用型号为MTS102的钮子开关,该型号开关可在市场上购买到。采用钮子开关的主要原因是其上面有螺母,便于固定在面板上。如图2中的逻辑电平单元105所示,“SW1”~“SW8”代表8个单刀双掷开关。在面板正面的逻辑电平单元105区域开一排共计8个直径为7毫米的圆孔,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圆孔的中心距离为4厘米。选择最左侧的一个孔位,将单刀双掷开关(钮子开关)的手柄从面板的背面插入孔中,在面板正面用螺母将开关固定在面板上。具体电路如图3中标号为105的子电路图所示,其中排阻RP1的阻值为5.1KΩ。在面板的背面,将单刀双掷开关一侧的输入端与UPS单元106的地端口相连,将单刀双掷开关另外一侧的输入端与排阻的2引脚相连,排阻的公共端(1引脚)与UPS单元106的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单刀双掷开关的中间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O1”相连。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余的7个单刀双掷开关SW2~SW8依次与排阻、UPS单元106和对应的香蕉头插座相连。
逻辑电平单元105输出端为电路提供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如图3中标号为105的子电路图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SW1拨向上端,输出端经过排阻与电源相连,即此时香蕉头插座O1输出高电平;当单刀双掷开关SW1拨向下端,输出端直接与地相连,即此时香蕉头插座O1输出低电平。香蕉头插座O1输出的电平高低也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单元102来验证,具体地,使用香蕉头连接线,一端插入逻辑电平单元105的香蕉头插座O1,另外一端插入发光二极管单元102的香蕉头插座L1,通过拨动单刀双掷开关来观察发光二极管LED1是否点亮,如果点亮,则说明逻辑电平单元105的香蕉头插座O1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在验证74LS283芯片的逻辑功能以及搭建分立元件一位全加器时,需要使用逻辑电平单元105,具体可参见后面所叙述的具体实施例。
所述UPS单元106由5V电源插座、UPS电源模块、18650锂电池、电源开关和香蕉头插座构成,具体布局如图2中的UPS单元10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5V电源插座是采用带有螺母、型号为QZ7034-M9-2.1的纯铜插座,其开孔直径为9毫米。UPS电源模块是尺寸为3.5厘米×1.5厘米的微型电路板,该电路板上有6个端口,具体如图3中标号为106的子电路图所示,对应器件名称为“UPS”,其中标号为“1”和“2”两个端口为电源输入端,与5V电源插座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5V电源插座的正极和“1”端口相连,负极与“2”端口相连;标号为“3”和“4”两个端口为电池输入端,分别与18650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标号为“5”和“6”两个端口为电源输出端口,“5”端口为整个电路系统的接地端,“6”端口输出标准的5V电压,最大输出电流1A,同时“6”端口通过电源开关与香蕉头插座相连,为整个装置供电。UPS单元106的所有器件均可在市场上购买到,其中18650锂电池是通过底部带有螺丝孔位的电池盒来固定在面板的正面。
UPS单元106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其一是在有外接电源输入的情况下(可通过USB转接线将电脑或移动电源的电接入到5V电源插座中),该外接电源一方面可以为UPS单元106中的18650锂电池充电,同时还为整个实验装置供电。其二是当没有外接电源时,UPS模块自动将18650锂电池的电压转换为标准5V电压输出并为整个实验装置供电。这样UPS单元106为整个实验装置提供不间断电源供给,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便于在没有供电的情形下进行实验操作。
接下来介绍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即一位全加器电路的搭建和74LS283芯片功能测试。
根据图5所示电路,同时结合图3中标号为101、102、103、105和106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搭建一位全加器电路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结合图5以及图3中标号为101、103和105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1”和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A2”(该端口作为全加器的进位输入端口)相连,即“O1”端口的逻辑电平接入到74LS86芯片的4引脚;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2”与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B1”相连,即“O2”端口的逻辑电平接入到74LS86芯片的2引脚;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3”与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A1”以及与非门逻辑单元103的香蕉头插座“B1”相连,即“O3”端口的逻辑电平接入到74LS86芯片的1引脚和CD4011芯片的2引脚。
步骤2,结合图5以及图3中标号为101和102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Y1”和“B2”相连,即74LS86芯片中第一个异或门的输出端(3引脚)的电平接入到该芯片中第二个异或门的输入端(5引脚)。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Y2”和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的香蕉头插座“L1”相连,即74LS86芯片中第二个异或门输出端(6引脚)的电平接入到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用于测试输出电平的高低,该发光二极管作为进位输出电平信号的指示,即D1被点亮说明进位输出为高电平,否则进位输出为低电平。
步骤3,结合图5以及图3中标号为101、102、103和105的子电路图,在步骤1中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1”和异或门逻辑单元101的香蕉头插座“A2”相连,同时香蕉头插座“O1”还要和与非门逻辑单元103的香蕉头插座“A2”相连,与非门逻辑单元103中CD4011芯片的第二个与非门的输出端(4引脚)信号的电平接入到第三个与非门的输入端(8引脚),第三个与非门的另外一个输入端(9引脚)的逻辑电平输入源自于CD4011芯片的第一个与非门的输出端(3引脚),第三个与非门的输出端(10引脚)与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的香蕉头插座“L2”相连,即CD4011芯片中第三个与非门输出端(10引脚)的电平接入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用于测试输出电平的高低,该发光二极管作为求和输出电平信号的指示。
在上述步骤中,涉及一路电平信号需要接入到多个输入端口的情形,例如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1”的输出电平需要接入到74LS86芯片的4引脚和CD4011芯片的5引脚。可以使用的香蕉头连接线的塑料手柄顶部带有内径为2毫米的插孔,把香蕉头连接线插入该插孔来实现级联。
以上三个步骤完成了基于74LS86芯片和CD4011芯片的一位全加器电路搭建。按下电源开关,拨动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单刀双掷开关SW1~SW3,然后观察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的LED1和LED2的状态,以此来实现一位全加器逻辑功能。
接下来根据图6所示电路,同时结合图3中标号为102、104、105和106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搭建74LS283芯片逻辑功能测试电路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结合图6以及图3中标号为104和105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8路输出电平端作为加数和被加数信号电平接入到74LS283的求和输入端口。具体地,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1”~“O4”分别与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6”、“3”、“14”、“12”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即将“O1”~“O4”端口的逻辑电平接入到74LS283芯片加数输入端口。
步骤2,结合图6以及图3中标号为104和105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香蕉头插座“O5”~“O8”分别与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5”、“2”、“15”、“11”的香蕉头插座相连,即将“O5”~“O8”端口的逻辑电平接入到74LS283芯片的被加数输入端。
步骤3,结合图6以及图3中标号为102和104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求和结果。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4”、“1”、“13”和“10”的香蕉头插座分别与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的香蕉头插座“L1”、“L2”、“L3”和“L4”相连,即74LS283芯片求和输出端(4、1、13和10引脚)的电平分别接入到发光二极管D1、D2、D3和D4的阳极,用于显示求和结果。
步骤4,结合图6以及图3中标号为104和106的子电路图,在图2所示面板上,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8”和“16”的香蕉头插座分别与UPS单元106中的“G1”和“V1”端口相连,即为74LS283供电,将UPS单元106中的接地端口接入74LS283的8引脚,将UPS单元106中的电源端口接入74LS283的16引脚。
步骤5,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7”的香蕉头插座与UPS单元106中的“G1”端口相连,即进位输入端口电平为零,若该端口悬空,默认输入的是高电平,因此在没有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时,该端口必须接地。使用香蕉头连接线将加法器单元104中标号为“9”的香蕉头插座与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的香蕉头插座“L5”端口相连,即发光二极管D5作为进位输出电平信号的指示,即D5被点亮说明进位输出为高电平,否则进位输出为低电平。
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了图6所示74LS283芯片测试电路在本实用新型面板上的电路搭建。按下UPS单元106的开关接通电源,拨动逻辑电平单元105中的单刀双掷开关SW1~SW8来接入不同的电平,观察面板上发光二极管单元102中LED1~LED5的状态,以此来实现对74LS283芯片加法功能的测试与验证。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包括底座、面板和香蕉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集成了异或门逻辑单元、发光二极管单元、与非门逻辑单元、加法器单元、逻辑电平单元和UPS单元;
所述异或门逻辑单元由74LS86芯片、芯片转接板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86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固定在所述面板上,74LS86芯片的电源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74LS86芯片的“异或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由发光二极管、电阻和香蕉头插座构成,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与UPS单元的地端口相连,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与非门逻辑单元由CD4011芯片、芯片转接板和香蕉头插座构成,CD4011芯片通过芯片转接板固定在面板上,CD4011芯片的电源和地端口分别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和地端口相连,CD4011芯片的“与非逻辑”输入和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加法器单元由74LS283芯片、锁紧座和香蕉头插座构成,74LS283芯片通过锁紧座固定在面板上;
所述逻辑电平单元由单刀双掷开关、香蕉头插座和排阻构成,单刀双掷开关一侧的输入端与UPS单元的地端口相连,另外一侧的输入端通过排阻与UPS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相连,单刀双掷开关的中间输出端与香蕉头插座相连;
所述UPS单元由5V电源插座、UPS电源模块、锂电池、电源开关和香蕉头插座构成,5V电源插座的正极和负极与UPS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相连,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UPS电源模块的电池端口相连,UPS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正极通过电源开关与香蕉头插座相连,为整个实验装置供电,UPS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负极与香蕉头插座相连,作为整个实验装置的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由单层亚克力板构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面板为单层亚克力板并通过长杆螺丝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和面板长60厘米,宽4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转接板由螺丝孔位、芯片插座、印刷导线和焊盘构成,所述焊盘通过导线与所述香蕉头插座相连,所述芯片转接板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直径为1厘米,发光颜色为红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为18650锂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蕉头连接线两端各有一个插头,所述插头由塑料手柄和金属莲花头构成,所述金属莲花头的直径和所述香蕉头插座的内孔直径均为2毫米,所述塑料手柄的顶部带有内径为2毫米的插孔。
CN201921058148.5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Active CN210129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148.5U CN210129336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148.5U CN210129336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9336U true CN210129336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8148.5U Active CN210129336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9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9336U (zh)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CN210129333U (zh) 一种奇偶校验器教学实验装置
CN206340182U (zh) 一种应用电子技术教学教具
CN210129329U (zh) 一种教学用数值比较器实验装置
CN210129339U (zh) 一种教学用译码器实验装置
CN210129338U (zh) 一种教学用触发器电路实验装置
CN210129332U (zh) 一种编码器实验教学装置
CN206331627U (zh) 一种学生课堂用平板设备
CN210129334U (zh) 一种教学用组合逻辑电路实验装置
CN210129331U (zh) 一种教学用移位寄存器电路实验装置
CN210535136U (zh) 一种教学用显示编码器实验装置
CN210129335U (zh) 一种教学用时序逻辑电路实验装置
CN210129330U (zh) 一种教学用计数器电路实验装置
CN110264843A (zh) 一种加法器实验教学装置
CN210129337U (zh) 一种教学用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实验装置
CN206505557U (zh) 一种电子信息技术用的教学装置
CN110288886A (zh) 一种编码器实验教学装置
CN207085340U (zh) 电子积木模块
CN203102694U (zh) 一种带插线座的单片机教学板
CN110379266A (zh) 一种教学用数值比较器实验装置
CN209607253U (zh) 一种便携式模拟电路实验板
CN211375968U (zh) 一种电子计算器儿童益智教具
CN201215694Y (zh) 一种电路学习装置
CN211956887U (zh) 一种嵌入式实验箱
CN211628450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